⊙孫改霞[山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戲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 臨汾 041000]
戲曲科白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慘”“、打慘”這兩個詞語,較早出現(xiàn)的是董西廂:
之后的戲文中也多有出現(xiàn):
“慘”、“打慘”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做一個詞語,因為“打”放在動詞前表示演員要做這個動作的意思,正如“打諢”之“打”,所以二詞可看做一個詞語來對待。對這兩個詞語前人雖已有解釋,但仔細琢磨,總覺有不盡人意之處?,F(xiàn)特從方言與語境角度試對該詞語做更合理的解釋。
1.顧學(xué)頡、王學(xué)奇《元曲釋詞》(謂“打慘:謂驚怔,發(fā)呆;例一‘打慘’與‘癡呆’互文,可證?!雹?/p>
2.陸澹安《戲曲詞語匯釋》云:“打慘, 切?!毕乱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四:“打慘了多時,癡呆了半晌?!币约岸鲙薣伊州袞]鄭恒打慘道:“把如吃恁摧殘廝合燥,不出衙門,覓個身亡卻是了。”②
3.《辭源》也解釋為“驚怔,發(fā)呆”。③
以上關(guān)于“慘、打慘”的解釋可以歸納為兩種,一是“驚怔,發(fā)呆”,一是“ 切”。但這兩種解釋我們認為值得商榷。尤其是在《曲江池》中,“卜又慘”與“卜兒打慘白”中,這兩個解釋都說不過去。試想:卜兒已經(jīng)“打慘”發(fā)呆了,又怎么說出“你休拿刀弄杖的,我肯了,我肯了”這樣清醒的話?可見并沒有“發(fā)呆”。另外末還沒有打卜,卜為什么要“ 切”?可見這兩種解釋都值得商榷。而此時末只是拿刀嚇唬卜,卜也不應(yīng)該是“ 切”。因為一般人在面臨危險或情急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大喊,而不是發(fā)呆或悲傷??梢妼ⅰ皯K,打慘”解釋為“驚怔,發(fā)呆”和“ 切”確實值得商榷。
“慘,打慘”不應(yīng)解釋為“ 切”或“驚怔貌?!蔽覀冋J為應(yīng)釋為“大聲喊叫之貌”。如此,上文中的“卜兒打慘白”的意思即為“卜兒大喊說……”“卜又慘”意思是“卜又喊叫……”此處的“大喊”是因為“末要拿刀殺卜”,所以“卜”由于害怕而大喊。這樣的解釋基于以下兩個原因:
1.A:啊——!
B:你慘私么哩?嚇我一跳?。ㄗⅲ骸八矫础?,什么。句意:“你喊叫什么??!”)
2.包慘呀?。ㄗⅲ喊?,即“不要”。句意:“不要叫了!”)
3.豬[pfhu53]餓得都慘哩。(句意:豬餓得都叫開了。)
4.你貼,威欠狗慘哩。(注:“威欠”,外面。句意:“你聽,外面的狗在叫”。)
5.稚都慘了(音liao)三回呀。(句意:雞都叫了三遍了。)
6.這娃一打針丘慘哩。(句意:這娃一打針就喊叫。)
7.疼得我很慘哩。(句意:疼得我很叫呢。)
8.摩托慘哈么哉哩?(句意:摩托車叫得那么響干什么?)
9.“熱得快”慘哩。(句意:熱得快叫開了。)
以上的“慘”都是“喊叫”之意。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1)“慘”的“喊叫”意應(yīng)用對象很廣,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機器。(2)它所使用的場合也是多樣的,可以是客觀敘述,如例 3、4、5、6、7、8;也可以是提醒,如例9;也可以是表達說話人不滿的情緒,如例1、例2。但無論是從所使用的對象還是從所使用場合來看,在河津話中,“慘”的核心意思“喊叫”是貫穿于每一個句子中的。
所以朱先生所說的“ 切”和顧先生的“驚怔、發(fā)呆”亦是根據(jù)文意而得出的“慘”的意義,但并非“慘”的真正意義?!皯K”應(yīng)釋為“大聲喊叫”意。不過由于“慘”的時候,總是具有強烈甚至是刺耳的特點,漸漸該詞語就具有了貶義,比如上述例子中卜的“慘”與鄭恒的“慘”都具有明顯的貶義,該詞語能很好地表現(xiàn)二人的窘態(tài)。而《拜月亭》中王瑞蘭的“慘”就只是大聲喊叫的意思了。
1.先看《西廂記諸宮調(diào)》
(1)卷四:【中呂調(diào)】……初喚做鶯鶯,孜孜地覷來卻是紅娘(打慘了多時,癡呆了半晌)。
上面括號中的文字是作者董解元對張生當(dāng)時情態(tài)的一個描述,括號前的文字是張生對自己當(dāng)時情態(tài)的描述。根據(jù)張生唱詞“初喚做鶯鶯”這句話,可知當(dāng)時張生在不停地喊叫鶯鶯的名字,而下面的“打慘了多時”正是對應(yīng)“初喚做鶯鶯”的,這是作者董解元描述剛才張生喊叫鶯鶯的情景,所以此處的“打慘”也是“喊叫”之意。只是張生當(dāng)時認錯了人,喊錯了人,當(dāng)看清是紅娘時,他失望得只有發(fā)呆(癡呆了半晌)。
所以此處的“打慘了多時,癡呆了半晌”的意思是:“(張生先前)喊叫了半天鶯鶯的名字,(看到是紅娘后,張生失望得)在一旁發(fā)了半會呆?!?/p>
所以此處的“打慘”也是“喊叫”之意。
(2)卷八:鄭恒對眾官,但稱:“死罪,非君瑞之愆?!庇衷唬骸拔抑^矣,倘見親知,有何面目?”
【大石調(diào)】【伊州袞】……鄭恒打慘道:“把如吃恁摧殘,廝合燥,不出衙門,覓個身亡卻是了?!?/p>
【尾】覷著一丈來高石階級,搴衣跳,衙內(nèi)每又沒半個人扯著,頭扎番身 一個大碑落。
此處的“打慘”也是“喊叫”之意。在鄭恒知道鶯鶯是不可能做自己妻子時,覺得顏面掃地,所以對著眾人喊叫:“我與其因吃了這么多的虧而在這兒跟他們互相亂鬧,還不如走出衙門,尋個死算了?!贝颂庎嵑愕摹昂敖小笔且w現(xiàn)他這個“小丑”的嘴臉的,是故意嚇唬別人,想讓別人攔住他,他也有個臺階下。但他哪里知道,他這樣無禮取鬧,已經(jīng)沒有人站在他一邊,所以當(dāng)他看到“一丈來高的石臺階”撩起衣服就跳時,衙役們竟沒半個人去攔著,反而是自己從臺階上跌落,吃了個跟頭。通過對鄭恒的喊叫、跳臺階這兩方面的描述,這一丑角滑稽、可笑、令人生厭的形象躍然紙上,這一功勞離不開“打慘”這兩個字。
2.再看《拜月亭》中“慘、打慘”。
《拜月亭》第一折:
(夫人云了)(哨馬上,叫住了)(夫人云了)(做慘科)(夫人云了,閃下)(小旦上了)(便自上了)(做尋夫人科,云)阿者!阿者!(做叫兩三科)(沒亂科)(末云了)(猛見末打慘害羞科)(末云了)(做住了,云)不見俺母親,我這里尋哩!
這一段賓白出現(xiàn)兩次“慘”,一次是“做慘科”,另一次是“猛見末打慘害羞科”。
先看“做慘科”。
“(夫人云了)(哨馬上,叫住了)(夫人云了)(做慘科)(夫人云了,閃下)”這段科白主要是描寫夫人的情況的。我們需要把這段科白中隱含的意思補全,才能得出“慘”的含義。
首先,根據(jù)前面賓白“哨馬上,叫住了”可知王瑞蘭跟她母親碰上一隊人馬,而她跟母親就是被這隊人馬沖散的,這時王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兒不見了,于是云:“我女兒呢,我女兒呢?”而這也正是“夫人云了”所云之內(nèi)容。緊接著舞臺上的她要做一個“慘”的動作,根據(jù)情理,女兒不見了,應(yīng)該是本能地大聲喊叫自己女兒的名字,所以“慘”應(yīng)該是王瑞蘭母親大聲喊叫自己女兒的一個動作,“做慘科”即“做喊叫科”。而不是“驚怔,發(fā)呆”的意思。正因為母女二人已走散,無人應(yīng)答王母的喊叫,王母總不能自己一直在臺上喊,所以王母此時面對觀眾,對觀眾說:“唉,女兒也找不見了,我還是先找個地方住下再慢慢尋找吧。”這正是第三個“夫人云了”所云的內(nèi)容。因此接下來的賓白中就有了“閃下”這樣的動作。王瑞蘭的賓白中也沒有她對自己母親呼喊的回應(yīng),這正符合母女倆走散的情節(jié)。
再看“末云了,猛見末打慘害羞科”。
蔣世隆找不見自己的妹妹“蔣瑞蓮”,于是作者設(shè)計了“末云了,猛見末打慘害羞科”這樣的劇情,那此處的“末云了”,末“云”內(nèi)容是什么?根據(jù)文義,當(dāng)為“瑞蓮呢?瑞蓮呢?”或者是“瑞蓮你在哪?”由于“瑞蘭、瑞蓮”讀音太相近了,所以王瑞蘭猛聽到有人喊自己名字(其實是喊瑞蓮)時,抬頭循聲望去,怎么是一男的喊叫自己?四目相對時覺得害羞。所以“猛見末打慘害羞科”,意思是“她猛然抬頭看見一青年男子在‘打慘’(即大聲喊叫),于是做害羞狀”。所以此處的“打慘”也是喊叫之意,是蔣世隆在喊叫。因此“猛見末打慘害羞科”應(yīng)斷為“猛見末打慘,害羞科”?!按驊K”主語應(yīng)是蔣世?。?,而不是王瑞蘭;“見”的賓語是“末打慘”。
第二折:
(孤云了)是個秀才。(孤教外扯住了)(做慌打慘、打悲的科)阿馬!你可怎生便與這般狠心?(做沒亂意了,唱)
此段又出現(xiàn)“打慘”。前面是王瑞蘭的父親知道自己的女兒嫁了個窮秀才,很不高興,“孤教外扯住了”即“叫人把蔣世隆抓住”,面對自己丈夫被抓,瑞蘭當(dāng)然是驚慌——“做慌”,緊接著是“打慘、打悲”,即“悲傷得大聲喊叫”:“爸爸,你怎么這么狠心啊?”所以此處的“打慘”也是“喊叫”之意。
3.再看《曲江池》:
《曲江池》中的兩個例子更能說明“慘、打慘”是“大聲喊叫”之意。
第三折:(末又拿刀要殺卜科,卜又慘):“肯了,肯了,今番肯肯兒見地了。”
第四折:(卜兒打慘白):“你休拿刀弄杖的,我肯了,我肯了!”
上句“卜又慘”是承著前面的“末又拿刀要殺卜科”的,正因為末拿刀嚇唬卜,所以卜嚇得大叫,也就是“慘”,于是說:“我愿意了,我愿意了,今天一定要見了?!毕戮涞摹安穬捍驊K白”的意思是“卜兒大喊著說”。
綜上,無論從方言角度還是語境角度,都可以得出“慘”、“打慘”應(yīng)為“大聲喊叫”的意思。它不僅是臺上演員要做的一個動作,同時也描寫了臺上演員的神態(tài),因為這個動作往往伴隨著滑稽、害怕等表情。
① 顧學(xué)頡、王學(xué)奇:《元曲釋詞》(一),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3年11月版,第352頁。
② 陸澹安:《戲曲詞語匯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頁。
③ 《辭源》(合訂本),商務(wù)印書館1988年7月版,第645頁。
[1]龍潛庵編著.宋元語言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2]王瑛.詩詞曲語辭例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朱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6.
[5]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