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磊
(閆磊: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魯寧輸油處,工程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輸油工藝、安全工程管理、運行設備生產管理。)
輸油站8#輸油泵機組已運行6萬7千多小時,大修時發(fā)現泵兩端密封腔安裝的卸壓套內徑已被沖刷磨損成喇叭口狀,驅動端與非驅動端卸壓套內徑正常值Φ91mm,磨損后驅動端卸壓套內徑Φ94mm,增大3mm,非驅動端卸壓套內徑Φ94.5mm,增大3.5mm。與卸壓套部位對應的軸正常值是Φ89mm,磨損后驅動端軸徑Φ88.5 mm,減小0.5mm。非驅動端軸徑Φ88.3mm,減小0.7mm。分析原因;高壓區(qū)的介質經沖洗冷卻管到密封腔積聚,經過卸壓套與軸之間的間隙流向葉輪入口負壓區(qū)。介質隨著泵軸旋轉流動產生磨損,加之介質所含雜質顆粒加重磨損,就形成了螺旋狀沖刷磨損。造成了卸壓套內徑外側成喇叭口狀,與之對應的軸成錐狀。在此狀態(tài)下繼續(xù)運行會造成磨損繼續(xù)惡化,造成回油量不斷加大,泵效降低。如不及時解決問題,泵軸及卸壓套由于磨損嚴重而報廢。根據磨損程度分析,由于更新配件費用過高,擬采取修復方式進行維修,提出3種方案:1、電鍍修復;2、補焊修復;3、熱噴涂修復。在論證中發(fā)現電鍍修復的鍍層無法得到修復要求厚度,補焊修復存在無法避免熱應力變形現象。熱噴涂修復采用相應的材料(鉻13硬度等級28)進行噴涂作業(yè),涂層厚度及部件變形都符合要求,這一方案實施后對軸進行了精磨,達到了軸的技術等級要求。
(一)修復成本明顯低于新件購入價格,而低成本易耗件不值得修復。
(二)修復件能達到原件的尺寸精度、粗糙度、硬度、強度、鋼度等技術條件;
(三)修復件的壽命至少能維持生產中允許的最小維修周期。
輸油泵軸是精度高外形尺寸較大的零件,修復的重點是保證泵軸修復面的尺寸精度,整體的形位公差要求。對熱噴涂有良好的適應性。雖然結合力(30MPa)較低,孔隙率較高。但由于修復面為軸頸,在有潤滑的情況下具有微孔的金屬噴涂層有極好的抗磨效果。噴涂時工件溫升比較低,不會引起基體金相組織改變和工件的變形。
(一)表面預處理:對泵軸的各個部位進行形狀公差檢查,有超差之處采用車削的方法,去除各損壞部位的疲勞氧化層,直到見到新基體組織為止。
(二)表面粗化處理:粗化基體表面可以增大基體與噴涂層的接觸面積,增強基體與噴涂層間的結合強度,噴涂層不易剝落,使修復面的使用壽命得以提高。因此采用噴砂表面粗磨得方法,使表面粗糙度Ra≥12.4um。
(三)預熱及保護預熱可以凈化表面:去除表面上吸附的油污和水分,消除泵軸的部分殘余應力,使噴涂層和基體間的收縮應力差值減小,防止涂層脫落。
(四)噴涂底層采用鎳鋁合金焊絲:這種焊絲材料是發(fā)熱型的,能與基體金屬形成微冶金結構,增強結合強度。但這個噴涂層機械加工性能不好,因此只作為噴涂底層用,厚度控制在0.1?—0.6mm,不能過厚。
(五)噴涂工作層材料為鎳鉻合金,噴涂時,應將噴涂電流、壓縮風調整到工藝要求的適當值,待電弧將合金焊絲熔化成熔融狀,再用壓縮風霧化成熔滴噴至工件表面。連續(xù)噴涂的每層厚度應≤0.2mm。噴涂層的總厚度(含機加工余量)一般為0.3—0.6mm。
(六)機械加工泵軸自然冷卻至常溫后,便可進行機械加工。通過粗、精車、磨削加工,使修復表面達到尺寸精度要求。修復后的表面,應均勻無裂紋、夾雜等缺陷,硬度在45HRC以上。
采用熱噴涂技術對泵軸修復,機組的修理工期只有10天,修理費用3.5萬元。試運轉軸瓦溫度等指標全部正常,投入正常運行3個月后,對潤滑油進行鐵譜檢測合格。運行半年后停機檢查,泵軸修復面完好如初,無脫皮剝落和磨損現象。
[1]袁恩熙.工程流體力學[M].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
[2]薛祖繩.工程流體力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1997.
[3]孔瓏.工程流體力學[M].水利電力出版社,1990.
[4]高安東.輸油管道規(guī)程匯編[M].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