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振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長沙 410006)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目標:“實現(xiàn)信息技術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方面的深度應用與融合,為高等教育提高質量和內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供有力支撐?!蓖瑯邮歉叩冉逃b于高職教育區(qū)別于本科教育的獨特性,其對接崗位、面向職業(yè)的趨向性尤其明顯。雖然信息技術已經通過一定的上層政策設計運用到高職口才教學過程,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但大多只是形式上的移植,缺乏高職口才教學本身的特點,無法適應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需求,有必要將信息技術與高職口才課程進行科學整合。
教育者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時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興趣為原則。高職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習慣相對欠良好,學習興趣相對不濃厚。然而,不能否認,大學生的好奇心與知識吸納能力非常強。信息技術所表達的朗誦、音樂、畫面、圖片、藝術字體,均能給學生帶來感官刺激和心理震撼,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
任何教學手段的運用,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通過發(fā)揮輔助作用,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教育信息技術因其直觀的信息感與豐富的圖文資料,可以對口才教學起到深化、推動的輔助作用。然而,它決不能代替口才教學的教學內容分析,不能代替對學生個體狀況的分析,不能代替對口才教學過程的靈活科學設計。
口才課程的教學,應該體現(xiàn)“啟而不過,引而不發(fā)”的含蓄性和導向性;同樣,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應該體現(xiàn)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引導?,F(xiàn)代教學技術,作為教學的工具、手段與方法,應該摒棄信息的灌輸與平面呈現(xiàn),力求滲透對口才知識體系的思維引導,重在通過點撥,展現(xiàn)口才知識體系的立體感。
信息技術的運用,始終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服務,為學生知識的習得服務。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高端、豐富,并不是其在口才教學中的意義所在。因此,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必須遵循“必需”和“夠用”的原則,講求實效。
第一,從思想上,教師應該樹立平等、民主的教學理念,揚棄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思想,以引導者和服務者的身份進入教學角色;第二,從形式上,應該營造開放式課堂風氣,不必拘泥于傳統(tǒng)課堂的“嚴肅”。學生或站或坐,或笑或嗔,不僅應該寬容對待,更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開口說,大膽說;第三,從手段上,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名家的成長歷程,欣賞名家的演講朗誦,減少距離感與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比如,在進行朗誦訓練時,首先,用錄音設備記錄學生已有的正常朗誦水平情況,然后使用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誦范例,讓學生進行感性對比;其次,重復播放,讓學生進行理性分析,找出自身不足;第三,學生進行二次朗誦,教師進行指導,形成突破;最后,學生自我小結,歸納朗誦需要注重的要點和方法,教師進行指導與總結,強化學習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口才教材中大量存在很多話題訓練,在傳統(tǒng)教學實際中,學生往往由于這類訓練過于死板和籠統(tǒng),一時感到無話可說,造成訓練效果不理想,甚至成為了教師的個人表演。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優(yōu)化這種訓練。比如:改變話題給出的方式,由純文字題目的交代,改為圖片式、音樂式,或視頻片段式,弱化“題目”壓力,凸顯“情境”吸引力,讓學生說觀后感、聽后感。在實物前,學生往往會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沒有想法,把自己所看到、聽到的說出來,也是成功。
口才知識的漸進性決定了口才教學的循序原則。設計訓練項目,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使用多媒體、錄音、博客等信息技術手段,在訓練時先利用微博或QQ群發(fā)起主題,讓學生用文字聊;再在課堂上說,從說準到說順、說細再到說完整,既要適當降低坡度,打實各階段口語基礎,又要逐步增加難度。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信息技術的運用,重在通過對口才教學內容的消化與重構,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求知、啟迪學生思考、加深學生記憶、引導學生理解的教學情境。以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使學生突破常規(guī)思維限制,主動探究,大膽假設,學會質疑。
口才教學中的“普通話訓練”,是口才知識體系的基礎,以往教師在教授這一知識時,大多是通過聽錄音或者教師本身示范的方法來進行靜態(tài)教學,然而由于直觀性不夠,教學時間限制,效果并不理想??赏ㄟ^多媒體的動畫設計,形象細致地展示發(fā)音原理、發(fā)音方法、發(fā)音過程,尤其可以通過連續(xù)幻燈片的聲影制作,動態(tài)展示不同情狀與方法下發(fā)音的不同效果。如此,將知識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呈現(xiàn),順應教育認知規(guī)律,精簡教學時間,優(yōu)化教學實效。
信息手段的運用,不僅僅平面存在于教學過程,還應該立體存在于教學評價。比如基于Moodle技術的口才教學管理評價信息平臺,具有開放源代碼、簡單易用、功能強大的特點,可從課程管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教學活動等方面提高教學有效性。此外,還可利用學院已有的“家校通”系統(tǒng)和教學管理系統(tǒng),有針對性地構建社會評價平臺,及時搜集與整理口才教學的評價反饋。
口才學習基于長時間大量訓練,僅僅依賴課堂45分鐘絕對不夠。教師可以開設相關網(wǎng)頁或個人博客,建立口才訓練資料信息庫,開辟“名家論壇”、“經典演講”、“訓練訣竅”、“作業(yè)交流”等板塊,將優(yōu)秀的文章、視頻上傳,創(chuàng)設網(wǎng)上作業(yè)交流平臺,以此豐富口才教學的外延,優(yōu)化口才教學的方式。
總之,信息技術是高職口才教學的必要手段,技術手段與課程內容的有效整合,能極大提高口才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聯(lián)系具體的教學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整合路徑,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高職口才教學有效地促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
[1]梁林梅,唐卉,洪巖.論信息技術對高等教育變革和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12).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EB/OL].<http://www.moe.edu.cn/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