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嵐,劉 勇,董尚利,土比木乃,葉鑄玉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01)
距離地面200~700 km的低地球軌道(LEO)空間,是宇宙飛船、對地觀測衛(wèi)星、氣象衛(wèi)星和空間站等航天器的主要運行區(qū)域。航天器在LEO中運行時將受到原子氧(AO)、紫外輻射、粒子輻射、高真空、等離子體、熱循環(huán)以及微流星體與空間碎片等的影響[1]。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行試驗(STS)、長期暴露試驗平臺(LDEF)、有限期選擇性暴露試驗(LDCE),前蘇聯(lián)的“和平號”空間站搭載試驗(COMES/Mir)以及大量的先期研究結果,使學者對材料暴露在LEO環(huán)境中的影響有了基本的了解。雖然AO在LEO中的密度很低,能量僅為0.1 eV,卻是導致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2-3]。
AO環(huán)境效應主要是指其與航天器材料表面發(fā)生反應,使其氧化形成氧化物;同時導致材料表面形貌發(fā)生變化,放氣速度加快,質量損失率增加,機械強度下降,光學和電性能改變等[4]。此外,AO與材料作用產(chǎn)生的揮發(fā)性氣體及非附著性氧化物,會使航天器受到污染,給光學系統(tǒng)、溫控涂層等部件和材料的熱性能、光性能帶來嚴重的影響(如涂層太陽吸收率變化,電池的電源輸出減小等)[5]。
AO與材料之間的作用機制非常復雜,是多種效應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既包括強氧化性造成的化學反應,又包括原子濺射引起的表面物質損失。
Banks等人[6]認為:AO可能是簡單地以原始狀態(tài)或者改變后的帶電狀態(tài)在材料表面產(chǎn)生濺射;可能與航天器表面的 N原子發(fā)生化學反應,或者一碰到材料表面就與 N形成激發(fā)態(tài)的氮氧化物,隨后以產(chǎn)生輝光的形式失去活性;可能在材料表面發(fā)生物理吸附,引起材料表面的剝蝕;可能被在表面上或表面下的勢阱俘獲,通過化學反應形成氧化物,或從表面遷移到材料基體內部。
AO對有機物材料的侵蝕比較明顯,相關研究報道比較多;對無機物(如金屬、金屬氧化物、SiO2等)的影響相對較弱,因此過去研究的比較少?,F(xiàn)有研究結果表明,無機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AO的影響。
應用于航天器的有機材料均不同程度地受到AO侵蝕。在AO的作用下,大部分有機物的質量和厚度都會有所損失,表面由光滑變得凹凸不平,呈“燈芯絨”或“地毯”狀。對聚合物基復合材料而言,AO優(yōu)先與表層樹脂產(chǎn)生反應,使得纖維逐漸裸露在表面,最終可使復合材料外層的纖維與基體脫開。大多數(shù)的金屬材料及其氧化物對AO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因為金屬的氧化物能生成致密的氧化層而形成防護膜,但也有一些金屬受AO侵蝕比較嚴重,如銀、鋨。AO與銀相互作用生成非附著性氧化物,使材料逐漸剝蝕;與鋨作用形成高蒸氣壓的OsO4,造成質量損失[7]。
鋁在氧化過程中,表面形成穩(wěn)定的Al2O3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可以避免鋁進一步被氧化,使得鋁具有抗氧化性能。李丹等人[8]研究了鋁在AO環(huán)境中的抗侵蝕性能,指出由于純鋁比較軟,富有延展性,易于塑性成型,所以可以通過發(fā)展多元共滲方法(如在純鋁中添加 Cu、Mg、Si、Ti、Cr、Zn、Mn)提高鋁的抗氧化能力。合金中的難溶金屬如Mo、W、Ta和Cr等在涂層與基體中沉積,形成難移動的碳化物和金屬化合物,阻止涂層中Al等的擴散,從而有效地抑制合金基體的氧化和涂層的剝落,延長涂層的使用壽命。
金屬銅由于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而在航天器上被廣泛采用。銅在空間AO的作用下,質量和光學性能都有較大的改變,尤其反射率的變化是除金屬銀外變化量最大的。李中華等人[9]模擬了AO對銅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銅片暴露于AO的部分顏色變淺,未暴露部分的顏色加深,試樣架的顏色也由原來的淺金黃色變成了較深的暗紅色,分析表明紅色物質是CuO和Cu2O,而且銅的氧化物容易脫落,對其他表面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銅表面的氧化反應對溫度較為敏感,在較低的溫度下,氧化物的成分以Cu2O為主,隨著反應溫度升高,反應更加容易,可在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層,其中外層主要由CuO組成,而內層則由Cu2O組成。
因為銀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太陽能電池板組件之間的電連接都采用銀互連片。銀與AO相互作用生成氧化物,氧化的銀層會脫落,銀互連片的結構完整性就會受到破壞,將失去其導電作用。多樹旺等人[10]指出,銀在AO中的氧化分為兩個階段:在開始氧化過程中表面形成了一層較厚的Ag2O膜,由于氧化膜內較大的生長應力,使得氧化膜起皺、開裂和剝落;第二階段為氧化膜頂層AgO的形成。當銀膜暴露在AO環(huán)境中時,AO與銀表面的非彈性碰撞一般會導致氧原子損失大部分能量,碰撞過程將引起中性氧原子和銀表面原子產(chǎn)生電離作用導致電子激發(fā)或者電子遷移。這些過程影響物質的化學活性,在銀原子和入射氧原子之間會形成化學鍵,在銀表面上導致 Ag2O形核和生長。在氣體/氧化物界面處產(chǎn)生的氧原子在化學梯度、溫度和電子遷移引起的電場作用下,擴散到氧化層/金屬界面處和銀箔反應,導致在氧化物/金屬界面處Ag2O的進一步沉積。當Ag2O膜的厚度增加時,在氧化膜內會產(chǎn)生很大的生長應力,這將導致應力氧化膜的起皺、開裂和剝落。此時,基體銀膜又重新暴露在AO中,導致銀膜的進一步氧化。Ag2O膜的生長和失效重復進行,最后氧化膜可達到相當?shù)暮穸?。在整個氧化過程中,表面生成的Ag2O膜吸附真空腔中的氧原子束流,最終導致在氧化膜頂層Ag2O轉變?yōu)锳gO。
Li Long等人[11]研究在220 ℃,5.2 eV條件下單晶體銀在熱AO作用下的行為時發(fā)現(xiàn),表面不僅有 Ag2O的生成,而且還形成了多晶體銀(polycrystalline silver)。在 Ag(100)和 Ag(111)表面形成的鱗片狀氧化物厚度達10多μm,氧化層上有微孔、微通道、晶界和孿晶等缺陷。這些缺陷為AO通過氧化層到達氧化物/銀界面提供了通道。EDS及NA-EDP分析表明這些氧化鱗片大多是多晶體銀,氧的含量僅為3%~5%,且主要以Ag2O形式存在。用銀在AO作用下快速氧化并在隨后發(fā)生熱分解的現(xiàn)象可以解釋多晶體銀“氧化層”形成的過程。首先銀與AO反應生成Ag2O,隨后Ag2O發(fā)生熱分解形成等軸Ag晶粒。由于銀晶粒排列疏松,AO可到達基體表面,于是Ag晶粒下面開始形成一層新的氧化層。隨著快速氧化和熱分解的反復進行,最終形成了具有微孔、微通道的多晶體銀層及其與基體之間少量的Ag2O結構。
高曉明等人[12]對Ag及Ag-Cu合金薄膜的地面模擬試驗和空間試驗結果進行了考察分析。XPS分析表明:在地面模擬試驗中Ag薄膜表面有AgO和Ag2O生成,在空間模擬試驗中只有Ag2O生成,且隨著刻蝕深度的增加,氧化程度逐漸降低。無論是空間試驗還是地面模擬試驗,Ag-Cu合金薄膜表面僅有Ag2O生成??臻g試驗過程中,Ag膜樣品表面明顯發(fā)現(xiàn)龜裂現(xiàn)象,Ag-Cu合金薄膜表面未觀察到龜裂及脫落現(xiàn)象,僅觀察到表面光潔度下降。結合地面模擬試驗過程中 Ag-Cu合金薄膜表面僅生成Ag2O這一現(xiàn)象,表明Ag-Cu合金薄膜相對于純Ag薄膜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抗AO性能。
Raspopov等人[13]研究了 AO對 Ni的氧化行為。分子態(tài)氧反應活化能為182 kJ/mol,而AO的反應活化能僅為76 kJ/mol。Ni在AO中的氧化產(chǎn)物為 NiO,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產(chǎn)物增多。Ni之所以在AO環(huán)境中更易氧化,是因為AO更容易在表面形成化學吸附。他們假設AO在氣態(tài)和NiO表面的吸附氧近似平衡的基礎上建立了動力學模型,很好地解釋了這個現(xiàn)象。
王文文等人[14-15]研究了 AO對透明半導體氧化物薄膜的作用。AO輻照不僅使In2O3:Sn(ITO)薄膜中霍爾遷移率提高,而且還降低了載流子濃度。遷移率和載流子濃度的變化直接影響ITO試樣的傳導性能。AO還使ITO的結晶度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AO的強氧化性降低了O2-空位缺陷濃度引起的。此外O2-空位缺陷濃度的降低及電離Sn的氧化可能使載流子濃度降低。AO輻照僅對 ZnO:Al (ZAO)薄膜的表面具有氧化效應,導致表面化學成分中晶格氧比例的提高和薄膜載流子濃度的下降,卻很難改變 ZnO:Al (ZAO)的結構。AO輻照的強氧化性會導致ZAO薄膜表面的重結晶,從而導致表面顆粒尺寸增大及表面粗糙度增大。此外,還會導致表面晶格氧含量的增大,從而導致氧空位及間隙Zn、Al的減少,進而導致薄膜載流子濃度的下降。AO的氧化效應僅作用于薄膜的最表層,隨著氧化層厚度的增加,其載流子濃度下降的比率變小,薄膜的導電性能受AO輻照的影響逐漸減小。
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通常認為受AO侵蝕作用比較小的無機物,在LEO長期暴露,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為了避免AO環(huán)境的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避免使用AO敏感材料、避免使關鍵的航天器表面暴露在AO環(huán)境中。然而,在這些方法無法實現(xiàn)的情況下,則應采用AO防護措施。在基體表面應用一層薄的防護涂層是一種常用的防護方法。涂層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它的連續(xù)性、空隙率、與基體的結合程度以及在AO環(huán)境中的耐蝕性[16]。
目前應用于AO防護的涂層及涂層組合很多,從本質上來說,根據(jù)其成分可劃分為3類: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 。
絕大多數(shù)金屬具有較好的AO穩(wěn)定性,在AO的作用下,可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金屬氧化物層,保護底層的金屬材料不再受AO的侵蝕。因此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可以保護空間材料免受AO侵蝕。
鋁在AO作用下可在表面形成穩(wěn)定的Al2O3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可以避免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是常用的表面防護材料之一。任屏源等人[17]應用電弧離子鍍技術在C/E復合材料表面沉積Al膜,研究表面鍍鋁后具有明顯的防護作用。Kiefer等人[18]將含有鋁的乙酰丙酮化物(Alacac)加入Kapton材料中,顯著提高了Kapton的抗AO侵蝕能力。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研制了可添加到聚酰亞胺中的鋯絡合物,當其暴露于AO環(huán)境中時可在表面形成鋯的氧化物保護層[19]。金屬錫同樣有良好的抵抗 AO侵蝕能力,鍍錫銀箔在 AO試驗中的質量損失比銀箔試樣的減少了2個量級[20]。
Cooper[21]用 ALD方法制備了 Al2O3。試驗證明35 ?厚的Al2O3能夠阻止AO與基體材料的反應,在加工過程及熱循環(huán)影響下仍能保持柔韌性,可較好地提高材料的抗AO侵蝕能力。此外,In2O3、ZnO、TiO2性能穩(wěn)定,AO在其表面擴散系數(shù)低,均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金屬涂層的AO剝蝕率極低,涂層不僅具有極好的抗AO侵蝕能力,還具有耐各種輻射環(huán)境作用的能力;但是涂層制備困難,工藝復雜,成本很高,并且無論是離子束濺射還是反應磁控濺射都難以用于大規(guī)模實際生產(chǎn),涂層的制備工藝還有待改善。
無機物可與AO反應形成玻璃化氧化物層,由于 O在氧化物中的濃度差降低,這層氧化物可以阻礙AO的擴散及進一步的撞擊,從而保護底層材料不被AO剝蝕。
向材料中添加納米 SiO2顆粒是一種有效提高材料抗AO侵蝕能力的方法。Wang Xin等人[22]將納米 SiO2顆粒加入到玻璃纖維/聚酰亞胺(glass fiber/polyimide)復合材料中,使其抗AO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且隨著SiO2顆粒含量的增加,剝蝕率降低。研究表明,納米SiO2顆??赡芘c樹脂基底反應生成一些新的結構,如Si—C、Si—O—C,這些新形成的結構不與AO反應,因此可以阻止AO與材料的進一步反應。
多樹旺等人[23]采用溶膠-凝膠法在聚酰亞胺上制備了 A12O3-SiO2復合陶瓷涂層。該涂層的 AO反應系數(shù)約為1.5×10-26cm3/atom,比聚酰亞胺(AO反應系數(shù)為3.0×10-24cm3/atom)降低了2個數(shù)量級,而且涂覆涂層的試樣表面在 AO暴露前后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Xiao Fei 等人[24]的 研究結果表明,ZrO2也可以降低 AO剝蝕率,提高聚酰亞胺的抗AO侵蝕能力。
雖然無機涂層的抗AO侵蝕能力較強,但它的應用也會受到限制。例如,當無機涂層與基體的熱膨脹系數(shù)差異較大時,在熱循環(huán)的作用下涂層會產(chǎn)生裂紋。此外,無機涂層一般都比較脆,在加工及裝配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缺陷,AO可通過這些缺陷與基體材料作用,出現(xiàn)掏蝕現(xiàn)象??梢酝ㄟ^加入玻璃性密封劑防止氧通過缺陷到達基體材料。典型的密封劑中一般都含有硅酸鹽和硼酸鹽,它們可以減少涂層與基體之間的熱膨脹系數(shù)差,增強涂層與基體的附著力。張蕾等人[25]以無機高分子成膜物質鉀水玻璃(硅酸鉀水溶液)為黏結劑,以氧化鈦為顏料,加入適當?shù)奶盍希ㄔ颇阜?、滑石粉等)制備涂料,獲得了TiO2-K2SiO3無機涂層。研究表明該涂層具有良好的抗 AO侵蝕性能。因為涂層的黏結劑為—Si—O—Si—網(wǎng)狀結構,具有較好的耐氧化性,且涂層表面有TiO2、云母、滑石粉等穩(wěn)定的氧化物和硅酸鹽礦物,O在其中的擴散系數(shù)很低,因此涂層能起到AO防護作用。
有機涂層與基體結合牢固,柔軟性好,耐高低溫沖擊,工藝性能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航天材料的防護。通常以聚有機物樹脂為基體混合適當?shù)念佁盍现苽溆袡C涂層,涂覆到材料表面。
有機硅涂層有較好的抗AO侵蝕能力,比聚酰亞胺基體抗侵蝕能力提高了1個數(shù)量級以上。有機硅涂層在AO輻照時表面會形成一層SiO2薄膜,從而阻止AO對基體的進一步侵蝕,由于所形成的氧化膜透明,所以對基體的光學性質基本上沒有影響。Miyazaki等人[26]對聚硅氧烷涂層進行了深入研究,在 AO作用下它的質量損失僅為聚酰亞胺的1%或者更少。經(jīng)過TEM觀察和XPS分析發(fā)現(xiàn),在AO的輻照下涂層表面生成了自愈合SiO2層,從而保護材料免受進一步腐蝕。
通常聚硅氮烷相對聚硅氧烷等有機硅聚合物來說,抗AO侵蝕能力要高一些。Si—N—S鍵在AO輻照下可被氧化,促進SiO2層在表面的形成。通常形成的 SiO2為無定形態(tài)的,密度比結晶態(tài)的低,收縮傾向小,從而不易產(chǎn)生裂紋。聚硅氮烷剝蝕率比較低,在 10-26cm3/atom數(shù)量級上。通常,紫外線會與AO發(fā)生復合效應,加速材料的降解。然而,Hu Longfei等人[27]研究聚硅氮烷涂層時發(fā)現(xiàn),當VUV和AO共同存在時,VUV輻照可以使暴露的表面形成新的自由基位置,促進致密 SiO2層的形成,從而使聚硅氮烷的抗AO侵蝕能力進一步提高。
無機涂層的剝蝕率低,但是由于其塑性差容易產(chǎn)生裂紋;有機涂層有著良好的抵抗裂紋形成能力,但是剝蝕率要比無機涂層低1到2個數(shù)量級,而且對VUV比較敏感。為了用無機涂層保護現(xiàn)有的聚合物,無機/有機復合涂層逐漸發(fā)展起來,它的無機組成成分在AO作用下產(chǎn)生鈍化層,起到保護作用。北京衛(wèi)星環(huán)境工程研究所用溶膠-凝膠化學制備有機硅/SiO2雜化涂層,涂層 AO反應率為10-26cm3/AO,比聚合物基底材料抗AO性能提高了100倍[28]。張蕾等人[29]研究了 ZnO有機硅涂層。ZnO氧化物性能穩(wěn)定且氧元素對其擴散系數(shù)低,能起到很好的阻礙層作用,同時加入片狀硅酸鹽礦物型添加劑,使之與有機硅進行反應,生成有機硅酸鹽涂層。因為涂層表面有穩(wěn)定的氧化物ZnO、SiO2及片狀的硅酸鹽礦物,氧在其中的擴散系數(shù)很低,所以涂層能起到良好的AO防護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空間穩(wěn)定性。
AO對無機物的侵蝕效應具有長期累積性,短期的效應不是很明顯,因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F(xiàn)有研究表明不僅有機物受AO剝蝕嚴重,銀、鋨、銅、鎳等金屬以及半導體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受AO影響,關于AO對金屬材料等無機物的作用還有待深入研究。因為大多數(shù)航天材料都是AO敏感性材料,所以對材料進行防護非常重要。常用的涂層材料主要有金屬及金屬氧化物、SiO2及含硅的有機物等。為了提高航天器在LEO環(huán)境下的生存能力并實現(xiàn)長壽命、高可靠運行,還需深入研究LEO的AO環(huán)境效應,尋找最優(yōu)航天材料應用與防護措施。
(References)
[1]童靖宇, 劉向鵬, 孫剛, 等. 原子氧/紫外綜合環(huán)境模擬實驗與防護技術[J].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 2006,26(4): 263-267 Tong Jingyu, Liu Xiangpeng, Sun Gang, et al.Simulation of combined environment of atomic oxygen and ultraviolet and development of protection technologies[J].Chinese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26(4): 263-267
[2]Reddy M R. Effect of low earth orbit atomic oxygen on spacecraft material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5, 30: 281-307
[3]Banks B A, Rutledge S K, Brady J A. The NASA atomic oxygen effects test program. NASA-1989-12589[R], 1989
[4]龔自正, 曹燕, 侯明強, 等. 空間環(huán)境及其對航天器的影響與防護技術[C]//中國數(shù)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 287-297
[5]沈志剛, 趙小虎, 王鑫. 原子氧效應及其地面模擬試驗[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6: 11
[6]Banks B A, Rutledge S K, Brady J A, et al. Atomic oxygen effects on materials. NASA-1989-23540[R], 1989
[7]湛永鐘, 張國定. 低地球軌道環(huán)境對材料的影響[J].宇航材料工藝, 2003(1): 1-5 Zhan Yongzhong, Zhang Guoding. Low earth orbit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materials[J]. Aerospace Meterials & Technology, 2003(1): 1-5
[8]李丹, 唐錦. 鋁在原子氧環(huán)境中的腐蝕與防護[J]. 失效分析與防護, 2009, 4(3): 188-192 Li Dan, Tang Jin.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aluminum in atomic oxygen environment[J]. Failur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09, 4(3): 188-192
[9]李中華, 李丹明, 王敬宜, 等. 原子氧對金屬銅的作用[J].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 2008, 25(1): 18-21 Li Zhonghua, Li Danming, Wang Jingyi, et al. The interaction of atomic oxygen with copper[J].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08, 25(1): 18-21
[10]多樹旺, 李美栓, 張亞明, 等. 銀在原子氧環(huán)境中的氧化行為[J].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06, 35(7):1057-1060 Duo Shuwang, Li Meishuan, Zhang Yaming, et al. The oxidation behaviour of polycrystalline silver films by atomic oxygen[J].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erneering,2006, 35(7): 1057-1060
[11]Li Long, Yang J C, Minton T K. Morphological changes at a silver resulting from exposure to hyperthermal atomic oxygen[J].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7,111: 6763-6771
[12]高曉明, 胡明, 伏彥龍, 等. 原子氧對Ag基薄膜表面影響分析[C]//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材料專業(yè)委員會2009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9
[13]Raspopov S A, Gusakova A G, Voropayev A G, et al.Enhanced oxidation of nickel in atomic oxygen[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1995, 227: 5-9
[14]Wang W W, Wang T M. Effects of atomic oxygen irradiation 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hin films[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07, 20: 464-468
[15]王文文, 刁訓剛, 王天民. γ射線和原子氧輻照對ZnO:Al薄膜的影響[J]. 宇航材料工藝, 2010, 40(3):39-43 Wang Wenwen, Diao Xungang, Wang Tianmin. Effects of γ ray irradiation and atomic oxygen treatment on ZnO: Al films[J]. Aerospace Meterials & Technology,2010, 40(3): 39-43
[16]Kleiman J I, Iskanderova Z A, Perez F J, et al.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LEO environments in spacecraft application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1995,76-77: 827-834
[17]任屏源, 任妮, 馬占吉, 等. C/E表面鍍Al膜的原子氧試驗[J]. 宇航材料工藝, 2007, 37(4): 65-69 Ren Pingyuan, Ren Ni, Ma Zhanji, et al. Effects of atomic oxygen on C/E composite-based aluminum films[J]. Aerospace Meterials & Technology, 2007,37(4): 65-69
[18]Kiefer R L, Anderson R A, Thibeault S A. Modif i ed polymeric materials for durability in the atomic oxygen space environment[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2003, 208: 300-302
[19]Illingsworth M, Betancourt J, He L, et al. Zr-containing 4,4’-ODA/PMDA polyimide composites. NASA/TM-2001-211099[R], 2001
[20]沈志剛, 王忠濤, 趙小虎, 等. 空間太陽電池板銀互連片原子氧效應模擬試驗[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0, 26(6): 676-679 Shen Zhigang, Wang Zhongtao, Zhao Xiaohu, et al.Experiment of silver interconnects of photovoltaic solar array in IFM ground-based AO effect simulation facility[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0, 26(6): 676-679
[21]Cooper R. Protection of polymer from atomic-oxygen erosion using Al2O3atomic layer deposition coatings[J].Thin Solid, 2008, 516: 4036-4039
[22]Wang Xin, Zhao Xiaohu, Wang Mingzhu, et al. The eあects of atomic oxygen on polyimide resin matrix composite containing nano-silicon dioxide[J].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2006,243: 320-324
[23]多樹旺, 劉庭芝, 鄒小平, 等. 溶膠-凝膠制備的Al2O3-SiO2復合陶瓷涂層抗原子氧侵蝕性能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09, 38(z2): 743-746 Duo Shuwang, Liu Tingzhi, Zou Xiaoping, et al.Properties of Al2O3-SiO2protective coatings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in atomic oxygen environment[J].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erneering, 2009, 38(z2):743-746
[24]Xiao Fei, Wang Kai, Zhan Maosheng. Atomic oxygen erosion resistance of polyimide/ZrO2hybrid fi lm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0, 256(24): 7384-7388
[25]張蕾, 嚴川偉, 屈慶, 等. TiO2-K2SiO3無機涂層對空間材料Ag的防護行為研究[J]. 化學學報, 2003, 61(9):1369-1374 Zhang Lei, Yan Chuanwei, Qu Qing, et al.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TiO2-K2SiO3inorganic coatings for Ag used in space[J]. Acta Chimica Sinica, 2003, 61(9):1369-1374
[26]Miyazaki E, Tagawa M, Yokota K,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olerance of polysiloxane-block-polyimide film against atomic oxygen[J]. Acta Astronautica, 2010, 66:922-928
[27]Hu Longfei, Li Meishuan, Xu Caihong, et al. A polysilazane coating protecting polyimide from atomic oxygen and vacuum ultraviolet[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09, 203: 3338-3343
[28]多樹旺, 李美栓, 尹孝輝, 等. 溶膠-凝膠制備的Al2O3涂層抗原子氧侵蝕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2007, 36(z2): 735-738 Duo Shuwang, Li Meishuan, Yin Xiaohui, et al.Properties of Al2O3protective coatings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in atomic oxgen enviroment[J].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erneering, 2007, 36(z2):735-738
[29]張蕾, 嚴川偉, 孫剛, 等. 原子氧對 Kapton侵蝕及ZnO-有機硅涂層防護效應研究[J]. 航空材料學報,2003, 23(4): 26-30 Zhang Lei, Yan Chuanwei, Sun Gang, et al.Ground-based investigations of atomic oxygen erosion behaviors of Kapton and ZnO-siloxane coatings on Kapton[J].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2003,23(4):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