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忠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云南 昆明 650111)
強化群眾觀念與做好群眾工作
王國忠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云南 昆明 650111)
黨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努力強化四群觀念。要在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中,始終強化群眾觀念,做到一切相信群眾;取智于民,為民造福,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一切依靠群眾;努力維護和增進群眾利益,始終做到一切為了群眾;認真做好群眾工作,始終做到一切服務群眾。
群眾觀念;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
來自人民群眾、植根人民群眾、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這既是我們黨克敵制勝之基石,也是我們黨的執(zhí)政興業(yè)之法寶。過去,我們取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靠的就是這個法寶;今后,我們要贏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更大成就,還是要靠這個法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守住這個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夯實這個克敵制勝的基石,掌握這個執(zhí)政興業(yè)的法寶,我們就必須不斷強化群眾觀念,始終做到一切相信群眾;切實堅持群眾路線,始終做到一切依靠群眾;努力維護群眾利益,始終做到一切為了群眾;認真做好群眾工作,始終做到一切服務群眾。
古代沒有“人民群眾”這個概念,“人民群眾”這一偉大概念的發(fā)明專利應該屬于共產黨人。在共產黨人之前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少進步的“民貴”、“民本”等思想,但是,從總體上講,歷史上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始終是把老百姓看作烏合之眾、布衣刁民。在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產黨人的眼里,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英雄,是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銅墻鐵壁。
強烈的群眾觀念應該是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重要標志。但是,現在,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群眾觀念淡化、群眾意識弱化、群眾工作虛化的問題,個別地方和部門的問題還比較嚴重。有的干部思想上不相信群眾,生活上不關心群眾,工作中不依靠群眾;有的干部對群眾的感情淡漠,不查群眾的實情,不聽群眾的真言,不管群眾的冷暖;有的干部兩眼向上,只管領導高興不高興,不管群眾滿意不滿意,說什么“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看不見”。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認真徹底的解決,黨群關系就很難切實改善,執(zhí)政地位就很難有效鞏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也就很難順利實現。
樹立科學的群眾觀念,是堅持群眾路線、維護群眾利益、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條件。不能樹立科學的群眾觀念,既不可能堅持群眾路線,也不可能維護群眾利益,更不可能做好群眾工作。我們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不斷強化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至少要做到如下四條:一是牢固樹立并不斷強化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觀念,始終尊重群眾,充分相信群眾,切實依靠群眾;二是牢固樹立并不斷強化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的觀念,真正拜民為師,真誠做民學生,堅持取智于民;三是牢固樹立并不斷強化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人的觀念,堅持為民服務,努力為民造福,不斷為民奉獻;四是牢固樹立并不斷強化人民群眾是發(fā)展進步的強大動力的觀念,努力順民之意,廣泛聚民之智,切實重民之力。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而總結提煉出來群眾路線,已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歷史和現實都不斷向我們昭示:群眾路線是我們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越是問題多、困難大、任務重、矛盾集中的時候,越要堅持群眾路線,越要加強群眾工作。
在堅持群眾路線方面,我們既有很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寶貴的經驗和成功的做法,這也是我們長期保持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wěn)定的良好局面的一條根本性原因。但是,毋庸諱言,在堅持群眾路線方面,我們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已經成為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干擾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損害黨委政府及其領導干部形象的消極隱患。有些干部當官做老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嚴重,熱衷于吃喝玩樂、燈紅酒綠、游山玩水,不思群眾疾苦,不聽群眾心聲,不管群眾冷暖;有些干部高高在上,得過且過,不調查、不研究、不上進,即便到基層,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走走過場,做做樣子,擺擺架勢;有些干部整天忙于機關瑣事、忙于文山會海、忙于迎來送往、忙于慶典節(jié)慶,對基層不重視,對群眾不關心,對實際問題不關注。只有認真有效地解決好這些問題,做到思想上充分尊重群眾、感情上切實貼近群眾、生活上不斷關心群眾、工作上努力依靠群眾,堅持取德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的事業(yè)才能不斷取得新進步、實現新發(fā)展、鑄就新輝煌。
司馬遷在《史記》里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瘪R克思認為:“追求利益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動因,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人類歷史就是人民群眾不斷滿足自身利益的過程,廣大人民群眾就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不斷推動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進步。
歷史上的統(tǒng)治階級是打天下、坐天下、吃天下、享天下,我們共產黨人是打天下、坐天下、富天下、安天下。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我們共產黨立黨和執(zhí)政的根本目的。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外,我們共產黨沒有任何其他特殊利益,換言之,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外,還有自身特殊利益的黨就不再是共產黨。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那一定就是代表好、維護好、實現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共產黨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始終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
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是我們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政治本色。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歷史經驗深刻說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遲早是要垮臺的。”對蘇共垮臺、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有人認為是蘇共高層腐敗所致,有人認為是蘇聯(lián)高層領導的昏庸無能所致,有人認為是蘇聯(lián)與美國軍備競賽所致,也有人認為是蘇聯(lián)改革誤入歧途所致,還有人認為是西方和平演變所致,諸如此類,還有很多,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這些說法都有一些道理。但是,筆者認為,蘇共垮臺、蘇聯(lián)解體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蘇共已經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蘇聯(lián)解體前,蘇聯(lián)社會科學院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仍能代表工人的占4%,仍能代表全體人民的僅占7%,認為代表官僚、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卻占80%。一個不再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黨,注定要垮臺;一個不再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權,必定要退出歷史舞臺。
我們黨因為能夠真正代表、著力維護、積極實現和不斷發(fā)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勝利、贏得了政權。能否繼續(xù)切實有效地代表、維護、實現和發(fā)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決定我們黨的前途命運和我們事業(yè)的興衰成敗。我們每位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都必須切實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時刻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的利益。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群眾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否則就是一盤散沙?!眲⑸倨嫱疽仓赋觯骸叭罕娛切枰獱幦〉摹!比罕姽ぷ?,說到底,就是通過關心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組織群眾、發(fā)動群眾去維護好、實現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自己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我們應該永遠尊重的英雄,人民群眾也是我們應該永遠學習的老師,同時,人民群眾也是需要關心、需要教育、需要引導、需要組織、需要發(fā)動的。我們要真誠地向人民群眾學習,拜人民群眾為師,始終做人協(xié)調機制,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有效地溝通內外信息;發(fā)揮服務保障作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增強執(zhí)行力。第四,加強人事管理。立足現實,加強管理,統(tǒng)籌協(xié)調,在優(yōu)化隊伍結構,提高隊伍素質上下功夫;以黨性鍛煉和實踐鍛煉為重點,加大對年輕干部的選拔力度;抓好關鍵崗位和后備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堅持實施通過公開選調和公開招考有機結合充實管理人員的制度;加強對干部的經常性教育,教育和引導干部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進一步規(guī)范組織人事工作程序,認真貫徹落實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四項監(jiān)督制度;努力做好離退休干部職工管理工作。
為推進社會主義學院正規(guī)化建設,《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社會主義學院的領導,認真研究和解決教育培訓中的重大問題,為社會主義學院開展工作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保證承擔工作任務的需要。從2011年起,省級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經費,加大對社會主義學院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積極幫助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這為社會主義學院的改革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第一,要加大社會主義學院的基本建設。爭取實施“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教學綜合樓改造、裝修、智能化建設工程”項目。對主樓、附樓、裙樓進行改造、裝修,提升檔次。目前,省政府已批準立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報省發(fā)改委,項目投資5000萬元。第二,實施信息化工程,建設辦公自動化、互聯(lián)網、管理智能化等工程項目。第三,改善教學設施和辦公條件。省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200萬元,逐步改善辦公和教學條件。
社會主義學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lián)合黨校,是黨和國家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學院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才培養(yǎng)基地、理論研究基地、方針政策宣傳基地的作用;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弘揚“愛國、團結、民主、求實”的校風,堅持特色立院、質量強院、發(fā)展興院;要著眼于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全面推進班子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機關建設。第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黨組要在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的領導下,堅定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保證黨中央的路線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政策及云南省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的貫徹落實;堅持民主集中制,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發(fā)揮中心組理論學習的示范作用,深入開展“三讀活動”,落實學習制度,提高學習質量,把學習成果轉化到推進學院發(fā)展的各項工作中。第二,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推進黨總支、黨支部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設,全面提升黨務管理、紀檢監(jiān)察、群團建設工作的成效;以深入貫徹落實《廉政準則》為重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和制約。第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工作程序,強化執(zhí)行落實,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重要決策的聽證論證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第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倡導“讀書學習、鉆研理論、學以致用”的校園文化精神,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開展有益于教職工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積極營造有社會主義學院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進一步加強中華文化學院工作。
責任編輯:劉建文
D261.3
A
1671-2994(2012)03-0039-03
2012-01-05
王國忠(1964- ),男,云南香格里拉人,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社科聯(lián)副主席。研究方向:黨的建設與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