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梅,宗 嵐
(云南紅河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教學交往行為的設計策略研究
馬會梅,宗 嵐
(云南紅河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交往活動過程。教學交往行為是教學活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教學交往行為就沒有教學活動。教學交往行為的策略研究,可以達到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教學交往行為的設計策略主要有:準確把握教學交往行為的內(nèi)涵、努力建立良好的教學交往行為關系、積極探索教學交往行為的溝通技巧。
教師;學生;教學交往行為;策略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交往活動過程。交往是教學活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交往就沒有教學活動。教學交往行為是促使學校教育教學情景中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活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之一。教學交往行為的質(zhì)量如何,是否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目標要求,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果,而且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nèi)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币虼耍瑸榱颂岣邔W校教學質(zhì)量,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交往行為的設計策略研究。
教學交往行為是指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活動為背景,以教學信息為中介,相互之間交流知識經(jīng)驗、技能技巧、情感意志、思想信念、道德品質(zhì)、人生體驗及行為規(guī)范等諸方面的人際交往活動。
教學交往行為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所進行的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這種特殊性表現(xiàn)在:首先,教學交往行為是教師和學生以教學活動為背景的人際交往活動;其次,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交往的主體;第三,教學交往行為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溝通過程;第四,教學交往行為是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目的的交往活動;第五,教學交往行為是教師個體對學生集體的交往活動。
教學交往行為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角度和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最基本的類型包括以下幾種:
一是師師交往行為、生生交往行為、師生交往行為。根據(jù)參與主體的不同,教學交往行為可以分為三大類型:師師交往行為、生生交往行為、師生交往行為。師師交往行為是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的教學交往;生生交往行為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的學習交往;師生交往行為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教學交往。
二是單向交往行為、雙向交往行為、多向交往行為。根據(jù)交往信息傳遞的不同,教學交往行為可以分為單向交往行為、雙向交往行為、多向交往行為。單向交往行為就是教師將信息單方面?zhèn)鬟f給學生的行為過程;雙向交往行為是信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傳遞的行為過程;多向交往行為是教師將自己作為教學集體的一員,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廣泛的交往,并鼓勵學生在教學集體內(nèi)進行自由的交往。
三是言語交往行為與非言語交往行為。根據(jù)交往的信息媒體,教學交往行為可以分為言語交往行為與非言語交往行為。言語交往行為是指以語詞符號實現(xiàn)的交往;非言語交往行為是指一切非言語的聲音和動作交往。非言語交往行為是對言語交往行為的必要補充,是言語交往行為的一種輔助形式。教學交往行為是言語交往行為和非言語交往行為的有機結合。
四是課內(nèi)交往行為和課外交往行為。課內(nèi)交往行為是師生在課堂上圍繞教學活動展開的交往;課外交往行為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以外,以教學信息交流為中心,與學生發(fā)生的交往活動。課外交往行為是課內(nèi)交往行為的延伸和繼續(xù),是促進課內(nèi)交往行為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五是外部交往行為和內(nèi)部交往行為。外部交往行為指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互動,其中生生交往是教學中重要的人力資源,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生生交往的有效形式。內(nèi)部交往行為指師生之間內(nèi)部感知、記憶、思維、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動方面的交往。教學交往行為是學生內(nèi)部交往行為和外部交往行為相互轉化的過程,外部交往行為是學生信息的來源,內(nèi)部交往行為是學生最終獲得知識、能力的歸宿。
六是認知交往行為和情感交往行為。認知交往行為是指師生以知識學習為載體的交往,是教學的實質(zhì)所在,是師生教學交往的第一目標,即知識的傳遞、探索與獲得,更多通過精巧的教學設計來實現(xiàn);情感交往行為指師生情感表達與回饋的交流過程,是師生心靈的接觸。教學交往行為不但是追求共識的認知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追求共鳴的情感信息交流的過程,二者在教學交往活動中緊密相聯(lián),不可分割。[1]
七是正性交往行為和負性交往行為。正性交往行為指師生雙方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氛圍中進行積極的認知和情感交流,師生的交往需要得到滿足的交往。負性交往行為指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或學生之間關系不友好、排斥或教師控制不當、傳遞錯誤信息、參與機會不平等等因素造成的不利影響,使交往無效或產(chǎn)生消極影響。
在教學交往行為活動中,主要包括三種交往關系:業(yè)務關系、倫理關系、情感關系。業(yè)務關系就是師生之間教與學的工作關系,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關系,其基本規(guī)范是真;倫理關系指師生各自要遵守一定的倫理原則,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也享有一定權利,其基本規(guī)范是善;情感關系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然形成的態(tài)度體驗上的聯(lián)系,其基本規(guī)范是美。有效的教學交往要求要建立良好的教學交往行為關系。良好的教學交往行為關系的建立要遵循真、善、美的規(guī)范,形成師生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的、民主的、和諧的交往行為關系。
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是教師的天職,尊重是人高層次的心理需要,是師生交往的橋梁。學生渴望個性得以充分地、自由地發(fā)展,希望教師尊重其人格和個性,平等而公正地對待他們,這就要求教師擁有一顆愛心,重視每個學生的個人價值,滿足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保護學生的自由和權利,不因學生家庭背景及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的不同而態(tài)度有所不同,并且無條件地接納學生。尊重的本質(zhì)是對學生人格的充分肯定,或對行為方式的有意激勵,教師相信學生是有價值、有前途、不完善的人,對他的成長抱有充分的信心,學生從“師愛”中可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進而產(chǎn)生一種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
教師可以試著從這些方面來判斷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是否民主:是否經(jīng)常真誠地稱贊學生,是否關心了解學生,對學生是否有耐心,賞罰學生是否公平,是否偏心,是否重視學生的自尊心,是否因部分學生犯錯誤而處罰全體,是否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意見和獨立判斷,是否對學生實行體罰和心靈懲罰等。
在教育實踐中,應強調(diào)師生人格平等,強調(diào)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去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反對壓抑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過失,把學生的錯誤與過失看作是成長中的必然經(jīng)歷,引導學生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盡量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辦法處理。學生只有在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與尊重之后,才會產(chǎn)生安全感、歸屬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敬重感。
良好的教學交往行為關系,是以師生的移情性理解為基礎的。移情性理解是站在他人情緒情感的角度來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保?]移情性理解是聯(lián)系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因此教師要重視移情性理解,不僅在時間、空間上創(chuàng)設與學生親密交往的機會,還要重視交往深度,經(jīng)常保持師生之間相互激勵的情感交流,善于理解學生,深入熟悉和掌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包括他們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思維方式、認知方式、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等,努力地創(chuàng)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師生溝通順暢,情感產(chǎn)生共鳴,學生就會帶著正面情感來接納這個教師,“親其師,信其道”,在這種心理背景下,學生更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教師,樂于接受教育,容易適應規(guī)范要求,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師生關系的品質(zhì),使師生關系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要真正理解學生,其關鍵是教師要善于進行換位思考,拋棄自己對學生的固有偏見與主觀判斷,把自己置于學生的位置去體驗問題,平等地、不帶優(yōu)越感地、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想法,才能夠準確、深入地感受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并給以準確回應,從而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與學生心靈的相通與共感,建立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使師生間真正做到人格上平等、情感上相容、思想上交流,和諧相處。這樣能夠使學生學會平等待人、尊重自己和他人,樂于與人交往與合作,懂得體諒他人,擁有正確的交往態(tài)度和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zhì)。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多向交往是一種師生溝通與同伴交往相結合的類型,是效率最高、成員易形成交往技能、團體氣氛最好的一種溝通模式。[3]這是因為多向交往具有的特點所致[4]:一是多向交往的多層次特點,能滿足學生不同的求知欲;二是多向交往的自主性特點,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三是多向交往的求異性特點,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四是多向交往的情趣性特點,能提高學生的智力活動水平;五是多向交往的差異性特點,符合因材施教原則。所以,多向交往的教學效果最好。
重視教學中的多向交往,要求教師要樹立民主的教學作風,允許學生自由發(fā)言、大膽質(zhì)疑、挑戰(zhàn)權威、辯論爭執(zhí),在活躍激烈的教學氣氛中,培養(yǎng)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熱愛尊重、心理相容、情感奔放、贊賞認同、教學相長、坦率真誠、友好和諧、積極認真等良好的教學氣氛;要努力為學生的多向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參與課堂教學交往活動的時間和機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提問、范讀朗讀、課堂練習、問題搶答、小組討論、課堂辯論、學習競賽、課堂表演、探究活動等教學交往活動;要注意構建集體教學交往網(wǎng)絡,把教師與學生的集體交往和教師與學生的個人交往相結合,把學生與學生的集體交往和學生與學生的個人交往相結合,以求產(chǎn)生所謂學習的“共生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教師的積極期待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力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獲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自我調(diào)控的能力,以極大的熱情去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充分挖掘潛力。師生積極的情感互動從教師的積極期待中開始,在學生的積極回應中得以延展,同時又反過來強化師生的良好關系,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有力地推動學生發(fā)展。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防止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只依據(jù)學生以往的成績、表現(xiàn)來確定對學生的期望值,主觀性太強。第二,防止缺乏客觀的信息依據(jù),或只憑表面現(xiàn)象來確定對學生的期望值,以偏概全。第三,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要合理、恰當,防止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過高或過低的期望。[5]
教學交往提倡合作性互動和“合作—競爭”性互動,不提倡對抗性互動。
合作性互動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溝通目標,認識接近,行為協(xié)調(diào),相互適應的互動,在教學中的主要方式是合作學習,即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既有個人明確的責任分工又需要團結協(xié)作的互助性學習,這種互動具有互利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有利于共同進步。對抗性互動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具有競爭性、排他性與沖突性的互動,競爭或沖突是其主要形式。這種互動容易弊大于利,教師在交往中應積極防止和妥善處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各種沖突,防止對抗式互動的發(fā)生。[5]
“合作—競爭”性互動是競爭與合作相結合,以合作性為主的互動,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有合作,如果組織得好,則既能發(fā)揮合作與競爭的正效應,又能避免其負效應。
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不管是內(nèi)容的講授、提問的方式、學生問題的答疑、學生學習的輔導,都需要教師有較高水平的教學溝通技巧。失去了溝通的教學交往行為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沒有溝通技巧就沒有教學交往行為。教學溝通技巧是發(fā)展教學交往行為的有效策略。
言語溝通是教學交往行為中重要的溝通方式。良好的言語溝通有三個基本特征:可接受性、合作性、情境性。交流雙方要了解對方已有的認識水平和心理狀況,考慮對方能否接受和理解,盡量使自己的言語表達準確、清楚、易懂,并且交流時要注意對方身份的差別、性別的差別、個性的差別,還要根據(jù)當時的情境,有針對性地配合一定的表情、動作、語氣來表情達意,使之與情境相協(xié)調(diào)。
非言語溝通主要是利用表情作用,提高溝通效果。表情是情感變化的外部表現(xiàn),包括面部表情、體姿表情、語言表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表情的作用,利用這些無聲的語言進行信息傳遞和溝通。教師在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中,不僅要曉之以理,還要動之以情,更要善于運用表情透露立場、表達意義,將積極的情感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感到溫暖、愉悅,受到鼓舞和激勵,達到陶冶心靈,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師要善于通過學生的表情透視學生的心理,善于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了解學生的需要、希望等信息,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調(diào)整教育教學活動。
1.積極聆聽
溝通通常以聽和說的方式傳遞信息,善于傾聽能使教師迅速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給以幫助。要求教師要專注地聽,不急于下結論地聽,不急于說教地聽,適當提些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傾訴,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及內(nèi)在情感需求,體察出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和關懷,感受到教師的善意和為溝通所做的努力,對教師產(chǎn)生積極的回應,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有的教師不等學生說完就打斷,并馬上教給解決問題的辦法,希望盡快結束問題,通過“審訊”,速戰(zhàn)速決,這是不善聆聽的表現(xiàn)。傾聽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需要一種尊重他人的修養(yǎng)和良好的心態(tài)。
2.“我向信息”
“我向信息”的溝通方式是用“我”作為中心詞來表達某一事件帶給自己的感受,這種表達方式避免了“你向信息”可能帶給學生的攻擊感受。[6]在工作中當學生的問題已經(jīng)給教師造成麻煩,或者學生的某種行為不能被教師接受時,有一些教師喜歡用“你”、“你們”為中心詞來對學生進行命令、指揮、警告、指責、諷刺、挖苦,從而容易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正確的做法是,當令教師生氣的事發(fā)生時,教師用非責備、非評判的口吻描述某件事帶給教師的感受,注意情緒要平靜,語氣要客觀,如果以“我”為中心詞來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和對學生的責備:“我討厭教你們班!”這就成了變相的“你向信息”方式。“我向信息”的溝通方式的優(yōu)勢是把對學生的否定評價的沖擊力減到最小,有促使學生由衷地改變行為的高度可能性,既可減少學生的防衛(wèi)、抵觸心理,又能使學生愿意主動配合教師解決問題,并且容易增進師生之間的親密感,保證了以后師生溝通渠道的暢通。
任何教學都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現(xiàn)實的相互作用,是一種關注人的成長的生成性交往、理解性交往與反思性交往的過程。世紀之交,教學交往行為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成為課程改革跨世紀思考的主題之一。在教育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可教學交往行為發(fā)展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教學交往行為是教學活動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它決定著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性質(zhì)、方向和水平,決定著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它也是影響課程改革成效的關鍵所在。教學現(xiàn)實中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缺乏民主、合作、開放的教學交往行為密切相關,教學交往行為問題是若干教學問題的癥結所在,甚至整個課程改革沒有獲得“本質(zhì)意義上的進展”,也與不合理的教學交往行為有關。探索研究教學交往行為的設計策略,促進教學交往行為的積極發(fā)展,有著多方面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長期的、不懈的努力。我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將會不斷地設計出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學交往行為策略,從而達到有效教育教學的目標。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贊科夫著,杜殿坤譯.教學與發(fā)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3]朱新春等.青少年生理與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陳安福.中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唐思群等.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Research of Desinging Strategies of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MA Huimei,ZONG Lan
(Teachers’Education College,Honghe University,Mengzi Yunnan 661100,China)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association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is the premise and condi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and there is no teaching activity without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can promote students’development and raise teaching quality.Designing strageties of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mainly include:mastering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accurately,trying to build up good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relation and exploring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of 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 actively.
teacher;student;teaching association behavior;strategy
G451.1
A
1009-7228(2012)01-0040-05
2011-10-10
馬會梅,云南紅河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宗嵐,云南紅河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師教學行為設計研究”成果(09YJA880033)。
[責任編輯:陳 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