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伊斯蘭文化于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義

2012-08-15 00:47王志萍
昌吉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伊斯蘭少數(shù)民族新疆

王志萍

(昌吉學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伊斯蘭文化于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義

王志萍

(昌吉學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討論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是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伊斯蘭文化對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烙有宗教信仰印痕的人生觀念的表達;二、富含宗教習俗色彩的題材內(nèi)容的書寫;三、素樸而詩意的審美品格的確立。伊斯蘭文化作為一種內(nèi)在的、強大的文化心理背景,影響著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主題確立、題材選取和風格建構,同時帶給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獨特的精神內(nèi)涵和審美特色。

伊斯蘭文化;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影響

討論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是不能回避的一個問題。因為世居新疆的13個民族中,有一半以上(7個)都信仰伊斯蘭教,即使不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在與持伊斯蘭信仰的民族長期聚居交流的過程中,也多少受到一些伊斯蘭宗教文化習俗的影響??梢哉f,伊斯蘭文化已深深影響到新疆少數(shù)民族群眾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對問題的思維邏輯及對美的理解和表現(xiàn)。少數(shù)民族作家(尤其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作家)在以文學來闡釋對社會時代的認知、表達對世界人生的思考、抒寫心靈奧秘和精神情感時,不可避免地會將伊斯蘭文化的諸種影響直接間接地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當中。具體來講,伊斯蘭文化對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烙有宗教信仰印痕的人生觀念的表達

宗教與文學在本質上有著天然的相似性,它們在形象、情感及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等方面常常是異曲同工的。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所表現(xiàn)的終極精神追求與伊斯蘭教信仰有諸多相通之處。伊斯蘭教強調真主的前定與人的自由同在,天地間發(fā)生的一切,乃真主前定,非人力所控,但是個人仍然可以以其自由意志選擇自己的行為,并為其負責。因此在不少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作品中,我們看到人物執(zhí)著與樂觀的精神面貌。祖爾東·薩比爾的中篇小說《刀郎青年》[1]中寫到維吾爾族民間藝術家麥提亞在歌舞藝術被視為封、資、修的文革時代的不幸遭遇,“以反革命罪被關了一年,打斷了一條腿?!钡撬麩o論什么時候都沒有放棄過唱歌和跳舞,永遠保持著樂觀,“好像游斗、挨打的是另外一個麥提亞,而這一位從來沒遭遇過這種不幸。”唱歌跳舞是麥提亞和刀郎人的財產(chǎn)和快樂,無論它會帶來怎樣的人生命運,都不能讓刀郎人放棄對歌舞的熱情。在這里,歌舞對于麥提亞和刀郎人,已不僅僅是娛樂方式,更涵納著刀郎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應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主體自由意志的顯現(xiàn),因而具有終極性的意義。小說主人公凱山是一位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中僵化了思想的青年,他一度失去了“刀郎青年最可貴的品德”而輕視民族藝術,自然也無法在這種藝術中獲得身心自由的快樂。自己生活了無生趣,與家人鄉(xiāng)親的關系也生硬冷漠。是麥提亞以刀郎歌舞喚醒他沉睡的心靈,使他找回了生命的激情。作品所張揚的不受時代與政治禁錮的對于生命自由的堅持和追尋,與伊斯蘭文化所倡導的對人的自由的尊重完全契合。

伊斯蘭教堅持兩世說,認為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生命狀態(tài)的開始。這樣的信仰緩解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也鼓勵了人們對現(xiàn)世的執(zhí)著。在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我們很少看到漢族文學作品中因“未知生焉知死的”夫子之論而忌談死亡的態(tài)度。哈薩克族女作家葉爾克西的散文《永生羊》就表現(xiàn)了生命的輪回和緣聚。她在《永生羊》[2]這部散文集中,很多篇章都寫到哈薩克人面對死亡的從容達觀——生生死死是自然而然的事,就連一只薩爾巴斯羊尚且“刀子架到脖子上都不會哼一下”,更何況人呢?《父親的堂兄》這篇散文中,“我父親”的堂兄,一位哈薩克老人在預知自己的死期時,不是傷心萎靡,而是像通報喜訊一樣“走遍了附近所有他能走到的人家,跟人家告別,說他要死了”,對自己的后事做從容細致的安排,甚至囑咐家人在他死后“為他掉淚最好適可而止,因為他在這個世上活得還很不錯,沒有留下什么可感到遺憾的事。只是時間到了,他該走了?!薄夺♂蛇叀防?,無論是那位不幸病逝的牧人妻子,還是年僅三十三歲的“我母親”,或是年約九旬的老太太,都用自己一生的時光來準備死亡,干凈的裹尸布可以存放五十年之久,因為有對死亡的充分準備,哈薩克女人在活著的時候便能“得到一種忍耐,一種默認,一種平和,一種寧靜,一種能夠容納一切磨難的常人心態(tài),且能含笑于世?!睆墓_克人這樣從容平和的生死觀及葉爾克西對這種生死觀的理解和表現(xiàn)中,我們可以看到哈薩克人對生命的認知邏輯與伊斯蘭文化對人之生死的闡釋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

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確立的關于人生、命運、生命等問題的終極性思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烙有伊斯蘭文化精神信仰的印痕。眾所周知,人的世界觀源于身處的文化,而宗教文化是能夠影響于整個民族的民族性和思維模式的文化系統(tǒng),個人從宗教文化中所受到的影響莫過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對于持伊斯蘭信仰的民族的作家而言,因自小浸潤在這種宗教文化之中,不僅日常生活行為有著宗教色彩,其對世界的認知、對人生的理解、對價值的判斷都會顯現(xiàn)出宗教的潛在影響。當他們拿起筆建構自己的文學世界時,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因子必然被帶到字里行間。

二、富含宗教習俗色彩的題材內(nèi)容的書寫

“天,慢慢地黑了/馕坑里還散發(fā)著余熱/毛驢卻利用這最后一點時間/隔著圈墻給鄰家的驢妞/高歌一曲相思之苦/而此時,困倦的驢車/早已打起悶鼾/夜晚沒有燈火的鄉(xiāng)村/心是最亮的地方/沒有街燈也許就是一種古樸/主創(chuàng)造世界的時候/留下了一半黑暗/人世間的許多事/還須遮遮掩掩”[3],這樣一段詩歌,讀者可以清晰地辨認出其間的地域、民族場景。事實上,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與漢族為主的主流文學創(chuàng)作相比,最為明顯的差異性特征就來自其飽蘸著民族風情的人物、事件、場景、細節(jié)。對于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shù)民族來講,民族風情常常與伊斯蘭文化習俗聯(lián)系在一起,少數(shù)民族文學作品的題材內(nèi)容也就帶上了伊斯蘭文化習俗色彩。

有些少數(shù)民族作家將與伊斯蘭宗教密切相關的人物、事件、活動、儀式等直接轉化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例如,回族作家白練的小說《朋友》[4]就是以伊斯蘭宗教活動作為小說敘事的主要內(nèi)容。秋收前,河洲村以白胡子鄉(xiāng)佬為首的回民強烈要求過“圣紀”贊圣,因“四人幫”倒臺后宗教政策剛剛開始落實,工作組“白同志”(回回穆民)顧慮“地方民族主義的帽子”而百般阻撓,在村黨支部書記“河洲馬”(漢族)的支持之下,回民們?nèi)缭敢詢數(shù)剡^了“圣紀”,然后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夏收勞動中去。“河洲馬”以對回回穆民宗教活動的理解和尊重贏得了村民的愛戴,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反倒使回族村民們以克己的態(tài)度從簡贊圣、絲毫未曾耽誤開鐮割麥。在這篇小說里,宗教活動與村民的日常生活生產(chǎn)不是分離開來的,宗教活動帶給村民們熱鬧的生活場景和高漲的生產(chǎn)積極性。作家在對宗教題材的正確把握中表現(xiàn)了黨的宗教政策落實與否對少數(shù)民族群眾感情、對民族關系的重大影響,由此反思了“文革”時期在這一問題上的出現(xiàn)的偏差。

有些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作品并不以宗教活動和宗教人物為主要書寫對象,但在作品中會出現(xiàn)與伊斯蘭文化習俗相關的內(nèi)容,構成文本彰顯地域、民族色彩不可或缺的細節(jié)。艾爾肯·沙比爾(維吾爾族)的小說《老人與戈壁》[5]借艾維祖力老人之眼對“駱駝戈壁”和“狼窩戈壁”生機勃勃的過去和滿目荒蕪的現(xiàn)在加以對比,揭示出深刻的生態(tài)主義主題。小說主人公艾維祖力老人為用自己的勞動所得給老伴買一件開齋節(jié)的裙子而冒險闖入有著霧氣和積雪的戈壁灘去拉柴,途中回憶年輕時代進戈壁拉柴打獵的種種故事。其中有一處細節(jié)描寫:“獵狗抓捕野兔,立即就會撲打致死。只有艾維祖力勇士及時到來,才能趕在野兔斷氣之前匆忙割喉放血,使野兔成為可食之物……”這里涉及到伊斯蘭文化的節(jié)日習俗——開齋節(jié)需沐浴凈身穿新衣,還涉及到伊斯蘭文化的飲食習俗——禁食血液,野兔需放血方成為可食之物。有關宗教習俗的內(nèi)容并不對揭示作品主題形成關鍵性作用,但是卻使作品充滿了民族生活氣息,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性和生動性。

在新疆的多個少數(shù)民族當中,伊斯蘭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已與這些民族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當少數(shù)民族作家遵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則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時,必然或直接或間接、或顯在或潛在地以富含伊斯蘭文化特質的生活內(nèi)容來豐富自己的文學世界。帶有宗教色彩的題材內(nèi)容的書寫帶給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以獨特的審美風貌,也拓展了當代文學反映生活的領域。

三、素樸而詩意的審美品格的確立

伊斯蘭教崇尚清真、潔凈、儉樸,受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審美觀也多表現(xiàn)出樸素、簡潔、大方的特點。在文學表現(xiàn)上,素樸首先來自真實。在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劉鑫民編譯的《伊斯蘭哲學和伊斯蘭文學》[6]一文中,通過對三個著名的穆斯林哲學家關于哲學與文學關系的理解的研究,指出,“在穆斯林哲學家看來就意味著最好的詩歌是包含了對真實最完美模仿的詩歌?!薄霸娙司拖袷钱嫾?,他們都是一些真實事物的模仿者?!毙陆贁?shù)民族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多因本著真實性的原則而獲得動人的藝術效果。從解放前黎·穆塔里甫、尼米希依提(維吾爾族)、唐加勒克(哈薩克族)的詩歌創(chuàng)作到新時期以來穆罕默德·巴格拉希(維吾爾族)、艾克拜爾·米吉提(哈薩克族)等人的小說創(chuàng)作,這些少數(shù)民族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重視“言為心聲”,很少鋪排華麗的辭藻,他們總是以最真誠的態(tài)度抒發(fā)情感,反映生活。例如烏鐵庫爾的一首柔巴依:“對祖國的愛是我心靈的曙光,/白天是我的太陽,夜晚是我的月亮;/讓麥加的克爾拜嫉妒去吧,/我永遠熱愛養(yǎng)育我的這塊地方?!保?]這首詩是對祖國最直接的愛的告白,不用含蓄不用婉轉,熾烈的赤子之心日月可鑒。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是如此,作家們總是力圖對真實的生活進行“模仿”,穆罕默德·巴格拉希的短篇小說《七月流沙》[8]描繪的是維吾爾人的群像。焦陽似火的七月,一輛公共汽車駛入塔克拉瑪干號稱“山羊死了”的沙漠,在沙暴襲來的流沙區(qū)司機卻因闌尾破裂倒了下去。危急關頭,下肢截肢的工人、種桃子的農(nóng)民、帶孩子的婦女、濃眉大眼的漂亮女人、毛拉、總是被人取笑的禿頭流浪漢……各色人等表現(xiàn)各不相同。最后是流浪漢為工人的信任所感動,毅然走入沙暴中為娃娃司機——司機的小兒子,車內(nèi)除司機外唯一會開車的人——引路,一步一步為車內(nèi)的二三十條生命創(chuàng)造著希望。整篇小說以極其儉省的筆墨為諸多人物畫像,人物語言既生活化又個性化,敘述語言質樸而凝煉,在一幅幅白描的畫面中,人性中本真的東西——狹隘的和偉大的方方面面都得到表現(xiàn)。

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素樸的審美品格還表現(xiàn)在疏于形式上的變化和求異。在1980年代中后期以來中國當代文壇令人目不暇接的形式主義試驗浪潮中,新疆少數(shù)民族作家中雖然也有一部分人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例如維吾爾族小說家買買提明·吾守爾小說中隱喻的修辭手法、荒誕的故事情節(jié)、繁復的敘事模式、帶有哲理意味的黑色幽默,不僅表達了作家對現(xiàn)代化進程中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也帶給讀者新鮮的閱讀感受。但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作家仍然堅守著或浪漫主義或現(xiàn)實主義的基本創(chuàng)作傾向,很少在藝術技巧上花樣翻新。形式上的自然、簡潔固然使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體現(xiàn)了素樸的美學風貌,同時也使之固步自封,難以實現(xiàn)自我突破。

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又一審美品格無疑是“詩意”。伊斯蘭教的唯一根本經(jīng)典《古蘭經(jīng)》被世界語言學界稱為“后世散文的典范”,“單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古蘭經(jīng)》也是擁有優(yōu)美內(nèi)容和豐富藝術形式的文本典范?!豆盘m經(jīng)》的修辭、韻腳、節(jié)奏,吟詠時渾然一體,它所蘊含的音樂美使其具有攝人心魄的感染力,從而構成優(yōu)美的藝術境界,引人進入愉悅、高尚的精神殿堂?!保?]《古蘭經(jīng)》作為藝術化的文本,以其豐富的形象、優(yōu)美的意境、抑揚頓挫的韻律滋養(yǎng)著穆斯林們的藝術品味,使一些誦讀《古蘭經(jīng)》成長起來的穆民被熏陶出特有的詩人氣質。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無論詩體還是散文體,都點染著濃郁的詩意色彩。哈薩克族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熱克的小說《魂在草原》[10]借祖孫三代對音樂的熱愛寫出哈薩克人對生命的感悟,力圖在多元文化的對照中發(fā)掘出民族發(fā)展的根本所在。作品描寫了優(yōu)美的牧區(qū)風光,塑造了樸實的牧民形象,飽含著濃郁的民族感情。關于民族歷史的記憶融匯在敘事者對簡陋的哈薩克民間樂器斯伯孜柯吹奏出的低沉、悲哀的曲調的理解中,斯伯孜柯那低沉舒緩、斷斷續(xù)續(xù)的樂曲寫照出哈薩克人祖祖輩輩顛簸、憂傷、平淡而又實在的生活和坦然面對這種生活的“堅定、粗獷而又倔強的心”。慢板的敘事節(jié)奏使得小說本身像一曲憂傷又悠揚的哈薩克牧歌。這種詩意的寫作風格在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屢見不鮮的。

綜上,伊斯蘭教在進入新疆并為新疆各少數(shù)民族群眾接受的過程中,受不同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生活生產(chǎn)方式、民族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出現(xiàn)伊斯蘭教的“民族化”差異和特征。在不同民族的信仰者那里,伊斯蘭教的宗教文化內(nèi)涵不盡相同,其對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品性的規(guī)約程度也有差別,甚至對不同民族的審美傾向和趣味的影響也大相徑庭。這些差異性的存在令新疆少數(shù)民族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吸納伊斯蘭文化邏輯影響時途徑更加多樣,形式更加豐富。毋庸置疑,伊斯蘭文化作為一種內(nèi)在的、強大的文化心理背景,影響著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主題確立、題材選取和風格建構,同時帶給新疆少數(shù)民族文學獨特的精神內(nèi)涵和審美特色。

[1]祖爾東·薩比爾.刀郎青年[A].吳連增.新疆文學作品大系(1949-2009)·中篇小說卷[C].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2009:44.

[2]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永生羊[Z].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狄力木拉提·泰來提.維吾爾村落(外二首)[J].民族文學,2006,(8).

[4]白練.朋友[A].矯健.新疆肖像文庫(小說卷)·葡萄的精靈[C].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214.

[5]艾爾肯·沙比爾.老人與戈壁[J].民族文學,2009,(9).

[6]劉鑫民.伊斯蘭哲學和伊斯蘭文學[J].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

[7]烏鐵庫爾,阿·秀庫爾,馬·扎依德,賽·杜尕依.心泉集[M].趙國棟,趙玉珍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1.

[8]穆罕默德·巴格拉希.七月流沙[J].狄力木拉提·泰來提譯.民族文學,2008,(S1).

[9]丁克家.《古蘭經(jīng)》美學思想探析[J].寧夏社會科學,2003,(3).

[10]哈依霞·塔巴熱克.魂在草原[J].中國西部文學,1992,(6).

2012-01-10

王志萍(1972-),女,江蘇南通人,昌吉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性別與現(xiàn)代中國文學。

I29

A

1671-6469(2012)01-0029-04

(責任編輯:馬海燕)

猜你喜歡
伊斯蘭少數(shù)民族新疆
嘉米拉伊斯蘭服飾旗艦店
車 站
我認識的少數(shù)民族
論中世紀伊斯蘭海商法的形成
少數(shù)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shù)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建始县| 新津县| 安化县| 宣化县| 临安市| 松原市| 涿州市| 枣阳市| 剑川县| 赤峰市| 福清市| 内乡县| 平凉市| 新宁县| 格尔木市| 邵东县| 璧山县| 大悟县| 泰州市| 安西县| 荥经县| 沂南县| 海盐县| 桐乡市| 佛学| 江川县| 上高县| 定西市| 青阳县| 皋兰县| 南雄市| 天祝| 冀州市| 家居| 巴彦县| 丰顺县| 罗平县| 咸阳市| 醴陵市| 如东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