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梅,安瑞峰,呂 佩,王巧蓮
機采血小板因血小板濃度高,白細胞、紅細胞含量少,輸血不良反應和經輸血傳播的疾病發(fā)生率低,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血小板的質量、數(shù)量直接影響著臨床病人的治療效果。為給臨床提供優(yōu)質的血小板產品,筆者對我市中心血站2011年1月—2011年12月機采血小板獻血者采集過程進行觀察、分析,采集后對產品質量進行抽檢,探討其影響因素和控制措施,現(xiàn)介紹如下。
1.1 外周血小板(PLT)計數(shù)、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和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外周血PLT計數(shù)≥180×109/L且MPV和PDW正常的獻血者,機采血小板收集量平均每袋2.8×1011,收集合格率≥90%,是較理想的機采血小板獻血者。PDW是反映血液內血小板比容變異的參數(shù),血小板分布寬度若在正常范圍內提示血小板比容均一性,在機采過程中易被離心或分離;PDW增大,提示血小板體積大小不均,個體間相差懸殊,分離率較低。MPV是血小板活化的一個重要指標,MPV升高,血小板體積增大,雖然活性增大但不易被離心或分離。所以血小板數(shù)量高,不一定收集量大,血小板形態(tài)不好,收集量就難以達到標準[1,2]。雖然國家規(guī)定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外周血PLT計數(shù)≥150×109/L,血細胞比容≥0.36即可捐獻血小板,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外周血PLT在150×109/L~175×109/L的獻血者采集時間長,循環(huán)血量大,輸入的抗凝劑也多,獻血者枸櫞酸中毒的機會也就增大,這勢必會影響到血小板的收集率。
1.2 外周血血紅蛋白(HGB) 獻血者采血前外周血HGB越大,其血漿相應減少,富含血小板的血漿量也就減少,導致機采血小板收集量隨之減少。采血前外周血的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能真實地反映紅細胞在全血的相對狀況,如果這3項指標偏大,說明紅細胞有較大的體積和較高的密度,在全血中所占的比積較大,血漿部分相應的較少,同樣影響血小板的采集量。反之,這3項指標偏小,HGB含量少的紅細胞就可能懸于比重較輕的血小板層,在采集過程中就可能發(fā)生沖紅現(xiàn)象。
1.3 體質因素 ①獻血者身材高大、體重越重者,血容量越多,可提高血小板的收集量;獻血者的體重越輕、血容量越少,相對全血處理量較大,造成枸櫞酸鈉中毒及獻血反應的機會多而致血小板收集率減低,嚴重者導致機采血小板失敗。②血管條件不好造成血流緩慢,不但延長采集時間,而且直接影響血小板的收集率,也容易造成采血失敗。③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或空腹饑餓狀態(tài)下常會出現(xiàn)短暫性意識消失、暈厥,而不得不中止采血;獻血者獻血前1d晚上或當天早晨進食高蛋白、高脂食物,易出現(xiàn)乳糜血,影響血小板收集效率及產品質量。
1.4 精神因素 由于獻血者對機采血小板缺乏了解,精神緊張,容易出現(xiàn)血小板收集量減少,經工作人員心理疏導后,血小板收集量可恢復正常。
1.5 獻血間隔時間 獻血間隔時間越短沖紅發(fā)生率越高,這是由于獻血者頻繁獻血容易引起紅細胞生成不足,幼稚紅細胞增加,紅細胞偏小,比容下降,血紅蛋白含量減少,離心后一些體積小的紅細胞混入血小板層,而機器無法識別,致使幼稚的紅細胞進入血小板中[3],導致血小板產品中紅細胞含量超標。
1.6 血細胞分離機性能和操作人員技術 由于操作人員對設備性能缺乏了解,隨意更改參數(shù)或采集程序;未按規(guī)定進行日常維護、定期保養(yǎng),或操作不熟練安裝管路有誤等,使紅細胞和白細胞混入血小板中,可致乳酸增加,致貯存期血小板pH值改變,從而導致血小板形態(tài)改變。
2.1 篩選合格的獻血者 ①篩選機采獻血者時,采集前應對各項指標進行綜合檢測,采集前外周血血小板計數(shù)應盡量選擇PLT≥180×109/L、MPV≤12L、PDW≤15.0%[1],才能采集到數(shù)量高、質量好的單采血小板;②男性獻血者血紅蛋白普遍偏高,采集前應適量飲水(300mL~400mL)以加大血漿容量;女性有周期性出血,如果MCH、MCV、MCHC偏低者勸其暫緩獻血以免血小板沖紅;③嚴格執(zhí)行獻血者體檢標準,盡量選擇身材魁梧的青壯年人;④肘部靜脈粗大、充盈度較好的獻血者;⑤6個月內未采集全血或1個月內未采集其他血液成分的獻血員,婦女避開月經期及前后5d;⑥采血當天做血脂檢測,發(fā)現(xiàn)乳糜血者改日再采;⑦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溝通,講解獻血常識,使獻血者了解機采前后注意事項,消除其緊張、焦慮心理,幫助他們認識到積極配合對順利采集血小板的重要意義。
2.2 建立一支獨立的機采血小板隊伍 嚴格管理,提高工作人員的業(yè)務技術和服務質量,盡量做到一針采血成功,避免增加獻血者的痛苦;熟練掌握血細胞分離機性能,隨時觀察血細胞分離機顯示窗,觀察采集和回輸?shù)牧魉?,出現(xiàn)異常時立即對照處理,從根本上解決血小板沖紅的問題及其他故障,15min~20min記錄1次血小板的收集量、全血的處理量,保證機采血小板的質量。
機采血小板的質量標準:肉眼觀察機采血小板呈淡黃色霧狀,無纖維蛋白析出,無黃疸、氣泡、重度乳糜,容器無破損,保留至少15cm長度注滿血小板的轉移管,容量250mL~300mL,血小板含量每袋≥2.5×1011,紅細胞混入量每袋≤8.0×109,白細胞混入量每袋≤5.0×108,pH 值6.2~7.4[4]。血小板采集過程中影響收集率的因素很多,血站工作人員應針對不同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加強血源管理,保證血小板質量,預防獻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滿足臨床需求。
[1]劉芳,吳志民,王峰,等.獻血員血小板計數(shù)及其相關系數(shù)對單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09,17:68-69.
[2]?;奂?獻血者血常規(guī)指標及生理狀況對機采血小板質量的影響[J].職業(yè)與健康,2009,25(13):1432-1433.
[3]張永善,高振玲,田洛青,等.影響機采血小板質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職業(yè)與健康,2005,21(10):1488-1489.
[4]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指導輸血技術(師、中級)[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