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勇子 王 敏
(1.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武漢商貿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建國初期的“三反”運動對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啟示*
夏勇子1王 敏2
(1.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2.武漢商貿職業(yè)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腐敗是每個國家都會存在并嚴重危及執(zhí)政的行為,必須予以治理。建國初,黨中央領導發(fā)起的以“三反”、“五反”為代表的反腐敗斗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也同時暴露了不少的問題,探討建國初期的反腐敗斗爭對于我國現(xiàn)階段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三反 五反 廉政建設 啟示
怎樣加強執(zhí)政黨的建設,怎樣增強執(zhí)政黨抗腐拒變的能力是關系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全黨上下必須齊心協(xié)力,努力摸索。建國初期,黨中央領導發(fā)起的以“三反”為主要內容的反腐斗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現(xiàn)階段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反”即指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它是在建國初期我國所處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由以前的革命政黨轉為執(zhí)政黨,“進城了”,身份也發(fā)生了變化。但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基礎上來建設家園的重任。因此,加強對執(zhí)政黨自身的建設不可或缺。黨的絕大多數(shù)干部仍保持著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廉潔勤儉作風,但也有少數(shù)黨員干部經受不住考驗,沉醉于霓虹燈之中,逐漸失去了勞動人民的本色。假公濟私、鋪張浪費、官僚主義作風有所滋生和蔓延。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資本家利用黨中央在共同綱領中保護工商業(yè)經營和發(fā)展的時機,不滿足于獲得正常情形下的一般利潤,開始采取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賄的手段來獲取高額利潤,這既腐蝕了黨員干部,又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生活,危及國家經濟的正常發(fā)展與穩(wěn)定。
與此同時,國家也遇到了較大的困難,1951年7月后,抗美援朝進入了邊打邊談的階段,國防開支也持續(xù)見漲,給國家財政造成較大困難,一場全國范圍內的增產節(jié)約運動也隨之開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一場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在私營工商業(yè)者中,開展一場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就應運而生。
“三反”運動直接發(fā)端于當時在全國開展的增產節(jié)約運動。[1]隨著增產節(jié)約運動在全國城鄉(xiāng)的深入開展,各地都揭露出了觸目驚心的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問題。
“三反”運動的提出源于東北局給中央的工作報告。1951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向中央作了《關于開展增產節(jié)約運動進一步深入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斗爭的報告》,揭露了一些干部嚴重的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問題,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11月20日,毛澤東代表黨中央提出“在此次全國規(guī)模的增產節(jié)約運動中進行堅決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
1951年12月1日,中央正式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jié)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三反”運動隨即席卷全國。
“三反”運動從1951年12月起持續(xù)到1952年10月,在十個多月的時間里,黨中央很好地懲治了黨和國家機關中的腐化分子,維護了黨的威信,改善了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為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經十個多月的“三反”運動在黨的廉政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扭轉黨的作風,樹立黨的形象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重溫“三反”歷史,發(fā)現(xiàn)其中有許多積極的、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內容。
建國初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干部中出現(xiàn)的腐敗問題,在“三反”運動中,毛澤東親自坐鎮(zhèn)指揮。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性質要求廣大黨員干部都應當清正廉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貪圖享受,追逐個人名利的做法都是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違背的。
“三反”運動的發(fā)起即是以黨中央印發(fā)的決定為標志的。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全黨動員進來,在各行各業(yè)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并組織工作組進駐工商業(yè)企業(yè),在腐敗現(xiàn)象剛出現(xiàn)時,即予以嚴厲打擊,決不手軟。此外,“三反”運動在廣大黨員中率先進行,首先要求黨員干部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在這種強有力的指導下,“三反”運動進展得如火如荼。
隨著“三反”運動的不斷深入,黨中央逐漸發(fā)現(xiàn)許多貪污分子的犯罪行為大多和社會上不法資本家的違法活動有密切的聯(lián)系。[2]因此,在開展“三反”的同時,有必要進行“五反”,對一定程度上造成黨員干部腐敗的“溫床”予以清除,可以算是從源頭上予以攔截。
1951年12月,華東局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出:“鑒于黨政內部的貪污往往是由非法商人從外部勾結而來的,因此,必須注意調查奸商并發(fā)動群眾檢查控告不法商人的運動?!薄叭础薄ⅰ拔宸础钡慕Y合,說明了我黨對當時的情勢認識較為深刻,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這也對我們當今的反腐敗提供了參考,既要打擊腐敗,又要嚴懲導致腐敗的人,做到“兩手抓”。
“三反”運動開展于我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正確處理反腐敗與經濟工作的關系?!叭础边\動中,我黨始終強調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力,其中,既有總的指導方針,又有具體的政策?!拔宸础边\動的開展,不僅有力地打擊了不法資本家的“五毒”行為,而且推動了私營企業(yè)中工人監(jiān)督機制的建立和民主改革工作的實行。如此一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許多資本家也認識到要守法經營。
事實證明,經濟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密切聯(lián)系的。我黨在“三反”、“五反”大范圍開展之時不忘推進經濟建設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在反腐敗的策略上應進行充分考慮,在處理典型案件中的警示作用。黨中央在“三反”運動中注意到了這一點。注重重大典型案件的處理,以期引起全黨的警惕和社會的重視。如對天津原地委書記劉青山、地區(qū)專員張子善的處理就起到了很好的反面宣傳作用。黨中央就是通過若干諸如此類的令人震聵的事實表明黨的決心,來教育我們機關的工作人員,鼓勵民眾投身懲治腐敗的斗爭中。
可以說,正是黨中央在“三反”中取得了上述積極效果,才使得“三反”成為我黨執(zhí)政后實踐廉政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示范。
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開展的“三反”運動盡管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弊病。
應當指出,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通過廣泛發(fā)動群眾起來斗爭、廣泛使用并取得不錯效果的反腐敗方式在經濟建設年代不一定能起作用了。反腐敗必須要視具體情況,具體環(huán)境而定。黨中央在看到反腐敗斗爭的艱巨性后,采取全面動員,造成強大的聲勢和規(guī)模有其合理之處,但由此而大規(guī)模全面地采取群眾運動的方式來發(fā)動,強調大張旗鼓地開展在當前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
以“三反”為代表的反腐敗斗爭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發(fā)動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看到各行各業(yè)都卷入反腐的檢查中來,各大報刊對“三反”進行強有力報道,有重點地連續(xù)發(fā)表評論,群眾都參與動員進來,形成草木皆兵的局面,對經濟社會正常的秩序影響明顯。
腐敗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反腐工作需要人去進行,但人在反腐中也應遵守其規(guī)律開展而不能夠臆斷。
在“三反”運動過程中,為了較為徹底地打擊腐敗分子,黨中央是下了大力氣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即人為地規(guī)定各單位應揪出的“老虎”數(shù)目(當時將大貪污犯稱為“老虎”)。如在一次會議上,陶鑄下達堅決的命令:“組織專門的強有力的干部,打大老虎………要出‘老虎’數(shù)目,限期完成。”[3]對于這種人為規(guī)定“老虎”數(shù)目的做法,在黨中央開展的“三反”運動中不時出現(xiàn),甚至連黨中央也規(guī)定,在運動中受限制受處罰的嚴重違法戶和完全違法戶,不超過全體資本家的5%。用人為的主觀想法去設想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其結果可想而知。這也就給我們現(xiàn)階段的反腐敗工作敲響了警鐘: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去行事,切忌主觀臆斷。
此次聲勢浩大的在全國范圍開展的“三反”運動由于是以群眾運動的方式推行的,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打擊面過寬的弊端。
對于腐敗分子和那些以“糖衣炮彈”來拉攏腐蝕黨員干部的不法分子應當進行嚴厲懲處,以達到維護黨的形象和保持社會良好秩序的目的。但是這種打擊應當是有限度的,而不能一味地要求數(shù)字出成績,過分強調懲戒的作用以致造成眾多的冤假錯案,忽視懲治與教育相結合的做法,這也是“三反”留給我們深思的地方。
“三反”轟轟烈烈地進行,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些許錯誤,但瑕不掩瑜。我們今天來反思“三反”的不足之處,目的在于給我們以經驗和啟發(fā)。
歷史是現(xiàn)實的鏡子。建國初期我黨領導開展的“三反”運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給我們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執(zhí)政黨建設是一個重大理論課題。去加強和改進執(zhí)政黨建設,如何使執(zhí)政黨真正成為一個能適應形勢變化發(fā)展、積極應對紛繁復雜局勢的政黨,一直以來就是各國執(zhí)政黨反復思考和認真實踐的難題。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的主題即為執(zhí)政黨建設。這是我黨在消化吸收歷代王朝興亡衰敗原因基礎上反復強調的政治難題。
腐敗對執(zhí)政黨建設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加強反腐工作是各國不遺余力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推進執(zhí)政黨建設的重要力量。新中國建立初期的“三反”運動的開展就有此作用。我黨即是從執(zhí)政角度出發(fā),考慮如何能“有為而治”而作出的決策。在今天看來,這一決策仍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離不開反腐敗。要準確把握執(zhí)政過程中還有哪些制度上的遺漏,有哪些方面的人事制度還不夠完善,有哪些方面的監(jiān)督還不夠有效得力,不給腐敗可乘之機。這是建國初期反腐敗運動給我們的有效啟示。
大家都期望看到腐敗分子能受到應有的懲處。的確,不采用嚴厲的手段來處理那些違法違紀的行為,我們的法律尊嚴不能得到保障,人民群眾也是不答應的。因此,在建國初期的“三反”運動中,黨中央對曾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立過功勞,后淪為貪污犯的劉青山、張子善的嚴肅處理就極大地表明了我黨的決心,教育了廣大黨員和干部。
同時,我黨還不忘對全體黨員進行馬列主義、黨的宗旨的教育,極力去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從這“兩手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明白:在運用懲戒手段時,也不應忘記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建國初期“三反”運動中,黨中央對腐敗的處理力度是很大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對工商業(yè)的巨大沖擊,許多廠商被迫關門歇業(yè),經濟下滑嚴重。對于此種情況的出現(xiàn),固然與黨中央的反腐力度有關,但是否就能由此得出反腐敗會阻擾經濟建設呢?
對于反腐敗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絕不能像美國學者亨廷頓所說的“一定程度的腐敗是幫助輕松踏上現(xiàn)代化道路的潤滑劑”。不可否認,在現(xiàn)階段有些規(guī)章制度還不是那么的健全,經濟建設的進程中會伴隨一定的腐敗,但這是不正常的。我們應該樹立的觀念是:離開反腐敗斗爭,經濟建設就不能健康發(fā)展;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反腐敗斗爭也是搞不好的。我們還應該看到當前的腐敗現(xiàn)象已經嚴重地干擾了市場經濟秩序,只有深入開展反腐敗,才能真正調動廣大干部和群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反腐敗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就不是那么的簡單了。
“三反”運動給了我們重要啟示之一是“三反”須同“五反”相結合。在嚴厲打擊腐敗者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在腐敗的背后是大量不法分子的“糖衣炮彈”的攻擊,因此,對這些不法分子也要嚴懲。只有這樣,我們的打擊力度才能見實效。現(xiàn)階段,我國在嚴肅整頓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的腐敗問題上也應考慮是否應當對“拉人下水”的腐敗同盟進行著力處理,不然,處理一方的效果就不會那么顯著。另外,在制度建設上,黨員干部的教育學習上也需下力氣去構建新的“長城”。多面的打擊也不能沒有重點,要從當前棘手的,群眾反映意見大的,急需處理的方面入手去攻克一個個的腐敗“城堡”。
總之,建國初期的反腐敗斗爭在我黨反腐倡廉的斗爭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開展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啟示。
[1]程瑾,朱仁.“三反”“五反”決策內幕[J].山西老年,2002,(6):8.
[2]田曉晴.建國初期第一次反腐敗斗爭探析[J].黨史文匯,2003,(1):3.
[3]葉署名.在“三反五反”風暴中[J].廣東史志,2003,(1):3.
D651.4
A
1671-2803(2012)01-0086-04
2011-10-25
本文系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的階段性研究成果(201106B)。
1.夏勇子(1980—),男,湖北武漢人,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2.王敏(1979—),女,湖北宜昌人,武漢商貿職業(yè)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卓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