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言的模糊性與(紅)顏色及其隱喻

2012-08-15 00:48:40桂永霞
關(guān)鍵詞:模糊性色差隱喻

桂永霞

(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外語系,廣東廣州 511450)

一、模糊理論

模糊理論于1965由扎德提出。扎德對模糊性的定義是“模糊集合是其成員隸屬度構(gòu)成一個連續(xù)集的所有成員組成的一個類”[1]。1979年,國內(nèi)學(xué)者伍鐵平發(fā)表《模糊語言初探》[2]首次將模糊理論引入中國。國內(nèi)苗東升[3],俞東明[4],桂永霞[5-7]等對語言的模糊性作過推介與研究,并大都以“麥堆”、“禿子”、“紅黃綠”等顏色、“老中青”等年齡等等概念為例子來闡述。

模糊詞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continuum),是一個類,連續(xù)統(tǒng)直線上每一個點都構(gòu)成其成員之一,其中間部分或某一部分,很少模糊性,屬核心成員,隸屬度最高;模糊性主要出現(xiàn)在連續(xù)統(tǒng)的兩端的邊緣部分(認知語言學(xué)將這種邊緣現(xiàn)象叫做border line cases),這一部分的成員屬邊緣成員,隸屬度較低。例如,14±以下為兒童,15±~18±歲則為少年,18±~30±歲是典型的青年,30±~50±歲為中年,50±歲以上為老年。但每個階段的中間部分很少存在模糊性,如25歲一定是青年,但35歲則難定是青年還是中年。14歲既是兒童,也可稱作少年。53歲到底是中年還是老年,則屬兩可的邊緣。維特根施坦提出家族類似(family resemblance)的原則來處理模糊性。一個家族的成員,有核心成員,有世隔很多代的邊緣成員,不管他更多地像誰,這些相似的模糊性質(zhì)并沒有影響他們屬于同一家族[4,6]。

隱喻,即詞的派生意義的產(chǎn)生途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引申意義。隱喻就是建立在兩個意義所反映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之間的某種相似的基礎(chǔ)上的引申方式。隱喻是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認知語義學(xué)研究的焦點,被認為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重要方式。隱喻是由喻源(source domain)到目標(biāo)域(target domain)之間的投射產(chǎn)生的,即用一個范疇的認知來建構(gòu)或解釋另一個范疇[8]。隱喻是語言模糊性的理據(jù)。

二、顏色

中外關(guān)于顏色的研究由來已久。我國周代(公元前五百多年)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色彩體系——赤黃青白黑[9]。我國東漢語言學(xué)家許慎在《說文解字》[10]中描繪了有31種顏色組成的色譜。20世紀(jì)40年代,胡樸安就曾對漢語五個顏色字(詞)——白、赤(丹、朱)、黃、黑、青的產(chǎn)生、發(fā)展情況作出過分析[11]。1969年,美國學(xué)者柏林(Berlin)和凱依(Key)發(fā)表了《表示顏色的基本詞匯》[12]一書,提出了基本色彩理論,國內(nèi)學(xué)者李瑩瑩[8],陳建初[13],劉皓明[14]等進行了積極的推介與研究。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所產(chǎn)生的一種視覺效應(yīng),是人類對自然界光的感知[15]。一般人與光譜學(xué)家觀察顏色所獲得的感受大相徑庭,我們?nèi)庋鬯姷降墓饩€,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約380納米至790納米)的電磁波產(chǎn)生的,同一波長為一個光譜,不同的波長為不同的光譜,同一光譜有不同的強度。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xiàn)為不同的顏色,但光的強度也會影響人對一個波長的光的顏色的感受,比如暗的橙黃被感受為褐色,而暗的黃綠被感受為橄欖綠等等,且不同的動物所看到的顏色(光的波長與強度)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顏色(光的波長與強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顏色的定義是相當(dāng)主觀和模糊的。

自然界光的顏色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14],其色差是無限性的、漸進性變化的,不能明顯切分的。人眼一共約能區(qū)分一千萬種顏色,不過這只是一個估計,因為每個人眼的構(gòu)造不同,每個人看到的顏色也少許不同,有的人甚至是色弱或色盲。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zhì)所決定,而且往往受到周圍顏色如天氣陰暗或明朗等的影響,因此對顏色的區(qū)分是相當(dāng)主觀的。

人眼能區(qū)分的顏色與用有限的語言詞匯描述的顏色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用有限的語言詞匯將無限的顏色或色差描述出來,即將顏色的連續(xù)統(tǒng)進行切分,切分成片段[14],每一個顏色詞如紅色都占有這個連續(xù)統(tǒng)一定的跨度,包含這個跨度內(nèi)所有的色差或成員,具備了概括性,其成員之間的劃分同樣具有模糊性。

我國東漢語言學(xué)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描繪了有31種顏色組成的色譜[16]。有據(jù)可考的,殷商時代有:幽、白、赤、黃、青;周秦時代有:玄、黑、白、赤、黃、青、綠、紫、紅;漢晉南北朝有:黑、白、赤、紅、黃、青、綠、紫、紅、灰;唐宋及近代有:黑、白、紅、黃、青、綠、藍、紫、灰、褐;現(xiàn)代有:黑、白、紅、黃、綠、藍、紫、灰、褐(棕)、橙[11]。

1969年柏林和凱依通過對世界110種語言的比較研究,認為盡管各語言顏色詞眾多紛繁、數(shù)量不一,對光譜切分的粗細和位置不同,但任何語言的基本顏色詞都不超出十一個詞的范圍,并得出了基本顏色詞的標(biāo)準(zhǔn),并且是有序的:黑、白、紅、綠、黃、藍、棕(褐)、粉、紫、橙、灰,以此建立了基本顏色理論[11,12]。也就是說,該理論把這11種顏色定為顏色類或家族的核心成員,其它則為邊緣成員如“赤黃”等。

三、紅色——以物喻色的隱喻

光學(xué)上的定義是波長為630~750納米的顏色,類似于新鮮血液的顏色[17]。人類則是通過物體對光的反射即通過物體外表的顏色的感知而獲得對顏色的認知。《辭?!方o“紅”下的定義是:火或血的顏色?!禠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給“red”下的定義是“the color of blood or fire”[18]。這是一個用對“火”或“血”的范疇的認知來建構(gòu)紅色范疇的認知即隱喻過程。這個過程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礎(chǔ)上,取“紅色”之共性,同時使紅色具有這些范疇即火或血的某種屬性或性狀。但是各民族對顏色的認知也有差異,如漢語的“紅茶”,英語里稱之為“black tea(黑茶)”[19]1427。

本文不能將上述11種基本色或千萬種色差逐一審視,但對紅色,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將其它范疇或其它認知領(lǐng)域的認知用來建構(gòu)紅色的概念的隱喻過程。這個過程使紅顏色仍然保留有其它范疇的某些性狀,人眼可以區(qū)分并可以用語言表述的紅色的種類如下:大紅、朱紅、嫣紅、深紅、水紅、橘紅、杏紅、粉紅、桃紅、玫瑰紅、肉紅、土紅、鐵銹紅、淺珍珠紅、殼黃紅、橙紅、鮭紅、猩紅、鮮紅、灰玫紅、杜鵑紅、棗紅、灼紅、緋紅、殷紅、紫紅等等,這些詞都可以用英語翻譯出來。也就是說,除了火或血外,人類還用其它范疇的實物如水、土、玫瑰、猩、杜鵑等來區(qū)分色差即“以物喻色”,而這種區(qū)分又是相當(dāng)模糊的。有時好幾個詞同時涵蓋某一色差;有時,一個詞兼指多個色差。

此外,在漢語發(fā)展過程中,除了用動植物等實物的顏色區(qū)分紅色的色差外,還用很多表示實物的顏色或名稱的詞匯表示紅色。古漢語里“赤”,許慎《說文》以“赤”為火之顏色;劉熙《釋名》則以為赤是“太陽之色”?!爸臁弊鳛橐粋€顏色詞,按許慎的說法是由表示樹木的自然顏色演化而成的,進入顏色范疇之后,很快取得了表示紅色的基本顏色詞的地位。在上古漢語中“紅”不具有代表性,它原指粉紅色,且為織物染色的赤顏色的代表,在唐代逐漸發(fā)展成為紅色類屬的代表詞[13]20。除赤朱紅外,還有10個如:赭赫赮烽赨烽烽烽彤烽等。

陳建初在《試論漢語顏色詞(赤義類)的同源分化》[13]一文里,從古漢語著手,研究了漢民族對紅色的認知,構(gòu)詞及其變異與發(fā)展,共收錄了不同時期的60個表示紅色的詞,其中25個表示抽象意義的紅色詞(其中,12個詞來自自然界各個方面包括赤朱;還有13個來自染織物的顏色)和35個含紅色意義的名物詞如“杜鵑花”的“杜”為紅色,“霞光”的“霞”為紅色,但這些詞,離開這個名稱,現(xiàn)代漢語里則很少在其它場合用它們表示紅色。如:

(1)自然色:赤朱赭赫赮烽赨烽烽烽彤烽(12個;其中,5個在電腦字庫中沒有)

(2)織染色:紅絳紺緋綪縉縓纁緹褚絑綰旃(13個)

(3)動物:鰕騢烽骍烽翰(烽)螒蜚鰑鱒(共10個,3個在電腦字庫中沒有)

(4)植物:杜棠檉菲釁樠茜柹蕼(9個)

(5)礦物:丹雘瑕(碬)璊鍚銅烽(共8個,1個在電腦字庫中沒有)

(6)天候:霞虹暘陽(4個)

(7)人事及其它:蹲赧瘕釁毯(共5個,2個在電腦字庫中沒有)

以上60詞,均出自陳建初在《試論漢語顏色詞(赤義類)的同源分化》[13]一文里。這60個詞均“取其同赤”,在概念義上并不都相同,如“丹”之與“旃”,“霞”之與“暇”、“瘕”等具有同源關(guān)系(即部分相同的結(jié)構(gòu)表達部分相同的意義),這樣的詞源結(jié)構(gòu)實際上是一種“類比相似聯(lián)想”的認知心理結(jié)構(gòu),這種認知結(jié)構(gòu)在上述60個詞的詞義上的表現(xiàn)就是一種直觀色彩:紅色(赤)。人類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火、血及動植物、礦物、天候及染織甚至病癥等各個方面所呈現(xiàn)的“紅色”,用語言和文字(包括同源結(jié)構(gòu)的字詞)來表達,同時使紅色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或性狀,以及細微的色差變化,并和其它顏色構(gòu)成連續(xù)統(tǒng),如:染織顏色中的綪為“青赤”,縉為“赤白”,縓為“赤黃”,可見它們代表的顏色都是以赤色為中心色向周圍擴展的,相互之間以及與周圍的非赤色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且有融合。

英語里也有多個詞匯表示紅色,如crimson(深紅,梅紅,緋紅),claret(紫紅,紅葡萄酒),scarlet(猩紅,鮮紅,緋紅),carnation(淡紅色,肉色)。這些詞選自《新英漢詞典》,其隱喻來源沒有細究。用很多個詞匯表達同一顏色,或同一詞匯可以表達多個色差,說明了這一顏色及其色差的模糊度,以及語言自身難以表達這一概念的模糊性質(zhì)。

此外,英語中也有很多已經(jīng)歸入色系的隱喻類顏色詞,如:agate(瑪瑙紅),apple(蘋果綠),bay(棗紅),Bronze(青銅紅),brick(磚紅),cherry(櫻桃紅),cochineal(胭脂蟲紅),coral(珊瑚紅),damask(大馬士革玫瑰紅),fire(火紅),flame(火紅),fuchsia(倒掛金鐘紅),gamet(石榴石紅),geranium(天竺葵紅),heliotrope(天薺菜紅),hepatic(肝紅),incamadine(肉紅),iron-oxide(鐵銹紅),jacinth(橘紅),lateritious(磚紅),liver(肝紅),lobster(龍蝦紅),orange(橙紅),peach(桃色),peach-coloured(桃紅色),peachy(桃紅),plum(李子紅),poppy(罌粟紅),rose(玫瑰紅),roseate(玫瑰紅),rose-coloured(玫瑰紅),rose-red(玫瑰紅),rosiness(玫瑰紅),salmon(三文魚粉),salmon-pink(三文魚粉),strawberry(草莓紅),tangerine(橘紅),vitelline(朱砂紅),wine(酒紅),wine -coloured(酒紅)[20]。

四、紅色——以色喻物的隱喻

隱喻是用一個范疇的認知來建構(gòu)或解釋另一個范疇,即將一個認知領(lǐng)域的結(jié)構(gòu)或邏輯映射到另一個認知領(lǐng)域里去。如陽光照亮謂之“明”,聰慧睿智亦謂之“明”;天明清旦謂之“曉”,明達事理亦謂之“曉”;光亮微茫謂之“暗”,愚昧昏庸亦謂之“暗”;天色昏暗謂之“昧”,智慮昏蒙亦謂之“昧”……這種由視覺域到心理域的轉(zhuǎn)移,就是隱喻造成的,隱喻的基礎(chǔ)就是這兩類認知域具有相似性的特點:心智的聰明有如視覺的明亮,思想的愚昧有如視覺的昏暗[12]。這樣建立在相似性基礎(chǔ)上的語言詞匯就具有了模糊性。

人類是通過對實物如火或血等外表的顏色性狀的感知而獲得對紅顏色的認知,這個“以物喻色”的隱喻或類比的過程,決定了人類對(紅)顏色的感知必然具有這些實物的某些性狀,因而具有模糊性。然后又將紅色及其性狀投射到社會文化生活的領(lǐng)域中所產(chǎn)生的“以色喻物”隱喻,使紅色具有更寬泛的多義性與模糊性,使英漢語紅色(red)有更寬泛的差異性。

首先紅色(red)(下面引號的漢語詞匯均來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15]802;引號的英語詞匯均來自《新英漢詞典》[19]1117)就具備“火”和“太陽”的特性?!盎稹焙汀疤枴笔侨祟愄貏e是中華民族崇拜的對象,因此紅色具有吉祥、喜慶、昌盛、順利、成功、富貴、忠心等褒義,如“紅喜事”,“紅蛋”,“開門紅”,“滿堂紅”,“紅榜”,“紅包”;“紅人”,“紅角”,“紅運”,“紅利”,“紅火”,“朱門”、“赤膽忠心”等。英語里“red carpet”(紅地毯),除了本意“紅色的地毯”外,還喻指“隆重的接待和歡迎”,為褒義。此外,英語“red”從火的特性引申為火災(zāi)如“red ruin”。

其次,紅色來自血色的隱喻。英漢語在“眼睛充滿血絲(紅的)”時,意義相同,如英語里“with red eyes”指因哭或熬夜等眼睛充血,與漢語“哭紅了眼睛”,“眼睛熬夜熬得通紅”之意相同。此外漢語多把血的生命力賦予紅色,如“紅撲撲”,“紅彤彤”,“紅光滿面”,“紅潤”等。而英語里則多把血的死亡、殘酷等賦予紅色,如“red revenge”,指血腥復(fù)仇。“a red battle”中的red即指流血的、暴力的?!皉ed-h(huán)ands”指沾滿血的手,“red rules”指殘殺和暴力統(tǒng)治。

英語里紅色有使人警醒、生氣的含義,從這一意義發(fā)展,“red light(紅燈)”則是禁止、危險的信號。“red flag(紅旗)”、“red rag(紅布)”是令人不愉快、生氣、禁止再往前走的符號[21]209,如“Don’t mention his name,you are waving a red flag in front of me.”(譯文:“不要提他的名字了,在我面前一提到他的名字就惹我生氣”[22]。使用“red -pencil(紅筆)”則意味著:改正、修正,(以檢察官身份)檢查、刪除?!癰e in the red”,“get out of the red”,英語里在財務(wù)報表上打上紅色標(biāo)記,即為“赤字”、“負債”、“虧損”,黑色字體則為盈余。

中國文化對紅色情有獨鐘。共產(chǎn)主義“紅色”在中國“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的民眾普遍接受“紅色”的吉祥、昌盛、美好、正義等理念?!凹t軍”、“紅色之旅”、“又紅又專”、“紅心”、“紅星”、“紅旗”、“紅領(lǐng)巾”等,都源于這一政治意義。英語中也用“red”指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共產(chǎn)黨人的等意義,如“Red political power”(紅色政權(quán)),“the Red Army”(紅軍),“the Red banner”(紅旗),“the Red”(赤色分子),“red-h(huán)unter”或“red-baiter”(迫害共產(chǎn)黨人的人),但多為貶義[15]。

英漢語紅顏色的差異性,本文不能一一枚舉。但在此足以看到將紅顏色的性狀又一次通過類比在社會文化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引申意義或隱喻,使得(紅)顏色具有更寬泛的模糊性,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具有廣泛的差異性。

五、總結(jié)

語言的模糊性在(紅)顏色方面表現(xiàn)為:1)自然界的可見光的波長與強度不同表現(xiàn)為顏色不同,且構(gòu)成一個客觀的連續(xù)統(tǒng),但人類對光的感知即顏色呈某些共性和無限的差異性(約一千萬種顏色)或模糊性;2)用有限的語言詞匯將無限的顏色或色差描述出來時,即將連續(xù)統(tǒng)切分為片段(例如11種基本顏色),這片段構(gòu)成顏色連續(xù)統(tǒng)的核心成員,其它色差為邊緣色;且任何一個顏色詞如紅色都占有這個連續(xù)統(tǒng)一定的跨度,包含這個跨度內(nèi)所有的色差或成員,具備了概括性,其成員之間的劃分同樣具有模糊性;3)人類是通過對實物如火和血及植物、織物、礦物、天候甚至病癥等外表的顏色性狀的感知而獲得對(紅)顏色的認知,這是一個隱喻或類比的過程,決定了人類對顏色的感知必然具有模糊性;4)將(紅)顏色的性狀等又一次通過類比在社會文化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引申意義或隱喻,使得(紅)顏色具有更寬泛的模糊性,并使英漢語的紅色(red)具有更寬泛的差異性。

[1]Zadeh,L.Fuzzy.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65.

[2]伍鐵平.模糊語言初探[J].外國語,1979(4):39-44.

[3]苗東升.模糊學(xué)導(dǎo)引[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7.

[4]俞東明.語法歧義和語用模糊對比研究[J].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1997(6):29-35.

[5]桂永霞.模糊語言的多功能性質(zhì)研究[J].江蘇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11(1):48-52.

[6]桂永霞.語言的模糊性與圖式理論[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xué)學(xué)報,2011(2):69-72.

[7]桂永霞.語言的模糊性與得體性[J].沈陽建筑大學(xué)學(xué)報,2011(3):372-274.

[8]李瑩瑩.基本顏色詞隱喻意義的現(xiàn)實來源[J].安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1):111 -113.

[9]陳 巖.“紅色”的中外文化審視[J].黑龍江社會科學(xué),2007(2):104-106.

[10]許 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1]范詩言.成語顏色詞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

[12]Berlin Brent& Kay Paul.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M].Berk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13]陳建初.試論漢語顏色詞(赤義詞)的同源分化[J].古漢語研究,1998(3):17-22.

[14]劉皓明,張積家,劉麗虹.顏色詞與顏色認知的關(guān)系[J].心理科學(xué)進展,2005(1):10 -16.

[15]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增補本)[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2.

[16]蔣棟元.論顏色及顏色詞的文化差異[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2(2):139-142.

[17]謝 爽.聯(lián)想意義在英漢語言中的比較分析——以顏色詞紅為例[J].成都大學(xué)學(xué)報:社科版,2010(5):103 -105.

[18]曾 瑩.紅與red的語義擴展對比研究[J].武漢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6(11):183-186.

[19]新英漢詞典編寫組.新英漢詞典(增補本)[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20]顧 靜.英漢比喻類顏色詞對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

[2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9:209.

[22]桂永霞.英漢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沈陽教育學(xué)院,2011(1):40-42.

猜你喜歡
模糊性色差隱喻
基于CIEDE2000的紡織品色差檢測與檢速匹配
我國傳統(tǒng)色名的模糊性
流行色(2020年9期)2020-07-16 08:08:36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zé):《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彩涂板色差標(biāo)準(zhǔn)板管理方法的探討
上海涂料(2019年3期)2019-06-19 11:52:22
色差
網(wǎng)絡(luò)語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法律英語中形容詞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討——基于USC語料庫的reasonable個案研究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镇江市| 许昌市| 杭锦后旗| 恩平市| 民权县| 阿尔山市| 炉霍县| 哈尔滨市| 米脂县| 阿城市| 溆浦县| 宜良县| 霍城县| 沛县| 松溪县| 都昌县| 兴业县| 景泰县| 鹿泉市| 澜沧| 城步| 平凉市| 博乐市| 堆龙德庆县| 榆林市| 金沙县| 大悟县| 辽源市| 教育| 尉氏县| 马边| 海盐县| 夹江县| 阿拉善左旗| 渝北区| 永年县| 宁国市| 来凤县| 芦山县| 巴楚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