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忠 張 子
(1黃粱夢文物管理處,河北 邯鄲 056106;2晉冀魯豫革命紀念館,河北 邯鄲 056001)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書《金剛經》石刻,為青石質,橫式,共六塊。各高31厘米,寬102厘米,厚11厘米,兩面刻,凡11面,每面40行,尾面15行,滿行13字,約5000余字,每字為15×13厘米,鐫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部,共三十二章。字間陰刻豎向欄線,尾部有陰文“趙氏子昂”篆字印章一枚。此《金剛經》石刻為明代翻刻,原在河北省大名縣城內北街成基命成文穆公祠內,后為城內西街明兵、工兩部尚書劉遵憲后人得之,今流傳到劉氏后人大名縣城西一劉氏私宅。
趙孟頫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始書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二月二十七日,是趙孟頫為超度他早亡的兒子趙由亮而書。經文主要說明般若智慧的實際在于不著事相也就是情無所寄金剛在佛經里比喻智慧有能斷煩惱的功用。趙孟頫用抄書《金剛經》的方式,表達他亡子后情無所寄,極度傷悲、煩惱的心境。石刻首面、尾面曰: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秦三□師鳩摩羅什譯
法□□由分第一
如是□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只樹□□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起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漆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獲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叢阿耨多羅三蘋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獲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叢阿耨多羅三蘋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樂欲聞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卯生若胎生若濕生若□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馀涅磐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汝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徳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
……
……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至大四年歲在辛亥二月廿七日奉
佛弟子翰林侍讀學士中順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趙孟頫手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奉施本師中鋒和尚轉讀薦導亡男趙由亮離一切相早證菩提伏惟
三寶證知孟頫謹題
趙孟頫,元代著名書畫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中年曾署孟俯,南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出生于湖州(今浙江吳興),宋太祖十一世孫。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搜訪遺逸,經程鉅夫薦舉并應召到大都(北京)。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被任奉訓大夫兵部郎中。二十九年(1292年)他出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大德三年(1299年)升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被召到京師為翰林侍讀學士。仁宗即位升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祐三年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六月卒,年六十九歲。
趙孟頫在之初與畫家錢選(舜舉)等,并稱“吳興八俊”。其書畫就稱譽于大江南北,成為元朝最負盛名的年輕書畫家。其實他又是個多方面擅長的人。在政治方面他是一個理財、行政和司法的能手。在詩詞、文賦、音律、書畫、鑒賞、篆刻等方面皆有獨到造詣,更能旁通佛家道家的典籍,其詩尤為精麗。他是一個經學家和文學家,還是一個音樂家。同時,又是一個鑒賞家。
他的藝術造詣不論書畫都是以復古創(chuàng)新的。他標舉“貴在古意”即是其書畫的理想追求,又具有具體的風格上的指向。即他所倡導的既擁有唐及北宋時期的審美意趣,又體現了筆線獨立性的時代風尚的藝術新規(guī)范。在繪畫方面,他是以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方法,開創(chuàng)了文人畫的新局面。這種畫風以唐宋畫的精工寫實為基礎,更多地表現出畫家高遠的情懷和意境。因此他的畫能夠在精細的畫面中,透露出瀟灑絕塵的氣息;在很草率的畫面中,透露出一絲不茍的功夫。他統(tǒng)一了這樣看似矛盾的兩面優(yōu)點。這是他在畫壇上的不朽盛業(yè)。其書法之妙,名貫一代,影響波及明清兩朝。元朝是一個復古時期。二王(王曦之、王獻之)這一流派的筆法在宋朝受了挫,到元朝才又恢復。這一恢復幾乎全是趙孟頫一個人的力量。當然,書法在宋朝不論是由于米芾那樣力言古法的舊派,抑或由于黃庭堅那樣暗用古法的新派,都把晉唐的面目神情改變了。這樣愈改愈遠,到了元朝卻又回過頭來,復興了古法。趙孟頫在宋代書苑破壞古人的筆法之后,力求將中絕的古人的筆法恢復,并博采眾長,開創(chuàng)了書法藝術的新天地,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書法風格。成為后世稱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之一的一代書法大家,其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趙孟頫的學博才高,精力絕人,帶動新時代的力量異常偉大,甚至在今日也還有他的影響,證明了他個人在這一大潮中所起的領導作用是無人能比的。他以儒為本,旁通佛老,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沖突中因變求存,適應了當時的歷史潮流。他所建構的藝術新規(guī)范,更能由與其極為神似的晚明董其昌的倡揚,得以光被百代,照耀古今。董其昌說他的書法超過唐人直接晉人。他不僅力追二王,并且力追遠古;不僅守法,并能擴大古法,強調古法,變革了南宋院體的格調。他尤精正、行書和小楷,所寫碑版甚多,秀整纖巧,圓轉遒麗,開創(chuàng)了元代書風,尊為“趙體”。其存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歡重修三門記》、《四體千字文》等。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趙孟頫57歲時的作品,其風格已經成熟。此石刻字體為小楷,用筆于平順中有曲折停蓄,在圓活中見雄鍵飛動,提按自如,線條滋潤,結字溫雅超逸,端莊勻稱,風格雍容流便,豐神雋永,可以看到以精勁齊整、沖和姿媚、熟諳規(guī)矩為特征的自成一家的巨匠風范。趙孟頫是我國十三世紀半葉至十四世紀初最具有才能的書畫大家,在繪畫和書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