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蓐食”考源

2012-08-15 00:54黃賓主
關鍵詞:引申義用例左傳

黃賓主

(湖北師范學院 中文系,湖北 黃石 435002)

本文分4個部分討論“蓐食”的本義,并兼論其發(fā)展。

一、“蓐食”本義不是“早食”

“蓐食”一語,從先秦一直沿用至清,但歷史上對其含義的理解卻有分歧。裴骃《史記集解》引三國張晏說“未起而床蓐中食”,以后歷代注家襲用,至今仍多從之,“謂早餐時間很早”[1]502,意即“早早食”,通稱“早食”。然而,張晏說解有悖生活常理。清朝的王念孫、王引之據(jù)《方言》、《廣雅》:“蓐,厚也”,并結合《左傳》用例,將“蓐食”解作“厚食、盛食”,驗之他例,或可相合,但這是晚近之說,采證又略單薄。今雒江生[2]、蕭泰芳等[3]、賀衛(wèi)國[4]諸位各是兩說之一。但其說解或過于迂回,或顧此失彼,均難為定讞?!拜晔场钡囊饬x及其來源、變化等等,都還值得探討。

現(xiàn)存文獻中,“蓐食”最早見于《左傳》,共有3例:

例1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左傳·文公七年》)

例2 苗賁皇徇曰:“搜乘補卒,秣馬利兵,脩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zhàn)?!蹦艘莩?。(《左傳·成公十六年》)

例3 雍子發(fā)命於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將戰(zhàn)?!?《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王引之說:“‘訓卒、利兵、秣馬’非寢之時也”,意即“蓐食”亦非寢時事,此論是。不僅如此,仔細揣摩句意,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蓐食”都是晚餐,即古之“夕食”。例2、3“明日復戰(zhàn)”、“明日將戰(zhàn)”,分明是“今日事畢(分別是‘今日戰(zhàn)畢’、‘今日準備完畢’)、暫且睡覺休息、明日再來”之意;“蓐食”在此之前,不待到次日。又,例2 有“蓐食申禱”,“蓐食”與“申禱”兩事同時或相繼進行。申禱,即申時禱告,禱告是戰(zhàn)前到神社祈福,而申時又正是古人“夕食”之時。上古“饔飧而治”,一日再食,夕食即“飧”?!墩f文·食部》:“飧,餔也,從夕食”,“餔,日加申時食也”。即此處“蓐食”正是申時之夕食。例1“潛師夜起”,也是概述軍隊晚上起身、出發(fā)之意,而不是早間“蓐食”后起床?!拜晔场北玖x不指早食,可以論定。

二、“蓐”本義及“蓐食”本義

解讀“蓐食”,關鍵在“蓐”。典籍中,此詞未見其他書寫形式,說明是眾所習用,“蓐”之義、音、形關聯(lián)固定,字非通假。

“蓐”單用,早期也見于《左傳》?!缎辍穫?“軍行,右轅,左追蓐?!倍蓬A注:“在左者,追求草蓐,為宿備。”孔穎達疏:“蓐謂臥止之草,故云為宿備也?!庇?,《戰(zhàn)國策·楚策一》:“蓐螻蟻?!彼纬U彪注:“蓐,陳草也?!保?]1957《說文·艸部》:“蓐,陳艸復生也。一曰蔟也?!薄稌x書音義·載記十二》:“艸,古草字。”[5]1906則“蓐”本義為“草”、“陳草”(“陳艸”皆可“復生”,“陳艸復生”是引申義)。這里的2個例句均早于《方言》。

從字形分析,《說文》:“蓐,從艸,辱聲?!倍叭琛保瑥某?、寸(“寸”即“又”,右手)。甲骨文“辰”為“蜃”本字;“蜃”指蚌殼,先民以之為切削工具?!叭琛北玖x為持辰切削[6]1124-1140?!俺健辈孔钟小叭琛⑤?、農(農)、薅、耨”等,其中前三字為同字異構,一義三形[7]158;后兩字也是“辱”的分化字,意義近于前者,指“除草、耕作”(動詞形式),或“鏟除、采摘之草”(名詞形式)[6]。被采摘、被割除之草自是“陳艸”。許慎以“陳艸”區(qū)別于自然生草,精當?!拜辍北玖x即為“除草或被除之草(陳艸)”。

現(xiàn)存“蓐”用例,無“陳艸復生、蔟、厚”等義,即使曾經存在,從詞義的發(fā)展看,它們顯然都是從“除草或陳艸”引申,而不能相反。床蓐、席蓐更是以陳草為材料,均來源于“蓐”?!拜晔场钡妹凇拜辍北玖x更有優(yōu)勢。

從語境看,《左傳》三例“蓐食”均與“秣馬”關聯(lián)使用,兩處作“秣馬蓐食”?!帮?、蓐”對文,義應通同。“秣”為馬食之草料,則“蓐”為人食之草,“蓐食”即是“草食”。

甲骨文“農”(亦即“蓐”)所從之“艸”又有作“林”者,即形符“艸”、“林(木)”意義相當,兩義可通用、包含。《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曰“草生五色”,清朝張志聰集注:“草者,五谷五菜,概及果木而言也”[5]1926。植物多可生吃,生食為先民食物常態(tài)。后世多熟食,草為熟食,即菜。《戰(zhàn)國策·齊策四》曰“食以草具”,元朝吳師道注:“草,菜也”[5]1926,“草具”即菜食。《說文·艸部》:“菜,草之可食者。從艸,采聲。”或可解為:“菜,從采艸,采亦聲”,則“菜”為“采草或采摘之草”,“蓐、菜”同義?!拜晔场奔础安耸场?,其動詞形式即是“吃草食或吃菜食”。又,名之為“蓐食”而非“草食或菜食”,應是由于凸顯原料源于采集、整理這一特征。

三、從引申義看“蓐食”非“厚食”

漢代以后,“蓐食”用例很多,不過單從語境分析,多難以考實其確切含義,僅有數(shù)例意義稍微明顯,應是其引申義。茲摘舉漢唐時期用例如下:

例4 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史記·淮陰侯列傳》)

例5 至期夜半,弇敕諸將皆蓐食,會明至臨淄城。(《后漢書·耿弇傳》)

例6 瑱令軍中晨炊蓐食,分捶蕩頓蕪湖洲尾以待之。(《陳書·侯瑱傳》)

例7 遂夜令三軍蓐食待命,雞鳴而駕,后出者斬,晨壓宛門攻之。(《晉書·王如傳》)

例8 于是,嚴行蓐食。須明,便帶鞬攝弓上馬。(《三國志·太史慈傳》)

例9 時慧景等蓐食輕行,皆有饑懼之色。(《南齊書·崔慧景傳》)

例10 甲寅,少霽。是時食盡,調市人饋軍,皆是麥屑為飯,以荷葉裹而分給,間以麥食半,兵士皆困。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誓申一戰(zhàn)。士及防身,計糧數(shù)臠,人人裹飯,婫以鴨肉。帝命眾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南史·陳武帝紀》)

例11 候騎言賊去洛州四十里,蓐食干飯,神武曰:“自應渴死,何待我殺! ”(《北史·彭樂傳》)

例12 白首羽林郎,丁年戍朔方。陰天瞻磧落,秋日渡遼陽。大漠寒山黑,孤城夜月黃。十年依蓐食,萬里帶金瘡。(楊巨源《贈鄰家老將》)

例13 蓐食徇所務,驅牛向東阡。雞鳴村巷白,夜色歸暮田。(柳宗元《田家三首》)

例14 言游高峰塔,蓐食治野裝?;鹪魄镂此?,及此初旦涼。(蘇軾《游靈隱高峰塔》)

例4、6“晨炊蓐食”,“蓐食”作動詞賓語,為名詞,不會是“多多的食物”(下文再論)。例9“蓐食”后“皆有饑懼之色”,亦非“厚食”。

例10“帝命眾軍蓐食,攻之”,“蓐食”之前有“市人饋軍”,已經吃過一頓,此非早食。米飯、鴨肉為難得美食,眾人爭食自不待言,更無需命令多吃、飽食,“蓐食”應非厚食。兩軍對陣,以荷葉裹飯,“婫①以鴨肉”,意在簡捷,“蓐食”為“匆忙之食、快快而食”?!赌鲜贰酚涊d的這處史實,雖與出自《南齊書》的例9 同時,但成書晚了120年以上②?!拜晔场碑a生引申義,有充足的時間條件。例12“十年依蓐食,萬里帶金瘡”,“蓐食”是軍營日常所食,與“金瘡”相對,指代“粗疏之食”。這兩個引申義顯然源出“菜食”,不會源于“早食、厚食”;并且典籍未見有“蓐”作“厚”義例,因此可以判定,“蓐食”本義不是厚食。《左傳》“秣馬蓐食”就是“馬喂草、人就食”。馬不是“飽飽地喂”,人也不是“多多地食”,都只是客觀陳述,沒有強調意味。人、馬進食,本在求飽;即便不飽,相對于未食,也算飽盛,用在句中,有此意味也很自然,但不能說其本義就是追求超量之食。

清代有“蓐食”似是“飽食”之意,這樣用,應是作者的個人理解。

例15 日蓐食,鳴鼓放舟,登岸搏戰(zhàn),復柁還戍,率以為常。(邵廷采《東南紀事·卷二》③)

另外,明代有用作“快食、短時間”者,與例10 用法接近:

例16 是以諸賊雖微,亦未可以蓐食屠翦也。惟在據(jù)其要害,斷其芻粟之涂。重管密柵,勤其開覘,嚴壁而居,勿與角利。使彼進無所棄,退無所逸,遠不過一月,而羸疲之尸,槁磔麾下矣。(田汝成《炎徼紀聞·奢香》)

四、“菜食”與“早食”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蓐食”是現(xiàn)存兩漢唯一用例(《漢書》顯系襲用),也是用于民間、用于早餐的首例,這一改變先例、自由使用的狀態(tài),說明司馬遷非常清楚其含義,應該是沿用其本義“菜食”。

筆者頗疑例4 中這一“蓐食”是指“剩菜飯”。單純以菜為食,或菜中摻飯、飯菜混食,都是菜食,剩菜飯也是菜食。食用剩菜飯是先民生活常例。上文說過,上古夕食為飧,飧是熟食,是朝食所留剩飯[8]30。吃剩飯節(jié)儉而便捷,特別適合于倉促就食。不過,如果只是單純加熱剩飯菜,一般僅供數(shù)人所需,量肯定不多。如果人多,則需加料烹煮,《左傳》所述軍營蓐食,大概就是這種做法,所加之料,該是蔬菜或能速熟之雜糧。而《淮陰侯列傳》的“蓐食”,只供一家數(shù)口食用,應是單純加熱剩飯,因為:亭長妻子“晨炊蓐食”,用時短暫,在正常早食之前就已經食畢。韓信來后“不為具食”,說明量本不充足,自家人食用之后沒有剩余。如果是新做早食、厚食,就應有剩飯。亭長家這樣做符合生活常情,但隱含意圖明顯,因此,“信亦知其意”。作為最底層官吏的亭長及其家人,對付韓信當時這種典型的地方無賴,手段還算圓滑老成,沒損面子,沒傷和氣。

此后,三國張晏為《漢書》所轉此文注解,說明當時“蓐食”已經罕用,而張說望文生義,說明“蓐食”的實際含義至少在相當一部分讀書人中已經失傳。六朝以后用例又多起來。其使用環(huán)境,絕大多數(shù)是在軍中,民間罕見;又多在夜半以后、黎明前后,從時間上看,為早早食。這種現(xiàn)象,或者是著家援用《左傳》、《史記》舊例,即使有乖違亦不自覺;或者是沿用舊注之義;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義還在流傳使用,因為上引中晚唐用例中的引申義還從本義產生。個中緣由,難以解釋。

三國以后,“蓐食”如果確是通指“早食”,其起始用例仍難以斷定。例12 是目前所見載籍中,不是“早食”義的最晚用例(例15、16 除外)。例13、14分別產生于晚唐宋初,均指早早食,但從例12 的意義產生于本義來看,這兩例也有可能是用本義,指菜食。此后,“蓐食”再也沒有新的引申義,難以判斷其含義,或許就是傳統(tǒng)注家所認定的早食。此種用例甚多,不煩列舉。

注 釋

① 婫,應是“混”之異體,混合之意。此字《說文解字》所無,通行典籍目前僅此一見,應該沒有專義。今之通行辭書,如《辭源》、《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等,均以例10 為書證,引明朝胡三省“今江東人猶謂以物蒙頭曰婫”,解“婫”為“覆蓋”、“包裹”。此說可疑。本句上文即用“裹飯”,動作已經完成,此句不當重復。且其前文有“以荷葉裹而分給”,說明其習慣是用荷葉做包裹材料?!顿Y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即轉述作:“霸先命炊米煮鴨,人人以荷葉裹飯,婫以鴨肉數(shù)臠?!痹僬?,以鴨肉裹飯在技術上很難操作,食用起來也不方便,當不會有如此裹法。

② 《南史》成書于659年;《南齊書》作者蕭子顯,生卒年是:約489-537年。

③ 邵廷采(1648-1711),早于王念孫(1744-1832)。例16 作者田汝成,生卒年是:1503-1557。

[1]漢語大詞典:卷九[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

[2]雒江生.釋“蓐食”[J].語文研究,1985(8):32-33.

[3]蕭泰芳,張儒,馬麥貞,等.《古代漢語》注釋商榷[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賀衛(wèi)國.詞語考釋三則[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4):80-83.

[5]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96.

[7]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

[8]徐杰令.先秦社會生活史[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引申義用例左傳
UML用例間包含關系與泛化關系的比較與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賴關系的比較與分析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耐”字原是剃胡須
聯(lián)鎖軟件詳細設計的測試需求分析和用例編寫
畫說漢字——擺(bai)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淺析靜物在安格爾繪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