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韶雄
(湖北理工學院師范學院,湖北黃石435003)
干寶《搜神記》是我國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原書已經(jīng)散佚,現(xiàn)存的二十卷本是明人纂輯各書引用內容,再加別的志怪書而成,所以魯迅說它是一部半真半假的書。不過,現(xiàn)存的二十卷本多數(shù)條目仍然出自干寶原書,因而保存了晉代當時很多的常用語匯,在中古漢語詞匯研究史上有一定語料價值[1]。只是距今已久,書中有一些詞語意義不易明確;有些詞語雖然常見,其意義又不見于辭書,或是辭書釋義不準確;而且汪紹楹先生校注本雖然是目前最好的《搜神記》校注本,但大醇小疵,該校注本還存在一些點校問題。中華書局2007年出版了李建國先生的《新輯搜神記》(下文簡稱“《新輯》”),該書對通行的胡應麟本作了系統(tǒng)、全面的勘訂,對汪校本疏誤多有辯正。有些學者也做過《搜神記》的詞語校釋工作,或是針對汪校本做??毖芯?。本文在此基礎上,按照汪校本卷數(shù)順序,擇取部分文句點校問題和疑難詞語予以說明①。
1.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遣令下嫁從夫。(卷1,31/17②)
汪校本此處校注有誤,“天地”應為“天帝”。其一,文中神女自稱是天上玉女,從文意上說,“哀其孤苦”者以天帝為宜;其二,下文說“遣令下嫁從夫”,“遣令”行為必是人所發(fā)出。另,《藝文類聚》卷79《靈異部下》引此句作“早失母,天帝哀其孤苦,令得下嫁從夫”,《太平廣記》卷61《女仙六》“成公智瓊”條引作“早失父母,上帝哀其孤苦,令得下嫁”。均可為證?!缎螺嫛芬嘧鳌疤斓邸?,校注曰:“汪紹楹校注本(據(jù)《學津討原》本)‘帝’訛作‘地’,《津逮秘書》本不誤?!保?]129
2.十八年而山東賊樊子都等起,實丹其眉,故天下號曰“赤眉”。(卷6,153/84)
汪校本斷句有誤。按汪校本斷句,則“樊子都”為一人,但后文用了“等”字,則應為二人,“樊子都”必誤。根據(jù)赤眉起義史實,文中“樊”、“子都”應分指農民起義首領樊崇、刁子都。故首句應斷為“十八年而山東賊樊、子都等起”。汪校本此處斷句之誤,在《新輯》中仍未糾正。
3.式忽夢見元伯,玄冕乘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忘我,豈能相及?”(卷11,299/145)
此則亦見于《后漢書·范式傳》,句中“乘纓”當從《后漢書·范式傳》作“垂纓”?!墩f文·糸部》:“冠系也?!倍巫?“冠系,可以系冠者也。系者,係也。以二組系于冠卷結頣下是謂纓?!薄袄t”本義是系在脖子上的帽帶?!俺死t”不成詞,“乘”為“垂”之形誤。
4.有大青小青黑居,山野之中,時聞哭聲,多者至數(shù)十人,男女大小,如始喪者。(卷12,312/154)
《新輯》此句校作:“有大青小青,里居。山野之中,時聞有哭聲,多者至數(shù)十人,男女大小,如始喪者?!毙W⒃?“《珠林》‘里’作‘黑’。舊本同。案:《珠林》卷五六引《搜神記》陰生事,其‘旋復見黑’一句,‘黑’乃‘里’之訛,此當與之同,今改作‘里’。里居者,言其居于鄉(xiāng)里,故下文有鄰人之謂也?!保?]287此說雖可通,但我們認為此處“黑”不必改作“里”,因為在《珠林》、舊本均作“黑”字的情況下,以“旋復見黑”句中“黑”乃“里”之訛并不一定就能類推出“此當與之同”的結論。相比之下,我們認為汪紹楹先生的校注意見較為合理。汪先生認為此處“大青、小青”實即“大黑、小黑”,而“黑居”之“黑”則是后人附注,誤入正文,當刪[3]155。
“青”有“黑”義,《尚書·禹貢》:“厥土青黎,厥田惟下土?!笨追f達疏:“王肅曰:‘青,黑色?!薄稌x書·阮籍傳》:“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薄扒唷迸c“白”、“雪”相對,“青”為“黑色”義?!扒唷庇种复杭局参锶~子的綠色,意味著生長?!夺屆め尣刹?“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惫释醭洹墩摵狻ふ撍馈菲郧酁槲镏?,黑為物之死色。秦漢人避忌諱,故諱“黑”為“青”。后人把附注誤入正文,所以汪校本認為“黑”字當刪,是很正確的。據(jù)此,此句應斷為:“有大青小青,居山野之中,時聞哭聲,多者至數(shù)十人,男女大小,如始喪者?!?/p>
5.女與道平言誓甚重,不肯改事。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劉祥。(卷15,359/178)
汪校本斷句有誤,“父母逼迫不免”不成句,應為“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劉祥”。此處“不免”意為“不得不、只得”?!端焉裼洝愤€有一例:“石曰:‘縱未熟,且與一杯,得否?’希聞此語,不免飲之?!?卷19,447/235)“不免”此義《大詞典》、《大辭典》中均未載。蔣紹愚先生已指出“不免”有“不得不、只得”義,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5 例,可參[4]96-97。
6.后有一法師過其家,語二兒云:“君尊侯有大邪氣。”(卷18,422/221)
“尊侯”一詞,汪校本校注:“《法苑珠林》‘侯’作‘候’。當據(jù)正?!保?]221《新輯》作“尊候”,《新輯》校注:“《廣記》、《珠林》、《四庫全書》本(卷四二)及《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本‘候’訛作‘侯’,舊本同。”[2]307二書校注均誤,此處“尊侯”不必改動。
古代稱人之父母伯叔等為尊,趙翼《陔馀叢考》卷37“尊老、尊兄、令弟”條:“杭州人自稱其父曰尊老,徽州人自稱其兄嫂曰尊兄、尊嫂。他處則稱人之父曰尊公、尊老,稱人之兄嫂曰尊兄、尊嫂?!薄白鸷睢笔俏簳x時期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如《梁書·孝義列傳》:“主上知尊侯無罪,行當釋亮。觀君神儀明秀,足稱佳童,今若轉辭,幸父子同濟。奚以此妙年,苦求湯鑊?”這是吉翂的父親“為吏所誣,逮詣廷尉”,吉翂乞代父命后,廷尉對他說的一段話。“尊侯”指吉翂的父親。再如《世說新語·言語》:“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魅嗽?‘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币嗍侨绱恕?/p>
1.過大將軍孫綝門,褰衣而趨,左右唾踐。(卷1,24/12)
“唾踐”,此詞僅見于《搜神記》和《太平廣記》(《太平廣記》卷119,注明引自《還冤記》),二書所敘本是相同,文字亦無大異?!洞笤~典》、《大辭典》均無“唾踐”詞條?!巴氽`”是一個結構較為松散的復合詞,意為吐口水并且用腳踩踏,其情形類似于婦人罵街?!板揭露?,左右唾踐”是指徐光提著衣裳從大將軍門前快步走過,表示不愿看見孫綝,吐著口水并且用腳踩踏,以此蔑視孫綝。
“唾踐”一詞,《新輯》作“唾濺”,其義亦通。《新輯》校注曰:“徑山寺本《珠林》(卷四一)‘濺’訛作‘淺’,《廣記》作‘踐’,舊本亦作‘踐’?!保?]55
2.魏襄王十三年,有女子化為丈夫。與妻,生子。(卷6,115/71)
此例中“與”為“娶”義,“與妻”即“娶妻”?!洞笤~典》、《漢語大字典》、《辭源》、《大辭典》均未注明“與”有此義?!墩f文·勺部》:“與,賜予也。”“賜予、給予”義是泛指意義上的,意義在引申中由泛指到專指,可以表示“嫁”和“娶”兩個反向意義[5]29-31。如《搜神記》:“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劉祥。”(卷15,359/178)后文又說“豈料官有牽纏,致令乖隔,使汝父母與劉祥”,此處“與”即“出嫁”義?!妒酚洝じ咦姹炯o》:“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渑c劉季?!逼渲兴膫€“與”均為“嫁給”義。再如《史記·大宛列傳》:“留騫十余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jié)不失?!薄芭c”也是“娶”義。
3.及家人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卷12,318/158)
“驚惋”,《大詞典》釋為“驚訝嘆惜”[6]891,首舉《搜神記》此例?!洞笤~典》釋義不夠準確,應釋為“驚異、驚嘆”。從《搜神記》此例看,前文“忽見屋中有大缸,婦試發(fā)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其事只會令全家驚訝,而不應嘆惜?!端焉裼洝飞杏幸焕绑@惋”:“兩孫驚惋,叩頭言:‘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卷16,390/198)此是瑯琊人秦巨伯被兩孫扶著走了百余步,忽然便被兩孫捉著按在地上準備殺掉,秦巨伯佯死,后“伯歸家,欲治兩孫”,于是兩孫說了引文中的話。兩個孫子在得知秦巨伯的行動之后,應該也是只會驚訝而不會嘆惜的。上引《搜神記》兩例“驚惋”,黃滌明分別譯為“驚奇惋惜”[7]361、“驚奇又難過”[7]444,馬銀琴、周廣榮譯為“吃驚惋惜”[8]236、“又驚訝又難過”[8]300,均為隨文釋義。再如《藝文類聚》卷73“雜器物部”:“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銅鎗,誤出熨貐,便大驚惋。”《太平御覽》卷757“器物部二”亦引此文,唯“驚惋”作“驚怪”,此為“驚惋”有“驚異、驚嘆”義之證。
《玉篇·心部》:“惋,驚嘆也?!薄稄V雅·釋詁一》:“愕,驚也?!薄墩f文·馬部》:“駭,驚也?!毙兑磺薪?jīng)音義》引《字略》:“惋嘆,驚異也?!彼?,“驚惋”、“惋愕”、“駭惋”、“嘆惋”均為同義復詞,都是“驚異、驚嘆”義[9]189-190。如《世說新語·賞譽》:“后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造精微?!币驗閷Υ鸬煤芎?,出乎意料,所以才會極為驚嘆?!端螘肪?8:“忽見來表,將興晉陽之甲,驚愕駭惋,未譬所由?!薄绑@愕”、“駭惋”同義連用,“駭惋”即“驚愕”義。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中人不知世事,對所言之事聞所未聞,故有嘆惋之情。
4.家人不解其意,于壁穿中窺之,不見人體,見盆水中有一大鱉。(卷14,356/176)
“壁穿”,《大詞典》、《大辭典》未收?!按庇小翱?、洞”義,《玉篇·穴部》:“穿,穴也?!薄蹲謪R·穴部》:“穿,孔也?!比?,《說苑·修文》中曰:“使子貢往而觀之。其穿,深不至泉。”《后漢書·劉虞傳》曰:“初,虞以儉素為操,冠敝不改,乃就補其穿?!薄氨诖奔丛趬Ρ谏翔彽目锥?。如《搜神后記》卷4:“家人于壁穿中,窺見沐盆水中有一大黿?!薄墩嬲a》卷15:“昔有人病在地臥,于病中乃見鬼于壁穿下。”
5.姻緣始爾,別甚悵恨,今復致衣一襲,被褥自副。(卷16,397/204)
《大詞典》“自副”條釋為“輔助自己”[10]1325,于此不合?!缎螺嫛反藙t題為《盧充》,在《新輯搜神后記》卷10,其校注云:“‘被褥自副’,《世說》注、《琱玉集》‘自’作‘一’。”[2]595我們認為,《搜神記》此處“副”為動詞,乃“相配、配合”義。再如陶弘景《授陸敬游十赍文》:“今故赍爾香爐一枚,熏陸副之,可以騰煙紫閣,昭感上司?!薄端囄念惥邸肪?“歲時中”:“正朝,縣官殺羊,懸其頭於門,又磔雞以副之,俗說以厭癘氣?!薄白愿薄豹q言“相配、配套”[11]188,是偏正結構詞語,中古典籍習見。如《六韜·虎韜·軍用》:“天浮鐵蝗螂,矩內圓外,徑四尺以上,環(huán)絡自副?!睎|漢支婁迦讖譯《道行般若經(jīng)》卷9:“女便自取金銀雜寶珍琦好物,盛搗栴檀名香及余雜碎諸寶蜜香甚多,以五百乘車載自重,五百侍女自副?!薄斗@傳·竭叉國》:“供養(yǎng)都畢,王以所乘馬,鞍勒自副,使國中貴重臣騎之。”《晉書·何曾傳》:“賜錢百萬,絹五百匹及八尺床帳簟褥自副?!薄洞笤~典》“自副”條失收此義。
6.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后楮上。(卷17,400/207)
“不借”,指草鞋。揚雄《方言》第四:“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薄都本推肪?:“裳韋不借為牧人?!鳖亷煿抛?“不借者,小履也,以麻為之,其賤易得,人各自有,不須假借,因為名也。”
不過王念孫《廣雅疏證》卷7 下說:“《釋名》以‘搏臘’為‘粗貌’,是也?!D’疊韻字,轉之則為‘不借’,非不假借于人之謂也?!保?2]235錢繹《方言箋疏》說得更明白:“《廣雅》:‘薄,履也;舄,亦履也?!∨c搏聲近,舄與臘同聲。薄舄猶搏臘,分言之則曰薄曰舄,連言之則曰搏臘,轉言之則曰不借、曰不惜,義并同也。劉熙、顏師古以為不假借于人,趙岐、賈思勰以為敝且賤而不惜,皆望文生義之失也。”[13]285比前人的解釋合理得多,而《大詞典》和《辭源》修訂本均未采用。
7.誕殊不信,試為視之,封題如故。誕曰:“小人故妄言,膏自如故。”給使曰:“試開之?!眲t膏去半。為掊刮,見有趾跡。誕因大驚。(卷17,404/210)
“掊”,《說文》:“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從手,咅聲?!倍巫?“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币鉃橛檬职腔蛴霉ぞ呔?,如《莊子·逍遙游》:“非不呺然大也,我為其無用而掊之?!薄妒酚洝ば⑽浔炯o》:“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薄洱R民要術·種瓜》:“先臥鋤,耬卻燥土,然后掊坑,大如斗口。”
“掊”、“刮”動作方式相近,“掊刮”即用工具刮掉粘附在物體表面的東西,文中指刮掉附在膏藥上的封泥。他書未見“掊刮”一詞,本事亦見于《藝文類聚》卷97、《太平廣記》卷473,均注明引自《搜神記》。
8.慶都觀河,遇赤龍,腌然陰風,感而有孕。(卷佚,22/249)
“腌”同“奄”,“忽然、驟然”義,“腌然”即“奄然”,“腌然陰風”是寫陰風驟然而起時的情形?!端焉裼洝妨碛小把偃弧倍?“更進一冢上便止,徘徊良久,奄然不見?!?卷2,47/26)又,“有頃,奄然來至?!?卷5,98/63)“奄然”均是“忽然、驟然”義。再如《后漢書·侯霸傳》:“朕以軍師暴露,功臣未封,緣忠臣之義,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終?!薄读簳ゎ檯f(xié)傳》:“奄然殞喪,惻怛之懷,不能已已?!?/p>
注 釋
①文字和標點根據(jù)中華書局1979年汪紹楹校注本,文中《漢語大詞典》簡稱《大詞典》,《中文大辭典》簡稱《大辭典》。
②本文引《搜神記》例,依汪紹楹校注本分別標明卷次、條次和頁碼,條次和頁碼以斜線隔開,下同。
[1]舒韶雄.二十卷本《搜神記》的語料價值[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1).
[2]李建國.新輯搜神記新輯搜神后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129,287,307,55,595.
[3]干寶.搜神記(二十卷本)[M].汪紹楹,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155,221.
[4]蔣紹愚.《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的口語詞[M]//近代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96-97.
[5]蔣紹愚.從“反訓”看古漢語詞匯的研究[M]// 蔣紹愚自選集.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29-31.
[6]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12 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891.
[7]黃滌明.搜神記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361,444.
[8]馬銀琴,周廣榮.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236,300.
[9]蔡鏡浩.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189-190.
[10]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8 卷[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1325.
[11]方一新.東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M].合肥:黃山書社,1997:188.
[12]王念孫.廣雅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3:235.
[13]錢繹.方言箋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