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高曉琳 宋時蘭 陳玉環(huán)
端盤目前下料方法是,在鋼板上整體下成圓環(huán)料按方料計算下料重(原因是板材供料為長方料,若按外圓計算料重,把四角余料扣除將造成供料不足)。端盤內、外圓留出加工余量,有時為借用胎具加大內孔余量。以 14T1(¢1800)、12T4(¢1400)、23T1(¢760)三種大中小滾筒為例,進行零件、毛坯重量對比并計算材料利用率。
數(shù)據(jù)表明,端盤材料利用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內孔及四角沒有利用,另外端盤齒座缺口占有較大比例。且有的端盤還有3-4個長腰孔也占有一定比例(示例端盤沒有長腰孔)。
提高端盤材料利用率,關鍵在于內、外圓留的余量。內、外圓留的余量越小,材料利用率越高,工藝越復雜。我們根據(jù)內、外圓留的余量多少不同,分為兩種情況下料,對材料利用率進行分析。
1.工藝方案一:端盤分段下料→拼焊成形→壓形,內孔和外圓余量與整體下料相同,(內孔余量較大,考慮借用胎具及力臂長壓力?。?。改拼焊后壓形現(xiàn)有胎具和整體下料時胎具一樣,完全能夠借用,胎具數(shù)量不用增加。端盤胎具及套料,材料利用率見表3。
表3 端盤拼接下料材料利用率
端盤分段拼接下料重(表3)與整體下料重(表1)相比較,大型端盤節(jié)約僅3.8%,中型節(jié)約0.8%,小型端盤反到比整體下料浪費。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內孔余量稍大,原因與端盤壓形胎具現(xiàn)有結構有關。按端盤直徑分大、中、小三種通用壓形胎具,上胎、下胎與工件接觸面加工成錐形面,由于端盤內外直徑和角度(12°、15°、18°、20°)不近相同,通過控制壓形深度來保證零件成形角度。若內孔余量減小,上胎根據(jù)端盤內徑大小投制數(shù)量相應增加,上胎外徑與下胎內徑距離縮短(圖3中t尺寸),壓形時阻力大工件難以成形。
2.工藝方案二:端盤分段下料→拼焊成形→壓形,內孔和外圓均留少量余量(內孔單邊余量20mm,外圓單邊余量22.5mm)?,F(xiàn)有壓形胎具不夠,需要重新設計一少部分壓胎。計算材料利用率并與整體下料比較見表4。
表4 端盤拼接下料材料利用率
綜上分析:工藝方案一節(jié)約較少。工藝方案二節(jié)約較大,三種小中大端盤材料利用率提高在7-9%左右(表4),大中型端盤節(jié)約效果較明顯。因此,采用工藝方案二。工藝方案二拼接下料增加工時、焊絲材料成本和端盤節(jié)約成本。
通過30T1滾筒井下運行情況反饋,端盤拼焊結構完全滿足強度要求。目前已將12T、14T、15T、20T等系列滾筒30余種端盤全部改為拼焊結構,并推廣應用。
【1】朱龍根.簡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二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2】袁峰.機械設計工程范例教程[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