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志 范植金 黃 靜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研究院 湖北 武漢:430080)
鈮是一種微合金元素,常應用在低合金高強度鋼中。采用TMCP技術生產(chǎn)含鈮鋼,鋼中析出的微小鈮的碳(氮)化物,可細化鋼的組織,獲得強度高韌性好的鋼材。但在連鑄過程中,由于鋼中細小的碳氮化物析出,使鋼的高溫塑性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可能導致鑄坯表面的裂紋缺陷,尤其是橫裂紋、角橫裂極易發(fā)生,嚴重影響鑄坯的表面質量。
有研究[1]指出,含鈮鋼在連鑄過程中,0.01%的鈮就會誘發(fā)裂紋的出現(xiàn)。在連鑄過程中,NbN、Nb(C,N)的析出引起鋼組織的脆化,是鑄坯易產(chǎn)生裂紋的內在原因,而在鋼的脆性溫度區(qū)間對鑄坯進行矯直是造成裂紋的直接原因。
本文進一步研究了鈮微合金化低合金高強度鋼中的碳(氮)化物析出與高溫塑性的關系。
在Thermecmastor-Z熱模擬試驗機上進行拉伸試驗。試樣取自方坯,化學成分見表1,試樣規(guī)格Φ6mm×140mm。首先將試樣加熱到1300℃保溫5min,然后每間隔50℃冷卻到不同的溫度、并以0.01/s變形速率進行拉伸,直到將試樣拉斷。拉伸完成后將試樣冷卻至室溫,然后觀察試樣斷口并計算斷裂后的橫截面積和斷面收縮率。
表1 試樣化學成分(wt%)
圖1 高溫拉伸變形面縮率
對表1成分的鋼試樣進行奧氏體化,先將試樣加熱到1300℃保溫5分鐘,然后以5℃/s的冷卻速度分別冷卻到900℃、1000℃、1100℃、1200℃,保溫5min后水淬。然后采用二次復型法,在JEM-2000FXⅡ型透射電鏡觀察析出相,分析結果見表2和圖2。
表2 鈮的析出物
圖2 析出物電鏡照片
(1)從圖1曲線看到,在1050~1200℃溫度范圍內,鈮鋼的拉伸性能曲線呈現(xiàn)為一個平臺,面縮率數(shù)值大于90%,塑性值很高。當溫度區(qū)間向兩邊擴展到950℃和1250℃時,面縮率稍有降低(到80%)仍然良好。當溫度繼續(xù)下降t<950℃時,面縮率曲線加速下降,在t<900℃時曲線呈現(xiàn)一個75°的陡峭坡度。在800℃時面縮率下降到最低20%。在高溫端,當加熱溫度大于1250℃時,含鈮鋼的面縮率開始下降,1300℃時面縮率下降到45%。
這種情形與一些學者的研究[1](見圖3)是一致的。與C-Mn鋼相比,含鈮鋼的延展槽形狀加寬加深,即塑性(面縮率)降低,延展槽的位置向高溫端擴展。
圖3 鈮鋼熱塑性曲線
(2)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溫度從高到低(1300℃降至900℃),Nb的析出物從無到有,逐漸長大,數(shù)量逐漸增多(見表2)。采用INCA能譜儀對析出相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1250℃時析出的為TiNb(CN)細小顆粒物(見圖4)。它的形狀為方形,數(shù)量很少,尺寸小于50nm。在溫度t≤1150℃時析出的是NbC(見圖5)。從1150℃降至900℃,NbC析出物顆粒逐漸長大,尺寸從40nm長大到200nm以上,顆粒形狀呈球狀。
觀察發(fā)現(xiàn),當溫度從1100℃升至1250℃,析出物分布在晶粒內部。當降低到1000℃以后,析出物有少量沿晶界分布。900℃時,析出物大量沿晶界均勻分布。
由于Ti在鋼中的固溶度最小,通常在較高溫度率先析出。實驗中在1250℃觀察有TiNb(CN)的析出,形狀呈立方形。這種析出物,應是在早先析出的TiN立方體的核心顆粒表面上,附著析出NbC形成的。由于鋼中Ti的含量極少,因此它的析出物很少。當溫度繼續(xù)下降,隨后析出的是呈球狀的NbC,數(shù)量大幅增加。這種情形與文獻[2]的介紹是一致,溫度低于950℃時,有大量的Nb(CN)析出,900℃時析出量達到最大,析出物的形貌為點狀或球狀。
(3)鋼的高溫塑性,與組織的特征有關[3]。當加熱溫度t≥1300℃時,鋼中的鈮幾乎全部固溶在奧氏體中。這時奧氏體晶界處低熔點組元偏析大,奧氏體晶粒粗大,晶界應力集中,使鋼的變形能力降低。在1250℃~1000℃區(qū)間,鈮在奧氏體中的析出逐漸增加,析出物尺寸?。ㄐ∮?00nm)且分布在晶粒內部,這時鋼的塑性良好。當溫度下降低于1000℃后,析出物沿奧氏體晶界分布,尺寸長大最大可達到300nm。它削弱了晶粒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了薄弱的沿晶低強度相,降低了鋼的塑性。
圖6是鋼中鈮的析出物尺寸與高溫性能的關系。
圖6 析出物尺寸與高溫性能
(1)在950℃~1250℃溫度范圍,含鈮鋼的面縮率高,塑性很好。當溫度降低到950℃以下,含鈮鋼面縮率開始下降,到800℃時面縮率下降到20%,塑性很差。在高溫端,當加熱溫度大于1250℃時,含鈮鋼面縮率開始下降,在1300℃時面縮率下降到<50%。
(2)溫度為1300℃時,鋼中的鈮全部固溶在奧氏體中,沒有鈮的析出。當溫度下降到1250℃時,鋼中開始有鈮的析出,析出物尺寸20nm。隨著溫度的下降,鋼中鈮的析出物不斷增加,顆粒尺寸逐漸長大。當溫度下降到900℃時,析出物數(shù)量最多,粗大顆粒尺寸可達到300nm。
(3)在1000℃~1250℃溫度范圍,鈮的析出物分布主要在晶粒內部,它對鋼的組織沒有損害,這時鋼的塑性很好。當溫度降低到1000℃后,有少量析出物沿晶界分布,塑性略有下降。在900℃時鈮的析出物沿晶界大量分布,這時鋼的塑性顯著下降。
[1]宋海武,艾星輝,齊長發(fā),等.20MnSiNb鋼高溫塑性及其與Nb(C,N)析出的關系[J].熱加工工藝,2007,36(20):27-31.
[2]付俊巖,C.I.Garcia,A.J.DeArdo.連鑄低碳微合金化鋼熱塑性的研究[J].微合金化技術,2003,(1).
[3]付俊巖,尚成嘉編譯.如何用鈮改善鋼的性能——含鈮鋼生產(chǎn)技術[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