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背景:作文過關檢測引起的思考
從2010年4月起,我們改革了學科競賽的方法。在以往只停留在每班五個優(yōu)秀生參加作文比賽的基礎上加進了全班參加的作文過關檢測。在三、五年級12個班的過關檢測中只有兩個班級達標(80%)。檢測結果令人意外,發(fā)人深省。
近年來,學校課外閱讀活動開展得熱情似火,“多讀書,讀好書”,“營造書香班級,享受書香人生”,這些活動已漸漸地成為校園的一種時尚。但身在書香校園 ,為什么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越來越不會寫的趨勢?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為什么讀了那么多的書,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不了呢?
這引起了我們的深入思考:我們開展的課外閱讀有效嗎?如何讓課外閱讀與寫作能力這兩個不同的板塊鏈接起來,讓兩者相輔相成?
為此,我們提出了以課外閱讀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策略的行動研究。具體策略如下:
我們對全校37位語文老師的閱讀現狀作了一次書面調查,結果如下:
閱讀的內容1.什么都不看2.只看養(yǎng)生類的3.只看教學類的4.喜歡看兒童文學、經典名著5.什么都看的人數比率比率2人5.4%16.1%閱讀的時間1.每天有閱讀的習慣2.偶爾閱讀3.沒有閱讀時間32.4%人數12人6人23人62.2%10人27%2人5.4%10人27%9人24.3%
從表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很好的閱讀習慣,而且閱讀的面比較窄,尤其是閱讀跟指導學生有關的兒童文學、經典名著不多。
我們對五年級一個班63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作了一次書面調查,結果如下:
問題1.你喜歡看課外書嗎?結果2.你喜歡看哪一類書籍?76.2%23.8%20.6%39.7%39.7%23.8%3.作文時最怕的是什么?16人25.4%1.喜歡2.不喜歡1.經典名著2.作文類3.圖畫類1.三言兩語無話說2.沒有題材沒內容3.不具體記流水賬1.幫助大2.幫助不大3.沒有幫助48人15人13人25人25人15人32人50.8%4.你認為多看課外書對寫作有幫助嗎?9人42人12人14.3%66.7%20%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喜歡看書但只是憑興趣,對寫作的幫助不大,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缺少”:(1)“隨心所欲”地讀,缺少方法的指導。(2)“豐富多彩”地讀,缺少收獲的交流。(3)“轟轟烈烈”地讀,缺少目標的選定。
一個喜歡閱讀的家長,就會有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肯定會有一群喜歡閱讀的學生。因此,只有讓我校的每一個老師有效地閱讀,才能帶動全校每一個學生有效地閱讀。所以,我們通過努力一步步地引領老師們:
1.分層閱讀:首先,行政人員起表率。由教科室一位老師負責,根據行政人員這一特殊人群的需要,購買各類書籍,有管理類、學科類、勵志類、養(yǎng)生類……行政人員借閱登記,看后評價,會議推薦。其次,青年教師沖前陣。學校不定期地選購合適的書籍贈送給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閱讀,不定期地交流心得。最后,全校教師緊跟上,閱讀后開展“讀書交流會”。
2.以青帶老:我們把適合的書籍發(fā)給青年教師閱讀,并要求每個青年教師閱讀完后把書推薦給二至三個老教師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帶動全校教師閱讀。
3.活動跟進:讓老師參加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尤其是走出學??磳W校。如派出10多個老師參加“長三角的中學語文教育論壇”,讓他們邂逅曹文軒、孫紹振等一大批大師,聆聽他們關于閱讀的精辟議論,使老師們對課外閱讀的理解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由教科室牽頭成立鹿鳴筆會,以敏思博客為平臺,每年吸收5年教齡及以下的年輕老師參加,以“捧好書,拿好筆,激揚文字,提升專業(yè)”、“靜心讀書,以文會友”為宗旨,以各種形式激勵老師們在這里愉快閱讀,自由寫作。
教導處組織開展有效作文講批的專題講座,進行作文講批的經驗交流。邀請?zhí)丶壗處?、專家圍繞“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習作能力”主題開設講座。一年多來,特級教師、省小語教研員滕春友、浙江大學教授劉力、《作文教學研究》副主編王瑾、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沈江峰等都為全校老師作過精彩的講座,為老師們傳經送寶。
2009年10月,我們向中國寫作學會青少年寫作研究專業(yè)委員會遞交了申請,加入了《作文報》寫作教學研究與實踐基地,參加他們組織的一切交流活動。從此,打開了與外界交流的渠道,先后到麗水、紹興、臨海等地跟同行們一起交流。
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以及新“課標”對各年級課外閱讀的要求,我們主要從學生“博覽群書”、“熟讀成誦”、“下筆有神”這三方面把考核內容分為六個等級,并從閱讀的數量、質量、收獲等多方面制定課外閱讀等級,考級的具體要求,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評估體系。
等級一級具體要求閱讀內容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閱讀完后有記載(作者、書名、主要人物、好詞好句等)并有家長簽名。能講述一個教材外的故事;會背誦學校指定的唐詩10首;誦讀兒歌、童謠各10首;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各10條。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閱讀內容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閱讀后有記載(同一級);能講述兩個教材外的故事;背誦唐詩20首;誦讀兒歌、童謠各20首;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各20條。閱讀中外名著、寓言故事、兒童文學等作品,閱讀后有記載(增加簡要內容)。背誦唐詩30首;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各30條,并能歸類。背誦教材外經典美文5篇。積累課外閱讀中優(yōu)美詞句、精彩段落,字數在2000以上。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0萬字。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科普讀物等,閱讀后有記載(增加對人物的簡要評價)。背誦唐詩30首、宋詞10篇、背誦教材外經典美文10篇。積累成語、歇后語、格言警句等50條。并能講20個左右的成語故事。讀書筆記字數在3000以上。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閱讀古今中外的古典名著、現當代名家的文學作品,以及科普、歷史、地理、天文等書籍,閱讀后有記載(增加讀后感受)。背誦唐詩40首、宋詞15篇、背誦教材外經典美文15篇;積累成語、歇后語、格言警句等70條,并能講30個左右的成語故事。做好讀書筆記,字數在1萬以上,寫出讀后感至少5篇,編出一張像樣的閱讀小報。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60萬字。閱讀各類文學作品,以及科普、歷史、地理、天文等書籍,閱讀后有記載(增加對人物和事件的簡要評述)。能根據自己閱讀,大膽發(fā)表看法,寫下讀后感至少10篇。有2篇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積累成語、歇后語、格言警句等100條。做好讀書筆記,積累課外閱讀中優(yōu)美詞句、精彩段落,字數在1.5萬以上。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考級的步驟:
*學期初,各班對照標準制定學期考級目標,考級目標必須做到遞進考級。然后在教師的引領下,組織學生認真開展讀書活動,并及時在考級手冊和讀書筆記上做好記載。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讀書活動,進行跟蹤評價。
*期末,要求學生對照考級目標進行自我評定,對認為已經達到標準的學生,由語文教師先自行組織考級。在班級考級達標的學生,可以向學校提出申報,參加學??技墶?/p>
*由校級課外閱讀評審小組成員對申報校級考級的同學進行逐一考核。如果達標頒給獎章,貼在考級手冊相應的級別欄中。
每學期,我們開展一次“班級讀書會”的循環(huán)上課。首先,學校要求每一位語文老師設計一個比較成熟的班級讀書會的優(yōu)秀課例。接著,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實踐評比,各年級的六位語文老師分別到六個班級上課,由語文老師及學生共同投票評出最佳的。最后,把每個年級評比出的最佳課例作為代表在全校進行展示。這樣的過程,讓每一個班級的孩子體驗到了每一個老師的風采及長處,受益頗多,很受學生的喜歡。
不定期地開展“讀書卡”展示活動,根據讀書卡進行班級之間、年級之間的書籍流動交流閱讀。讓一張張小小的讀書卡成為向同伴推薦好書、讓好書有序漂流的平臺。
以青年教師裘揚飛負責,學校成立一個有鹿山特色的編輯部,設立專用工作室,成員由學生申請、班主任推薦,公開演講,一步步選舉產生。編輯部的小編輯開展模擬設稿、編輯、錄用等一系列編輯工作。當學生的稿件一旦被錄用,編輯部及時打印成電子文稿發(fā)表在學校的網站上,張貼在宣傳窗,同時小編輯負責將佳文向各類報刊推薦。每月底統(tǒng)計出錄用篇數,在學校大型的活動上予以表揚,從而提高孩子們寫作的熱情。
每學期,學校邀請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指導,讓學生們了解作家的人生歷程,明白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讓學生們了解作家豐富的閱讀,懂得有效的閱讀對寫作的影響。動物大王沈石溪、胖叔叔董宏猷、漂亮阿姨湯素蘭、臺灣作家管家琪等先后來到學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每一次交流都是學生們的節(jié)日,買書、看書、簽名不亦樂乎,總會掀起一個閱讀、寫作的高潮。
2010年下半年開始,我們組建了琢玉社團。每周四下午二三節(jié)課為社團活動時間,57個社團內容豐富,涉及到體育、藝術、文化各個領域,如體育類的有跆拳道、乒乓球、籃球寶貝,藝術類的有拉丁舞、快樂泥巴、銅管樂隊,文學類的有鹿鳴編輯部、繪畫日記、創(chuàng)新思維,特別是神秘實驗、小發(fā)明、校園劇等吸引了眾多的學生。2000多名學生各選其需,快樂活動,快樂積累,快樂寫作。
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在常規(guī)節(jié)日的基礎上開辟了許多新的內容。如體育節(jié)增加了以年級為單位的趣味運動項目,藝術節(jié)舉行了利用本地特產榨面的包裝盒制作的“紅紅火火過新年”燈籠展,利用廢舊物品創(chuàng)作的“立體造型”展,利用廢紙創(chuàng)作的“模特大賽”,為學生的寫作豐富了題材。
“素讀”其實是一種讀書方法,就是不追求對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只是反復有聲的朗讀,直到把誦讀的內容背誦得滾瓜爛熟為止,是一種很樸素的讀法。這是我國古代私塾里常用的讀書法。日本人把這種方法定義為“素讀”法。“素讀”是以朗讀為手段、以背誦為目的,一般不包括朗誦。2010年3月,我們整理下發(fā)了《鹿山小學詩詞背誦教材》,分年級明確規(guī)定了素讀的古詩、宋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guī)》、《論語》、《小學語文詞語手冊》中的“積少成多”欄目等,努力以“素讀”經典作為積累文字的主要手段。正如著名作家、人民日報社副社長梁衡先生所言:“大量閱讀還不夠,語文學習最基本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背書。要背下來,才能將眾多的資源轉化成自身的營養(yǎng)?!?/p>
兒童期的語言習得有兩個目標,一是現世當下的目標,以利于生活的交流;另一個目標是為儲備,為將來“生活在別處”而做準備。從學習的終極關懷而言,后者更重要?,F在的閱讀是為今后中學甚至未來的人生服務的。如中低年段,以閱讀為主,不主張規(guī)范式寫作。首先,我們要求一到四年級的學生每天的作業(yè)就是以閱讀、“采蜜”——摘抄為主。對寫作,可以隨意地寫寫心里話,基本可以是讀而不大改,欣賞而不過度糾正。有了前面的鋪墊,把作文的微格指導放在五年級來教,就不會很費力了。其次,整合、取舍語文教材內容,課本內容少講多讀,騰出充足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明確規(guī)定每星期要有兩節(jié)語文課用于課外閱讀,并制定相應的帶有寫作要求的閱讀等級,利于課外閱讀真正地與寫作的結合。
(1)整本書閱讀。課外閱讀,要盡量讀整本書、整篇文章。有些同學為了盡快提高語文水平,提高寫作能力,讀書讀得太焦急,只想在書中找對自己作文有用的句子,有的則急著看故事的結局,結果很少耐心地讀完一部書、一篇文章。豈不知對于寫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整體感,要注意整體的結構和布局,只有一些好句子是成不了好文章的。為此,我們借助“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引導老師培養(yǎng)學生看整本書,再由老師引導學生如何看整本書。
(2)目標性閱讀。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或遇到的困難,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或文章,給學生一個比較直接的、感性的認識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