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曦, 寇 自 農(nóng), 石 羽 佳, 朱 靖 博,3
( 1.大連工業(yè)大學 食品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34; 2.大連工業(yè)大學 分析測試中心, 遼寧 大連 116034; 3.大連工業(yè)大學 植物資源化學與應(yīng)用研究所, 遼寧 大連 116034 )
蛋白質(zhì)與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相互作用時,蛋白質(zhì)的熒光強度也會發(fā)生改變,這一變化是表征二者相互作用非常有效的方法?,F(xiàn)有利用熒光光譜法研究小分子藥物如秋水仙堿、Indo-1、蘆丁等[1-3]與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報道,然而未見文獻報道研究丹酚酸A與血清白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載體蛋白,其在血漿中含量豐富,能和許多內(nèi)源小分子以及外源性物質(zhì)廣泛結(jié)合,在配體的傳輸和存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丹酚酸A與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信息對深入研究丹酚酸A的作用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本實驗在生理pH條件下研究丹酚酸A與牛血清白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根據(jù)熒光猝滅光譜計算兩者的結(jié)合常數(shù)和結(jié)合位點數(shù),并判斷它們之間的主要作用力類型。
BSA用pH=7.4的Tris-HC1緩沖溶液配制成5×10-5mol/L的母液,4 ℃低溫保存?zhèn)溆?;丹酚酸A標準品,現(xiàn)用現(xiàn)配,工作液配制為梯度濃度;實驗用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5 mL 5×10-5mol/L 的BSA溶液和1.0 mL一定濃度的丹酚酸A溶液,超純水定容至4 mL,混合均勻。在熒光光譜實驗中,移取一定量該混合溶液于石英熒光池中。以280 nm為激發(fā)波長,設(shè)置激發(fā)狹縫寬度為7.0 nm,發(fā)射狹縫寬度為7.0 nm,掃描速率為600 nm/min,分別在25、30、35 ℃下測定288~488 nm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BSA分子包含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3種氨基酸殘基,能夠產(chǎn)生不同的熒光光譜,其熒光發(fā)射峰(λmax)分別位于348、303和282 nm。設(shè)定波長在280 nm時,BSA熒光發(fā)射峰位于340 nm附近。當BSA溶液濃度一定時,向其中加入不同濃度的丹酚酸A。結(jié)果如圖1所示。
1~7,丹酚酸A濃度分別為2.27×10-6、4.53×10-6、9.06×10-6、1.36×10-5、1.81×10-5、2.27×10-5mol/L;BSA濃度為6.25×10-6mol/L
圖1 不同濃度丹酚酸A與BSA作用的熒光發(fā)射光譜
Fig.1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al A and BSA
隨著丹酚酸A濃度的增加,BSA內(nèi)源熒光強度規(guī)律性地降低,最大發(fā)射峰波長及峰形變化不大,這說明丹酚酸A對BSA有猝滅作用。
靜態(tài)猝滅和動態(tài)猝滅是熒光淬滅的兩種基本類型[4]。假設(shè)丹酚酸A對BSA的猝滅屬于分子碰撞引起的動態(tài)猝滅,應(yīng)符合Stern-Volmer方程[5]
F0/F=1+kqτ0[Q]=1+KSV[Q]
(1)
式(1)中,F0為未加猝滅劑時BSA的熒光強度;F為加入猝滅劑后BSA的熒光強度;[Q]為猝滅劑丹酚酸A的濃度;τ0為無猝滅劑時BSA作為熒光分子的平均壽命,對BSA來說,其τ0約為6.2 ns[6];kq為熒光猝滅的速率常數(shù);KSV為Stern-Volmer方程的猝滅常數(shù),
ΚSV=kqτ0
(2)
若丹酚酸A對BSA的猝滅過程為靜態(tài)猝滅,則應(yīng)符合Lineweaver-Burk方程[5]
(3)
式(3)中,K為丹酚酸A與BSA的結(jié)合常數(shù)。不同溫度下丹酚酸A對BSA熒光猝滅光譜,可由Stern-Volmer方程得到,結(jié)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看出,分別在25、30、35 ℃時F0/F-[Q]線性較差,溫度對圖線影響較小。根據(jù)不同溫度下蛋白質(zhì)熒光猝滅光譜,得到(F0-F)-1-[Q]-1的雙倒數(shù)Lineweaver-Burk圖,結(jié)果如圖3所示。由圖3則可看出,分別在25、30、35 ℃時(F0-F)-1-[Q]-1線性關(guān)系良好,不同溫度下圖線斜率變化顯著。
圖2 丹酚酸A對BSA的Stern-Volmer圖
圖3 丹酚酸A對BSA的Lineweaver-Burk圖
由圖2、3及公式(1)~(3)得出不同溫度下丹酚酸A與BSA相互作用參數(shù)KSV、kq和K(見表1)。
表1 丹酚酸A與BSA不同溫度下相互作用常數(shù)
Tab.1 Interaction constants of Sal A and BS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θ/℃KSV/(L·mol-1)kq/(L·mol-1·s-1)K/(L·mol-1)r21r22251.78×1052.87×10141.49×1050.999 30.986 2301.86×1053.00×10141.19×1050.995 60.979 5351.63×1052.63×10148.24×1040.992 20.993 1注:r1、r2分別為Lineweaver-Burk和Stern-Volmer方程的相關(guān)系數(shù)。
由表1可以看出,提高環(huán)境溫度并未表現(xiàn)出對Stern-Volmer直線斜率有所影響。而在動態(tài)猝滅過程中,各類猝滅劑對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擴散碰撞猝滅速率常數(shù)為2.0×1010L/(mol·s)[2]。顯然,丹酚酸A對BSA的熒光猝滅速率遠大于最大擴散碰撞猝滅速率常數(shù)。而提高環(huán)境溫度使Lineweaver-Burk直線斜率增大,這是由于提高環(huán)境溫度使丹酚酸A與BSA復合物的穩(wěn)定性有所下降。由以上判斷,丹酚酸A對BSA的相互作用由于形成了復合物而引起了BSA的內(nèi)源熒光的熒光猝滅,屬于靜態(tài)猝滅范疇。
根據(jù)藥物與蛋白質(zhì)作用前后焓變ΔH和熵變ΔS判斷二者間的主要作用力。由方程式(4)、(5)可分別計算出ΔH、ΔG和ΔS。在實驗溫度變化范圍內(nèi),ΔH隨溫度的改變忽略不計。
ln(K2/K2)=ΔH(1/T1-1/T2)/R
(4)
ΔG=ΔH-TΔS=-RTlnK
(5)
由公式(4)、(5)可求得丹酚酸A與BSA結(jié)合的熱力學參數(shù),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丹酚酸A與BSA相互作用的熱力學參數(shù)
Tab.2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interaction of Sal A and BSA
T/KΔH/(kJ·mol-1)ΔS/(J·mol-1·K-1)ΔG/(kJ·mol-1)298-56.55-90.74-29.51303-56.55-89.47-29.44308-56.55-89.51-28.98
當ΔS>0,ΔH>0為典型的疏水作用力;ΔH<0,ΔS<0為氫鍵和范德華力;當ΔH<0,ΔS>0時,主要存在靜電相互作用。由表2可見,ΔG<0,表明丹酚酸A與BSA的作用是一自發(fā)過程,ΔH<0,ΔS<0,表明丹酚酸A與BSA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氫鍵和范德華作用力。
由于丹酚酸A與BSA之間屬于生成復合物的靜態(tài)猝滅,假設(shè)BSA有n個相同且獨立的結(jié)合位點可與丹酚酸A結(jié)合。如nQ+M→QnM。式中M為BSA分子;Q為丹酚酸A分子;QnM為復合物,生成常數(shù)為K。若BSA總濃度[M0]=[QnM]+[M]([M]為游離BSA濃度), 則有[QnM]=[M0]-[M]。
lg[(F0-F)/F]=lgK+nlg[Q]
(6)
通過其斜率和截距計算得丹酚酸A與BSA的結(jié)合位點數(shù)n為1.158。
丹酚酸A與BSA的相互作用使BSA內(nèi)源熒光規(guī)律性猝滅,猝滅機理為靜態(tài)猝滅,形成了復合物,結(jié)合常數(shù)較大,丹酚酸A與BSA之間主要由氫鍵和范德華作用力維系。25、30、35 ℃時丹酚酸A與BSA反應(yīng)的結(jié)合常數(shù)分別為1.49×105、1.19×105、8.24×104L/mol,焓變ΔH=-56.55 kJ/mol。結(jié)合位點數(shù)為1.158,說明BSA可以攜帶丹酚酸A在體內(nèi)進行運輸、代謝和分配。對丹酚酸A與BSA相互作用以其他監(jiān)測手段的新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1] 馬君燕,陳克海,鄭學仿,等. 秋水仙堿與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譜學研究[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7, 27(12):2485-2489.
[2] 白海鑫,楊成,楊秀榮,等. 牛血清白蛋白與Indo-1相互作用的熒光光譜法研究[J]. 高等學?;瘜W學報, 2007, 28(2):227-233.
[3] 俞天智,楊汝棟. 蘆丁與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3, 23(4):763-765.
[4] 張曉威,趙風林,李克安. 環(huán)丙沙星與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J]. 高等學?;瘜W學報, 1999, 20(7):1063-1067.
[5] JIANG Min, XIE Mengxia, ZHENG Dong, et al.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cinamic acid and its hydroxyl derivatives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J].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 692(1/2/3):71-80.
[6] GELAMO E L, SILVA C H, IMASATO H, et al. Interaction of bovine (BSA) and human (HSA) serum albumins with ionic surfactants: spectroscopy and modelling[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Protein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Enzymology, 2002, 1594(1):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