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惠
(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生源結構、培養(yǎng)目標、人才規(guī)格、服務定向等方面與普通本科生存在著顯著差異。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樣受到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本文旨在通過調查來研究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以期為高職院校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采取隨機取樣的方法,從河北省6所高職院校隨機抽取被試1418人,獲取有效被試1297人。其中,男生581人,女生716人;城市生源328人,農村生源969人;一年級學生657人,二年級學生423人,三年級學生217人;獨生子女299人,非獨生子女998人。
本研究使用的測量工具為癥狀自評量表(SCL-90)[1],此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10個因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飲食等)。它的每一個項目均采取5級評分制:1表示無癥狀,2表示很輕,3表示中度,4表示偏重,5表示嚴重。項目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現場發(fā)放問卷,現場收回,共發(fā)放問卷1418份,收回有效問卷1 297份,有效回收率91.47%。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包,對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的統(tǒng)計方法包括T檢驗和方差分析。
將高職院校大學生SCL-90問卷測試的總分及各因子分與常模進行比較,T檢驗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人際敏感因子和敵對因子上與常模差異不顯著,總分與其他因子均和常模存在顯著的差異,其中總分、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達到了極其顯著的水平,且除軀體化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
對數據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抑郁因子、焦慮因子和恐怖因子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且女生得分明顯高于男生,在其他因子上男女性別差異不顯著。
對數據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在軀體化因子和偏執(zhí)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城鄉(xiāng)差異,且城市學生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在其他因子上則不存在顯著的城鄉(xiāng)差異。
表1 高職學生SCL-90測量結果與常模的比較
表2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
表3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城鄉(xiāng)差異
對數據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各個因子上均不存在顯著的獨生/非獨生差異。
表4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獨生/非獨生差異
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各因子上都存在極其顯著的年級差異。事后多重比較(Scheffe)表明,在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二年級得分顯著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得分,一年級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在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和焦慮因子上,二年級得分顯著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年級得分則明顯高于三年級。
表5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年級差異
本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總分、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各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這說明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較多,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較差。這主要與高職生和高職院校本身的特性有關。首先,從生源來看,高職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與本科生相比,學習成績相對較差,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其次,高職院校學歷層次低,社會對高職院校和高職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高職院校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較差,高職生的能力偏低。因此高職學生在親朋好友和同學面前總感覺低人一等,產生自卑心理。第三,正是由于對高職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許多用人單位往往看不起高職學生,認為他們學歷低,能力差,因此使得高職學生就業(yè)遇到很大困難,從而增加了高職大學生的心理負擔。第四,高職院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咨詢室,一些學校雖然設有相關機構或咨詢室,但也基本流于形式,不能及時有效地發(fā)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些都是造成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原因。
在以往關于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中,大部分結果表明男女生之間心理健康存在顯著性別差異,且女生得分明顯高于男生,但也有少數研究結果顯示高職男女生之間心理健康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大學生在抑郁、焦慮和恐怖因子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且女生得分明顯高于男生,這與張荻[2]、楊英華[3]的研究結果較為相似,說明高職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差。究其原因,可能與女生的性格特點、家庭教育方式、社會對男女角色的要求等因素有關。由于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女生一般屬于被保護的角色,行為方式經常被限制,缺乏獨立性,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差,遇到問題更容易產生困惑心理,再加上女生在情感上比較細膩、豐富、敏感、脆弱,因此,女生的抑郁、焦慮和恐怖問題更為突出。除此之外,由于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很多招聘單位都傾向于優(yōu)先錄用男生,因此女生在就業(yè)問題上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使得她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困惑、擔憂等負性情緒。
關于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生源差異,不同的研究,其結果差異較大。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城市生源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農村生源的學生,而有的研究結果則恰恰相反。綜觀以往研究可以發(fā)現,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生源差異主要表現在軀體化、敵對、焦慮、人際敏感、恐怖、偏執(zhí)等幾個因子上。本研究結果表明高職大學生在軀體化和偏執(zhí)兩個因子上城鄉(xiāng)差異顯著,且城市學生得分高于農村學生得分,也就是說城市生源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農村生源的學生。在高職院校,農村生源的學生較多,城市生源學生相對較少,而且很多城市生源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可能比較優(yōu)越,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自理能力和綜合素質相對較差,到了大學,很多問題處理不好,因此產生挫敗感或感覺在同學面前低人一等,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另外,由于家長的過多保護和溺愛,致使他們的人格發(fā)展不成熟,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再加上他們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對自己期望過高,而實際上并沒有太高的能力,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自1979年推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獨生子女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生群體,同時也成為心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對象。那么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究竟是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非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獨生子女?針對這些問題,心理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并未得出一致的結論。唐瑤[4]、李保娜[5]以高職大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存在顯著差異。本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高職生中的獨生子女大部分來自城市,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這為他們提供了較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同時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減輕了她們在就業(yè)方面的壓力,從而使得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預期的要好。而高職生中的非獨生子女大部分來自農村,雖然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加上子女較多,沒有時間和能力來培養(yǎng)子女的綜合素質,但這恰恰為他們提供了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了自理自立的能力,到了大學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從前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高職大學生在各個因子上都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二年級得分顯著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在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和焦慮因子上,一年級得分顯著高于三年級,其他因子上一年級和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對大學校園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感,學習上不再像高中時那樣緊張,因此心理上比較放松。經過一年的學習生活,到了二年級,對大學生活和自己的專業(yè)、興趣愛好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學業(yè)、人際交往和情感等方面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和挫折,造成情緒起伏較大。此外,很多學生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尤其是畢業(yè)的時間越來越近,對于自己的人生究竟該如何規(guī)劃是他們感到最為困惑的問題。因此可以說二年級是高職生壓力最大、最迷茫的時期。到了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實習、寫畢業(yè)論文、找工作上,注意力相對比較集中,其他方面的干擾和煩惱相對較少,因此心理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甚至優(yōu)于一年級學生。
通過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發(fā)現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對偏低,主要表現在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來自城市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多,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因此,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應注意根據不同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并加強對高職女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引導來自城市的高職學生學會樂觀、勇敢的面對生活,培養(yǎng)他們自理自立的能力,根據不同年級學生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二年級是高職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傊袑嵓訌姼呗氃盒P睦斫】到逃ぷ?,不斷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1]汪向東,王希林,馬宏.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2]張荻.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楊英華.高職生家庭環(huán)境、自我評價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唐瑤,傅成仕,朱春陽.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4).
[5]李保娜.高職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社會適應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