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松,王鴻磊
(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6)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國內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目前Java應用主要集中于企業(yè)級Web開發(fā),因此企業(yè)對JavaEE開發(fā)人員的需求非常大。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Android開發(fā)前景看好,Android操作系統(tǒng)已躍居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手機開發(fā)倍受青睞,從業(yè)人員的缺口也很大。JavaEE和Android開發(fā)是當前軟件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首選的兩個Java方向,要求從業(yè)者具備扎實的Java語言基礎。JavaEE的SSH框架技術依賴于Java面向對象編程,Android平臺開發(fā)用的就是Java語言,所以學好Java語言基礎是成為Java程序員的前提,也是進入Java開發(fā)領域的必由之路。鑒于Java語言基礎的重要性,筆者對所在院校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進行了改革,以Java從業(yè)需求為依據選取教學內容,并在實踐中使用“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教學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yè)院校要積極與行業(yè)企業(yè)合作開發(fā)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yè)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yè)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標準。”[1]因此,改革后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軟件企業(yè)對Java編程人員的崗位技能需求為依據,以培養(yǎng)企業(yè)需要的技能型應用人才為宗旨,使學生在學習完該課程后,掌握Java基本語法和編程思路,掌握界面組件以及常見界面布局策略和事件模型,掌握Java中對常用數據結構的實現,掌握JDBC數據庫連接技術,能夠參與桌面GUI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開發(fā),為進一步學習JavaEE開發(fā)和Android開發(fā)打下堅實的基礎。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教學模式示意圖
“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系統(tǒng)地、分階段地引入不同技術層次的設計產品為載體[3],以產品開發(fā)為導向,依據企業(yè)生產流程指導學生設計,使學生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由表及里,逐層深入地掌握課程基礎技能、課程綜合技能和課程拓展技能,同時熟悉、適應企業(yè)的生產流程。
“工學結合”要求每個教學階段都必須遵循企業(yè)的生產流程和生產規(guī)范。這就要求在每個教學階段都要像在企業(yè)生產一樣,有一個明確的產品設計任務。圍繞該產品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企業(yè)開發(fā)流程,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設計出合格的產品。在此過程中,教師重點講解演示產品設計必需的核心技術和知識點,弱化實用性不強的細節(jié)[4]。隨著產品的完成,學生逐漸熟悉適應企業(yè)生產流程,同時開發(fā)熱情也會日漸高漲。
“技能遞進”要求把一門課的技能目標劃分成一個個階梯式遞進的子目標,并且按照從易到難,從單一到綜合的遞進原則部署子目標,形成一個目標體系。在該體系中,每一個目標都是后一目標的起步階梯,同時也是前一目標的進步階梯。這種技能遞進增長的結構保證了學生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逐層深入地學習技能,不會產生畏難情緒。
把“工學結合”和“能力遞進”相結合,就是按照課程目標體系中技能的前后聯系、難易程度和綜合程度,把技能蘊涵于各個產品中,再合理組織產品的設計順序,保證前一產品的完成是后一產品的設計基礎,或者產品的每一次再設計都是對其前身功能的完善和結構的優(yōu)化。這樣形成的產品鏈實現了學生學習課程技能的階梯遞進點。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采用“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教學模式后,整個課程的教學建立在由五個軟件產品組成的產品鏈上?;井a品只使用Java語言面向對象技術,技能單一且簡單;綜合產品使用集合和JDBC技術,技能較綜合且復雜;拓展產品又添加了Swing表格、菜單、登錄驗證設計,技能最綜合且難度最大。課程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每個產品的設計獨立為一個教學情境,依據企業(yè)設計流程,按照“六步法”進行教學,即以“任務描述—任務資訊—任務分析(決策、計劃)—任務實施—任務檢查—任務評價與總結”的過程實施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咨詢者。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采用產品過程性考核與期末大項目考核并重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其中,產品過程性考核占期末總評成績的60%,期末大項目考核占期末總評成績的40%。
表1 “工學結合,技能遞進”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設計
過程性考核是指每個階段的產品完成后,教師對學生完成的產品質量、產品設計報告以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專業(yè)知識水平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分數設置如表2所示。
表2 產品過程性考核評分表
期末大項目考核是指學生學習完課程所有知識點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涵蓋課程所有知識點的小型系統(tǒng)的設計任務,由學生獨立設計,完成后交與教師考核。
過程性考核可以評價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期末大項目考核則是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評估。兩者結合才能公平、客觀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
筆者對所在院校的軟件專業(yè)2008級、2009級和2010級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其中,2008級學生學習的是未進行教學改革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2009級和2010級學生學習的是采用“工學結合,能力遞進”教學模式后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教學反饋調查表
由此可見,改革后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更受學生歡迎,而且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實踐表明,基于“工學結合,技能遞進”教學模式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體現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的“零距離”[2],有效地改進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深受學生歡迎。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
[2]胡建榮,羅杰紅.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0(10):150-152.
[3]熊宇,施永紅,梁奇峰.對高職電子專業(yè)“產品導向,技能遞進”教學模式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0(24):18-20.
[4]張素琴.論“產品導向,項目遞進”式單片機項目教學中的項目設置和內容設計[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