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河清
【摘要】大澤鄉(xiāng)起事的政治目標是復活楚國推翻秦王朝再建統(tǒng)一政權。為此,陳勝選擇了正確的時機,制定了相應的軍事戰(zhàn)略。雖然陳勝起事作為對秦戰(zhàn)爭第一波沖擊,在洶涌的復國浪潮和秦軍強勢反攻下遭到失敗,但其從宏觀大勢上有力地助推了劉氏第二統(tǒng)一王朝的建立。文章分析指出司馬遷和班固對陳勝歷史地位和功績的認定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關鍵詞】陳勝 大澤鄉(xiāng)起事 政治目標 戰(zhàn)國格局 再統(tǒng)一戰(zhàn)爭
到目前為止,將陳勝起事定性為農民起義的主要史料依據是《史記·陳涉世家》(文中簡稱《陳世家》)的相關內容,但從《陳世家》的通篇信息判斷,陳勝發(fā)動和領導的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農民起義,而是以反秦復國為契機的再統(tǒng)一戰(zhàn)爭。以下通過對《陳世家》的整體解讀,將陳勝的政治目標和軍事戰(zhàn)略置于秦漢之際的歷史大震蕩背景中進行分析,從而對大澤鄉(xiāng)起事的性質作出符合歷史真實的結論。
解讀《陳涉世家》推斷陳勝行跡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這條簡略記載沒有地點,時間也含糊不清?!吧贂r”是一個大概時段而非精確時點。司馬遷未提及陳勝的任何一個具體年齡,因此陳勝的生年等只能加以推測。楚人陳涉在經歷亡國之痛成為秦王朝子民后,曾經一度靠為人耕種謀生,時間大概在公元前216年左右。秦漢時期的“少年”可對應現代青少年。中國古代男子20歲稱弱冠之年,漢文獻中的“少年”指未婚青年,孔子有“三十而立”之說,綜合推之,秦漢“少年”為15~29歲的未婚男子??赏茰y傭耕時的陳勝未婚,年齡取平均數22歲左右,陳勝生于前238年左右。
前218年韓國人張良策劃并實施了一場刺殺秦始皇的未遂行動,從這次事件到嬴政去世的八年中,秦王朝的政治危機已經顯露,嬴政沉溺于尋仙求藥,并遲遲不公布儲君人選。此時已有豐富人生閱歷和政治洞察力的陳勝預見到一場大風暴即將來臨。“茍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之說通常被視作陳勝遠大志向的表露,但聯系大震蕩前夜的時勢背景,及陳勝知道扶蘇死因這一王朝最高機密來判斷,其說還對應著一個不為傭耕伙伴所知的行動,即在對時政大勢作出正確判斷的基礎上,陳勝在隱密地進行著反秦復國的起事準備。排除因戰(zhàn)爭、災荒和疾病等非正常死亡,戰(zhàn)國時人的平均壽命50歲左右。公元前209年陳勝29歲左右,正是人體力精力均最佳的年齡,符合陳勝發(fā)動大澤鄉(xiāng)起事時的身心狀態(tài)。
陳勝曾經為人傭耕,加之賈誼對其簡陋之極的棲居之所的描述,陳勝為一介貧民或農民之論似成共識。但同樣根據《陳世家》中的其它證言,諸如陳勝是陳國貴族后裔等不同觀點也見諸報刊,并以陳勝有字“涉”等為據。文化是體現一個人家世淵源的重要因素。字的文化性主要體現在字的意義及與名的關聯上,“涉”有行動之義,勝與涉相配可解釋為:只有行動才有可能取得勝利?!爱Y牖繩樞之子”、“嘗傭耕”等記載,只是陳勝彼時的貧窮落魄境況,而陳勝有涓人呂臣和任職屯長的記載,則反映了陳勝此時較為顯貴的身份。綜合考量,能證明陳勝非雇農或農民身份的材料更多些。
“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一般被理解為全國性或普遍性征發(fā)平民或窮人,但從今人探究“閭左”含義數量可觀的論文中,還可看到諸如“里門左側的浮浪人口”和“里佐”等解。秦統(tǒng)一后,數量有限的秦人可壟斷郡縣主要官職,但基層民政治安刑獄捕亡等工作則要依靠本地原籍人,原六國軍人和干練持重者自然是鄉(xiāng)里僚佐吏員主要人選。劉邦、蕭何、曹參、陳勝和吳廣等均任職于秦基層。這些被任用的原六國之人也是秦征發(fā)謫戍的主要群體。至前209年,北境30萬大軍已駐防6年,據蒙恬死前罪己之詞,長城連貫工程已經完工,該年見于《陳世家》及其他篇目中的北上隊伍僅陳吳這一支,因此九百人應是朝廷為補充或輪換邊防所征發(fā)。
歷史震蕩背景下的再統(tǒng)一戰(zhàn)爭
統(tǒng)一是秦人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統(tǒng)一前秦國只是七強角逐中的一顆命運未定的棋子,統(tǒng)一后秦則成為沒有了敵國的大一統(tǒng)王朝。秦孝公以來,關東才俊云集關西,三晉移民遷入河西,改變了秦國的社會成份,懷揣不同目的和利益的各色人物在統(tǒng)一的終極目標下集合起來。但隨著統(tǒng)一完成,秦高層有著不同國籍背景和利益關系的干將重臣之間的矛盾糾葛必然發(fā)生,只因秦始皇的存在,十余年中客籍臣僚才得安然無恙。始皇突然崩逝,形勢急轉直下,宮殿政變瞬間發(fā)生,失去嬴政羽翼的關東籍人無所適從。而趙人趙高趁中樞失控之機矯詔殺扶蘇立胡亥,伺機改朝換代。秦兼并六國之后,表面上天下一統(tǒng)、國家太平,但針對始皇的刺殺行動和各類咒言讖語表明,原六國人的反秦復國活動并沒有消停,仍有很大力度,只不過轉入地下隱蔽進行。如果說始皇之死是一個信號,趙高謀奪秦政則是天賜良機,復國者迅即由地下走向地上,由隱蔽轉為公開。所謂復國,主要是恢復戰(zhàn)國多元格局,至于誰主政稱王,已非血脈家世能定,而要取決于軍政能力和戰(zhàn)爭勝負?!巴鹾顚⑾鄬幱蟹N乎”,即是對這一時勢的總結。
顛覆秦王朝的行動首先起自秦王朝內部。因趙人的身份,有論者認為趙高改詔立幼是為趙國復仇,但不論趙高動機如何,趙高確是顛覆秦政的第一人。雖然子嬰計殺了趙高,使其改朝換代的陰謀流產,但正是趙高的政變引發(fā)了歷史的“大地震”。陳勝利用秦軍遠駐南北邊陲,都城和腹地空虛之機發(fā)難。陳勝以項燕之名集合楚兵,以扶蘇之賢感召秦人,將原敵對雙方的軍政領袖并舉為號,可窺陳勝政治謀略之一斑。
陳勝及他領導的起事推動了歷史前進,這不僅是現代人的見識,也是自漢以來許多學者的共識,對此本文沒有異議。但將反抗“暴政”視為陳勝的歷史作用,不僅混淆主次,而且于事實不符,推翻秦王朝的首起亦非重點。他的主要作用是對因自相殘殺即將自毀的秦王朝加了一把推力,并向天下昭示了再建第二統(tǒng)一王朝并繼承秦大一統(tǒng)成果的政治目標。陳勝的最大功績是堅持政治統(tǒng)一并制定了相應的軍事戰(zhàn)略,為反秦戰(zhàn)爭后續(xù)波次和再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從宏觀大勢上有力地助推了劉氏第二統(tǒng)一王朝的建立。劉邦因此而“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以祭念這位創(chuàng)建西漢的第一人。
大澤鄉(xiāng)起事的性質與馬、班評涉
“天下苦秦久矣”,是證明農民起義的關鍵材料之一。此語出自楚人陳勝和劉邦之口,聯系上下文深究其語本意,“天下”應專指為秦所滅六國,此苦非主要指秦和原六國農民的階級壓迫之苦,而是六國人尤其是楚人的亡國之苦。陳勝首起,關東原六國人聞風而動殺秦官吏,而關中農民并無反朝庭的意向和舉動,主要由農民構成的70萬酈山徒非但沒有任何動靜,反而變身成為克制張楚的秦主力軍。秦為兼并列國,進行了長達百余年的殘酷戰(zhàn)爭。統(tǒng)一后,列國君主死的死逃的逃,王室血脈骨肉流落民間,茍活于社會底層,數十萬貴族被迫離鄉(xiāng)背井長途遷徙。淪為秦人統(tǒng)治下二等民之苦,與階級壓迫剝削之苦不應等同視之?!妒酚洝埗愑鄠鳌酚泝扇嗽?“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后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贝苏Z道出亡國之人仇秦主因。
適戍漁陽“失期,法皆斬”,逼反了九百戍卒,此說需要辨析。已有研究者指出失期當斬是陳勝用以號召戍卒起事的方法策略。此條且不說未見相關秦律文本,就是有法可依,誰來執(zhí)法?誰來斬這九百人?只用兩名軍尉來押送近千戍卒,就沒有要斬他們的意思,反而是押送軍官要冒生命危險。從陳勝和吳廣的精心策劃準備來看,九百人并非已感到死亡臨近,已到忍無可忍一呼而動的地步,否則就沒有必要裝神弄鬼,將帛書條塞進魚肚子,學狐貍叫了。陳勝也感到“法當斬”似無依據,接著又道:“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毖航廛娢静o催逼陳勝等人上路或準備執(zhí)法的舉動,反是吳廣、陳勝先挑事端殺了軍尉,以便起事。
陳勝吳廣起事之時,秦中樞雖已陷混亂,但未到一觸即垮的程度。向秦王朝宣戰(zhàn)顯示了陳勝的膽略,但不論是能征善戰(zhàn)的軍隊還是出謀劃策之人才,張楚都顯得欠缺。皖北豫東是楚國后期政治中心和軍事重地,秦楚決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陳勝皖北起事豫東建都,但秦編新軍,北上掠地復國的武臣、張耳等人將第一波反秦力量撕裂分解,以陳城為中心的張楚處四戰(zhàn)之地,困斗于包圍圈中。陳勝起事后即對秦發(fā)動了閃電般的進攻,僅月余,張楚軍隊就進駐戲地兵臨咸陽,奪取關中指日可待,但章邯應急組建起來的臨時軍隊雄風猶存,表現出強大的戰(zhàn)斗力。周文軍敗東撤,三晉燕齊復活,項氏叔侄江左起兵,牽引章邯新軍東征,關中再度空虛,劉邦兵不血刃進駐咸陽,占據了有利統(tǒng)一的位置,陳勝未竟的事業(yè)由劉邦繼之實現。
滅秦的三位關鍵人物,項羽和劉邦被列入本紀,司馬遷以此肯定二人政治上的成功,他們站在或曾經站到了權力的頂峰。陳勝雖然首起但只能算群雄眾王之一,他始終沒能號令天下,但世家的地位足以說明陳涉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農民起義領袖。后世贊譽司馬遷具有“近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因將陳涉列入世家而認為司馬是遷站在農民立場,為農民起義張目喝彩的看法卻有違司馬遷本意?!妒酚洝凡恍嗟膬r值就在于司馬遷實事求是的直筆傳統(tǒng)和寫史原則,司馬遷將陳勝列入世家,肯定了他的王者地位;班固雖將陳勝降格入列傳,但將他置于列傳之首,仍體現了陳勝的顯貴身份。
(作者為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