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簡論詞類的確定性
——漢語中名詞、形容詞的動詞性用法

2012-11-02 07:34:24劉建穩(wěn)
關鍵詞:詞類張三謂語

劉建穩(wěn)

(武漢工業(yè)學院外語系,湖北武漢430023)

簡論詞類的確定性
——漢語中名詞、形容詞的動詞性用法

劉建穩(wěn)

(武漢工業(yè)學院外語系,湖北武漢430023)

詞類;層面;屬性;表征

從具體和抽象兩個層面對漢語詞類問題進行分析,認為漢語中并非所有的形容詞、名詞的動詞性用法都屬于詞性轉換,系詞省略是獨立存在著的,所謂的名詞、形容詞做動詞均可還原。此外,不能用慣用法和概率統(tǒng)計來確定詞性--不同位置、情景中的詞本身具有不同的屬性,不應簡單將單個獨立存在的詞(抽象的符號)和該詞在不同位置的各個實現(xiàn)形式(具體的詞符,為前者的不同表征)混為一談,二者實為同構異質(zhì)。因此,詞類是確定的,明晰的。詞類的辨別應嚴格遵守邏輯上的同一律,避免將其內(nèi)涵與外延混淆。

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一書中,引入了西方語法的研究方法并將其用于漢語語法的研究。西方傳統(tǒng)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兩部分,詞法主要為變詞法,并由此劃分了詞類。形態(tài)變化在漢語中一般認為是不存在的,因此馬氏實際采納的是詞類和句法兩部分,并借鑒西語語法里“字別種而句司字”的研究視角。對于詞類部分,馬氏提出以字義為分類標準(即意義標準)進行分類(許國璋,1991:80-82;李娟,2003:56-59)。呂叔湘、朱德熙曾在《語法修辭講話》(2005:10)中指出:“最好能維持一個原則:一個詞的意義不變的時候,盡可能讓它所屬的類也不變。這樣,詞類的方便才有意義?!崩弦惠呎Z法/語言學家如趙元任,呂叔湘,王力,高明凱等對詞類都曾進行過分析研究,深化了我們對詞類現(xiàn)象的認識。近期關于名、動、形三大詞類的研究主要有:劉正光(2000),周領順(2000,2003),高芳、徐盛桓(2000),徐盛桓(2001),鄧思穎(2002),李娟(2003),李開(2003),劉丹青(2005),何元建、王玲玲(2007)彭國珍(2007),石定栩(2007)等。

詞類(由于漢語自身發(fā)展及“字本位”思想的影響,不少漢語語法資料將詞類仍稱為“字類”。)長期以來是漢語研究領域內(nèi)的熱點、焦點問題。而詞類問題主要集中在動詞、名詞和形容詞三者之間的關系上,確切地說,是三者分類的邊界模糊問題。這種現(xiàn)象不是漢語獨有的,也不是偶然的?!耙恍╊愋蛯W家指出,形容詞與名詞、動詞形成三大實詞的鼎足之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功能基礎,因為名、動、形分別與人類語言句法的三大基本功能(著重號為筆者所加,下同。)——指稱、陳述、修飾相對應(Croft,2000,轉引自劉丹青,2005:209)。石定栩(2007:4)也指出:“人類用語言對物質(zhì)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進行描述,依靠實詞來描述具體的或抽象的實物、動作以及事物和動作的性質(zhì)。實詞的意義同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密切相關,對實詞的分類也就可以參照對外部世界來分類。我們可以將世間的一切分為事物、動作與性質(zhì)三大類別,相應也就可以將描述世界的實詞分為三大類。”

詞類的存在的觀點早已是大勢所趨,但對詞類活用或兼類大部分學者如何元建、王玲玲(2007:13)認為可以將二者等同;周領順曾對名轉動詞的情形進行分類詳見周:(2003:14)現(xiàn)象遠未達成共識。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外語詞類現(xiàn)象的解釋分析如高芳、徐盛桓(2000),徐盛桓(2001),或是建立在漢英或其他語言的對比基礎之上。前人的研究給我們在理論上和具體操作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在詞性轉換問題上要有所鑒別。我們并不完全反對詞性轉換(主要表現(xiàn)為詞類活用或兼類)的存在,但不能一刀切地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形容詞、名詞的動詞性用法視為詞性轉換,經(jīng)過深入仔細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上述情形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系詞的省略。下面我們分別討論名動關系和形動關系,并擬從更高一級的層面上給以闡釋。

一、名、動關系

鄧思穎(2007)將漢語沒有動詞的句子分為三種類型:“名詞謂語句”、“空系詞分句”和“空動詞句”。Yue-Hashimoto(1969)曾提出“名詞謂語句是經(jīng)過系詞‘是’的省略而得出來的”觀點(轉引自鄧,2007:4)①。例如:

(1)今天國慶節(jié)。

(2)你白癡啊!

上述兩例中(1)的“國慶節(jié)”和(2)的“白癡”都屬于名詞謂語,用于陳述主語的性質(zhì)和狀況②。一般情況下,兩詞被解釋為名轉動用法。首先,我們不反對將二者分析為名詞作謂語,因為謂語畢竟是功能性的概念,它并非必須由動詞來承擔?!啊段耐ā分械摹洹瘎t是作為語言完整表達的基本單位,并且主語謂語俱全是基本的條件”(李娟,2003:58)。當由于某種原因,動詞缺失(出于經(jīng)濟考慮,在不影響正常意思表達前提下,如系詞省略。),而作為語言,其陳述功能,或從我們?nèi)祟愖陨韥碚f,人類借助語言對外部世界動作性的描述不可缺失,這就出現(xiàn)了功能項的短缺和功能位置③的空當,這時候,就需要其他詞項(包括非動詞類)來填充,造成上述兩例的出現(xiàn),也誤導人們對其做出“名轉動”的錯誤解釋。因為詞類是個比功能更具穩(wěn)定性的概念,否則,若純粹依靠功能對詞進行分類,很容易得出“詞無定類”的結論。因此,有必要將名詞的性質(zhì)和它在某些語境中的功能分開,“即不把‘用作某成分(可以理解為功能,筆者注。)看成詞本身’,就不會陷入‘詞無定類’”(李開,2003:220),也就保持了名詞的清晰性。這里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上述兩例系系詞“是”的省略—那么用“還原法”或“增添檢驗法”,即插入“是”:

(3)今天(是)國慶節(jié)。

(4)你(是)白癡啊!

對于鄧的“空系詞分句”討論的主要是“名詞+了”這一類表示狀況轉變意義的結構(鄧,2007:5),如:

(5)[大姑娘了],要注意整潔!

其中名詞,如(5)“大姑娘”也屬于名詞謂語,而完整形式中的系詞“是”省略了(當然,大部分“空系詞分句”的主語也是空的)④。(5)句可以還原為:

(6)(你)(是)[大姑娘了],要注意整潔!

這部分討論跟上述“名詞謂語句”中名動關系分析相似,不存在詞性轉換問題,都是系詞省略的范圍。綜上所述,“名詞謂語句”和“空系詞分句”中的名詞在句中雖然起到了謂語的功能,但并不是所謂的詞性轉換,而是系詞的省略。

二、形、動關系

(7)“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該詩句中“綠”字,原來是一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王在詩中將其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從而產(chǎn)生了較強的色彩感和動態(tài)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自古以來為人稱道。稱的上是“形轉動”的典型例子。筆者的疑問是,“綠”就算動詞了?支持轉換的人會說“是”;那么為什么平常都說“綠”是形容詞呢?支持轉換的人還會說,“‘綠’在王安石這句詩里面做動詞”。這就是問題所在:“在王安石這句詩里面”的限制,說明是特例,甚至是為假象所迷惑,因為“綠”,屬于話語的基本,甚至是最原型形容詞。沈家煊(1997,轉引自劉丹青,2005:217)曾發(fā)表關于形容詞句法功能標記模式一文,通過文本統(tǒng)計證明他提出的標記模式:

定 語 謂 語性質(zhì)形容詞 無標記 有標記狀態(tài)形容詞 有標記 無標記

沈總結說,性質(zhì)形容詞尤其是最原型的那些形容詞的無標記功能是定語,而且作定語多半不需要帶上“的”一類標記(同上)?!熬G”就符合這種規(guī)定,比如,綠樹、綠衣服,甚至是綠帽子,而不是﹡綠的樹、﹡綠的衣服、﹡綠的帽子…(﹡表示非法,下同。)。相比較而言,我們可以說綠色的樹、綠色的衣服、綠色的帽子,而﹡綠色樹、﹡綠色衣服、﹡綠色帽子…則淪為非法。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看出,“綠”是原型形容詞(無需標添加記詞),而“綠色”則不在基本形容詞之列(需要加標記“的”)。因此,“綠”作謂語是有標記的,更不用說是形轉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詞類和詞在句中功能的辨證關系來解釋(7)中“綠”字用法,討論與§1相似,這里就不再贅述。我們可以將(7)還原為:

(8)⑤春風再次吹來,長江南岸(的草兒萌發(fā),)變綠了。

三、抽象考察

就本質(zhì)而言,人類語言是表征性的,它不僅可以表征外部客觀世界,也可以用來表征其自身。在語言系統(tǒng)內(nèi)部,語法是一套自足的系統(tǒng),詞類又是該系統(tǒng)內(nèi)的一個重要概念。因此,如果將詞類拿出句法范疇而以語義來判斷必將得出“詞無定類”的結論,造成詞類的無限離散。如何把握?

對于上文所舉實例均可從更高的層面上加以解釋?!罢Z言是一個表征性的符號系統(tǒng),一個符號與其指稱不能畫等號?!?趙彥春,2008:29)一方面,一個詞的位置確定,它的詞性、詞義等同時確定;另一方面,位于該位置上的詞及詞形相同但位置不同的詞符是一個抽象詞素的不同表征。如果只看某一個詞(抽象的存在),因它可能所處的位置不同而斷定說它是一詞多性、多義,則過于籠統(tǒng)。這其實是一次對同一個符號的多次操作。表面上似乎合情合理,靈活且具有相當?shù)恼f服力,但在邏輯上已經(jīng)違背了同一律,而且還曲解了語言符號的表征性,并混淆了詞類的內(nèi)涵與外延(同上)。猶如“張三”只是個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抽象音形符號,我們不能說“張三”既是一個人,又是另一個人,而只能將名為“張三”的不同個體視為“張三”這個符號的不同表征、實現(xiàn),可表示為:“張三”﹛張三1、張三2、張三3…張三n﹜。同理,詞性是確定的,猶如說“張三”就是指我的一位同學一樣。詞類的辨別應嚴格遵守邏輯上的同一律,避免將其內(nèi)涵與外延混淆。單個抽象存在的詞(抽象的符號)和該詞在不同位置的各個實現(xiàn)形式(具體的詞符,前者的不同表征)已經(jīng)不是同一個層面上的事物了。

四、結 論

本文通過對名動關系、形動關系的簡單討論分析,認為將名詞、形容詞作謂語(因此是功能性的,不涉及詞性的變化。)的用法不加辨別看成詞性轉換的做法打破了詞類內(nèi)部的層級性,混淆了詞的內(nèi)涵與外延,違反了邏輯上的同一律,是不合適的,也是不負責的,提出“還原法”或“增添檢驗法”,主要是系詞“是”(及其他系詞如“變(成)”等)的插入。這樣詞類的概念保持清晰,需要解決的只是系詞的省略問題。另外,本文從更高的層面上對該現(xiàn)象進行把握,認為對于詞類的分析(當然也包括句法等其他方面的分析)不能用慣用法和概率統(tǒng)計來檢驗—不同位置、情景中的詞本身具有不同的屬性,不應簡單地將單個詞(抽象的符號)和同一詞形在不同位置的具體的詞符(前者的不同表征)混為一談,二者位于不同的層面,實為同構異質(zhì),不能作為詞性轉換的例證,而否認詞類的明晰性。低平面上無法解釋的歧義需要一種更高的轉換分析層面(Chomsky,1957,轉引自胡明楊,1999:266)。當然,對于兼類現(xiàn)象,及上述方法的適用范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討論。

注釋:

①“名詞謂語句”即漢語允許名詞作謂語的句子。需要指出的是鄧對上述觀點是持反對意見的,并提出三條限制條件來進行反證。詳見鄧思穎(2007)的討論。因本文討論的內(nèi)容處于“詞”的層面,對于“名詞謂語句”的由來不予涉及,而只取其中名詞謂語作為分析對象。

②此處討論不考慮句子的真值情況,如(1)可能為真,(2)一般情況下為假。

③這里多次提到功能和位置,二者在語法中的聯(lián)系是相當密切的。朱德熙(1982:37)曾說:“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指的是這個詞在句法結構里所能占據(jù)的語法位置”。

④邢福義認為“名詞+了”結構的主語是空的,但鄧給出了有主語的例子,具體例證見鄧思穎(2007:5)。此處只考慮做謂語的名詞。

⑤當然(8)絕非最佳譯文,可能有很多反對意見。因筆者對古漢語操作能力有限,也為了更好展現(xiàn)“綠”字原貌,故此處將(7)還原成現(xiàn)代漢語,從認知方面來講,是符合正常人的思維的。

[1] 鄧思穎.經(jīng)濟原則和漢語沒有動詞的句子[J].現(xiàn)代外語,2002(1):21.

[2] 高芳、徐盛桓.名動轉用與語用推理[J].外國語,2000(2):32.

[3] 何元建、王玲玲.論漢語中的名物化結構[J].漢語學習,2007(1):41.

[4] 胡明楊.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修訂版)[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 李娟.《馬氏文通》與中西語言研究傳統(tǒng)的關聯(lián),見姚小平主編.《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史[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6] 李開.《馬氏文通》研究名詞的方法及其意義[A].姚小平.《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史[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7] 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與漢語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 劉正光.名詞動用過程中的隱喻思維[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5)42.

[9] 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

[10] 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11] 彭國珍.英漢結果補語中補語形容詞的差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3):21.

[12] 石定栩.區(qū)分名詞與動詞的標準、方法及后果[J].漢語學習,2007(4):23.

[13] 許國璋.論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14] 徐盛桓.名動轉用的語義基礎[J].外國語,2001(1):25.

[15] 趙彥春.語義合成原則的有效性[J].外國語,2008(3):27.

[16] 周領順.名轉動詞變異的本與度[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31.

[17] 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On the Definiteness of Parts of Speech:Analysis of N-V and ADJ-V Expressions in Chinese

LIU Jian-wen
(Depatemente of Foreign Languages,Wuhan Insititute College,Wuhan Hubei 430023,China)

parts of speech;level;property;representation

The paper approaches the issue of parts of speech of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concrete and abstract levels,insisting that not all N-V and ADJ-V expressions are conversions—the omitting of copula exists and the so-called converted verbs from nouns and adjectives can be reverted.Besides,we cannot ascertain a word’s parts of speech by its habitual usage or statistic probability—one wor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r contexts has different properties;thus we should not confuse one word(abstract symbol)with its realizations(concrete word forms,tokens of the former)of different positions.They are isomorphic but heterogeneous.Therefore,parts of speech remain definite and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m is clear-cut.The law of identity should be strictly obser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of speech—the 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a word should be not blurred.

H042

A

2095-2708(2012)01-0101-03

2011-05-15

猜你喜歡
詞類張三謂語
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基于語料庫“隱秘”的詞類標注初步探究
從成語中學習詞類活用
非謂語動詞題不難答 石娟
下車就跑
東方劍(2016年6期)2016-08-27 06:12:27
讀張三書法之感想
基于“字本位”理論再談漢語詞類問題
非謂語動詞
离岛区| 赫章县| 嘉善县| 理塘县| 重庆市| 芒康县| 沅江市| 兰溪市| 筠连县| 竹北市| 盘山县| 广饶县| 布尔津县| 丹巴县| 秦安县| 荔浦县| 托克逊县| 梅河口市| 长岛县| 桦甸市| 如皋市| 乡宁县| 漳州市| 辽阳县| 固原市| 临安市| 荃湾区| 信阳市| 湟源县| 永川市| 文安县| 新丰县| 顺平县| 台前县| 浙江省| 兴安县| 凉山| 新巴尔虎左旗| 建始县| 皋兰县|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