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雄
(上海市體育宮 上海 200000)
羽毛球多球訓練對提高身體機能能力探究
蘇雄
(上海市體育宮 上海 200000)
在羽毛球的多球訓練過程中,人的身體機能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提高,這對當前羽毛球運動競技逐步向著快節(jié)奏、全方位、多變化方向發(fā)展的趨勢下,產(chǎn)生著十分有利的作用。不但能讓選手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對速度、力量與耐力等充分得到鍛煉,還能夠為其心肺功能等身體機能得到鍛煉、提高,為適應當前羽毛球運動的技、戰(zhàn)術水平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趨勢提供了有利的訓練途徑。本文通過進行實驗對比的方式,選取某校青少年業(yè)余運動員進行隨機實驗,對數(shù)據(jù)以及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用科學的方法結(jié)合既有理論進行闡述分析。
羽毛球 多球訓練 身體機能 羽毛球訓練 心肺功能
在我國目前的羽毛球運動競技的發(fā)展中,隊員與隊員之間的水平逐步拉近,比賽也變得更加殘酷、激烈,一場比賽的時間往往會拖到更久。這便對運動員自身機體的機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身體機能能力是身體為了應付各項身體器官系統(tǒng)的技能水平而需要的一項重要能力,也被成為身體素質(zhì)。下面,通過對羽毛球多球練習能夠提高身體機能能力進一步加以論證分析。
當前我國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普遍存在的問題便是多拍能力差、體力差,不利于高強度的競技、對抗中高技術水平的發(fā)揮,難以應付全方位、多變化與快節(jié)奏打法的需要。對于大強度以及比賽中的續(xù)航能力嚴重缺乏,常常因這樣的情況而導致技、戰(zhàn)術水平難以充分發(fā)揮,終至比賽失利。對于這些問題如何解決是困擾我國羽毛球教練員的一大問題,如何能夠迅速將我國羽毛球運動員的專業(yè)水平提高,則關鍵在于其訓練的科學性。因此,通過進行一系列實驗,對羽毛球訓練方法中的多球訓練方式進行系統(tǒng)化測試很有必要。多球訓練在我國屬于具有中國特色的訓練方式,是將羽毛球訓練方法結(jié)合了我國國情與國人身體素質(zhì)等等各項情況形成的綜合訓練方式。不但能夠?qū)\動員的技、戰(zhàn)術水平與耐力等進行綜合提高訓練,也能夠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能力,在羽毛球訓練方法體系當中長期盤踞于重要位置??墒且恢币詠恚瑹o論教練員還是運動員,都對于多球訓練的內(nèi)容模式、身體反應以及訓練效果三者的真正含義難以理解,忽視了其本質(zhì)要素。雖然羽毛球多球訓練對于訓練內(nèi)容的選擇上多種多樣,可以靈活多變,但是無論哪種訓練效果最能接近實際比賽才能稱之為最具有效果、最科學的訓練方法。但是目前卻缺少這樣科學化的理論依據(jù),造成了羽毛球多球訓練實際效果評估與理論知識的缺失。
表1 本調(diào)研研究對象基本情況一覽表
在進行研究對象選擇的過程中,從我體校羽毛球俱樂部選取了20名業(yè)余運動員,將之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進行多球訓練,另一組進行單球訓練,兩組對照信息如表1所示。
在進行此次實驗的過程當中,所有人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力求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與公平性,兩組隊員在此期間內(nèi)的學習負擔、飲食以及訓練時限均有嚴格控制,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其中不同的便是實驗組采用的多球訓練與單球訓練比例為4:1,對照組采用的多球訓練與單球訓練比例為1:4。實驗組所采用的“一球一擊”的定點多球訓練方式供球,其訓練內(nèi)容有正手后場高球、正手后場吊球、正手網(wǎng)前挑球,由定位擊球逐漸提高到移動擊球。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一對一”的訓練方法進行練習,內(nèi)容與實驗組相同,包括正手后場高球、正手后場吊球、網(wǎng)前正手挑球、網(wǎng)前反手挑球,主要是單球練習。為確保此次實驗的資料完整性,在實驗伊始與結(jié)束后都對二組成員進行安靜心率、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引體向上、立定跳遠等指標的測定,而在實驗中期,則要對訓練強度進行測定。
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兩組運動員的運動強度通過下圖可以明確看出,在實驗組運動員訓練結(jié)束之后心率的指標以及恢復1分鐘后心率指標要明顯超過對照組。
表3 本研究實驗前、后兩組運動員身體機能指標變化狀況比較一覽表
表2 本研究實驗中期階段兩組運動員運動強度指標變化狀況比較一覽表(次/min)
表4 本研究實驗前、后兩組運動員身體素質(zhì)指標變化狀況比較一覽表
而在表3中可以明顯看出,對于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安靜心率指標實驗之前、后都無明顯的變化,肺活量指標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卻有顯著的變化,而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變化卻幾乎沒有。
在表4中能夠明確看出,在實驗組的50、1000米跑的指標實驗后比實驗前都有十分明顯的提高,立定跳遠指標在實驗之后明顯要高出實驗前。而對照組卻只有1000米跑在指標實驗后比實驗前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在實驗后,實驗組的50、1000米跑以及立定跳遠指標要明顯好于對照組。
(1)多球訓練對運動員心率的影響,在進行多球訓練與單球訓練的運動員心率變化上來看,運動結(jié)束后實驗組如表2表明其心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在經(jīng)過一分鐘的短暫休息之后,實驗組的心率仍然要高于對照組;三分鐘的休息過后,二者心率差異逐步縮小。經(jīng)過類比的方式可得出結(jié)論:多球訓練方式是一種高強度的訓練方式,而單球訓練僅為中等強度。在多球訓練的過程,可以將運動員的移動速度、擊球速度以及擊球力量提高,也能將運動員在缺氧狀態(tài)下的技擊能力提高,是一種將技術與力量、耐力結(jié)合于一體的綜合訓練方法。
(2)多球訓練對運動員心肺功能的影響,在運動競技當中,人體的能量代謝起到關鍵作用。在能量代謝中,以有氧與無氧代謝兩種形式構成。在運動中由哪個系統(tǒng)進行作用取決于運動的強度、時間與項目動作的特點,因為比賽受規(guī)則影響,注定了羽毛球競技運動是一場持久性的運動,且是一場由短時間的高爆發(fā)、高速度間隔,以中、低強度銜接的運動。當今科學界已經(jīng)證明,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增加呼吸肌的力量,使肺組織保持彈性,同時也能增加胸廓的活動度,對肺泡功能予以改善,使肺活量達到增加的目的。在多球訓練中,如表3所示,多球訓練組在進行訓練后其肺活量要明顯高于單求訓練組。
(3)在多球訓練以及單求訓練的過程中,身體素質(zhì)的影響,從本實驗當中能夠看出,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速度、力量等指標比例上實驗組在各方面均要略勝一籌,如表4所示,其中50米跑可顯示其速度、1000米跑可以顯示其耐力,立定跳遠與引體向上分別表示其下肢與上肢等肢體力量,經(jīng)實驗證明,多球訓練的方法對于運動員的這些身體機能能力確實有所提高,而且明顯要高于傳統(tǒng)的單球練習方法。羽毛球的運動技術風格是快、準、狠、穩(wěn)、活,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求運動員必須要集中注意力,對揮拍的動作發(fā)力一定要有速度、幅度,在步法移動、手法動作方面也需要不斷提升速度。
作為青少年運動員,對于自身身體素質(zhì)的鍛煉十分重要,但是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不免讓其感到枯燥與乏味,對于青少年運動員在羽毛球運動領域的長遠發(fā)展起到不利的影響,但是將身體素質(zhì)以及訓練充分融合到多球訓練當中,不但能夠增強其訓練強度,對青少年身體發(fā)育過程得到充分培養(yǎng),也能增長其對羽毛球運動的訓練興趣,符合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1]葉菁,周志輝,冷波.羽毛球運動訓練的實證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2]張洪寶.能量代謝分析在羽毛球訓練中的運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 2(1):56~57.
[3]石韜.羽毛球運動的時間結(jié)構與體能的關系[J].科技信息,2011(28).
[4]杭喜洲,劉海國.能量代謝分析在羽毛球訓練中的運用[J].現(xiàn)代交際,2010(8).
[5]陳雄山.多球練習法在高校羽毛球俱樂部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6(5).
[6]程麗華.談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3,25(6):43.
G847
A
2095-2813(2012)01(c)-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