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鵬,樓佩煌,劉明燈,滿增光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南京 210016;2.南京四開電子企業(yè)有限公司,南京 210007)
現(xiàn)代航空,航天,模具工業(yè)中廣泛采用精密五軸數(shù)控加工,其加工精度要求達到微米級別,傳統(tǒng)工件裝夾方式定位精度不高,無法滿足精密加工要求。許多學者對裝夾誤差補償方法進行了研究[1-4]。文獻[1]研究了大直徑環(huán)形件的裝夾偏心補償方法,文獻[2]研究了專用機床的裝夾誤差補償問題,文獻[3,4]提出了工件裝夾誤差建模方法,對其進行離線預測補償。這些研究沒有對包含旋轉軸的裝夾誤差情況進行分析,而五軸數(shù)控機床由于裝夾誤差引起實際旋轉中心與CAM編程基準不一致,由此引起的附加運動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G54-G59方式補償[5],只能根據(jù)裝夾位置調整編程基準重新進行CAM處理或者反復調整裝夾精度,耗費大量時間。本文研究了五軸數(shù)控加工的裝夾誤差尋位補償方法,動態(tài)修正加工路徑,在保證加工精度條件下大大降低工件裝夾難度,提高機床實際加工效率,具有廣泛的工程應用意義。
在三軸數(shù)控加工中,裝夾誤差可以通過簡單的坐標系偏置補償,使編程基準與工件裝夾位置一致。而五軸數(shù)控加工的NC代碼中,旋轉軸路徑是根據(jù)CAM編程中的旋轉中心位置決定的。由于裝夾誤差,編程旋轉中心位置與實際機床旋轉中心位置不一致,使得CAM生成的刀具路徑發(fā)生偏移。如圖1所示為一個典型的裝夾誤差狀況,陰影部分表示CAM編程中設定的工件在機床上的位置,設定的旋轉中心為機床實際旋轉中心O,由于裝夾偏差工件實際位置在圖示實線所示部分,編程旋轉中心位置偏移到點O',旋轉軸角度偏差為α。以工件上任意一點M為例,分析轉動過程中由于旋轉中心偏差造成的路徑誤差情況,如圖2所示,工件裝夾無誤差時,點M隨旋轉軸運動路徑為以機床旋轉中心O為圓心的圓,如圖中細虛線所示,和CAM編程路徑一致;在裝夾誤差存在時,點M實際裝夾位置為點M',M'的理想運動路徑應當是以O'為圓心的圓,如圖中細實線所示,此時工件加工結果仍然與設計一致;然而由于機床運動中旋轉軸是以機床旋轉中心O為圓心的轉動,點M'的實際路徑是以機床旋轉中心O為圓心的圓,如圖中粗虛線所示,此時工件加工結果偏離設計形狀;在旋轉過程中,編程旋轉中心O'也隨轉動角度不斷變化,其路徑如圖中粗實線所示。由此可見,五軸數(shù)控裝夾誤差的補償困難正是由于編程旋轉中心的偏置矢量OO'隨轉動不斷變化引起的。本文通過擴展指令 G10 X,Y,Z,A,B,C 指定裝夾誤差,采用動態(tài)尋位補償方法,自動補償空間變換,保證加工工件空間尺寸精度,而國內許多大型五軸機床無法投入正常使用,就是由于數(shù)控系統(tǒng)不具備該功能。
圖1 工件裝夾偏差示意圖
圖2 工件隨旋轉軸轉動的運動路徑
五軸機床一般包含兩個旋轉軸,其裝夾誤差造成的旋轉中心偏差也有兩組,根據(jù)實際機床結構和裝夾情況有(x,y,C),(x,z,B),(y,z,A)三種補償類型。由于五軸數(shù)控機床結構形式繁多,坐標轉換關系復雜,本文以應用廣泛的立式雙轉臺五軸數(shù)控機床為例。首先測量工件裝夾誤差,如圖3所示,點O為機床實際旋轉中心,在旋轉軸角度A=α0,C=β0時測量旋轉中心偏差矢量,如圖中FAC所示,在旋轉軸A,C轉動過程中,其角度不斷變化,旋轉中心偏差矢量方向的變化需要進行機床逆運動變換實時計算,對其進行動態(tài)補償,裝夾誤差造成的旋轉中心偏差計算步驟如下[6]:
以下各符號定義為:
FAC:旋轉軸位于A=α0,C=β0時的旋轉中心偏差矢量;
FO:旋轉軸位于A=0,C=0時的旋轉中心偏差矢量;
FA:旋轉軸位于A=α,C=0時的旋轉中心偏差矢量;
Foffset:旋轉軸位于A=α,C=β時的旋轉中心偏差矢量;
α0,β0為測量初始裝夾誤差時的旋轉軸角度;α,β為任意角度。
步驟1:計算旋轉中心基準矢量FO,即旋轉軸在初始狀態(tài)A=0,C=0時的偏差矢量,將FAC在旋轉軸A轉動-α0,在旋轉軸C轉動-β0:
步驟2:計算當旋轉軸C無轉動,旋轉軸A轉動任意角度α時的偏差矢量FA;
步驟3:計算當旋轉軸A轉動任意角度α,旋轉軸C轉動任意角度β時的偏差矢量Foffset。
由上述(1)~(3)式可計算出加工過程中旋轉軸任意角度時的旋轉軸中心偏差矢量,在加工運動路徑上減去這個偏差矢量,即可動態(tài)補償由于旋轉軸偏差矢量變化造成的機床附加運動,消除裝夾誤差帶來的精度問題,加工出與設計一致的工件。
圖3 旋轉中心裝夾誤差偏差矢量變換圖
將本文提出的五軸數(shù)控加工的裝夾誤差動態(tài)補償方法在自主研發(fā)的數(shù)控系統(tǒng)SKYCNC上實現(xiàn),其處理流程如圖4所示。裝夾誤差參數(shù)輸入界面如圖5所示,在開啟裝夾誤差動態(tài)補償功能后,在上位機中自動計算每個刀位點的旋轉中心偏差并補償,后繼的前瞻、插補等均基于補償后的刀具路徑進行。
圖4 裝夾誤差補償處理流程
圖5 裝夾誤差補償設定界面
為方便對誤差補償效果的檢測,在雙轉臺立式銑床SK5L-70100進行五軸聯(lián)動精加工直徑10cm球體試驗,如圖6所示。使用通用五軸CAM軟件POWERMILL得到五軸NC代碼,在旋轉軸角度A=0.012,C=0.022時測量得到旋轉中心偏差為Xoffset=0.036mm,Yoffset=0.016mm,Zoffset=0.031mm。在無裝夾誤差補償時通過測量球體直徑得其加工誤差為0.052mm;而在裝夾誤差動態(tài)補償后,加工誤差為0.014mm;通過調整裝夾精度補償裝夾誤差時,不僅耗時較長,而且由于裝夾條件限制,其效果也不如數(shù)控系統(tǒng)的控制補償,具體如表1所示??梢?,采用本文提出的裝夾誤差動態(tài)補償方法,既節(jié)約了調整裝夾精度消耗的時間,也有效消除因裝夾誤差帶來的精度問題。
圖6 五軸聯(lián)動加工球體
表1 球體零件在不同誤差處理下的加工效果對比
本文研究了五軸數(shù)控加工中的裝夾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分析了旋轉中心偏差造成的旋轉軸附加運動路徑,提出五軸數(shù)控的裝夾誤差動態(tài)尋位補償方法,并將該方法應用于自主開發(fā)的SKYCNC中,試驗證明,采用該方法可有效補償五軸機床的裝夾誤差,消除由此造成的精度問題,提高了機床實際加工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意義。
[1]黃筱調,洪榮晶,方成剛,等.大直徑環(huán)形件空系誤差分析及數(shù)控加工方法[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4(11):57-58.
[2]李顯松,熊清平.專用數(shù)控機床中的工件定位誤差主動補償技術[J]. 測試技術學報,2003,17(4):317-319.
[3]張發(fā)平,童應學,孫厚芳.工件裝夾系統(tǒng)裝夾方案誤差建模分析技術[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9,29(11):968-971.
[4]周靜,陳慰芳,曲紹朋.數(shù)控加工誤差主動補償方法[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0,16(9):1902-1907.
[5]劉明燈,陸啟建.一種高速高精度皮米插補數(shù)控系統(tǒng)[J]. 中國制造業(yè)信息化,2006,17:33-36.
[6]胡寅亮,熊濤,黃翔.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機床的后置處理方法[J]. 機械科學與技術,2003,22(7):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