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古代箭的發(fā)展演變

2012-11-27 10:19張洪安
武術(shù)研究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箭鏃雙翼

張洪安

(安陽師范學(xué)院體育學(xué)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我國古代箭的發(fā)展演變

張洪安

(安陽師范學(xué)院體育學(xué)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考古法、專家訪談法對現(xiàn)存出土的各個朝代的箭進行認真的考證,從中發(fā)現(xiàn)各個朝代箭的形態(tài)特點與功能,從而理清箭的起源、發(fā)生與發(fā)展的演變規(guī)律,使大家對箭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箭 箭鏃 朝代

1 古代箭的名稱沿革

箭的名稱,歷代史書記載頗不一致,最早在《周禮》中被稱為“恒矢”、“八夭”。如恒矢,為禮射用。《周禮·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諸散射。”鄭玄注:“恒矢,安居之矢之。”;八夭,〈周禮·夏官·司弓夭〉:“常六弓四弩八夭之法?!卑素矠橥髫病㈥?、殺夭、候夭、恒夭、痹夭。枉夭和挈夭,可以帶火發(fā)射,用于守城及車戰(zhàn),殺夭與候夭,用于近射和田獵;恒夭和痹夭用于散射,夭和夭用于遠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被稱為“金仆姑”、“篇矢”、“ 綦衛(wèi)”、“ 飛鳧”。如金仆姑,《左傳·魯莊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宮長萬?!睏畈ⅲ骸皹愎?,矢名,矢之名仆始……其義不可強求。”;篇矢,《呂氏春秋·貴卒》高誘注:“小曰鏃矢,大曰篇矢?!苯岁惼骈嘧ⅲ骸啊癁橹衩?。則篇矢以竹為,不以金為鋒。”;綦衛(wèi),《列子·仲尼》:“引烏號之弓,綦衛(wèi)之箭?!睆堈孔ⅲ骸盀跆?,黃帝弓。綦,地名,出美箭;衛(wèi),羽也?!?;飛鳧,《六韜·虎韜·軍用》:“飛鳧雷影自副。“《注》:”飛鳧。赤莖白習(xí),以鐵為首。”

秦時期箭被稱為“徒”、“連珠箭”。如徒,《釋名·釋兵》:“鏃 ,關(guān)西日徒。鉸也,言有交刃也。”;連珠箭,《秦并六國評話》:“李信不用長槍,抬弓取箭,射三只連珠箭,張吉落馬?!?/p>

漢朝時期是中國箭的大發(fā)展時期,對箭的不同稱為特別多,被稱為“鈚箭”、“平題”、“羊頭”、“飛虻”、“鏃”、“夭”。

箭在漢書《方言》分別被稱為“鈚箭”、“平題”、“羊頭”、“飛虻”?!斗窖浴芬粫娜Q是《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不僅是我國語言學(xué)史上第一部對方言詞匯進行比較研究的專著,在世界語言學(xué)史上也是一部開辟語言研究的新領(lǐng)域,獨創(chuàng)個人實際調(diào)查的語言研究的新方法的經(jīng)典性著作。如:鈚箭,漢·揚雄《方言》:“箭鏃廣長而薄鐮謂之鈚。”;平題,漢·揚雄《方言》:“箭明鏃……者謂平題”;羊頭,漢·揚雄《方言》:“凡箭鏃……三鐮(棱)者謂之羊頭。”;飛虻。漢·揚雄《方言》:“箭……其三鐮(棱)長尺六者,謂之飛虻?!倍鴿h·賈誼《過秦論》將箭稱為“鏑”。如鏑,箭鏃的別稱。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于規(guī)范。此文中將箭稱為“鏃”如《爾雅·釋器》:“金箭謂之。”“以金為鏃,齊者名鏃”。而三國時魏人張揖編寫的《廣雅》中將箭稱為“夭”。《廣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典,《廣雅》是仿照《爾雅》體裁編纂的一部訓(xùn)詁匯編,相當(dāng)于《爾雅》的續(xù)篇。如夭《廣雅·釋器》:“夭,箭也?!必?,指也。官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xué)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此文中將箭稱為“矰”、“鳴鏑”。如矰,古代系生絲以射鳥雀箭。《史記·老子傳》:“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矰?!?;鳴鏑,響箭。箭在空中急速飛行時能發(fā)出鳴響?!妒酚洝ば倥袀鳌罚骸懊邦D巧作為鳴鏑,習(xí)勒其騎射?!?。

南北朝時期將箭稱為“雹箭”。如雹箭,以骨為鏃的箭?!赌鲜贰R本紀(jì)上》:“蒼梧王漸行兇暴,屢欲害帝……及取雹箭,一發(fā)乃中帝臍?!?/p>

唐朝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朝代,文化可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空前繁榮來描述。對箭的名稱主要按其形制來命名,被稱為“竹箭”、“兵箭”、“金箭”、“木箭”、“弩箭”、“太習(xí)箭”、“ 白羽”。如《唐六典?武庫令》載:“箭之制有四:一曰竹箭、二曰木箭、三曰兵箭、四曰弩箭?!?;金箭,《舊唐書叱蕃傳》:“其舉兵以七寸金箭為契”,亦名“金鏃箭?!?;太習(xí)箭,箭習(xí)與箭桿比普通箭為長。唐·杜甫《丹青引》詩:“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太習(xí)箭?!保话子?,張守節(jié)《正義》引文穎曰:“引弓盡箭鏑為滿,以白羽羽箭,

宋代對鐵箭種類的細化,名稱多達18種之多。將箭稱為木羽、無羽箭、大鑿頭箭、鳳羽箭、樸頭、鐵羽大鑿頭箭、豆斗子箭、三仃、踏撅、小鑿頭箭、一槍三劍箭、點鋼箭、木樸頭教練箭、弓弩通用箭、鐵骨利錐箭、鳥龍鐵脊箭、鳴鈐飛號箭、鳴骨高箭。

到了元朝箭被稱為“鳳羽”。如鳳羽,弩箭的一種。元《東南記聞》載:“趙執(zhí)中制木干箭,能射三百步外,名鳳羽。故云白羽也?!?/p>

明朝箭的名稱特別多大概有22種之多,分別稱為眉針箭、鏟子箭、兔叉箭、小樸頭箭、鐵樸頭箭、四扣馬箭、攢竹箭、無扣箭、蕎麥棱箭、半邊扣箭、鞭箭、筒子箭、透甲錐箭、菠菜頭箭、鑿子箭、兩開肩箭、狼舌頭箭、月牙箭、艾菜頭箭、柳葉箭、三叉箭、菱葉箭等。

箭鏃的種類在清代多達36種。有索倫鈚箭、遵化長鈚箭,齊鈚箭、月牙鈚箭、燕尾鈚箭、梳脊鈚箭、抹角鈚箭、尖鈚箭、叉鈚箭、索倫哨箭、角哨箭、方哨箭、鴨嘴哨箭、合包哨箭、齊哨箭、圓哨箭、長哨箭、榛子哨箭、尖骲箭、方骲箭、射虎骲箭、齊骲箭、鐵刺兔叉箭、木刺兔叉箭、隨從兔叉箭、骹哨兔叉箭、齊梅針箭、額魯特梅針箭、槍頭箭、墩箭、鴨咀箭、水箭、魚叉箭、如意駑箭、射虎駑箭、角頭箭。

2 古代箭的各部分稱謂

箭由鏃、箭桿、箭羽三部分組成,鏃,又名箭頭,箭鏃有末(前鋒)、刃、翼(鐮)、后鋒、本、喉、胡、關(guān)、脊、頸(鋌)十部分組成;箭桿又叫干、笴、槀。箭桿以木或鐵制成,嵌于箭頭之下。箭桿為圓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箭羽常以鵬鶻等巨禽翅制成,夾于箭桿尾端,使箭在飛行中平穩(wěn)地命中目標(biāo)。

圖1

(1)鏃的各部分名稱

鏃。指箭頭。漢·賈誼《過秦論》:“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p>

末:鏃的尖端。也可以稱為前鋒;

刃:由鏃的末到后鋒間的外邊緣;

翼:脊的左右兩側(cè)部分。也可以稱為鐮。林巳奈夫命名鐮。

后鋒:兩翼的最末端;

本:翼和脊交接的地方稱為本;

喉:翼與脊之間的空隙;

胡:兩翼下端長出與脊相交的部分;

關(guān):脊與鋌交界處;

脊:鏃身中間高起的部分。也可以稱為嬴。林巳奈夫命名嬴·。

鋌:關(guān)以下的部分。桿與鋌交接的一段叫頸。

(2)箭桿

桿以木或鐵制成,嵌于箭頭之下,也叫笴、槀、干。

(3)箭羽

箭羽常以鵬鶻等巨禽翅制成,夾于箭桿尾端,使箭在飛行中平穩(wěn)地命中目標(biāo)。另外在桿的最下端有刻出的接受弓弦的口叫比,或叫括、銜口。如《釋名》:其末曰括,括會也,與弦會也?!短旃ら_物》:銜口:凡箭其本刻銜口以駕弦。

3 原始社會箭鏃

3.1 舊石器石鏃

石鏃為了增加鋒利在外形上選擇薄片狀,在材料上大多選擇具有片狀解理面的板巖、燧石為主,砂巖是不能用來做石鏃的。但是板巖和燧石的抗彎力與抗拉力是比較低的,因此它的耐用度遠不及骨蚌鏃。1963年,在山西朔縣舊石器晚期遺址中發(fā)現(xiàn)一枚用燧石加工的石鏃,長2.8厘米,前鋒銳利,器形周正。經(jīng)放碳測定年代,距今28945年。這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箭鏃實物。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箭鏃,我們可以從峙峪、下川兩處遺址中發(fā)現(xiàn)其工藝特征,共有三種特點。

(1)簡單加工菱形箭鏃

在峙峪遺址中發(fā)現(xiàn)是用薄石片打制而成,其長度為2.8厘米。它只是對博石片進行簡單的一端進行加工,打制出鋒利的尖,并在尖的一側(cè)邊緣經(jīng)過簡單加工,另側(cè)則保持了原石片鋒利的邊緣,只是在近尖端局部稍經(jīng)修理,使尖端更為銳利。

(2)鋸齒石鏃

此石鏃見于下川遺址,該石鏃,兩側(cè)經(jīng)過簡單的粗糙修理,兩側(cè)修痕成鋸齒狀,凹凸不平其底端基本沒有加工。

(3)尖底石鏃

見于下川遺址。形態(tài)比較細長,兩側(cè)經(jīng)過打制后在中間相交形成兩邊低中間高的脊,箭鏃底部也進行了簡單加工使底部也成尖狀。

3.2 新石器骨質(zhì)箭鏃

(1)圓鋌式骨鏃

1977年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距今7000-6500年)出土圓鋌式骨鏃,此骨鏃進行了細致的加工,出現(xiàn)了鋒、鋌、脊、本等箭的雛形。此骨鏃的鋒部略殘,形狀跟子彈形差不多,鋌部粗磨成圓柱形,裝箭桿方法是嵌入式。

(2)斜鋌式骨鏃

河姆渡遺址也出土斜鋌式骨鏃,其鋌部被加工成上粗下窄的兩個斜面,這個斜面可以與桿接觸緊密并且便于綁扎,不滑動增加其堅固性。這只骨鏃粗壯而其鋒較長、尖銳。古人為了增加箭鏃與桿的牢固以防滑動,河姆渡遺址也出土一件艇部一面被銼磨成寬平的斜面,另一面被刻有數(shù)道淺槽,綁扎部位錯磨若干缺口以防箭桿滑動。

(3)柳葉式骨鏃

河姆渡遺址也出土柳葉式骨鏃、這件骨鏃是用一整塊管狀骨在中間劈開而制成的,鋌與鋒分界相當(dāng)明顯,整個骨鏃是經(jīng)過簡單的磨制而成,裝箭桿方式為鋌部嵌入箭桿再捆綁加固。

4 夏代箭鏃

夏朝的銅鏃主要出土在偃師二里頭和山西夏縣東下馮兩個地區(qū),銅制箭鏃剛開始,因此數(shù)量比較少,制作較粗糙,形制較雜。二里頭文化早期銅鏃只是原始的錐狀或扁平的圓葉形,尾部有不規(guī)則的鋌,形態(tài)拙陋,應(yīng)代表著銅鏃的早期形態(tài)。鏃身比較扁薄,還沒有出現(xiàn)雙翼,后來出現(xiàn)了較窄兩翼,從比較圓鈍的后鋒發(fā)展到較尖銳的后鋒,倒刺小。有的有脊有的沒有,有脊的脊比較圓而且非常厚實,有的脊只是呈線條狀。有的有關(guān)有的沒有,后鋒離關(guān)很遠不過關(guān)。夏代銅鏃一般都是關(guān)離本的距離較遠。鋌的形狀無規(guī)則,截面有菱形、扁條形、橢圓形、錐形、方圓形等,但是圓柱鋌較少??傮w上還保留較原始雙翼鏃的萌芽狀態(tài)。

5 商代銅鏃

商代中原地區(qū)主流的箭鏃主要是雙翼青銅器,中原銅鏃主要有一下自己的特點,早期商鏃前鋒較圓鈍,不鋒利,可能由于當(dāng)時制作的技術(shù)不到位造成,但是商鏃的后鋒特點是有的比較銳利的,有的后鋒短而收束、有的后鋒鋒尖與關(guān)處于平齊、有的后鋒長超過關(guān)、有的后鋒平、有的后鋒尖長后掠、有的后鋒鋒尖位置在關(guān)前、有的后鋒向后移、有的兩后鋒不等長,最重要的特點是大部分箭鏃的后鋒不過關(guān),喉比較大,雙翼較窄,胡比較長。商代銅鏃的鋌的截面一般有圓柱狀、菱形、方菱形、圓錐形、四棱狀、四棱錐狀、圓形、橢圓形、扁圓形、長方錐形。脊的截面一般有橢圓形、圓形、扁圓形、菱形、方菱形、圓柱形、六棱形。

6 西周銅鏃

西周的中原地區(qū)青銅箭鏃形制已經(jīng)比較規(guī)范一致,這時候箭鏃主要是雙翼鏃,但是這時的雙翼鏃并不是簡單的繼承商鏃,而是有所改變,但是變化不大,主要是翼面的改變比較明顯,具有自己的特點,這為周朝箭鏃的斷代提供了依據(jù)。西周的早、中期,鏃的雙翼還較直,商鏃的后鋒比較尖銳鋒利雙翼較窄,而周朝箭鏃的后鋒尖端已不存在,代替它的是比較寬的后鋒,雙翼較寬不再銳利,這樣翼就從三角形變成條狀,后鋒也變得平直并逐漸加長究竟為什么有這種改變不詳,作者認為尖銳的后鋒對于箭鏃制作的成品率畢竟是比較低的,古人為了增加造箭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改成這樣的。另一改變就是商鏃后翼與本的距離較遠,喉比較大,而西周箭鏃的翼越來越內(nèi)收使喉越來越小,翼面內(nèi)側(cè)向內(nèi)逐漸凹進,雙刃有一定的弧度,呈現(xiàn)一定的流線型。但西周時期還存在商朝箭鏃的形制。西周很多鏃在兩刃上經(jīng)過打磨,有明顯的刃線,發(fā)展出流線型鏃身。西周晚期雙翼鏃不再有寬展的三角形雙翼,流行的是鏃身更加瘦長、條形雙翼更長、流線型的鏃形。到了東周柱脊直通前鋒的形式基本不存在,中段起脊的形制也是東周時期流行的形制之一,以前很少出現(xiàn)的在雙翼上做出血槽的形式此時開始增多。

7 春秋雙翼鏃

春秋時期的主流雙翼箭鏃,器型的演化比較徹底,脊隆起,雙翼收縮,鏃身細長,頭部截面呈扁菱形,很多箭鏃翼形曲弧,鏃身上做出血槽。比起商周箭鏃強調(diào)殺傷力而言,春秋雙翼鏃更強調(diào)穿透力,這與戰(zhàn)場上的防護日益增強有關(guān)。春秋早期。兩翼靠關(guān)并攏,是基本特征。形制多樣,難以蓋全。春秋鏃的雙翼比較長,容易斷裂。于是古人在雙翼和鋌關(guān)加了支撐,這樣加強了雙翼的強度,這一時期,各國征戰(zhàn)頻繁,雙翼鏃達到了發(fā)展頂峰,各式各樣的箭簇層出不窮,普遍鑄造精良,中原、齊魯、甘陜、西湖、楚、燕、越、南方、北方、湖南各地的箭鏃體現(xiàn)出了各自的風(fēng)格,讓人嘆為觀止。楚地的雙翼鏃很有特點的,或以雷云紋裝飾,或以條紋裝飾,箭鏃狹長銳利,有著明顯區(qū)別于中原地區(qū)的風(fēng)格。

8 戰(zhàn)國鐵鏃

鐵鏃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與青銅鏃并用了數(shù)百年后,至漢代發(fā)展到高峰并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初期,鐵鏃沿襲了青銅鏃的形制。隨著鐵兵器時代的到來,鐵制箭嫉開始大量生產(chǎn)和使用,形制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改進。三棱鐵鏃主要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晚期,這時期三棱鐵鏃的主要特點是棱面比較平直或略內(nèi)凹,有的有后關(guān),有的沒有,鏃身后部斜收,鏃身斷面呈等邊三角形,脊末內(nèi)收。

9 秦國箭

秦統(tǒng)一中國后,箭鏃的制式基本得到了統(tǒng)一。秦兵馬俑一號坑出土銅箭鏃約40000余件,除2件鐵鏃、4件鐵鋌銅鏃外,其余均為銅鋌銅鏃。都是三棱長鋌鏃。鏃身短小,僅三厘米左右,而銅鋌長15厘米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秦鏃拋棄了戰(zhàn)國時流行的長刃三翼或三棱鏃的形制,這并不是長刃三翼或三棱鏃的殺傷力和穿透力不夠,而是從生產(chǎn)方便角度出發(fā),短小的三棱磨制方便,只要三面研磨即可,不似長刃三翼或三棱需要多面研磨,生產(chǎn)更為快速。同時,佩以長銅鋌來保持箭鏃的重量,以保證箭鏃的殺傷力和穿透力。兵馬俑出土的三棱銅鏃的鏃身和銅鋌是分鑄的,這也是從生產(chǎn)角度出發(fā)的。一體化的三翼或三棱箭鏃越長,對三個范的精度要求越高。而鏃身分鑄可以提高鏃身的成品率,同時鋌可以用雙范同時批量生產(chǎn),這樣大大提高了制造的效率。秦式三棱鏃沒有翼面,不容易受風(fēng)的影響,射擊更為精準(zhǔn)。更讓人吃驚的是,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收集到的秦鏃,大小重量相差很小,這說明標(biāo)準(zhǔn)化的生產(chǎn)已經(jīng)開展,秦軍士兵拿到任何箭鏃都有可以按經(jīng)驗射擊,這讓秦軍保持了強大的攻擊力。

10 漢箭鏃

西漢青銅鏃制造是中國銅鏃制造史上最后一座高峰,是銅鏃退出歷史舞臺前的一抹輝煌。西漢的銅箭鏃除了保持了秦式三楞鏃外,還大量制造了制式的三翼鏃。這些箭鏃鑄造一絲不茍,精美精密,充分體現(xiàn)了西漢那個時代高度的標(biāo)準(zhǔn)化生產(chǎn)能力和工藝技術(shù)水平。漢代的遠射兵器以弓和弩為主,但使用的箭已大量采用鐵制的鏃,早期鐵鏃是鑄造的,很快鍛造的鐵鏃登上歷史舞臺。漢鐵鏃主要有三棱、四棱、八棱、三翼、雙翼鐵鏃。

11 魏晉南北朝箭鏃

從魏晉到隋唐,鐵箭的分類很簡單,發(fā)展路線也就是使箭頭更硬、更長、更大,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鐵甲,撕裂敵人的肌肉和骨骼。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xiàn)了矛頭鏃,矛頭鏃比起三棱鏃制造麻煩些,但是殺傷力是毋庸置疑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出現(xiàn)了菱形箭頭,此菱形箭頭的脊不明顯,有的甚至沒有脊,關(guān)與本不明顯或者沒有,像一個令箭。

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出現(xiàn)了弧形刃鏟式鏃,此鏃像一個扇形,頭特別大,此箭多用來射馬。

從魏晉到隋唐,鐵箭的分類很簡單,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這是利于鍛制的樣式。發(fā)展路線也就是使箭頭更硬更長,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鐵甲,撕裂敵人的肌肉和骨骼。魏晉南北朝建的其他形制與秦漢的形制基本一樣。

12 隋唐束腰型射馬鏃

日本正倉院藏,前鋒如鏟子狀,這樣可以增加傷口的長度,提高殺傷力,腰是束腰的,關(guān)與本的結(jié)合處是一個圓球,為何是圓球不詳,作者認為是為了增加硬度和重量,這樣才能射入馬的身體更深。

13 宋朝箭

對鐵箭種類的細化又是始于宋代,這真是個頗有意思的時代,軍政軟弱的同時,軍事技術(shù)卻在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宋代有值得欽佩的耐性對每種武器精雕細琢,而箭的樣式也因之精細化,像鐵脊箭、錐箭等,造型都已脫離扁平四棱形的單調(diào),變得更為專業(yè)。

古文獻記載的箭:《武備志》中的幾種宋代箭。木羽箭、三停箭、樸頭箭、鳳羽箭、鐵羽大鑿頭箭、豆斗子箭、大鑿頭箭、小鑿頭箭、踏撅箭、一槍三劍箭、木樸頭教練箭、點鋼箭、弓弩通用箭、鐵骨利錐箭、鳥龍鐵脊箭、鳴鈐飛號箭、鳴骨高箭。

14 明朝箭

明朝的箭根據(jù)箭頭的不同形態(tài)可以分為透甲錐箭、菠菜頭箭、鑿子箭、兩開肩箭、狼舌頭箭、月牙箭、艾菜頭箭、三叉箭9、柳葉箭、菱葉箭、眉針箭、鏟子箭、兔叉箭、小樸頭箭、鐵樸頭箭、四扣馬箭、攢竹箭、無扣箭、蕎麥棱箭、半邊扣箭、鞭箭、筒子箭。

15 清朝箭

清初,箭的使用無成文規(guī)制。乾隆始逐漸明確,有皇帝大閱箭、行圍箭、射靶校場箭、馬射箭、隨侍用箭、王公用箭、職官兵丁用箭等等。道光以后,只存禮儀虛名,箭制頗濫觴,只造供兵勇軍事用箭,以鈚箭、梅針箭為主。木蘭秋狝中使用的箭枝,主要是各類鈚箭、哨箭、兔叉箭、骲箭。箭鏃的種類在清代多達36種。其中鈚箭有9種包括索倫鈚箭、遵化長鈚箭,齊鈚箭、月牙鈚箭、燕尾鈚箭、梳脊鈚箭、抹角鈚箭、尖鈚箭、叉鈚箭。哨箭有9種包括索倫哨箭、角哨箭、方哨箭、鴨嘴哨箭、合包哨箭、齊哨箭、圓哨箭、長哨箭、榛子哨箭。骲箭有4種包括尖骲箭、方骲箭、射虎骲箭、齊骲箭。兔叉箭有4種包括鐵刺兔叉箭、木刺兔叉箭、隨從兔叉箭、骹哨兔叉箭。梅針箭有2種包括齊梅針箭、額魯特梅針箭。另外還有槍頭箭、墩箭、鴨咀箭、水箭、魚叉箭、如意駑箭、射虎駑箭、角頭箭。

16 結(jié)論

傳統(tǒng)的凸脊扁體雙翼青銅鏃,從它在二里頭文化時期出現(xiàn)起,歷經(jīng)商代和西周,一直是青銅鏃的唯一的型式,雖然也有一些變化或形成一些異樣的變體,但總的形制沒有改變,一直延續(xù)使用了十個世紀(jì)以上。但是從西周末年開始,特別是進入春秋時期以后,隨著車戰(zhàn)的日益發(fā)展和戰(zhàn)爭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防護裝備也進一步完善,皮甲胃的制造日益牢固,防護的部位也更周密完備,迫切地需要更為銳利而穿透力更強的箭鏃出現(xiàn),同時還應(yīng)戰(zhàn)場上的大量需要,必須更便于鑄造。于是僅僅在傳統(tǒng)的扁體雙翼鏃的基礎(chǔ)上作些改進,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因此一種新式樣的青銅鏃開始出現(xiàn),首先是拋棄了傳統(tǒng)的扁體形態(tài)改用三棱錐體,由兩翼的側(cè)刃前聚成鋒改成三棱的三條凸起的棱刃前聚成鋒,因而既增強了穿力又加強了殺傷力。改進表現(xiàn)在脊部加長,雙翼下垂,把過去向兩側(cè)平伸而微向下弧的翼刺,改成后伸下垂的翼刺。這種體一長而翼刺下垂的雙翼鏃,比原來的式樣增強了穿透的能力。

中國青銅鏃造型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變化,即由最初鏃脊扁平的雙翼式變?yōu)槿硎?,進而由三翼式發(fā)展成三棱形,最后又由三棱形改進為刃緣扁薄鋒利的三翼式。這是個漸進的演變過程,也是青銅鏃主流型式最終形成各自時代特征的過程。自唐宋后,弓箭已不再作為隨葬物品,因此出土的極少。另外,箭鏃屬戰(zhàn)爭消耗品,少有傳世下來的。結(jié)果,越到近代反而標(biāo)本越少了。

[1]林巳奈夫.中國殷周時代の武器[M].日本:京都大學(xué)人文科學(xué)研究所,1972:322.

[2]石璋如.《小屯殷代的成套兵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2本,1950:44-59.

[3]林巳奈夫.中國殷周時代の武器[M].日本:京都大學(xué)人文科學(xué)研究所,1972:322.

[4]鐘少異.龍泉霜雪——古劍的歷史和傳說[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7.

[5]李建緯.弓矢與弩——兼論漢與匈奴的戰(zhàn)斗方式[J].歷史文物,2003(3).

[6]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龍崗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98.

[7]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偃師二里頭[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192.

[8]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偃師二里頭[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185.

[9]石 巖.中國北方先秦時期青銅鏃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xué)2006.

[10]石 巖.青銅三棱鏃與三翼鏃出現(xiàn)年代考[J].北方文物,2005(1):15.

[11]白云翔.先秦兩漢鐵器的考古學(xué)研究[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 2005:91-93.

[12]楊志軍等.平陽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92.

[13]心 遠. 青 銅 箭 鏃 簡 說[EB/OL].http://bbs.sssc.cn/viewthread.php?tid=4807122009-2-4.

[14]晨 曦.出土的謎團[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5]白云翔先秦兩漢鐵器的考古學(xué)研究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5:308-310.

[16]劉秋霖等.中國古代兵器圖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57.

[17]劉秋霖等.中國古代兵器圖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56.

[18]劉秋霖等.中國古代兵器圖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354.

[19]劉秋霖等.中國古代兵器圖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355.

[20][22]劉秋霖等.中國古代兵器圖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451.

[21]劉秋霖等.中國古代兵器圖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452.

[22]楊 弘.中國古兵器論叢增訂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99.

On the Evolvement of Anciant Arrows

Zhang Hong'an
(P.E.School of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Henan 4550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Archaeological method and expert interview,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f the arrow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to find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rrow in different dynasties,from combing the origin,evolving and developing of arrows to make people know arrows clearly.

arrow arrow heads dynasties

G85

A

1004—5643(2012)02—0034—04

張洪安(1976~),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

猜你喜歡
箭鏃雙翼
珠璣集
試論秦漢時期異形箭鏃
從二里頭文化看夏代晚期箭鏃的形制及演變
遙寄
天馬雙翼(一):托忒文在哈薩克與清朝交往過程中的媒介作用
松嫩平原地區(qū)古代箭鏃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
夏日即景
雙翼共振的運營商大數(shù)據(jù)
相 思
頌揚的“箭鏃”
如皋市| 夏邑县| 永年县| 辽中县| 四川省| 呼伦贝尔市| 时尚| 武宣县| 昌平区| 垦利县| 怀化市| 江达县| 潼关县| 同德县| 迁安市| 承德市| 博野县| 玛沁县| 清镇市| 鲁山县| 绍兴市| 岚皋县| 长葛市| 常山县| 龙胜| 钦州市| 沁水县| 武城县| 耿马| 彭山县| 无为县| 威远县| 大兴区| 阳东县| 华宁县| 昔阳县| 上犹县| 义马市| 汉川市| 镇赉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