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本試驗通過對水稻產量構成的四大要素進行定量調控和管理,合理構建水稻高產群體,確保水稻產量構成要素達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產群體指標,并將各項技術措施綜合集成組裝,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實現(xiàn)水稻高產、優(yōu)質、高效。通過高產攻關技術的實施,參試的各品種水稻產量均達到800kg/畝以上。
前言
為了全面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示范和帶動標準化生產、規(guī)?;N植,2011年鴨綠河農場科技園區(qū)綜合利用各種栽培措施,實施水稻高產攻關技術,對水稻產量構成的四大要素進行定量調控和管理,合理構建水稻高產群體,確保水稻產量構成要素達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產群體指標,并將各項技術措施綜合集成組裝,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實現(xiàn)水稻高產、優(yōu)質、高效。這對提高水稻產量、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1主要栽培措施
1.1選擇優(yōu)質品種
試驗品種:空育131;龍粳25;龍粳26
1.2試驗設計大區(qū)試驗,不設重復,共3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667m2。
1.3種子處理、育秧及播種
攻關田在“兩秋、三常年”的基礎上全部采用高臺鋼骨架大棚育秧。用該種方法育出的秧苗素質高,其各項指標均達到壯苗標準。并采用缽盤育苗,播前澆透水,壓實。
種子處理:種子經過清選后進行鹽水比重選種,鹽水比重1.13,選后用清水投洗2-3次。用施???5m1+0.15%天然蕓苔素20ml/100kg種子條件下浸種。浸種后放入催芽器進行催芽。
播種:4月15日播種,采用人工定量播種器進行播種,每孔3—4粒播后覆土壓實,覆地膜。
1.3插秧
5月17日進行插秧,人工擺栽規(guī)格為插秧規(guī)格30*12cm,每穴5-7株。
1.4施肥技術
根據品種自身特性結合葉齡跟蹤模式進行管理,控N增P、K,分基肥、返青肥、穗肥、粒肥進行施用,施肥總量為45k∥畝,尿素13kg/畝,磷酸二銨10k/畝,硫酸鉀12kg/畝,生物硅肥10kg/畝。
基肥:施N肥為總量的30%,P肥施入量為100%,K肥為施入總量的60%,硅肥為100%。
返青肥:返青肥施用量為施N肥總量的40%。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施入,分兩次施入,在返青后施入施肥總量的30%;其余10%的N肥,看田施用。
穗肥:在幼穗分化期施入N肥總量的20%+K肥總量的40%充分混合后,統(tǒng)一施入。
粒肥:在齊穗后,將剩余N肥總量的10%全部施入。
1.6水稻旱育秧田雜草防治技術
1.6.1封閉滅草
水稻秧田播種覆土后,60%新馬歇特乳油130ml/畝,兌水15L/畝進行土壤處理。
1.6.2莖葉滅草
水稻1.5-2.5葉期,稗草2-3葉期,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60ml/畝與48%滅草松(排草丹)水劑180ml/畝混配,兌水15ml/畝莖葉處理,防治稗草和闊葉雜草。
1.7水分管理
整個生育期采用淺水灌溉,采用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插秧后及時放水扶苗,水深為苗高的2/3,以不淹沒秧苗心葉為準,以水護苗,以水增溫,促進水稻早返青。水稻返青后,進行淺水灌溉,保持水層3-5cm,分蘗末期,在有效分蘗達到標準時曬田控蘗,晾田后采用間歇灌溉。出穗后保持淺水層3-5cm,齊穗后轉人間歇灌溉,進入臘熟末期再停灌,在黃熟期將水排干。
1.8健身防病措施
2%加收米100ml/畝+25%施???0ml/畝,配合益微葉面肥在拔節(jié)一孕穗期進行施用。75%稻艷25g/畝配合益微葉面肥于抽穗前進行施用愛苗30ml/畝配合益微葉面肥于抽穗后20天進行施用。
1.9適時收獲
在水稻黃化完熟率達到95%以上,水分降低至15%左右時,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機進行收獲。
2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測定
從表2產量構成因素調查表中可以看出,通過以上綜合栽培措施,空育131的平方米穗數達715穗,穗粒數為73粒,結實率為89.2%,千粒重達28.5g,實收產量達到812.5k/畝。出米率為71.1%;龍粳26的平方米穗數為639穗,穗粒數為82粒。結實率為87.2%,千粒重達28.7g,實收產量達到803.1k/畝,出米率為68.2%;龍粳25的平方米穗數達773穗,穗粒數為75粒,結實率為88.6%,千粒重為25.6g,實收產量達到815.4k/畝,出米率為70.5%。
(作者單位:156334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鴨綠河農場第二管理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