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才,時家明
(電子工程學(xué)院 脈沖功率激光技術(shù)國家重點實驗室 & 安徽省紅外與低溫等離子體重點實驗室,合肥 230037)
飛行器再入大氣層通信黑障是指飛行器以超高聲速再入大氣層時,由于氣動加熱導(dǎo)致其表面及周圍空氣產(chǎn)生熱電離,形成一等離子體鞘層,使通信信號被反射或衰減,從而發(fā)生通信中斷現(xiàn)象。由于再入飛行器須與地面和在軌衛(wèi)星之間進行著多種通信,如 GPS導(dǎo)航定位、遙感遙測、語音通信等,而通信黑障的發(fā)生必將導(dǎo)致相關(guān)信號的實時傳輸受到干擾或中斷,這將對飛行器的實時控制和安全性帶來影響。隨著飛行器的速度不斷提高,其再入大氣層的通信黑障問題變得更為突出。例如在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過程中,通信黑障將會對飛行器飛行環(huán)境分析、跟蹤定位帶來影響,甚至影響到探測任務(wù)的成功[1-2]。
人們對于通信黑障的產(chǎn)生機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許多消除方法[1-4],主要包括:改變飛行器氣動結(jié)構(gòu),親電子物質(zhì)注入,磁開窗,引入交叉電磁場,采用高頻通信,Raman散射通信等。
本文將對上述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闡述,分析各種方法在應(yīng)用上的可行性。
當(dāng)飛行器以超高聲速穿過大氣層時,在其頭部周圍會形成高溫的沖擊層、熵層以及邊界層。同時,由于駐點區(qū)的化學(xué)平衡、流體擴散到飛行器圓錐形前端所導(dǎo)致的非平衡態(tài)的電離過程化學(xué)凍結(jié)、化學(xué)反應(yīng)表面增強、飛行器表面燒蝕,額外的粒子和自由電子的引入,以及表面凈電荷的沉積、氣體中的自由電子和離子相互作用(產(chǎn)生電荷分離和受迫遷移)等物理和化學(xué)過程,在飛行器周圍形成一等離子體鞘層。針對超高聲速飛行器穿過大氣層所形成的等離子體鞘層,其電子密度一般處于1018m-3量級,所對應(yīng)的等離子體角頻率ωp≈1010rad/s,而碰撞頻率通常處于ν ≈1010Hz量級[5]。
飛行器的天線以微波的形式發(fā)射用于通信、遙感、遙測等目的的電磁波信號,當(dāng)電磁波在非磁化等離子體中傳播時,其波動方程為
其中ε′為等離子體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可表示為
其中ω為電磁波的角頻率。式(1)的解為
因而當(dāng)電磁波在等離子體中傳播時,由于等離子體吸收電磁波所造成的衰減(dB/m)為
圖1給出了對應(yīng)不同等離子體密度時,單位厚度等離子體中電磁波的衰減。由圖可見:當(dāng)電磁波通過厚度和密度都非均勻的等離子體鞘層時,電子將從電磁波中吸收能量,從而使波的幅度減??;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其傳播特性也不同;另外,等離子體鞘層將使得電磁波的傳播路徑和相移、以及天線的輻射方向圖和導(dǎo)納特性均發(fā)生改變。
圖1 不同密度等離子體對電磁波的衰減Fig. 1 Attenu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plasma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densities
當(dāng)天線接收信號時,入射電磁波不僅將受到鞘層中等離子體的吸收,部分還會被反射。造成反射的原因主要有:在自由空間和等離子體鞘層的界面上,波阻抗的不連續(xù)性;在等離子體層內(nèi)部,等離子體密度的不連續(xù)性。電磁波的不斷反射和吸收的疊加,使得到達天線的信號強度變得極其微弱。
針對等離子體鞘層對再入飛行器通信造成的不利影響,提出了多種消除通信黑障的方法。
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xué)形狀對等離子體鞘層的形成有顯著影響,可以通過飛行器頭部的結(jié)構(gòu)形狀變化來實現(xiàn)空氣動力學(xué)形狀的改變。對于頭部為尖錐結(jié)構(gòu)(相對于鈍體結(jié)構(gòu)),其等離子體鞘層的厚度將變薄,從而可減弱通信黑障效應(yīng)。相關(guān)飛行試驗表明:當(dāng)以6.3 km/s的速度穿過地球大氣層時,頭部為尖錐結(jié)構(gòu)的飛行器沒有出現(xiàn)通信黑障現(xiàn)象[2,6]。
然而,尖錐結(jié)構(gòu)將會導(dǎo)致飛行器所攜帶的有效載荷減少,而由空氣動力學(xué)加熱所引起的燒蝕將更為嚴重。
等離子體對電磁波的衰減能力主要由其電子密度決定,因此通過減小電子密度則可使較低頻率的電磁波穿過等離子體鞘層。數(shù)值模擬和試驗研究均表明:通過向等離子體流場中注入物質(zhì),可有效地減小等離子體鞘層中的電子密度,如圖2所示。
圖2 向等離子體流場中注入物質(zhì)Fig. 2 Electrophilic injection into plasma plume
常用的注入物質(zhì)包括H2O、SF6、ReF6及CCl4等,它們對減小電子密度各具有不同的效應(yīng)和影響。例如,H2O可有效降低流場的溫度,使得化學(xué)平衡向低溫方向移動,加劇電子和離子的復(fù)合,從而減小電子密度。SF6分子具有較強的極化性,可增強與自由電子作用時的長程吸附能力;同時,SF6分子和亞穩(wěn)態(tài)陰離子具有較長的自分離壽命(10 μs<τa<1 ms),可通過碰撞和輻射達到穩(wěn)定,因此具有較寬的諧振帶和較強的電子吸附能力。ReF6和CCl4在高溫條件下均具有較強的電子親和力,有利于吸附電子,從而減小等離子體密度。
在飛行器天線附近引入外磁場,使電磁波的傳播方向與磁力線方向平行,可有效改善通信黑障問題。當(dāng)流場中的電子作切割磁力線運動時,在洛倫茲力的作用下作螺旋運動,從而改變電磁波的傳播模式,只有圓極化波能在其中傳播。左、右旋圓極化波對應(yīng)的等離子體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分別為
其中 ωg為電子的回旋共振頻率。由于左、右旋圓極化波在磁化等離子體中的傳播特性不同,入射的左、右旋圓極化波將經(jīng)歷不同的衰減,通常左旋圓極化波衰減的幅度要比右旋波低1個數(shù)量級以上。同時,對低于等離子體角頻率的入射左旋電磁波,其透過等離子體鞘層的能力也將顯著改善。因此,可引入外磁場,利用左旋圓極化波來實現(xiàn)通信黑障的減弱甚至消除,如圖3所示。
圖3 天線磁開窗示意圖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to window antenna
然而,理論和試驗研究均表明:考慮到磁場在遠離磁體空間上的快速衰減特性,要達到顯著提高左旋圓極化波透射性能的目的,所需的磁場強度很大。例如,對于VHF波,要實現(xiàn)透射衰減由45 dB到28 dB,需要的磁感應(yīng)強度約為0.75 T[7]??紤]到再入飛行器表面的高溫會超過永磁體的居里溫度,因此通常需要采用通電線圈來產(chǎn)生磁場。而產(chǎn)生如此強的磁場所需的線圈以及配套的電源,又會對飛行器造成極大的負擔(dān)。
在飛行器天線附近引入交叉電磁場,一方面該交叉場導(dǎo)致流經(jīng)該區(qū)域的自由電子和離子發(fā)生Hall漂移,以減小微波信號傳播路徑上的電子密度,從而降低對電磁波的衰減。另一方面,附加的電場會對等離子體鞘層流場中的電子和離子產(chǎn)生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如果電場方向為沿著帶電粒子的流動方向,如圖4所示,則正離子被加速、自由電子被減速,且電子減速效應(yīng)更顯著,從而使兩者復(fù)合的概率增大,有利于減小電子密度。同時,與磁開窗機理類似,磁化等離子體中波的傳播特性將發(fā)生改變。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因素,使得引入交叉電磁場成為一種極具應(yīng)用前景的通信黑障消除方法。
圖5給出了利用計算機數(shù)值仿真得到的不同情況下天線附近等離子體電子密度的變化情況[8-10],其中φ為加載在陰陽電極間的電勢差??梢钥闯?,隨著所加磁場強度的增大,等離子體密度逐漸減?。欢入x子體密度減小最顯著的情況出現(xiàn)在電磁場共同存在時。
圖4 交叉電磁場的引入Fig. 4 Introduction of E×B electromagnetic field
圖5 在交叉電磁場中的等離子體密度衰變Fig. 5 Plasma density reduction across E×B magnetic field
在等離子體鞘層衰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飛行器天線的發(fā)射功率,可相應(yīng)增加透射信號的強度。然而,為了避免天線擊穿,發(fā)射功率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對于超高聲速飛行器通常采用的狹縫天線,所允許的最大發(fā)射功率為從VHF波段的20 W到S波段的100 W。隨著頻率的升高,天線的最大發(fā)射功率增大。同時,隨著入射電磁波頻率的升高,對應(yīng)傳播截止的等離子體臨界密度相應(yīng)增大。因此,對應(yīng)一定分布的等離子體鞘層,提高入射波的頻率可有效降低信號衰減。然而,隨著頻率的升高,由大氣和雨造成的衰減將會增大。例如,工作在14 GHz的衛(wèi)星電視系統(tǒng),在暴雨天氣里會丟失同步信號,從而使得電視信號惡化。在實際的應(yīng)用中,通信頻率通常不超過10 GHz[2]。
基于 Raman散射的通信,是指將作為泵浦源的高頻強電磁波和信號載波同時通過等離子體這一非線性媒介,利用兩波相互作用所產(chǎn)生的后向散射 Stokes波來實現(xiàn)通信的一種技術(shù)手段[11-12]。然而,該方法存在許多的不足。例如,等離子體中的碰撞衰減、等離子體參數(shù)的非均勻性都會對這一過程產(chǎn)生顯著影響;同時,所需泵浦波的強度非常高。為了在等離子體中產(chǎn)生明顯的非線性效應(yīng),需要電場強度達到105V/m的量級,對于工作在S波段的狹縫天線,對應(yīng)的功率約為80 kW。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黑障對飛行器的控制和安全有著重要影響?,F(xiàn)有的各種減弱或消除通信黑障的技術(shù)手段各有優(yōu)缺點,比較而言,物質(zhì)注入和引入交叉電磁場兩種方法更為可行。針對載人航天任務(wù)的開展,通信黑障的安全隱患變得更為突出,我們應(yīng)結(jié)合國外的研究成果,針對物質(zhì)注入和引入交叉電磁場這兩種方法的應(yīng)用開展更廣泛的研究。
(References)
[1]Starkey R, Lewis R, Jones C. Plasma telemetry in hypersonic flight[C]// International Telemetering Conference.San Diego, CA, 2002-10
[2]Hartunian R A, Stewart G E, Fergason S D, et al. Cause and mitigations radio frequency (RF)blackout during re-entry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TR 2007(5309)- 1[R]
[3]Rybak J P, Churchill R J. Progress in re-entry communic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1971, 7(5): 879-894
[4]Keidar M, Kim M, Boyd I D. Electromagnetic reduction of plasma density during atmospheric reentry and hypersonic flights[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2008, 45(3): 445-453
[5]Starkey R. Nonequilibrium plasma effects on telemetry considerations for air-breathing hypersonic vehicle design, AIAA 2004-333[R], the 42ndAIAA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 and Exhibit
[6]Belov I F, Borovoy V Y, Gorelov V A, et al.Investigation of remote antenna assembly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reentry vehicle[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2001, 38(2): 249-256
[7]Russo F P, Hughes J K. Measurements of the effects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s on VHF transmission in ionized flow fields, NASA TM X-907[R], 1964
[8]Kim M, Keidar M, Boyd I D. Analysis of an electromagnetic mitigation scheme for reentry telemetry through plasma[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2008, 45(6): 1223-1229
[9]Kim M, Keidar M, Boyd I D, et al. Plasma density reduc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E×B field during re-entry flight[C]// International Telemetering Conference.Las Vegas, NV, 2007-10
[10]Kim M, Keidar M, Boyd I D.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an electromagnetic layer for the mitigation of communications blackout, AIAA 2009-1232[R], the 47thAIAA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
[11]Nazarenko S V, Newell A C, Zakharov V E.Communication through plasma sheaths via Raman(three-wave)scattering process[J]. Physics of Plasmas,1994, 1(9): 2827-2834
[12]Korotkevich A O, Newell A C, Zakharov V E.Communication through plasma sheath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7,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