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六朝志怪小說中仙境傳說的類型及其成因

2012-12-08 11:46和勇
關(guān)鍵詞:服食仙境洞穴

和勇

(云南民族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仙境傳說,為一種游歷型傳說,有著一個大體相同的結(jié)構(gòu)模式:游仙之人由于特殊偶然的機緣,闖入仙境,經(jīng)歷一番奇遇之后,重回人間,目睹人世滄桑,獲得某種啟示,徹悟人生,而又有再回歸仙境的動機。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仙境傳說,大抵遵循著這一結(jié)構(gòu)形式。依據(jù)這一基型結(jié)構(gòu),又因不同人物、不同時間、空間及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則派生出各自不同的仙境傳說。民間社會口頭的創(chuàng)作和流傳,雖經(jīng)后世文人輯錄整理,但仍然保持著豐富多彩的原創(chuàng)性質(zhì),所以六朝志怪小說中輯錄的仙境傳說,呈現(xiàn)出不同的傳說類型。

一、神仙道教與仙境傳說

仙境傳說,為六朝志怪小說中的重要題材內(nèi)容之一。仙境的由來,與中國古代樂園神話有關(guān)。古代的樂園神話認(rèn)為:昆侖山為宇宙之大山,且居天地的中央,是天地的下都,是連接天地間的圣山。昆侖山上面有天柱,為世界之柱,巫者經(jīng)由此得以通天,交通神人,獲得長生不死的神力。因此,昆侖山成為樂園的意象,象征天地未分的狀態(tài),是豐盈旺盛的生命力之源。[1]這類樂園神話表達了古代中國人希求永生與安樂治世的愿望,借著昆侖神話與太樸之世,滿足隱蔽在心靈深處的理想,表達民族共同的一個夢境。樂園神話到了戰(zhàn)國時期,逐漸有了兩大系統(tǒng),西方以昆侖山為中心,東方以蓬萊仙島為中心,這就是古人觀念中的“覽觀縣圃,浮游蓬萊”。[2][3]漢代以后,隨著神仙道教的興起,對仙境的希求變得更普遍而通俗化了,仙境的處所也由昆侖、蓬萊等飄渺的仙鄉(xiāng),轉(zhuǎn)移到世俗的名山勝地,而求仙者的身份也由帝王、貴族和方士,轉(zhuǎn)變?yōu)橛兄緦W(xué)道的平民及道士。

道教對現(xiàn)實生命的態(tài)度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尋求長生不死,在名山勝岳中尋獲其理想樂園,并建立神仙的樂土。因此,道教刻意安排的樂園,較諸古代昆侖、蓬萊神話世界更富于人間性、現(xiàn)實性。魏晉南北朝三百余年,政治的分裂、經(jīng)濟的破壞、社會的動亂,促使亂世人民借助道教信仰及其仙境傳說來滿足其飄渺、隱微的心愿,這是時代的悲愿。神仙道教所揭示的理想樂園結(jié)合原來源遠(yuǎn)流長的樂園傳說,就在六朝志怪小說中形成了一種新型的仙境傳說。

樂園神話的基型結(jié)構(gòu),是一個游歷過程。巫者乃經(jīng)由宗教性體驗,產(chǎn)生神游幻境的幻覺狀態(tài),這在道教那里是一種宗教性體驗,即所謂“存想思神”[4]。能溝通人神的巫者,在齋醮、符咒、行氣、煉丹時想象神靈的形象,想象自己上天入地、周游九霄、騰云駕霧,尤其是服下那種以硫磺、白礬等為主炮制的丹藥以后,人更容易在藥力刺激下進入到一種近乎幻覺的想象境界。[5]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仙境游歷與巫者神游之關(guān)系,值得聯(lián)系起來研究。巫者入神以后,神游天地、想象奇妙、景象炫奇。短時間內(nèi)獲取長距離的遠(yuǎn)游效果,這是神游的一個重要情節(jié),幻覺解除之后,又回復(fù)到現(xiàn)實世界,這是結(jié)果。游仙系統(tǒng)的文學(xué),其遠(yuǎn)游動機,本來就以逃避或希求解脫為主,以現(xiàn)實世界的壓迫即時間的短暫、空間的狹隘所擠迫而尋求解脫,基于不滿現(xiàn)實,出發(fā)遠(yuǎn)游,經(jīng)歷奇幻的世界……可見,宗教性體驗為游仙文學(xué)所模仿。張華《博物志》載有一則傳說: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亦不覺晝夜。去十余日,奄至—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yán)。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訪嚴(yán)君平則知之?!本共簧习?,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庇嬆暝?,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6](卷十)

《博物志》這則載海濱之人乘槎,誤入天河,終又回歸的傳說即屬于這種遠(yuǎn)游類型的傳說,它以一個似真似幻的經(jīng)歷,傳達了人們對仙境的期盼。六朝志怪小說中的遠(yuǎn)游類型傳說,都是以游歷的過程來解決現(xiàn)實世界的危機,即以時間的消逝、空間壓迫的解除達到解脫。而游歷的過程也多在不期而遇中無意完成,并非刻意的追求。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大抵也是受這類原型影響的作品。

二、洞穴傳說類型

道教仙境傳說的洞穴傳說類型是基于洞天福地的宇宙構(gòu)成觀念,吸收了緯書地理說中的洞穴相通說,以名山勝岳洞穴為交通,組織成為的一個龐大世界。這個龐大世界的主要入口即為“洞穴”,約略等于進入昆侖圣山的神秘門戶。洞穴原為現(xiàn)實地理,這—天然洞穴后變化為道教的修煉場所,具有隱秘性質(zhì),又兼有靈藥礦泉等實際功能。在仙道觀念中,洞穴是進入洞天的門戶,能與巫者升降于昆侖大山,具有隔絕仙凡的象征意義。通過這神秘的洞穴,始能進入另一個不同于人間的世界,就象巫者在經(jīng)由宗教的神秘訓(xùn)練后便能進入幻覺境界。此類“進入”,即象征由人間進入樂園,并非凡人能率爾為之,常常要經(jīng)過奇異的歷程。如:巫者在恍惚狀態(tài)中歷弱水、經(jīng)炎山,才能過渡到樂園。因此,道教洞天說具有秘傳性,可解釋為以一種奇特的機緣巧入或誤入,道教理論以此解說達到仙境成仙非人人可至的難題。“洞穴”的構(gòu)想應(yīng)該是總和神秘地理現(xiàn)象的一種解說,它與樂園神話一齊共同成為仙境傳說的重要基型意象。小說中的洞穴傳說,以漢末劉向的《列仙傳》為早,其中《邗子傳》載:

邗子者,自言蜀人也。好放犬子,時有犬走入山穴,邗子隨入。十余宿行一度數(shù)百里,上出山頭。上有臺殿宮府,青松樹森然,仙吏待衛(wèi)甚嚴(yán)。見故婦主洗魚,與邗子符一函并藥,便使還與成都令橋君。橋君發(fā)函、有魚子也,著池中養(yǎng)之,—年皆為龍形。復(fù)送符還山上,犬色更,亦有長翰。常隨邗子,往來百余年。遂留止山上,時下來護其宗族。蜀人立祠于穴口,常有鼓吹傳呼聲,西南數(shù)千里,共奉祠焉。[7]《邗子傳》所描寫的仙穴,與世隔絕,別有天地,帶有神秘色彩,它的特點是仙穴所處并非在渺渺茫茫的絕域外荒,而是在人世,是人間的—塊封閉之地。這使傳說本身多少帶有點現(xiàn)實感,唯其如此,神秘感亦愈強。再者,該傳描寫邗子隨犬入仙穴,偶然涉此得道,表現(xiàn)了仙凡相通的仙道思想。邗子隨犬入洞穴的情節(jié),便成為后來類此傳說的一種常見模式。

六朝小說中的仙境游歷傳說大體遵循著這樣一個基型結(jié)構(gòu):主角出發(fā),由于特殊的機緣或引導(dǎo),誤入仙境,經(jīng)歷—段奇遇之后,重返人間。仙境傳說中的洞穴類型,就是承襲了這—結(jié)構(gòu)。劉宋時代的劉義慶在其《幽明錄》中記載了—段洞穴傳說:

漢時,洛下有—洞穴,其源不測。有一婦人欲殺夫,謂夫曰:“未嘗見此穴?!狈蜃阅嬉曋裂?,婦遂推下,經(jīng)多時至底。婦于后擲飯物,如欲祭之。此人當(dāng)時顛墜恍忽,良久乃蘇,得飯食之,氣力小疆。周皇覓路,仍得—穴,便葡匐從就,崎嶇反側(cè)。行數(shù)十里,穴寬,亦有微明,遂得寬平廣遠(yuǎn)之地。步行百余里,覺所踐如塵,而聞粉米香,啖之。芬美過于充饑,即裹以為糧,緣穴行而食此物,既盡,復(fù)過如泥者,味似向塵,復(fù)赍以去。所歷幽遠(yuǎn),里數(shù)難詳。就明廣,食所赍,盡,便入一都,郛郭修整,宮館壯麗,臺榭房宇,悉以金魄為飾,雖無日月而明踰三光;長皆長三丈,被羽衣、奏奇樂,非世間所聞;便告求哀,長人語令前去,從命前進,凡過如此者九處。最后所至,苦饑餒,長人指中庭一大柏樹近百圍,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須;初得一珠、長人取之次捋亦取、后捋令啖,即沒療饑。請問九處之名;求停不去。答曰:“君命不得停,還問張華,當(dāng)悉此聞?!比吮汶S穴而行,遂得出交郡,往還六七年間,即歸洛,問華,以所得二物視之。華云:“如塵者是黃河下龍誕,泥是昆山下泥,九處地仙名九館大夫,羊為療龍,其初一珠,食之與天地等壽,次者延年,后者充饑而已。”[8]

這段傳說敘述了洛下人氏被其妻謀害推落至極深的洞穴,覓路前行,沿途服食“諸米香塵泥”以充饑,遂遇金魄為飾的宮館榭宇,并見被羽衣奏奇樂的長人,長人令取羊須下珠啖食,其后出穴,回到洛下的事。這是一個結(jié)構(gòu)較完整的洞穴傳說類型,以婦人謀殺親夫為入穴動機,整個傳說具有民間通俗性。穴內(nèi)的神仙頗具神秘性,而誤入者因宿福不深,所以不得久留。

洞穴傳說類型是六朝志怪小說中一種常見的創(chuàng)作模式,《搜神后記》、《異苑》、《幽明錄》等志怪小說中有大量的記敘。僅《搜神后記》就有8處之多,此時及后來的一些地理書亦有反映,而且各有特色。《搜神后記》卷一“劉麟之”條記載劉麟之入衡山采藥見二石菌,遇水不得渡,聞?wù)f菌中皆幻方靈藥;“目巖”條記平樂縣有山,巖間有兩目,如人眼神秘不可測;“機山巖”條記始興山有石室數(shù)十所,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此二條又載于宋人盛弘之的《荊州記》中。還有一些地方志也有類似記載,如陸廣微《吳地記》引《洞庭山記》云:闔閭時令威丈人入洞庭穴,初極狹,后遇一石室,高二丈,內(nèi)有石床枕硯素書;宋王韶之《神境記》云:滎陽郡何家?guī)r穴中有室宇,中有書和竹杖;《荊州記》云:大西山石穴藏書千卷;陳顧野王《輿地記》云:贛縣黃堂山有石室數(shù)千間,室前有車馬跡,室中有石人,山下居人每丙日輒聞石室有笳鼓簫樂之聲。洞穴傳說的流行與六朝神仙道教有關(guān),“怪力亂神,詭時惑世”[9],大部分洞穴傳說,都是以張皇神仙為本,沿續(xù)著《列仙傳》、《幽明錄》的路子。

二、服食傳說類型

仙道思想強調(diào)成仙,而成仙則需經(jīng)由一種變化的手段,服食即為其方法,原始巫者是精通植物、礦物等秘傳性的巫醫(yī),依照巫術(shù)原理解說醫(yī)藥的功能。此類秘方,流行于六朝社會,集中于方士圖籍。晉代葛洪在其《抱樸子·仙藥篇》中對此類秘方作了說明,綜合概括為黃白、仙藥兩大類。黃白指黃金、白銀等燒煉而成的丹藥,指各種奇特的礦物、植物、動物等。丹藥燒煉的化學(xué)變化、黃金白銀的不朽屬性,仙藥成長長時遠(yuǎn)久的特性及其呈現(xiàn)的奇艷色彩、特殊形狀,被巫者視為深具巫術(shù)性。道教體系化的“服食變化”為:凡仙境或成仙所需要的服食之物,經(jīng)由服食等接觸行為,可傳達其神秘能力,產(chǎn)生類似的變化。游歷仙鄉(xiāng)獲得仙藥等巫術(shù)性物品,一經(jīng)接觸,就與仙境之人具有同類意識,從而脫胎換骨,神力非常,以此可參與神仙世界的活動。此即弗雷雷澤《金枝》中所說的“交感巫術(shù)”。服食成仙的傳說是六朝仙境傳說的又一重要基型。

晉代張華所撰集的《博物志》“天門郡”一條記載:

天門郡有幽山峻谷。谷在上,人有從下經(jīng)過者,忽然踴出林表,狀如飛仙,遂絕跡。年中如此甚數(shù),遂名此處為仙谷,有樂道好事者入此谷中洗沐,以求飛仙,往往得去。[6](卷十)

“幽山峻谷”為仙谷之境,為一般仙境的共同形象,是迥異于人間的世界。入此谷中洗沐,即會被傳達其神秘力量,得以變化成飛仙。此為身體外在的接觸,至于身體內(nèi)部的變化就需經(jīng)由服食。劉宋時代的《異苑》也記載了一個傳說:

西域拘夷國山上有石駱駝,腹下出水,以金鐵及手承取,即便對過;唯瓠蘆盛之者,則得飲之,令人身體香凈而升仙。其國神秘,不可數(shù)遇。[10]“瓠蘆”為神仙造型的重要形象之一,洗沐的水與服飲的水,都能使身體內(nèi)外香凈。水為齋戒等凈化儀式中具有法術(shù)性的物品。水的意義,在宗教儀式中具有凈化身心的神秘功能,由生理變化導(dǎo)致心齋等心理升華,使人心變得凈潔。依據(jù)仙道變化傳說,經(jīng)由屬性傳達作用,可漸化其形狀,輕舉飛升,羽化而登仙。

仙鄉(xiāng)的物品也是仙藥,具有神奇的巫術(shù)性功能,不僅能使人升仙,而且能使人不死。追求長生不死,乃是仙道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征。服食仙物,以求永生,便成為六朝仙境游歷傳說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張華《博物志》卷八又載了一條方士東方朔服食仙物不死的傳說:

君山有道與吳包山潛通,上有美酒數(shù)斗,得飲者不死,漢武帝齋七日,遣男女?dāng)?shù)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飲之,東方朔曰:“臣識此酒,請視之?!币颉嬛卤M,帝欲殺之。朔乃曰:“殺朔若死,此為不驗,以其有驗,殺亦不死?!蹦松庵#?](卷八)君山與吳包山,都是神仙家們心目中的仙山,其中的物品傳說皆具有神奇的功能。這里的美酒,可視為仙鄉(xiāng)里的靈物,具有神秘的巫術(shù)性功能。漢武帝是一個喜好神仙,求長生不死的皇帝,他從仙山獲至美酒“不死之藥”,欲食之求長生不死。六朝志怪小說中有關(guān)服食而游仙的傳說,大都類似東方朔這樣的求仙者追求長生不死而游歷仙境的情節(jié)。這種表現(xiàn)內(nèi)容,同樣也是仙境傳說的一種模式。

晉代王嘉所撰的《拾遺記》也記載了許多凡人偶得仙物,服食之后長生不死的傳說:

舜莽蒼梧之野,有鳥如雀,自丹州而來,吐五色之氣,氤氳如云,名日憑霄雀,能群飛銜土成丘,此鳥能反形變色、集于峻株之上,在水則為禽,行地則為獸,變化無常,常游丹海之際,時來蒼梧之野,銜青砂珠,積成壟阜,名曰“珠丘”。其珠輕細(xì),風(fēng)吹如塵起,名曰“珠塵”。今蒼梧之外,山人采藥,時有得膏石,圓潔如珠,服之不死、帶者身輕,故仙人方回《游南岳七方言讚》曰:“珠塵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11]

這種反形變色,神通方端的憑霄雀,往來于仙凡二界,是仙境中的神鳥,所帶來的青砂珠,乃是靈物,山人采之服用,不僅身體輕舉,而且長生不死。梁代任昉的《述異記》,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各記載了—段傳說:

昔有人發(fā)廬山采松,聞人語云:“此未可取?!贝巳藢ぢ暥?,見一異華,形甚可愛。其香非常,知是神異,因掇而服之,得壽三百歲也。[12]

偓佺者,槐山采藥父也,好食松實,形體生毛,長七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松者,簡松也,時受服者,皆三百歲。[13](卷一)“奇花”、“松實”也是神仙造型的重要形象之一,凡人一經(jīng)接觸、服食之后也會產(chǎn)生神奇變化,并能長壽不死。

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服食傳說,反映了仙道服食觀念盛行于六朝社會,其奇珍異物,極盡想象之奇,這當(dāng)然與強調(diào)仙境靈物的神秘有關(guān)。仙境之物與凡塵不同,因為它具有象征仙凡之意,所以《博物志》記敘西王母請漢武帝服食仙桃,漢武帝食后置核于膝前,欲日后種之,西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具體說明仙境之物的神秘性。正因為它的神秘,所以具有區(qū)別凡仙的作用,非人間所有。 《搜神記》記載了一條“東望山”的傳說:

南康郡南東望山,有三人入山,見山頂有果樹,眾果畢植,行列整齊如人行,甘子正熟,三人共食,致飽,乃懷二枚,欲出示入,聞空中語云:“催放雙甘,乃聽汝去?!保?3]南康郡有三人偶然闖入仙境并服食了里面的甘子。這些甘子乃仙境的靈物,非人間所有。當(dāng)他們想攜帶二枚甘子出外示人時,聞空中語云禁止他們攜甘子出外。這段傳說強調(diào)仙境異物不得攜入人間的禁忌。前述劉義慶《幽明錄》所載婦人謀殺親夫?qū)⑵渫迫肷钛?,墜穴之人得神仙二物解饑解困,歸來后要“以所得二物”詢問張華,實際上也是強調(diào)仙境異物不得攜入人間的禁忌。

六朝志怪小說記載眾仙所食奇特物品成為后世仙道文學(xué)中的重要意象,如桃、棗、茗,菊花、松實等。其中部分因其特別醫(yī)療效用,載入本草書籍,有些流為日用食補之物,與歲時節(jié)日結(jié)合,成為民間習(xí)俗。

三、觀棋傳說類型

觀棋傳說具有歷史淵源,即古仙人博戲說的傳統(tǒng)。漢代有仙人六博鏡,六博為古代變化復(fù)雜而離奇的博戲,古仙人以棋局觀世事,認(rèn)為棋局雖小,變化莫測,以此隱喻“世事如觀棋”。因此,漢朝以棋戲為神仙悠閑洞測世事的象征,棋戲成為神仙圖的重要形象。劉敬叔的《異苑》及任昉《述異記》記載了兩段相似的觀棋傳說:

昔有人乘馬山行,遙望岫里有二老翁相對樗蒲,遂下馬造焉,以策注地而觀之,自謂俄頃,視其馬鞭,摧然已爛,顧瞻其馬,鞍骸枯朽,既還至家,無復(fù)親屬,一慟而絕。[10]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zhì)伐木至,見童子數(shù)人,棋而歌,質(zhì)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zhì),如棗核,質(zhì)含之,不覺餓。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zhì)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fù)時人。[12]

樗蒲,為漢人博戲,與棋局同一作用?!岸衔獭钡男蜗笤诤笫赖拿耖g傳說中為創(chuàng)作的“原型人物”,曾被著重描寫,在《述異記》中被省略描寫。觀棋類型中最重要的是“時間”觀念——一切時間在棋局中都被凝固了,人忘卻世事,忘卻安危,悠閑自適,沒有空間的狹隘和壓迫,更沒有時間流逝的悲哀和悵惘,一切人間的憂樂在此凝固的世界里消失了。這種觀棋傳說類型所強調(diào)的時間觀念,其用心是以此為啟蒙,教人徹悟人間的荒謬與虛無,尤其是從無時間的仙境中返回人間,滄桑世事已幾經(jīng)反復(fù)故顏全沒,而時間消縱即逝如千百年之感覺。此所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妒霎愑洝?、《異苑》中描寫凡人入仙境觀棋的經(jīng)歷,其強調(diào)時間觀念尤甚:“自謂俄頃”,“不覺餓,俄頃”,強調(diào)時間的短暫,而實際情境卻是極可驚異景象——鞭爛馬朽,斧柯盡爛……其對比的荒謬怪誕,給人的感受極為強烈。此種“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滄桑感,葛洪《神仙傳》也有精采而具體的形容:“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又水淺于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fù)為陵陸乎?’遠(yuǎn)嘆曰:‘圣人皆言海中將復(fù)揚塵也’?!甭楣门c王遠(yuǎn)相見,也僅僅是短暫時間,而人間即有了巨大變化。因此,王遠(yuǎn)的“嘆”,正是凡人概嘆世界轉(zhuǎn)眼成空。自神仙的眼里觀察,不過是—瞬而已,而在凡人的眼中,卻是“無復(fù)親屬”,或“無復(fù)時人”,這種情境都是為促使凡人的了悟而做的安排,其結(jié)局:一是靠“一慟而絕”,一是讓人于徹悟之余,悟道學(xué)仙?!妒霎愑洝分袥]有記載王質(zhì)的結(jié)局,而《神仙傳》則記載了王質(zhì)再度出發(fā)求道,最后終于成仙。

六朝小說中棋戲的安排和運用,已成為神仙造型的一個重要意象。陶淵明的《搜神后記》記載了一段仙境遇棋人的傳說:

嵩高山北有大穴,莫測深淺,百姓歲時游觀。晉初嘗有一人誤墜穴中,同輩冀其儻不死,投食于穴中。墜者得之,為尋穴而行,計可十余日,忽然見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對坐圍棋。局下有一杯白飲,墜者告以饑渴,棋者曰:“可飲此?!彼祜嬛?,氣力十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墜者不愿停。棋者曰,“從此西行,有天井,其中多蛟龍。但投身入井,自當(dāng)出,若餓,取井中物食。”墜者如言,半年許,乃出蜀中。歸洛下,問張華,華曰,“此仙館大夫,所飲者玉漿也,所食者龍穴石髓也?!保?4]

墜穴之人在仙境的奇遇傳說,表現(xiàn)的重心為服食活動,自飲為玉漿,服食后氣力十倍。蛟龍避路,石髓食之不饑,均強調(diào)仙境異物的神秘性功能。而這一切活動又都是在仙境棋人的指引下進行的。棋人代表了仙境中的智慧人物,這則傳說中的二棋人對坐圍棋,代表著一種仙鄉(xiāng)境界。

知識分子體驗人生情境,可采取莊子哲理的觀點,證驗人世遷變無常而天地不能以一瞬,這純是一種哲學(xué)推理的感知。神話傳說,則以象征方法解說對時間的感受。仙道傳說與老莊思想微妙的關(guān)系,即一采用形象的隱喻的方式,一采用哲學(xué)的推理的方式。觀棋傳說因其形象而意蘊深遠(yuǎn)成為后世文人借以表述人世間遷變無常的滄桑感的重要原型。

四、結(jié) 語

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仙境游歷傳說,以時空所造成的不同情境的強烈對比,顯示人世間的荒謬與虛無,這是六朝亂世心境的寫照。仙境游歷,遠(yuǎn)游之人處于渾忘時間的“無紀(jì)歷”狀態(tài),“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對比,讓人感嘆人世,徹悟人生,并產(chǎn)生懷歸、再歸仙境之意,這是游歷傳說類型中的主要情節(jié)和意蘊。[15]遠(yuǎn)游之人經(jīng)歷了一連串的奇遇之后,從幻境中歸來,接觸到現(xiàn)實世界,從此獲得一種啟示,徹悟人生的意義。仙境傳說視游歷為一種啟蒙,這是為此類傳說的真義。

[1][日]柳田國男.傳說論[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2]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M].

[3]穆天子傳[M].

[4]漢書·郊祀志[M].

[5]傅勤家.中國道教史[M].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8.

[6]張華.博物志[M].

[7]劉向.列仙傳·邗子傳(卷十)[M].

[8]劉義慶.幽明錄[M].

[9]晉書·藝術(shù)傳序[M].

[10]劉敬叔.異苑(卷五)[M].

[11]王嘉.拾遺記(卷一)[M].

[12]任昉.述異記(鉤沉本·卷十)[M].

[13]干寶.搜神記(卷一)[M].

[14]陶淵明.搜神后記[M].

[15]和勇.論六朝志怪小說中精怪傳說的類型及其成因[J].思想戰(zhàn)線,2009,(35).

猜你喜歡
服食仙境洞穴
盛夏,享一場浪漫的“仙境”之旅
服藥以攻疾
茶山仙境
洞穴傳奇
動物知識猜猜猜
在波蘭,遇見地下仙境
鬼斧神工!世界各地迷人洞穴大盤點
陶淵明的餐菊書寫與服食
漫步在冬日仙境
《神仙傳》中服食登仙故事淺析
岳阳市| SHOW| 南陵县| 北安市| 乐都县| 桦南县| 盐津县| 萝北县| 灵川县| 恭城| 台安县| 马鞍山市| 洛阳市| 永川市| 五大连池市| 临夏县| 贵南县| 灵寿县| 西宁市| 镇雄县| 栾川县| 桑植县| 晋中市| 平果县| 响水县| 类乌齐县| 桂阳县| 长治市| 社旗县| 桑日县| 长海县| 诸城市| 广河县| 南陵县| 东源县| 聂荣县| 微山县| 上栗县| 扎赉特旗| 西藏|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