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四平
“文革”敘事的藝術(shù)探求
——論《將軍吟》
◆ 廖四平
《將軍吟》是莫應豐于1976年3月4日—6月26日冒死寫于文家市、1979年9月改訂于北京的一部長篇小說①?!暗谝痪怼卑l(fā)表于1979年第3期《當代》上,全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②,隨后,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③。這部小說是第一部揭露文化大革命病癥的長篇小說,作品通過對空軍新編第四兵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革命”實況的描寫以及彭其、陳鏡泉、趙大明、江醉章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軍隊的角度再現(xiàn)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社會風貌,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性,歌頌了以彭其等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抨擊了以江醉章等為代表的政治投機商或暴發(fā)戶,從人性的層面上探討文化大革命發(fā)生的原因。不僅如此,從藝術(shù)性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體現(xiàn)了作者在政治轉(zhuǎn)折的歷史關(guān)頭對于“文革”敘事的新的藝術(shù)探求。
小說所著力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彭其、陳鏡泉、趙大明、江醉章等,這些人物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內(nèi)蘊,在中國當代小說中都是非常鮮見的。
彭其是一位職業(yè)軍人。他在青年時代以燒炭為生,遇陳鏡泉和胡連生后,與之死結(jié)同心,一同參軍,跟隨毛澤東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打日本、打蔣介石;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新編第四兵團司令員。他政治頭腦敏捷——最初雖對文化大革命不甚了了,但能直覺到這場運動是“政治家的安排”,是“新時期的新政治”。思想境界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奮起抗爭,但又不是出于個人利益得失的考慮,而是出于對黨、民族、國家的忠誠;即使身陷困境、生死不保,也念念不忘民族、國家的利益和自己的職責,如文工團員批斗他時,他說:“我不怕你斗,你斗得我只剩一口氣了,我還要進指揮所,你要我死,我就死在崗位上。”甚至在被幽囚山野、饑渴交迫、生死不保時,還惦記著自己保衛(wèi)國家領(lǐng)空的神圣使命。他耿直剛烈、疾惡如仇、寧折不彎——他直言空軍司令員吳法憲不懂軍事不能當司令,譴責空軍靠搞衛(wèi)生出名的形式主義作風;兵團政治委員陳鏡泉出于善意而責怪他講話太多,他不以為然;當陳鏡泉勸他下到部隊不要隨便講話時,他拒絕道:“這也怕,那也怕,講不能講,動不能動,這些鬼名堂比敵人還狠!……我不怕!怕丟官,還怕不怕丟江山?!”他意志堅定、不屈不撓——即使慘遭囚禁也不屈服,誓言“要活下去,不把這出戲看完我不死”。腿摔傷后,決定“要認真把腿治好,還要練出勁來,身體要練得勁板板的”,聲稱“他們越想我死,我越不死,我要活到九十歲,還有三十來年。三十年總能看到這出戲的結(jié)果吧”。他果斷勇敢,足智多謀——在“新興革命家”范子愚率眾圍攻兵團地下指揮所以圖搶取所謂的“黑材料”時,他一面處變不驚,一面用計抓住范子愚致命的把柄,使之落荒而逃;他用瞞天過海之計把老戰(zhàn)友、兵團管理處處長胡連生送進精神病院以避禍。他仁慈、寬厚、平和——戰(zhàn)士楊春喜因神經(jīng)極度緊張而將“誰熱愛毛主席我們就和他親,誰反對毛主席我們就和他拼”這句口號中的“親”字喊成了“拼”,他暗中從寬處理他,并讓女兒給他送飯送菜,自己親自端面給他吃;給醫(yī)生泡茶。他既重情義又講原則——“他是有感情的人,用感情來打動他,他不會不動;但他更加重視原則性,要是把感情和原則放到天平上來稱,那么感情就變得幾乎沒有重量了”,因此,對與自己死結(jié)同心的陳鏡泉和胡連生,他一面始終以兄弟視之,以至在自身不保時還絞盡腦汁地救助胡連生,一面又因為誤解而怪罪陳鏡……總的來看,彭其可謂性格復雜,個性鮮明。
作為一個人物形象,彭其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其一,在《將軍吟》出現(xiàn)之前,中國當代小說史上被著力刻畫的正面職業(yè)軍人形象不少,如《鐵道游擊隊》中的劉洪、《林海雪原》的楊子榮、《保衛(wèi)延安》中的周大勇、《紅日》的沈振新等;但高級將領(lǐng)的形象不多,像彭其這樣被著力刻畫的兵團級高級將領(lǐng)的形象更是幾乎沒有——雖然《保衛(wèi)延安》中有彭德懷,《紅日》中有沈振新,但彭德懷不是小說所著力刻畫的人物形象,而沈振新只是一個軍長,且在作品中的位置也遠不如彭其那么重要。因此,彭其這一人物形象的出現(xiàn),無疑拓展和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軍人形象畫廊。其二,彭其雖然是一個高級將領(lǐng),但小說所著力表現(xiàn)的不是他帶兵打仗、殺敵報國,而是他及戰(zhàn)友們在文化大革命中飽受迫害、九死一生的經(jīng)歷以及在災難中所表現(xiàn)出的高風亮節(jié)和對民族、國家、人民的忠誠,從而,從軍隊的角度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性——彭其遭迫害意味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已經(jīng)延及人民軍隊,這直接損害了民族、國家、人民的安全基礎(chǔ)。小說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高尚的人格、高貴的品質(zhì)和博大的情懷,也拓展和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中軍人形象的內(nèi)涵。
像彭其一樣,陳鏡泉也是一位職業(yè)軍人。他和彭其、胡連生等一起走過烽火連天的歲月,又一起在和平年代擔任起守疆衛(wèi)土、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任空軍新編第四兵團政治委員。他人生坎坷連連、一身不幸——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丟掉了一條胳膊;中年時妻子在“反右傾”中含冤自殺;自己身患嚴重的心臟病,被動地參加文化大革命,做違心之事……他忠于職守——身為政委,上級要求他召開黨委會斗爭彭其,他如果不按上級要求辦,自己則可能被打倒;如果按上級要求辦,又實在于心不忍;可最后還是從自己的崗位職責出發(fā),擔任了斗爭彭其的組長。但他也不是愚忠,如彭其對他說,“我是打仗的,頭腦簡單,不懂政治,搞不清楚”,他回答道:“你以為搞政治的就一定搞得清楚吧?”在兵團宣判十名罪犯時,他見他們都是剛?cè)胛榈氖司艢q的戰(zhàn)士,內(nèi)心十分矛盾,質(zhì)疑“一方面是大歌大頌毛主席的光輝功績,大樹毛主席的最高威信,大學毛主席著作,大力開展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澤東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三忠于’活動;而與此同時,反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人突然變得這么多”這一怪異現(xiàn)象。他冷靜敏銳——面對問題時總是冷靜地分析對待,并勸慰彭其也要冷靜;在被戴高帽子“當猴耍”時,女兒發(fā)火,他卻說:“我沒有發(fā)火,你發(fā)什么火?”能從身邊出現(xiàn)的跡象推斷出有一個地下黨在指揮一切,調(diào)動一切;上級要求他批斗彭其,他清楚地認識到這是借刀殺人。他有智慧——在當時的情形下,他既沒有像胡連生那樣以硬碰硬,也沒有像彭其那樣寧折不彎,更沒有像兵團宣傳部部長江醉章那樣不要人格投靠國賊,而是既不正面抵抗,又決不投靠,更不與錯誤路線一起肆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保護革命事業(yè)、保護戰(zhàn)友,從而減少了民族、國家、人民所受的損失,也減少了戰(zhàn)友的痛苦。他重感情——他視彭其如親兄弟,為自己被迫傷害彭其之事愧疚不已,以至于對秘書徐凱痛心疾首地說:“……小徐……我們是死結(jié)同心一起參加共產(chǎn)黨的。這個半年,我……我拿刀子殺他……我刺傷他的心了,是我的罪過啊!我的罪過??!小徐,你曉得嗎?是我的罪過??!”彭其在除夕從北京的被關(guān)押處逃走后,他非常擔心其安危,不顧自己的身體和天氣狀況都很惡劣,到火車站和鐵路各處尋找;得知到江醉章的陰謀后,他決心為彭其洗清冤屈,雖為形勢所迫未能成功,但決心沒變,并在彭其登機飛往北京時,昏死過去。他懦弱,缺少勇氣,用其女兒陳小炮的話來說是個“糯米團”——上級要他批斗彭其,他雖心如刀絞,但還是照做不誤;文工團批斗他,沖他高呼大吼,甚至有人把拳頭伸到其鼻子跟前、拿墨汁往其臉上涂、把其軍衣都染黑了,他也不稍作反抗;得知彭其被陷害的真相后,他非?;诤藓图?,甚至想找林彪為彭其說話,但在發(fā)現(xiàn)事已成定局后,又隱忍妥協(xié)了。不過,他并不總是懦弱妥協(xié)——在關(guān)鍵時刻,他也有魄力,敢于擔風險,如彭其被綁架后,他責令江醉章把人交出;當江醉章把彭其關(guān)進石屋加以迫害時,他怒不可遏,立即親自驅(qū)車前往,并不惜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把彭其營救出來……總的來看,像彭其一樣,陳鏡泉也可謂性格復雜,個性鮮明,迄《將軍吟》的出現(xiàn)為止,中國當代小說中還沒有出現(xiàn)過像陳鏡泉這么高級別、內(nèi)蘊如此豐富的軍隊政治工作者形象;通過這一人物形象,小說從人性、人情的角度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性——文化大革命使“人的性情在發(fā)生著奇妙的變化。心慈的,狠毒起來;溫存的,狂暴起來;膽小的,勇猛起來;含蓄的,外露起來。仇恨的火海把所有人冶煉成同一性格,發(fā)出同一種表明其性格的嘶叫聲”。正因為如此,陳鏡泉才雖與彭其、和胡連生本是死結(jié)同心的老戰(zhàn)友,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三人雖然職位不同,但彼此肝膽相照;而在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后,他為了自保,不得不做一些違心的事,從而,引起彭其的怨恨,正如他對秘書徐凱所說的“他不恨別人,恨我,他恨我”,以至于胡連生竟手舉手榴彈,逼著他去找彭其……
趙大明是空軍新編第四兵團文工團成員之一。受時代潮流的影響,他加入了造反派的行列,但后來又覺醒了——同情并保護彭其、揭發(fā)江醉章。他積極上進、為人真誠、思想單純但幼稚、缺乏主見——他把文化大革命當成一場觸動人靈魂的革命,力圖緊跟時代,與現(xiàn)實生活合拍,以至于為此中止了與彭其之女彭湘湘的戀人關(guān)系,與范子愚“團結(jié)”“戰(zhàn)斗”在一起;他盡管尊敬、信任彭其,但又相信彭其有錯誤,并希望他積極改正錯誤;看到陳鏡泉遭批斗,雖頗感矛盾,但很快“由驚奇到理解,由理解到?jīng)_動,由沖動到麻木”,最終參與批斗陳鏡泉。他有才華——能作曲作詞演唱;領(lǐng)導讓他寫材料,他能把領(lǐng)導的意圖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所寫的廣播稿能讓“那些機關(guān)干部和警衛(wèi)戰(zhàn)士們聽著聽著都不做聲了。他們至少是感到驚奇,居然也有這樣講道理的造反宣傳品!在文工團造反群眾中間也有一部分人贊成這種宣傳,他們在議論紛紛”。他有是非感——雖為形勢所迫,中止了與彭家的關(guān)系,但對彭其一直懷有尊敬之情,不相信彭其會做出反黨的事情;在北京巧遇彭其后,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并打心眼里認為他是一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好司令;冒著生命危險照顧被囚禁的彭其;在范子愚自殺的現(xiàn)場獲取有關(guān)江醉章背叛革命的材料后巧妙地帶出;揭露江醉章的陰謀,并把江醉章陷害彭其的黑材料偷出交給彭湘湘,讓她用來保護彭其。他重感情——他雖然為形勢所迫而與彭湘湘中止了戀人關(guān)系,但又始終掛念著她;在決定離開部隊到工廠工作時,希望她將來能到他所在的工廠和他一起工作。他膽小怕事——看守彭其時很想暗中去照顧彭其,但又害怕被發(fā)現(xiàn)……總的來看,趙大明是一個雖一度迷失自我但又良知猶存、積極進取的青年,也是一個個性鮮明、意蘊獨特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一人物形象,小說再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青年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思想境況和奮進行為,揭露和批判了文化大革命對青年的戕害——它使一些思想單純、心地純凈、積極進取的青年被引入了迷途,心靈受到了污染和傷害。
江醉章是空軍新編第四兵團宣傳部部長,林彪集團在兵團里的爪牙。他善于溜須拍馬、投機鉆營——他竭力迎合林彪集團,狂熱地宣傳文化大革命,借勢扶搖直上。他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搞陰謀,籠絡糊弄人——被任命為兵團政治部主任后,他“巡視”總部,每到一處,都把工作同文化大革命聯(lián)系在一起大談特談;到組織部時,因部長資格較老,年紀較大,對他不在意,他很惱火,但又不好直接發(fā)作,便借辦公室的地面沒有打掃干凈而大加批評;又如,一見到訪的范子愚,就親昵地道:“進來進來,我知道你沒有吃早餐,給你準備了一份,你進來,洗臉沒有?”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對身為文工團一員的范子愚說:“我就主張這樣,把文工團當作干部學校,只要我在這里當部長,我就要這樣做。現(xiàn)在是鍛煉人的好機會,要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里游泳,爭取游過河去。好好干吧?!彼庪U狠毒——他在范子愚可資利用時便重用之,在范子愚喪失被利用的價值時便一腳踢開;在得知范子愚掌握了有關(guān)自己叛變革命的材料后,先發(fā)制人地將之打成反革命分子,逼之跳樓自殺;耍陰謀詭計陷害彭其、陳鏡泉和胡連生等,并欲置彭其于死地。他易反易覆、反復無?!愮R泉從北京回部隊召見他時,他開始囂張傲慢,但在看到陳鏡泉臉上閃著勝利的光彩后,便一改狂態(tài);聽陳鏡泉說軍委命令他為兵團政治部主任后,他放肆地大笑,但在得知林彪送給陳鏡泉一尊毛澤東的銅像后,他立馬又惶恐不安。他心地齷齪——既要彭其的秘書鄔中的妻子、兵團門診部護士劉絮云做他辦事的工具,又要她做滿足他情欲的工具……總的來看,江醉章是一個政治投機商、暴發(fā)戶,是一個野心家、陰謀家,是人民軍隊里的一個敗類。通過這一人物形象,小說從軍隊的角度揭露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性——江醉章之流興風作浪、為虎作倀、肆無忌憚地迫害彭其等忠良,致使軍隊不搞戰(zhàn)備搞運動,一片混亂,戰(zhàn)斗力無疑大減,國家的安危系數(shù)也無疑隨之大為降低,江醉章形象的歷史內(nèi)涵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部小說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頗有特色,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人物眾多而又個性鮮明。小說人物為數(shù)眾多——除彭其、陳鏡泉、江醉章、趙大明等外,小說還有李康、胡連生、范子愚、鄔中、劉絮云、鄒燕、彭湘湘、陳小炮、李小芽、陳小盔、徐凱、方魯、趙開發(fā)等一系列人物,而且這些人物大都堪稱性格內(nèi)涵豐富、個性鮮明,如兵團副司令員李康政治眼光敏銳、寧折不彎,胡連生直爽、粗魯、暴烈、粗中有細、善良,范子愚愚忠、狂熱、愚昧、陰險,鄔中心地齷齪、見風使舵、見利忘義,劉絮云精于心計、巧于鉆營、善于偽裝、陰毒、狂暴、寡廉鮮恥,彭湘湘善良敏感、敢愛敢恨、敢作敢為,陳小炮樂觀、聰明、勇敢、果決、無畏、倔強、熱忱、俠義,李康的女兒李小芽單純、善良,陳鏡泉的兒子陳小盔沉默寡言,徐凱忠心耿耿,門診部主任方魯是非分明,趙大明的父親趙開發(fā)熱心樸實……
(二)立體化地刻畫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心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把人物放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來刻畫其性格特點,如對江醉章,小說通過寫他與范子愚、彭其、胡連生等之間的矛盾,描寫其陰險狠毒、老奸巨猾、故弄玄虛、處心積慮、不擇手段……不僅如此,作者還在各種境遇中刻畫人物,如彭其,在身處順境時居安思?!斔€是司令員的時候,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真誠對待自己的下屬,對文化大革命,從開始就擔憂;身處逆境時剛直不阿、百折不撓——在文化大革命中挨批斗時,對批斗一笑置之,不僅沒有因挨批斗而意志消沉,反而因此而看開了更多的事情:了解女兒湘湘和趙大明之間的感情后,不再阻撓他們;認識到自己再怎么遭批斗,也不會比當年燒炭的境況差……此外,作品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上也頗顯功力。小說既有客觀的心理分析式描寫,又有人物獨白、幻覺和夢境的描寫等,同時,還注重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為、語言、表情等來描寫人物心理,如寫彭其:“他站起來,在老戰(zhàn)友的辦公室里走來走去,走來走去,也像早年思考作戰(zhàn)方案一樣,但心情已經(jīng)完全兩樣了!他突然快走,好像在急急趕路似的?!薄@是通過描寫彭其的動作寫其心理;對陳鏡泉他直言道:“這也怕,那也怕,講不能講,動不能動,這些鬼名堂比敵人還狠!……我不怕!怕丟官,還怕不怕丟江山?!”——這是通過彭其的語言寫其心理;斗爭胡連生之后回到家里關(guān)上門倒在藤睡椅上時,“總覺得耳邊有聲響,有吼叫聲,辱罵聲,還有哭聲。這三種聲響有時絞在一起,成了一種嗡隆嗡隆的如螺旋槳飛機在低空飛行的聲音。”他還幻聽到鋼琴聲,忽視了在他身旁的煙……這是通過描寫彭其的幻覺寫其心理。妻子許淑宜講了女兒因他的蠻橫舉動而悶悶不樂后,“彭其聽了,心中更覺難受,好像一切罪孽都是自己的過錯?!边@是直接寫彭其的心理……
對于我國公民而言,有權(quán)利參與社會的公共管理,對于居住的小區(qū)可以參與小區(qū)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對于生活的城市,包括公共設施以及一系列的公共設施,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來為美好城市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和努力。
(三)思辨性濃郁。小說的思辨性首先表現(xiàn)在語言方面,作者熱衷于在作品中抒寫那種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的文字,如“每人都在變化,每人的變化又不同,可見人世間多么豐富多彩?!薄芭c其做一個高貴的附屬品,還不如做一根自立于泥土的野艾蒿?!薄八麄兡慷昧苏麄€冗長的戲劇。一會兒是喜劇,一會兒是鬧劇,一會兒是惡作劇,當前又在演悲劇?!薄俺鸷薜幕鸷0阉腥艘睙挸赏恍愿?,發(fā)出同一種表明其性格的嘶叫聲。”“不愛大家就是因為太愛自己;不愛人民就是愛著人民的敵人;不愛美好的事物就是正在迷戀著丑惡的事物?!薄叭硕荚谧兓校兓说娜诵臅a(chǎn)生出變化環(huán)境的力量?!薄叭酥灰辛送业木瘢瑹釔廴嗣竦木?,就能把自己的肉體看作如塵埃一般微小,揚起落下都無關(guān)緊要?!薄皹屖怯布一?,文章是軟家伙;槍是呆家伙,文章是活的。硬的搞不過軟的,呆的搞不過活的,沒有辦法,只好認輸?!薄皥詮娍梢允谷嗽诳耧L暴雨的摧殘下不倒不折不彎腰?!薄胺彩谴笾谴笥抡叨际菦]有感情只有理智的?!薄巴啪褪且煌?。在實際上,信是沒有用的,只要有威就行,有威就是信,有威,誰敢不信?”……這些語言都富有思辨性,都能傳達在當時那個年代里頗能發(fā)人深省的思考,但也不可避免地給作品帶來了理念化的流弊。二是表現(xiàn)在人物的思想活動描寫方面,如彭其在被當作囚徒給看管起來時對囚犯與獄卒之間關(guān)系的反思;趙大明對自己從造反到覺醒、反叛的過程的反思;鄔中對自己為了攫取權(quán)力,不惜連老婆也賠了進去的丑惡行為的反思……
(四)線索繁復,結(jié)構(gòu)精巧。小說從正面描寫軍內(nèi)的文化大革命,但沒有簡單地按運動的流程來布局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而是以彭其一家身處文化大革命的險風惡浪、所面臨的矛盾斗爭及其經(jīng)歷、遭際、命運為主線,交織著由彭湘湘、趙大明、范子愚等相互之間的矛盾糾葛所構(gòu)成的空軍新編第四兵團文工團造反派的各種內(nèi)幕,由彭湘湘、陳小炮、李小芽等相互之間的矛盾糾葛所構(gòu)成的空軍新編第四兵團高級干部的家庭憂患和生活變故,由鄔中、劉絮云、江醉章等相互之間的矛盾糾葛所構(gòu)成的空軍新編第四兵團野心家、陰謀家陷害忠臣良將的卑鄙伎倆,由彭其、陳鏡泉、胡連生等相互之間的矛盾糾葛所構(gòu)成的空軍新編第四兵團的運動“全景”等線索,從而,呈現(xiàn)出扇形結(jié)構(gòu),全方位地掃描出文化大革命最初幾年的歷史風貌④。
(五)采用“戲劇化”、“音樂化”的手法。小說借助戲劇組織矛盾、形成高潮的手法,如第一章《琴聲·歌聲》,圍繞砸琴事件“引進”主要人物,初步形成懸念,勾畫出時代氛圍。之后,采取傳記的寫法,一章一章地展開,描寫主要人物的身世、經(jīng)歷、現(xiàn)狀。小說的前五章,可以看做多幕的第一幕。再后,按照創(chuàng)造人物和故事發(fā)展的需要,精心組織了《公審大會》、《老人心》、《斗爭會》、《將軍憤》、《四面哀歌》等高潮,收到了波瀾起伏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借助于交響樂再現(xiàn)和變奏的手法,將某一種思緒固定在一個特定的旋律上,有時又把各種不同的“音響”融會在一個畫面里。如第一章《琴聲·歌聲》,旋律是抑郁的;第八章《公審大會》,旋律是怨艾的;第十四章《老人心》,旋律是明快的;第二十八章《將軍憤》,旋律是激昂的;第三十三章《熱情奏鳴曲》,旋律是熱烈的;第四十章《愛與死》,旋律是纏綿的;第四十二章《溫泉夜》,旋律是挑逗的。即使在同一章里的旋律,也有其他各種和弦;就是同一旋律本身,也有節(jié)奏、“音響”的多層次變化,進而使整部小說充滿了音樂的優(yōu)美感和節(jié)奏的明快感,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⑤。
(六)注重對比喻、象征等手法的運用。小說大量地運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比喻如:“她(彭湘湘)仿佛覺得,她的溫暖的家就像一條飄泊在驚濤駭浪中的小船,隨時都可能被浪頭打翻;而那些造反者們便正是掀起巨浪的妖孽?!薄八A感到人跟人的關(guān)系會發(fā)生一次巨大的變化,孤獨像烏云的陰影一樣正在移近這個動蕩的家庭?!薄八褚欢洋艋鹑紵谒男睦?,使她感覺不到有嚴寒到來的威脅;他像一個力量之神跟隨在她的左右,使她永遠也不會弱小與孤單。”“海風時強時弱地吹來,把竹子搖得颯颯作響,好像有蟒蛇或猛獸正在那里蠢蠢欲動?!薄坝幸患軞灹蛻?zhàn)斗機被卡車牽引著,從滑行道上開來。它抖動兩翅緩慢地爬行,就像剛鉆出蜂巢的一只幼小的工蜂?!薄笳魅纾骸按巴馐顷柵_,陽臺上放著一盆金橘。海風使院里的大樹搖晃得相當厲害,而金橘小樹不受大的影響。在寒風中沒有一棵大樹能夠結(jié)果的,倒是這小金橘樹獨能果實盈枝?!薄瓣柟馔高^窗口射進病房來,天氣復晴了。無論大風雪來勢多么猛烈,它只能逞兇于一時,只有陽光才是永恒的。即使在昏黑的風雪天,也并非陽光不存在了,不過暫時被濃云擋住了而已。濃云一散,陽光還是陽光,多么明亮的陽光!”……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廣泛運用無疑在文本中形成了一個含蘊深廣的隱喻系統(tǒng),對于小說主題的深化和人物性格的凸顯都具有重要的敘事功用。
《將軍吟》雖然不論是從人物形象來說,還是從藝術(shù)表現(xiàn)來說,都相當出彩,堪稱佳作,以至于康濯、閻綱、蔡葵等著名作家、評論家紛紛撰文贊譽,并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具體地說,最為顯在者大致有如下幾點:
注釋:
②汪名凡主編:《中國當代小說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6頁;蔡葵、韓瑞亭:《長篇小說的輝煌——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小說評論精選(1977—1988)》,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頁。
③首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始于1981年4月,頒獎活動于1982年12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④徐奇超等:《聚焦茅盾文學獎》,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頁。
⑤謝望新:《〈將軍吟〉再認識》,《當代作家評論》1984年第5期,第114頁。
⑥謝望新:《〈將軍吟〉再認識》,《當代作家評論》1984年第5期,第114頁。
⑦http://blog.stnn.cc/zzerer/Efp_Bl_1002452860.aspx.
⑧康濯:《“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略論莫應豐的創(chuàng)作》,蔡葵、韓瑞亭:《長篇小說的輝煌——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小說評論精選(1977—1988)》,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頁。
⑨謝望新:《〈將軍吟〉再認識》,《當代作家評論》1984年第5期,第110頁。
⑩於可訓:《歷史轉(zhuǎn)折期的藝術(shù)見證——重讀首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第2期,第27頁。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