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雙城記》里描述的那樣: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在喬布斯、扎克伯格們實現(xiàn)夢想,改變著世界前進軌跡的同時,金融危機、歐債風暴、青年失業(yè)率攀升、貧富失衡……種種危機也如陰云一般,隨時可能遮沒整個世界。
對平凡如你我的人們而言,這年代又似乎與之前無甚不同,世界恍如小小的屋檐,承載的只是我們忙碌又安穩(wěn)的日子。無論是希臘政客的謊言、美國資本大鱷的算計,還是占領華爾街的悲壯、卡扎菲覆滅的荒誕,都距離我們的生活十萬光年。
然而,陳文茜用她很經濟學也很散文化的《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喚醒了我們安逸的小美夢,告訴我們每個普通人其實都深陷在世界這張大網(wǎng)中,一如噩夢距離現(xiàn)實也不過一步之遙。這位被李敖認定為“最聰明”的女人,用敏銳的視角和直指人心的文字,描述了從陜西到東莞再到遙遠的歐洲,一場經濟危機如何繞著大半個地球傳到一個農民工的身上。生在這個國度這個時代,你我都可能像他一樣,注定要為自己的幸福和家人的平安而奮斗,但時代和世界卻拋回來一個語焉不詳?shù)拇鸢?,留下一個蒼涼的注腳。
作為前綠黨議員、如今的當紅女主播,陳文茜這個名字對大陸讀者并不陌生,但翻閱她這本在大陸發(fā)行的文字處女作,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她行文簡潔直觀,有著紀錄片一般的流暢節(jié)奏?;蛟S是自身的復雜經歷,陳文茜的視角相當全球化,從美國的次債危機到歐債危機,從希臘為代表的歐洲人的慵懶到中國農民工的血汗勞動,從美元綁架全球經濟到黃金不可替代的保值價值,從美國欠全世界一個道歉的狂妄傲慢到中國黃金30年崛起的低調隱忍,從埃及哭泣的法老到利比亞卡扎菲的訣別,她巧妙地串聯(lián)起2011年驚心動魄的一樁樁大事件,在講述復雜的全球經濟政治形勢的同時,不忘反思歷史,憂慮未來。
然而,這本匯集了33篇文章的集子絕非嚴謹?shù)暮暧^經濟論述,而是散評似的綜合性隨筆。 陳文茜的文章似乎有著文藝而悲憫的靈魂。從頭到尾,書中都充滿了現(xiàn)實的苦境。譬如,全書一開篇就寫到了當代青年的困局:生在1990年泡沫前的虛假繁榮時代,享受歷代人類未曾擁有的物質“富裕童年”,然后在渾然不覺中,繁榮的門關上了,如童話般開頭的人生,驟然間滑向了慘烈的現(xiàn)實主義軌道,讓他們不得不清楚地認識到,這一切不是一時的災難,青春的他們注定要被時代狠狠地拋棄,不管或淚或笑或怒或怨,他們都將被遺忘。讀這樣的文章真是叫人沮喪,從彌漫著債務危機的歐洲,到金融大亨只手遮天的美國,再到烽煙不斷的中東,似乎走遍這世界都找不到一個繁華的角落。
所幸,陳文茜并沒有悲觀到底,書中兩篇關于喬布斯的文章猶如暗夜中的兩朵火花。在她的筆下,喬布斯通過信仰削弱自身物欲的膨脹,用他看似傳奇的人生告訴世人,任何時代人都有路可走,只要專注地去做想做的事,世界就不會轟然倒塌。這也許是陳文茜要給我們的答案,也許并不是,畢竟文學從來不負責提供答案,只是要藉敘述讓人們的心靈在“三飽一倒”的小生活之余疼痛顫抖,繼而像梁漱溟那樣喟然慨嘆:這個世界會好嗎?(文/汪洋 制圖/哎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