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標志,也是國與國之間進行文化交流、角逐文化領導權和爭取群眾支持的重要方面。
古人云“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的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音樂形態(tài)及內容與其國內政治、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國古代的政治家就高度重視音樂的社會政治功能。早在西周時期,周公就制定出“禮樂”制度,使國家和社會的日常事務按照“禮樂”的要求運行,以達到政事有條不紊、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狀態(tài)。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注意到音樂教育對人們精神的巨大影響,把“樂”作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進行傳授,以音樂教化人心,促進政令通暢、人心和順。
如今,我們仍然要認識到音樂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音樂教育,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音樂教育是精神基礎。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不僅需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社會風尚,還需要有大量思想健康、道德高尚的社會成員。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國民的情操、幫助國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提高國民的審美水平。
在音樂的世界里,人們通過旋律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擺脫了語言、地域、性別等的限制。無論是被譽為陽春白雪的高雅音樂還是被稱為下里巴人的通俗音樂,健康的音樂教育總是能滌蕩人們的心靈、倡導良好的民風、凈化社會空氣。
通過音樂教育,不同的人們也能交流情感,促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建立起一種更為融洽的關系。這一切都在無形中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構成了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礎。
音樂教育是動力支持。開展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培育大量懂音樂、愛音樂的音樂產品消費者,同時,還能激發(fā)眾多音樂作品生產者的創(chuàng)新活力,帶動相關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無形中擴大了音樂產品的消費市場,提升了觀眾對音樂作品的要求。
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音樂創(chuàng)意和制造產業(yè)便被帶動起來。從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到出版商的整理,再到曲目的演繹、錄制,最后到音樂制品的宣傳、發(fā)行以及推廣,整條產業(yè)鏈都在音樂教育的基礎上不斷形成并發(fā)展壯大。
而高水平音樂作品的不斷涌現(xiàn),又將推動我國經濟增長、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持續(xù)進行,我們也將不斷地獲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活力與動力。
音樂教育是增強軟實力的重要手段。音樂,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一首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曾激起了多少中華兒女團結戰(zhàn)斗的決心?在和平年代,一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又讓多少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對中華文化如癡如醉、心向往之?
在當前世情、國情與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音樂教育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標志,也是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角逐文化領導權和爭取群眾支持的重要方面。
?。ㄗ髡邌挝皇潜本煼洞髮W藝術與傳媒學院)
責任編輯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