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寫
我認為寫作是在麻木且大眾化的生活模式中保持清醒的一種方式。時刻保持這種清醒是一個人的必備素質和不斷探討生命、生活的動力。
要寫就必須有意無意地去觀察(有時甚至已成為一種本能反應)。我得感謝我的美術學習經歷,那些觀察靜物的方式同樣適用于寫作,且因為更加細膩而長久地注視,一件事情或一個事物得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層面來——有點類似素描中的明暗色調——你得首先用眼光作筆,細細地,一筆一筆地去把它們的形狀、色澤、氣息以及最重要的內部結構勾勒出來,這個內部結構往往就是一般人看不到或注意不到的“真相”。說“真相”可能有點嚴重,但這個詞語我覺得確實是支撐一片文字或一種思想的鋼架結構,不能沒有。
其次,除去寫作的社會意義,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個人化、私秘化的表達記錄方式。能做到“旁若無人”是最高境界。我只寫我所想,不受那么多限制。真能做到這樣,會是一種享受。這時,有沒有讀者參與已經不重要,它已經變成了一個類似“自語”的個體行為藝術。好的作品往往是在這樣的自由狀態(tài)下產生,所以,如果最終文字需要讀者,那么必須權衡好其中的“亮”與“暗”的關系,也像繪畫一樣,必須決定哪些要作為明亮的能被其他人直觀看到、感受到,哪些是壓制著的、比較冷靜的實質。尋找到這兩點之間的平衡,那么寫作本身已經是一件制作藝術品的自然而然的過程。
我自己怎樣寫
截至目前,我寫的散文最多,小說也寫,但是總覺得自己沒到那個高度,掌控不了全局,詩歌偶爾也寫,但也許是散文寫多了,寫起詩歌來缺乏一種清脆的裂帛碎玉般的質感。所以,只能說說我對散文寫作的觀點了。
作為女性,體悟事物的方式更為細膩多元化。她們的目光中始終帶有母性色彩,溫情,細致??赡苡悬c像翻揀菜葉,一邊想著這些菜的來源,一邊注意著菜葉的形狀、色彩、溫度、以及每一條脈絡的線條、走向,這是一種視覺、想象和觸覺的三維合一。也許是一種女性的本能。但放在寫作中,如果過分注重唯美的東西,有可能陷入一種家庭主婦式的憐花惜玉或自艾自怨;如果在看到表象的同時,認真去思考這些事物的源頭,它們有可能經歷的旅程、它們自身的情緒,就會得到一種冷靜的觀察和獨特的角度。
很多人看我的散文以為我是一個男人。聽他們這么說我覺得很高興,因為我一直想避免那種非常女性化的語言、視覺,以及對事物的剖析形式。我覺得太女性化的東西往往虛弱而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力度和縱深感。所以,我一直想以一種剛柔并濟的方式去表達,無論是文字的選擇還是對自身體悟的表述,我都希望中性化或男性化一些,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一直有冷靜之感,語言、標點可以溫情乃至婉約,但思維一定要冷靜。
我似乎更喜歡一種階梯式的表達方式。對同一事物,我想把它或它們解剖開來,看清每個細節(jié)和有可能包含的意義。所以,寫過的很多散文都是一個主標題,下面跟一些小標題的形式,看起來呈現(xiàn)著一種散的形式,但最后我會試圖把解剖開來的碎片還原于整體。得益于這種方式,我有足夠的時間或是心態(tài)做到從容,而且有足夠的好奇去“打量”事物周遭的有可能與之相關的一切,比如它們旁邊的空氣、陪襯,甚至是有可能影響事物的外部溫度,我總試圖設身處地的自己去充當要描寫的事物,我想像一個導演,雖然鏡頭中需要出現(xiàn)的一切最終都只為主體服務,但是這些陪襯很有意思,也很能渲染氣氛——這個過程很有趣,我能在其中得到享受。
我的語言
我想要一種特別的語言風格。每個句子、詞語、標點符號都不是隨意的,我總想找到比自己正在描寫的事物本身更有趣更符合事物形象的比喻或詞語,這能使事物脫離本身既定的形象和本質而突然飛躍一下。有時候一個突發(fā)奇想但恰如其分的詞語能一下子閃出光來,那種光很靈動,像游離在草間的藍色的蛇,只是偶爾吐露一下,但一大段文字都會在閃現(xiàn)的這一點光芒中變得生動和充滿活力。但是陪襯在其周圍的,我想應該始終是一種樸素而真實的語言,不需要復制那些原本存在且被無數(shù)人盡情使用的詞語,只需要從從容容,簡簡單單,發(fā)揮其原始意義就可以了。而這種簡單和樸素似乎更需要“匠心”,不宜冗長,不宜流俗,只找到文字最突出的“節(jié)點”,再用輕快明了的線條連接起來便可。這樣的文字結合那些閃光點,中間是有“氣眼”的,自己和讀者都可以透氣。這也是一種能力,需要結合自己的觀察不斷去體會和實踐。
再者是對“輕重”的安排。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怎么樣使之平衡而富有節(jié)奏。尤其是結尾,我喜歡那種“絕情”一些的的結尾,絕對不要虛偽的感嘆號或看似意猶未盡的省略號,覺得那樣很矯情、很幼稚。不如冷冷的留個背影或像局外人那樣一語道破謎題。這樣很誠懇也很有力度。
今后怎樣
這是一個需要積累生活經驗和痛苦的過程。開始感到痛苦的時候,我往往不能理解為什么痛苦,這種痛苦會持續(xù)多久,但是一旦走過了那段自己或別人的經歷,冷靜下來后就能看清楚整體了。那時才能從容,才有權利發(fā)表自己的思想。身處痛苦或某種過程中時,可能理解問題會產生偏頗,也可能產生極端,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達時機。
所以,我想安靜的繼續(xù)用眼睛看,像沒有經歷過任何事情那樣新鮮的去繼續(xù)經歷,需要停頓的時候可以理一理思緒,最終能寫出夢想中的文字也罷,寫不出也罷,那也需要時機和際遇——真的寫不出的時候,自己心中五味雜陳也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