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老師和同學眼里聰明優(yōu)秀的神話,然而,神話出人意料地破滅了。絕望中,父母把他送到軍事化訓練營里,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對于孩子和父母來說,這是思想洗牌的“戰(zhàn)爭”、靈魂重塑的“戰(zhàn)爭”。
“戰(zhàn)爭”并沒有隨著軍事訓練的結束而結束:孩子的壞毛病復萌,父母之間的教育理念“戰(zhàn)爭”升級,高考前夕巨大的壓力一度使他面臨精神崩潰……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是什么幫助這個艱難的家庭贏得了這場拯救孩子的“戰(zhàn)爭”?
同樣的孩子,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中國也許還有千千萬萬。徐世立以其親歷的種種給予了面臨同樣問題的家庭一面鏡子。學習也好,反思也好,規(guī)避也好,愿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在鏡中照見自己。
站在苦難的門口
“站在苦難的門口”,是兒子參加2009年湖北省高考自擬的作文試題,我立刻拿它作了本書前言的題目。
兒子高考一結束,我便瞞著他開始寫這本書。書出版的時候,第一個感到震驚的將是我們的兒子。那時,兒子在大學念書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也不排除別的可能。從現(xiàn)在起直到此書出版的這段時間,我們夫婦必須將此事瞞得密不透風,雙方家人中也不能讓任何人有絲毫察覺。
世上竟有這樣的寫作。
我們?yōu)槭裁匆@樣?原因說來也簡單,這是一本主要是寫他的書,兒子知道了很可能不讓寫,此書便會夭折,甚至永遠不可能問世。而我和妻子晏紫卻認為此書應該寫,因為我們不僅僅是為兒子寫,也是為與兒子同齡同代的孩子寫,為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幾千萬中國家庭寫。和世面上許多內(nèi)容重復的親子、勵志、成功成才類書籍不同,這本書是寫苦難與黑暗,失誤與教訓,沉淪與掙扎,拯救與自救,理解與和解;寫淪陷之后的浮升,寫人和命運,以及人與命運的關系。
這樣真實地寫出并以這樣的方式寫,我們確實感到有點對不起兒子,但不寫出更對不起兒子,這是我與晏紫的共識。也試想說與兒子知道,兒子未必不讓寫,思來想去,我們不敢冒這個險,寧可委屈兒子。
我的文聯(lián)同事李賀明曾經(jīng)說,“兒子是上帝派來磨煉你們的”??赡膫€獨生子女又不是上帝派來磨煉他們父母的呢?又有幾個“特保兒”家庭不曾彌漫一個孩子的戰(zhàn)爭硝煙?做獨生子女的父母,我們無“往”可繼,但有“來”可開,無“前”可承,但有“后”可啟。此前若有這樣一部書對我們“啟后”、“開來”,我們當不致走那么長的彎路,人脫去幾層皮,在黑暗里摸索到兒子成年。經(jīng)歷了之后,我們才強烈意識到中國早該有這樣一本書,卻沒想到,突然有一天命運安排此書由我來寫。我想如果我不寫出,若干年內(nèi),恐仍將難有這樣一本書問世。
天、地、人,物、事、力,各種因素聚合于我一身,我遵從天意。于私,是為兒子,為了如他所愿將來能“更加地完美自己”,同時不忍心辜負他106天的艱辛之旅以及于106天的困厄中寫出的97篇日記和6萬字的真情文字。于公,我們欲“啟后”。這與我的職業(yè)和職業(yè)道德有關。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開拓者王鳳儀有言:“道”是行的,不行沒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沒有德?;璋档囊菇郑乙荒_踏進無蓋的窨井,一身傷痛。我爬了出來,撫痛而去,頭也不回,可我明知身后的行人正熙攘而來,明知必有人和我一樣跌進窨井,有人會比我更慘更痛。我若如此這般,私心以為失德。我寫這書,是站在井口提示后來者繞道,是找來石塊將井口圍攔,是用木板在井口豎起一塊標志,是用手電、燭火在黑暗里亮起一束微光。
準備材料、構思此書時,我常會想起魯迅當年喊出的那聲“救救孩子”,想象魯迅憂心如焚的樣子,想念那句“肩起黑暗的閘門,放孩子到光明的地方去”的話,常常想,常常就被這些話觸動,感動。有媒體、網(wǎng)站和教育刊物報道,中國現(xiàn)在有若干千萬“問題學生”,后被有關部門否定。虛假新聞或數(shù)字不實應該否定,但“問題學生”這個客觀存在的龐大群體卻很難否定,很難裝作沒看見。至于該不該給學生貼“問題學生”、“差生”的標簽,則又當別論。有多少個“問題學生”就有多少個“問題家庭”,就有累以億計的“問題家長”。問題是,我們至今還沒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寫作之前,我就想到要用這篇寫在書前的文字給將來突??吹竭@本書的兒子作點心理鋪墊,翻開書,兒子會迎面碰上“問題學生”、“差生”、“擇差教育”這些刺目扎心的字眼,這篇文字或能起到鎮(zhèn)痛減痛的效果,切望兒子挺住。兒子,這次你不會是又一次“站在苦難的門口”,因為你已經(jīng)長大了,成人了,對“苦難”已經(jīng)有了較深的感悟,而且已將“苦難”置于案幾,躍然紙上,呈現(xiàn)于考場。個人的苦難能使別人受益,這樣想,疼痛是不是會減輕些呢。
我還特別想借這篇文字為此書做個宣傳。我不避諱,因為我心存著一個美好的愿望——每賣出一本書,或可挽救一個人、一個家庭;多一個人看這本書,就多一個孩子或家長早日拔身于泥淖而綽厲前行。
1 絕望短信
“這小孩完了”,是我收到的一條短信,發(fā)信人是晏紫,“這小孩”是我們的兒子修遠,讀高一上,收信時間是2007年2月4日。那時,我正在37年前插隊落戶的宜昌縣一個叫譚家沖的小山村里寫作。那天我?guī)缀跻灰共幻?。兒子出了“問題”,a266e093fa64b917f5c4cccd6f7895e5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家庭、學校以及周邊親友一切試圖力挽頹勢的努力均不奏效,兒子像一架失事飛機,帶著巨大的慣性往一個我們不愿看到的低處墜落,著了魔一般,我們,以及與我們有關的大小家庭無所作為,窮途末路。
此前一個多月的2006年11月17日,晏紫就給我發(fā)來“修遠情況很不好”的短信,那時她還沒有這么絕望?!昂懿缓谩币灾痢巴炅恕保荚陬A料之中,整整一個高一上半學期,兒子不聽課不做作業(yè)只上電腦打籃球,上課就睡覺,怎么可能好又怎么可能不“完了”呢。
晏紫是武漢一所大學的老師,當她以母親和老師的雙重身份對兒子感到“絕望”時,這種絕望也是雙重的:母親對兒子的絕望,老師對學生的絕望。
記得2006年初中畢業(yè)前夕,班主任把我叫到學校,當著我和兒子的面說:“徐修遠聰明、優(yōu)秀的神話已經(jīng)破滅了!”語文老師第二天對我說:“你的兒子油鹽不進。”又一天夜晚的學校操場上,副校長兼物理老師得知我是徐修遠的父親后說:“你的兒子軟硬不吃?!爆F(xiàn)在回想,作為父親,當初對兒子惱羞成怒地轉述這個“八字標簽”真是愚不可及,憤怒淹沒了理智,它沒能使兒子知“恥”而后進,反而成為他后來干脆自我放棄的催化劑。等到明白時錯已鑄成。
客觀地說,今天的中國,絕大多數(shù)人尚未意識到教育與自我教育是每個人畢其一生都需要學習與實踐的一項重大、艱深的工程。教育之所以艱難艱深,蓋因它面對的是各各不同的人,一個個稟賦、品性各異的活生生的個體。中國以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為榮,孔子以自己千年不朽的教育思想和普世價值觀傲立于人類文明之巔,然不無諷刺的是,當孔子學院如今在全世界遍地開花(截至2010年6月,91國,302所,孔子學堂272個)時,中國自己的教育卻問題成堆;應試教育四面楚歌,至今仍東奔西突找不到出路。長期以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精髓被束之高閣,相互關聯(lián)互為依存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意無意形成共謀,孩子、學生成了教育生產(chǎn)流水線上的標準化產(chǎn)品,不符合“標準”的學生被流水線剔出,成了“次品”或“廢品”,大量的所謂“問題學生”、“問題孩子”便由此產(chǎn)生了。明明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明明是我們的教育問題成了“問題教育”,惡果卻落在“問題孩子”、“問題學生”身上,這不公平。記得多年前鄧小平說過這樣的話:這些年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教育的失誤。中國只提“科教興國”,不提“教育立國”。我不明白,這么多年了,教育和社會道德倫理都這樣了,為什么不以教育立國?我以為“教育立國”立的是國之魂魄。
從表面看,兒子從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滑落到“問題學生”只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而實質(zhì)是,由于我們的種種失誤,這種滑落從兒子出生不久就開始了,無數(shù)失誤的因累積成了“問題”的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和晏紫用了16年的時間。
我這里說的“失誤”,主要是指我們家庭教育的失誤。因為這些失誤,我們和兒子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以及無數(shù)不同內(nèi)涵的淚水,以及無數(shù)個揪心揪肺的日日夜夜。
兒子出生后剛滿100天,就被我們送到鄭州他姥姥家,回家時已經(jīng)4歲半了。最令我們吃驚的是他強烈的“唯我”意識,任性、暴躁、自私,還有對周圍人的冷漠,糟糕,兒子讓老人慣壞了。我們一開始就錯了,錯得我有時認為兒子后來一切讓我們操心勞神的習性都是對我們原始錯誤的報應,都是我們必須承受的懲罰,以致后來將他送到被稱為“魔鬼訓練營”的地方時,他所承受的巨大的身心痛苦,我都認為他是在代父母受過!
我想在這里說出一件事情。說出它,除了對兒子表達我的愧悔,還因為它太隱秘,太匪夷所思,不說出我不得安寧。
那時兒子大約5歲。有一天我坐在臥室陽臺上看書,兒子靜悄悄地站到臥室門口。晏紫不在家,兒子很孤獨。獨生子女都很孤獨。兒子想過來,又怕打擾了我,或者怕自己不受待見,猶豫不決的樣子。我一直知道他站在那兒,卻沒有讓他過來的表示。兒子終于忍不住朝我慢慢走來。走到陽臺門邊,他站住了,怯生生地望著我。我仍然沒有理他。雖然多年不在一起,因為血緣,兒子對父親依然是有感情的,記得剛回武漢的那些日子,只要一聽見我下班上樓的腳步聲,他就歡天喜地地跑出門將我的拖鞋放到樓梯口,然后又羞澀地蹦跳著趕緊跑進門去?,F(xiàn)在,他想和父親親熱,或者玩玩,說說話,或許還希望父親能將他抱進懷里。可是我沒有,身子一動不動,眼睛仍在書上。不一會兒,兒子的腳邁過了陽臺門,他的小手輕輕觸碰了我的腿。見我仍沒反應,他十分忸怩地歪斜著身子靠到我的身上,長時間不聲不響。按常理,接下來該發(fā)生的情形理所當然地應該發(fā)生,可是我竟然讓一切理應發(fā)生的情形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我沒有用行動去填補兒子情感的饑渴,我沒有在他十分渴望父愛的時候給他一句親熱的話語和一個愛的擁抱。
難怪兒子后來和我不親。
第一次回想這個細節(jié)時,我的心發(fā)緊,不能自恕。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指責長大后的兒子的冷漠,卻不知自己人性中隱匿著更為冷酷的一面?;叵胛业耐?,我雖然出生后一直沒有離開過父母,但我只有母親抱我的記憶。我懷疑父親從來就沒有抱過我。父親活到78歲,直到生病我送他住院時,我們父子才有了生平第一次肌膚相觸。我不知道這和我缺乏對兒子肌膚之親的欲望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有時候想得極端了,就覺得,當一個中國父親的兒子并不是一件什么幸福的事情。
2 墜落從電腦開始
小學畢業(yè)時,兒子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與晏紫的大學一墻之隔的一所初中。整個小學階段他都出類拔萃。他幾乎每年每學期都是三好學生,作文、英語多次在省、市、區(qū)比賽中獲獎。他酷愛運動和藝術,乒乓球、籃球、游泳、自行車、象棋、繪畫、聲樂、舞蹈、鋼琴,無所不會。進入初中后他的成績依然一直全班領先,全年級10個班500多人,初二的一次期末考試,他是年級第二名。他曾獲得武昌區(qū)藝術小人才一等獎和“雛鷹少年”稱號,還被武漢市團市委和武漢市少工委授予“雛鷹勛章”。但到初二下的2004年底,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兒子要買電腦。
兒子的滑落還有一個不被我們認識的重要原因——初一一過,日子不知不覺進入了中考應試期,課業(yè)壓力陡增,所有人陡然緊張起來,而此時的兒子正處于身體與心理的轉變期。應試如魔罩,但凡意欲上進的學生都難逃其掌,而對抗是沒有出路的。
自控力一直是兒子的弱項,我們完全能想象買電腦的后果。但防線已經(jīng)崩潰,買電腦大勢已定,于是我與他“約法三章”。我以為,即使從表面看,兒子的“完了”確是從買電腦開始的。
一邊是日日不斷的長時間上電腦,一邊是在書房被控制被勸說的不自在不自由。2005年4月,兒子從同學處借來一種叫做PSP的掌上微型電腦,將電腦中的游戲下載拷進PSP,然后坐在床上被窩里夜以繼日。但借的終是要還的,很快,他向晏紫提出要買PSP,這時離買電腦才三個月?!拔逡弧标套蠋鹤踊剜嵵?,5月2日,兒子就擁有了一部2400元的新PSP。是兒子他小舅買的,晏紫的弟弟是北京一所大學的老師。
兒子特別擅長將“約定”、“公約”變成一紙空文。不久,“約定”全面廢止。
7月初的一天,心力交瘁的晏紫在電話中對小舅哭訴:“你把我害苦了!”
3 滑向潰陷的邊緣
PSP最終被我沒收了,兒子對我難免怨恨。這期間,語文老師也曾沒收過他的MP3,他竟然上課也把耳機掛在耳朵上。兒子的外形也在悄然變化,留長發(fā),根根拉直,向四面擴張,據(jù)說是超女周的“筆暢頭”,拉動了整整一代人的頭發(fā)生長。上衣越穿越大,下面長齊大腿,身子里面頓覺空空蕩蕩,總替他460c07f6497648dee57878e1090a8e32472ce599f4d8fff2e713d3797c6876f8感覺風全面占領身體的寒冷。褲子越穿越長褲腿越穿越肥褲腳越穿越大,在地上拖出須子啰嗦的毛邊,邊走邊掃街似的。我后來知道了這叫“嘻哈褲”,用以配合“嘻哈一族”的街舞,全是網(wǎng)上“淘”來專賣店“搜”來從美國快件郵來,價格不菲,七八百元一條是家常,而且破洞百出。鞋只穿一種:運動鞋。價格從二三百元起步,幾年間飆升到每雙一千多元,全名牌,不是耐克就是阿迪達斯。其后,街球替代了籃球,街球又衍生出了街舞?;@球街球街舞,聽歌上網(wǎng)看碟片,成了兒子生活的主旋律,而中考正一天天臨近。
中考調(diào)考前一月的月考,兒子的年級成績排名是500多人中的234名。我再一次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