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棄疾,以豪放著稱于詞壇,以愛國屹立于史壇。其詞繼承、發(fā)展了蘇東坡詞的豪放,并開拓了豪放一派。辛詞以其獨特的視角、獨特的筆法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映愛國情懷。其中,辛詞中意象的選取就是獨特筆法的一種。其詞中不管是軍事意象的選取,人物意象的運用,寫景意象的描述,還是詠物意象的構(gòu)建,動物意象的象征,無不反映出作為大家的辛棄疾其詞的個性風格。之所以詞壇上有豪放派和婉約派,與意象的選取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辛詞中意象的選取就反映了辛詞豪放悲壯、慷慨雄奇、沉郁蒼涼的個性風格。
關(guān)鍵詞: 辛棄疾;意象;風格
意象,作為中國首創(chuàng)的審美范疇。歷來被很多詩人、詞人廣泛運用。“鮮明獨特的意象往往體現(xiàn)出詩人的個性風格,而意象群的流變又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詩歌史的變遷。”①王國維曾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雹谝簿褪钦f,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情緒寄托在客觀物體上,從而使讀者通過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了解作者的情感。用這樣的意象傳導情感,比起直接描述,直接抒情,更為生動,更為強烈,也更為感人。由于作家對意象的選取以及對所選取意象的表現(xiàn)和理解不同,往往也反映出了詩或詞的個性風格。辛棄疾運用鮮明獨特的意象(軍事意象、人物意象、寫景意象、詠物意象和動物意象)則反映出了辛棄疾的豪情壯志和愛國情懷,同時也反映出了辛詞的個性風格。
一、辛詞中軍事意象反映出了辛棄疾追求男子漢氣概和英雄情懷,同時也反映出了辛詞豪放悲壯、慷慨雄奇、沉郁蒼涼的風格。
軍事意象,是辛詞所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是辛棄疾熟悉軍事生活和其特有眼光觀物的結(jié)果,也是辛詞豪放的表現(xiàn)之一。軍事意象的運用,是辛棄疾對前人的繼承,也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說繼承,是因為之前有很多文人運用過軍事意象,如楊炯《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說創(chuàng)造,是因為辛棄疾以其從軍行伍,橫戈殺敵的經(jīng)歷和特有的眼光觀物,任何普通的景物都能幻化、創(chuàng)造成軍事意象。因此,當他“筆作劍鋒長”時,刀、槍、劍、戟、弓、箭、戈、甲、鐵馬、旌旗、將軍、騎兵等軍事意象就自然而然呈現(xiàn)于筆端,諸如“千騎弓刀”、“倚天萬里須長劍”、“嵯峨劍戟”、“卻笑將軍三羽箭”、“邊頭猛將將干戈”、“紅旗鐵馬響春冰”和“斬將更搴旗”等豪放悲壯的詩句流露于詞人的內(nèi)心深處。諸如下面的詞作: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ā镀脐囎印殛愅x壯詞》)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ā端{(diào)歌頭》)
由于辛棄疾熟悉軍事生活,又善于捕捉自己熟悉而具體的事物,用簡煉的筆墨反映戰(zhàn)場景象,詞中軍事意象的運用,以及由眾多意象構(gòu)成的意象群,連續(xù)成雄豪壯闊的審美境界,更能體現(xiàn)辛詞的個性特色和詞人渴望重返抗金戰(zhàn)場,繼續(xù)沖鋒殺敵的愿望。在寫軍事生活時,吃肉、彈點、點兵、騎馬、射箭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句中的,用劍、燈、號角、弓、馬等典型事物,塑造廣闊的沙場景象,濃郁的沙場氣氛。所以辛詞筆下的軍事意象大都呈現(xiàn)出突兀雄偉的壯麗之形,或勁健奔騰之勢,蘊含著作者激昂奮發(fā)的戰(zhàn)斗精神,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這與作者的英雄氣概、曠達胸襟是一脈相通的。辛詞中的軍事意象,也都是辛棄疾強烈愛國情懷的抒發(fā),是他宏偉氣魄、博大胸襟的體現(xiàn)。它像號角,震蕩人們心弦,鼓舞人們熱情;它像戰(zhàn)馬,馳騁沙場,震撼人們身心。辛詞中所寫的軍事意象,大都是辛棄疾他自己行軍沙場是目睹過的;所寫的戰(zhàn)爭和軍事生活,也都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種種鏖戰(zhàn)。他自身的豪放與詞句所表達出來的豪情,是他在戰(zhàn)斗中迸發(fā)出來的激情,是用殺敵報國的刀光劍影描繪出來的,是在血與火的戰(zhàn)斗中熔鑄出來的。“劍指三秦”、“弓刀事業(yè)”、“斬將搴旗”、“笳鼓”、“列艦”、“長劍鋏”、“沙場”、“烽火”等軍事意象,都是辛棄疾的創(chuàng)造,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追求男子漢氣概和英雄情懷;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了辛詞豪放悲壯、慷慨雄奇和雄放剛健的個性風格。
二、辛詞中人物意象體現(xiàn)了辛棄疾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崇拜,寄托自己遠大的政治和愛國情懷,豪邁激昂、雄渾壯闊的人格表現(xiàn)。
人物意象,就是詞作中大量運用歷史人物,一方面,能寄托詞人的豪情壯志、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愛國情懷;另一方面,又能體現(xiàn)詞作的個性風格。人物意象的運用,是辛棄疾對前人的繼承,也是根據(jù)自己抒發(fā)情感時所創(chuàng)造的。說繼承,是因為前人已經(jīng)用過人物意象,如高適《封丘縣》:“乃知梅福徒為爾,轉(zhuǎn)憶陶潛歸去來?!碧K東坡詞中“雄姿英發(fā)”的“周郎”等。。說創(chuàng)造,是因為詞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豪情壯志和愛憎分明,用歷史人物寄托自己的情思。稱贊“西都人物”,鄙薄茍安江左的“王謝諸郎”;贊揚廉頗、李廣、鄧禹、馬援等為國立功的英雄,鄙薄因人成事的李蔡、清淡誤國的王衍。人物意象的運用,是詞人寄托和表達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
英雄人物意象的運用,是辛棄疾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也是對英雄人物的稱贊和崇拜。辛棄疾,人稱“一世之雄”。③他平生以英雄自許,渴望成就英雄的偉業(yè),像成為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坝⑿凼?,曹劉敵”,“天下英雄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他所采用的歷史人物,也多屬于奇?zhèn)ビ⒑?、放浪不羈和慷慨悲涼的類型,如“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的李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劉裕,“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的孫權(quán)等,無一不反映辛棄疾對英雄人物的稱贊和崇拜,同時也抒寫了英雄的精神個性。辛棄疾的人生理想本來是做統(tǒng)兵將領(lǐng),也就是橫戈殺敵的大英雄,能夠在戰(zhàn)場上博取功名,“把詩書寫上,笑驅(qū)鋒鏑”。但由于歷史的錯位,“雕弓掛壁無用”,“長劍鋏,欲生苔”,只得“筆作劍鋒長”,轉(zhuǎn)而在詞壇上開疆拓土,將本該用以建樹“弓刀事業(yè)”的雄才來建立詞史上的豐碑。辛棄疾用詞來表現(xiàn)自己的英雄形象和精神世界。他通過詞也實現(xiàn)了自我的創(chuàng)作主張,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經(jīng)歷,生命體驗和精神個性完整地表現(xiàn)在詞作中,與虎嘯風生,豪氣縱橫的英雄氣質(zhì)相適應(yīng)。作為英雄壯士,辛棄疾常常豪情激揚,始終把為民族事業(yè)而奮斗終身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其使命感異常強烈而執(zhí)著?!暗滥袃?。到死心如鐵??丛囀?,補天裂。”“看依然,舌在齒牙牢,心如鐵。”即使是仕途失意,落魄閑居,也難忘他的歷史使命,時刻思念著故國江山;雖華發(fā)蒼顏,但壯心不已。雖然辛棄疾懷才不遇,壯志未酬,但是他還是用詞作來回憶歷史上建功立業(yè)、名傳千古的英雄人事,并借他們來表達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苦悶。如《木蘭花慢》上闕:“漢中開漢業(yè),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zhàn)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毙猎~中人物意象的運用,是辛棄疾對英雄人物的稱贊和崇拜,也是他自己渴望成為像李廣,孫權(quán)等這樣的英雄人物。然而,因為歷史的錯位和朝廷的腐敗,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或因遭嫉妒而被排斥,只好把自己的英雄理想寄托在歷史英雄人物身上。正因為辛詞中大量運用了人物意象,所以辛詞中豪邁激昂,雄渾壯闊的個性風格便在人物意象的運用中體現(xiàn)了出來。
三、寫景意象的描述,有利于辛棄疾愛國情懷的表達和辛詞清新、淡雅個性風格的表現(xiàn)。
寫景意象,是指通過選取象征性的景物,并予以某種情感的寄托。辛棄疾在寫景時,大量使用意象,其意象清冽,優(yōu)美。如《好事近·西湖》中:
日日過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雖言如畫,想畫時難邈。
前弦后管夾歌鐘,才斷又重續(xù)。相次藕花開也,幾蘭舟飛逐。
為了描寫西湖景色。開篇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突出的意象“冷浸一天寒玉”。以“一天寒玉”比擬秋天“相次藕花開也”,暗示秋天清澈,透明而稍帶寒冷的湖水。在這里,詞人把“湖水”當成“一大塊寒玉”,用的是比擬中的擬物手法。它使讀者在讀詞時,立刻被帶入詩人所布置的想象空間,仿佛感受到微微襲人的凜冽秋寒。這個意象,頗有先聲奪人之勢。于是接下來描寫湖光山色以及游湖之樂等句子,都以“冷浸一天寒玉”這個意象作為鋪墊。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⒕猃報春翁幨??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權(quán)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ā赌钆珛伞さ墙蒂p心亭》)
作者以吊古來傷今,選取的寫景意象都是極易令人感傷的,如哀柳、斜陽、歸鳥、荒野、悲風、孤帆、哀笛……,無一不是牽動愁腸的慘淡意象,這樣一些個體意象組合成整體意象,構(gòu)成了一幅夕陽西下圖,間接地象征了建康山川江河風雨飄揚的處境?!皩氱R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等意象的組合,象征了國家衰亡已成定局,誰也無法挽回。作者難以形容此時的心情,只好借酒澆愁。通過這組象征性的意象,反映了作者吊古傷今的情緒和對國事的隱憂,同時也表達了詞作豪放悲壯,委婉纏綿的文學風格。
總之,辛棄疾是營造意象的大家,他的詞作也因意象種類繁多而紛呈,使讀者回味無窮。在其創(chuàng)作中,精妙奇特的意象,賦予了詞作靈動飛揚的形象,幽深隱約的意蘊以及凝重厚質(zhì)的情感,具有奔騰飛動,雄壯凌厲,奇?zhèn)ゲ环驳奶攸c,體現(xiàn)了崇高的壯美、雄豪的陽剛美和剛健有風骨的自然美。其軍事意象的營造,使詞慷慨雄奇,豪放悲壯;人物意象的采用,使詞氣勢磅礴,回味無窮;寫景意象的描述,使詞清新自然;詠物意象的建構(gòu),使辛詞富有詩情畫意;動物意象的象征,使辛詞沉郁蒼涼。所以說,辛詞中運用的意象,對其個性風格有著很大的影響。
注釋:
?、倮罱?,顧大鵬、《中國文學史》(學習輔導與習題集)、齊魯書社,2006年2月、第1版、第173頁。
?、谕鯂S《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鄯堕_《稼軒詞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參考文獻:
[1]劉楊忠.《稼軒詞百首譯析》[M].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1983.
[2]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
[3]張玉奇.《辛詞藝術(shù)論》[M].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3.
[4]《辛棄疾詞選》編寫組.《辛棄疾詞選》[M].中華書局出版社, 1979.
[5]張建業(yè).《中國詩歌簡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86.
[6]《辛棄疾詞文選注》注釋組.《辛棄疾詞文選注》[M]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
?。ㄗ髡吆喗椋簭埾仍疲?987-),男,漢族,青海西寧人,青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