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物理概念教學中,要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 中學物理概念教學 創(chuàng)新意識 實踐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中,概念教學的地位十分突出,因為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概念是整個物理知識體系的支撐點,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就是不斷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識。物理概念是透過現(xiàn)象反映事物的一種本質(zhì)規(guī)律,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zhì)共同的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教師在進行物理概念教學時,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推理、演繹、歸納等方法理解概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物理概念教學如何實施,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呢?
—、精心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建立物理概念的過程,必須通過學生自己思維活動,實現(xiàn)認識上的飛躍。如果學生對新的概念不感興趣,就不愿意動腦筋,教師也無法替代其思考。因此概念教學的首要任務要求物理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的物理情境,教學活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生動直觀的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內(nèi)在的求知力量,學生就會對新知識產(chǎn)生向往和探索的欲望。
如:在力學體系中,力是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對“力”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學生構建整個力學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習“力”這個概念時,學生頭腦中已存在“物體”、“相互”、“作用”等概念,教師要把“物體”、“相互”、“作用”融于簡單的事例中,便于學生理解。如做“手推桌子”實驗,手、桌子是“物體”,而推就是“作用”。又如用圖釘?shù)尼樇廨p按手指,手指會感到疼,這是因為圖釘對手有一個作用,這就形成“相互作用”。那么相互作用的力是否一定要接觸呢?再演示磁鐵相互吸引的實驗,學生一看就明白,相互作用的力,可以是接觸的,也可以是不接觸的,這樣對“力”概念的理解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教學實踐表明,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越接近生活,越接近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就越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越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二、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頭腦中產(chǎn)生一個問題,比得出一個問題的結論更重要,因為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少主動提問的鍛煉,自主精神難以得到發(fā)展。新課程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概念教學中不僅要自己準備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物理問題,要強化問題意識,使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物理概念教學中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抓住教學重點,不在枝節(jié)問題上周旋。
?。?)抓住知識的難點設問,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針對學生認識模糊、疏漏的地方,抓住關鍵詞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將片面的、孤立的認識轉化全面的、辯證的認證結構。
如學習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慣性”后,不少同學頭腦中還存在“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理論觀念,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坐在向前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里,將手中的鑰匙豎直向上拋出,當鑰匙落下時,是落在手里,還是落在后面?為什么?”引導學生突破“鑰匙拋出后,雖然在豎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運動,但在水平方向上還要保持拋出時的速度隨汽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這一難點。又如: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學生容易混淆物理公式的意義與純數(shù)學表達式的區(qū)別,根據(jù)公式R=U/I與I=U/R相似,便認為電阻R跟電壓U成正比,跟電流I成反比。師可以這樣設問:“導體的電阻會隨著兩端的電壓U和導體中的電流I變化嗎?”也可以這樣反問:“ρ=m/V中,ρ與m、V的關系應怎樣理解?”“電容公式C=Q/U中,C與Q與U的關系應該如何理解?”
學生通過類比,借助已知的知識理解和記憶未知的知識,從而加深對正確結論的印象。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意識。
“探究式教學”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有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tài)度”,這種探究態(tài)度的積極性,只能在自主探究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通過認知學習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探究活動,引發(fā)學生情感反應,促成師生之間平等交流,使學生始終對探究活動保持濃厚興趣,最終達到“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這一較高層次目標。
顯然,這樣一個教學目標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教學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在設計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領悟。要把“探究式學習”能力作為學生獲取知識、認知世界的學習意識去培養(yǎng),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探究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兩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探究中包含接受式,在接受中引導學生探究。特別地,對于初中物理來說,很多結論必須由學生自主探究而獲得,這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尤為重要。
總之,新課程下的中學物理概念教學,應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激發(fā)興趣,喚起好奇心,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推理、演繹、歸納等方法對物理概念進行理解,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物理概念才能深深扎根于學生大腦中,從而指導學生的實踐。
參考文獻:
?。?]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王中祥.淺淡物理實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當代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