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語法形式是反映詞語的組合規(guī)則和語法類別的形式標志,是表示語法意義的形式手段,又稱語法手段。語法意義是必須由某種語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詞語的組合方式、組合功能和表述功能等高度抽象的意義。日語句中主語的省略和日語中無主句的現(xiàn)象問題歸根到底其實是主語在形式與意義上互相違背的客觀體現(xiàn)。作為一個一般的句子是需要有主語謂語的。沒有謂語,主語不能成立,主語其實是依賴與謂語而存在的語法成分;然而,沒有謂語,動作的發(fā)出者或接受者便無從可知,又缺少謂語部分說明的對象。但是,在日語句子中的確存在著那么一部分,甚至說很大一部分的句子存在著沒有主語的現(xiàn)象,即日語句子中主語的省略與無主句這兩個特殊的問題。
關鍵詞: 日語主語 日語謂語 形式 意義
語法形式是反映詞語的組合規(guī)則和語法類別的形式標志,是表示語法意義的形式手段,又稱語法手段。語法意義是必須由某種語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詞語的組合方式、組合功能和表述功能等高度抽象的意義。形式通常是人們觀察到的一種客觀規(guī)律,意義則是人為的一種理解,二者有時統(tǒng)一,有時相悖。因此,筆者試從形式與意義這一二重關系上分析日語的主語和謂語。
一、從形式與意義上看句子主語
1.形式上主語的定義。出現(xiàn)在提示助詞が前面的詞語即為句子的主語,也經(jīng)常用は來提示,在句子中相當于“なにが(だれが)”的部分。在文法研究中,它要求與動詞保持一致,數(shù)量、性質上也保持一致的名詞才稱之為主語,也叫做“文法主語”。而主格的名詞句包含其中,也就是連文節(jié)。
2.意義上主語的定義。所謂主語,即表示動作、作用、狀態(tài)和性質的主體。在句子中作為被陳述者、指出句子謂語陳述的是“誰”或者“什么”等問題的成分叫做主語。主語只是依賴于謂語存在的、放在謂語前面的一種句子成分。
3.日語句中主語的省略和日語中無主句的現(xiàn)象問題歸根到底其實是主語在形式與意義上互相違背的客觀體現(xiàn)。首先,作為一個一般的句子是需要要主語謂語的。沒有謂語,主語不能成立,正如上文所述主語其實是依賴與謂語而存在的語法成分;然而,沒有謂語,那么動作的發(fā)出者或接受者也無從可知,又缺少謂語部分說明的對象。但是,在日語句子中的確存在著那么一部分,甚至說很大一部分的句子存在著沒有主語的現(xiàn)象,即日語句子中主語的省略與無主句這兩個特殊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下面的幾個句子。
例如:暖かくなってきた。此句中沒有主語,我們可以說無主句也可以說主語的省略。此時,在形式上是沒有主語的,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句子在意義上的主語是什么,即天氣變得越來越暖和。究其原因,英語中有形式主語“it”,但在日語中完全沒有此說法。此時,筆者認為這就是形式與意義上相悖的體現(xiàn),再請看下面三個例句:
A「どうぞ、めしあがってください。ちょっと味が濃いかもね?!?/p>
B「ねえ、もう食べていいの?」
C「殘さずに食べろよ。」
在以上這三句話中,很明顯一個主語都沒有,但我們?nèi)匀豢梢郧宄刂肋@到底是誰說的或者動作的發(fā)出者和承受者到底是誰。A為招待一方的夫人,B為孩子,C為孩子的父親。再細細推敲,又可知C說的是「食べろ」而并非「いただきなさい」,所以應該是A夫人的丈夫。雖然3句話都將主語省略,也就是形式上沒有主語,但主語的意義,需要表達的東西卻明明白白地擺在我們面前。筆者亦認為這是主語在形式及意義上相悖最有力的體現(xiàn)。
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相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語是「察しの言語だ」。所以在日語中使用敬語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敬語,那么此動作到底是誰發(fā)出的就不得而知了。
二、從形式和意義上看日語謂語部分
きっと少年時代に太郎は次郎に本を読ませなかっただろう。
如上所示,這么長一個句子,后面一大部分都是日語的謂語,可見日語謂語是極其復雜的。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意義上,這里所說的形式都可理解為結構。
1.謂語部分結構復雜。謂語部分首先一定要有謂語,然后就是跟在后面的一大長串謂語的附加成分。(劉振瀛,商務印書館,1984.3.1)在此,筆者暫時把它稱為謂語后附語。比較系統(tǒng)地歸納一下謂語部分不難發(fā)現(xiàn)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動詞和補助動詞、形容詞、助動詞、副助詞、副詞、終助詞等。而其中,最讓人關注也最容易產(chǎn)生爭議的就是謂語后附成分了。由于充當謂語的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詞已經(jīng)結合成一個詞,因此我們可以不再將其單獨列位句子成分,而是把它看做是與動詞、形容詞等活用詞結合成為一個語法單位來充當謂語。構成謂語后附成分的材料通常有兩種:(1)助動詞,(2)補助動詞。
例如:あなたの気持ちはよく分かります。
病気はますますおもくなっていった。
2.謂語部分的意義。謂語部分不僅構成材料繁多而且表示的意義十分復雜。所謂謂語是對主語加以陳述的,說明主語做了什么、怎么樣或者是什么。如果光是一個動詞(形容詞)就的確能夠說明主語,但是不能很好地表達應表達的意思,這個時候謂語后面的成分就變得尤為重要。
3.意義相對獨立,與謂語首先出現(xiàn)的動詞(等)在意義上無所謂孰輕孰重。但是在形式上要依存于謂語而存在,實為形式與意義的一大悖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構成謂語部分的形式是極其復雜的,而最為復雜的一部分就是在語法學上有著眾多名稱的“謂語后附成分”。除了詞尾表示敬語的“だORです”之外,所有的后附成分都是有明確意義的。雖然有些學者認為后附成分是輔助謂語而存在的,即謂語部分首先出現(xiàn)的形容詞、形容動詞、動詞比較重要,但筆者堅持認為這兩部分的意義是可以相提并論的。所以,無論是主語還是謂語,對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表達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明日は學校へ行く。
明日は學校へ行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作為謂語后附成分的橫線部分對于整個句子意思的表示是很重要的。第二個句子表示明天一定要去學校,但第一個句子可以理解為可以去也可以不去。所以筆者認為謂語后附語是意義上相對獨立的一個句子成分。但由于在形式上又要依存于謂語而存在,因此不得不成為語法學上的一個難題,升華而之,即為意義與形式的相悖。
形式與意義兩者的悖論關系,它是貫穿在日語語法學中的一根不可截斷的主線。通過對某一問題這兩方面的研究才能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世界是處于矛盾中的,語法研究亦然,有矛盾必有問題,有問題必會研究解決,這樣才有新的學術理論,才會有進步乃至長足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二津美枝子.主語と動詞の諸相―認知文法·類型論的視點から[M].ひつじ書房,2007.1.2.
[2]周炎輝.日語慣用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皮細庚.日語概說[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2.
[4]崔東娜.日語語言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孫福善.論句子的中心謂語[J].唐山學院學報,2004(01).
[6]王宏.日語常用表達方式[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
[7]秦禮君.關于漢日用言修飾語的語法標志[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01).
[8]秦禮君.從相異點談漢日用言修飾語[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8(06).
[9]尹紹華.試論狀語與狀態(tài)補語的區(qū)別[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VOL23(2).
[10]秦禮君.新編日本語語法[M].華東理工大學,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