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課程由必修1到必修5組成;包括“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成五個模塊。選修課程設(shè)計5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每個系列又可分為若干模塊。
“選修”的課程內(nèi)容由各學校根據(jù)情況自主選擇,學校為此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內(nèi)容和途徑,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而學分制強調(diào)課程的彈性化,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從功能上說,高中語文選修課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chǔ)知識和技能的基礎(chǔ)上,對語文學習的某些領(lǐng)域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究,對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培養(yǎng)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選修課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提高選修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需根據(jù)不同類型的選修課,確定教學重點,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溫儒敏教授在論著《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中指出:“選修課教學方法應當更加注意引導式、啟發(fā)式、討論式,以學生閱讀為主,教師適當講析引導,可以看成是閱讀型教學。”基于此理論,為促進學生閱讀,我認為,在選擇選修課的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新觀念,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法
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主要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高高在上地“宣講”,學生恭恭敬敬地“傾聽”。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狀態(tài),會泯滅個性,扼殺創(chuàng)造天賦。選修課的“修”字,應該是指讓學生自主“修學”。高中語文選修課強調(diào)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研修”,更強調(diào)教師的“促進作用”而不是“傳遞作用”。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單純的傳授式的課文分析與選修課的設(shè)計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教師要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讓他們潛心地讀、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個性化地讀。教師要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生態(tài)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積極鼓勵通過批判閱讀、多元解讀,培養(yǎng)問題意識,指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引導他們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問題。要改變凝滯的課堂,首先我們就要改變僵化的教學方法。要相信學生的能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個施展自己的平臺。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結(jié)合教學實際,抓住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大好機會,對部分課文如擴展閱讀類,我大膽轉(zhuǎn)變語文教育教學理念,開始嘗試一種全新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方式——“模擬教師上課”。在教師示范課后,讓學生走上講臺,角色轉(zhuǎn)換為教師,新鮮有趣,學生上臺積極主動,調(diào)動了學習探究課本的積極性,同時也在教法中悟出了學法。
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舍與整合
對于教材,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選修課程的性質(zhì)決定了選修課的文章并不是每篇必讀,每篇必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技巧與方法是學生最重要的目標,也是教師備課的主要策略?!短扑紊⑽倪x讀》和《唐詩宋詞元曲》一個單元有多篇詩文,教學只需起到示范作用即可;一個單元有多種詩體,教學只需選擇經(jīng)典的篇章講解。像《中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里的作品,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可讓學生自由確定幾篇精讀篇目,其他則略讀、瀏覽、速讀,提高閱讀效率。教師的目的是通過指導示范,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成知識體系。整合,即依據(jù)主題、藝術(shù)手法或其他標準對教材的某一專題進行調(diào)序、刪減或補充以重新組合。既可以是同類文本或反差較大的文本的共性閱讀賞析或比較閱讀賞析,又可以打破原來的單元或?qū)n}界限,通過調(diào)整順序,選擇相關(guān)篇目另行組成單元或?qū)n}。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模塊中收入了李煜、蘇軾、李清照、姜夔、周邦彥等詩人的《虞美人》《新城道中》《一剪梅》《揚州慢》《蘇幕遮》,教學時則可以重新構(gòu)建“豪放與婉約之比較”的專題,當然其他作家如辛棄疾、晏殊等人的作品也可以引進來;可以把屈原的《湘夫人》《國殤》,杜甫《蜀相》《旅夜書懷》《閣夜》,高適的《燕歌行》,陸游的《書憤》聚合在一起組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詩歌專題;可以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為核心,結(jié)合他們的其他作品和祖詠、儲光羲、裴迪、常建等詩人的作品,建構(gòu)“唐代山水田園詩歌”專題。為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還可以把教材之外的作品納入教學范圍,另行組建專題。如教學《中國小說欣賞》,可以指導學生在教材的九個專題之外建構(gòu)描寫多彩校園生活的“校園小說”,把喻杉的《女大學生宿舍》、饒雪漫的《按時長大》、韓寒的《三重門》置于這一主題下;可以建構(gòu)以科幻小說為主體的“科幻世界”,把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王晉康的《亞當回歸》吸收進來;還可以海巖、周梅森等作家的作品為主體,建構(gòu)“法制天地”系列?!吨型鈧饔涀髌愤x讀》選取了有關(guān)毛澤東、杜甫、貝多芬、魯迅、達爾文、馬克思、沈從文、楊振寧、蒙哥馬利、比爾·蓋茨等10篇中外傳記,但唯獨沒有中國古代的傳記作品,教學中可以把二十四史中相關(guān)的政治家、軍事家、藝術(shù)家、文學家、科學家等納入教學的視野?;幢庇性S多文化名人,如桓譚、嵇康等,在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時,我指導學生建構(gòu)了“淮北名賢”的新專題,很受學生歡迎。
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的交流
沒有情感的教育是失敗的,沒有情感的課堂是痛苦的,古代詩歌與散文中大多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而且這些感情真摯而感人,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報國壯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兒寒乎,欲食乎”的濃濃親情?!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告訴我們要胸懷寬廣,仁義滿懷,心憂天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則告訴我們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這些名句中的情感是詩人人格魅力的再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反復強化這些詩句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到人格的魅力,進而確定學生的人生定位。
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唐宋散文家們都是各具風格、充滿魅力的人物。讓學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在課堂上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如學習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記》時,我在解答完本文的兩個難點后,讓學生思考:“假如柳宗元坐上時空穿梭機,來到我們教室,向你傾訴他的滿腹怨憤,你準備怎么勸慰他?”結(jié)果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非?;钴S,大部分同學都說出了“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來安慰柳宗元。如學習蘇軾《后赤壁賦》時,除了可以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赤壁賦》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走進蘇軾這一大文豪的世界。著重介紹蘇軾在仕途上的三次重大挫折。與學生展開討論:“你是蘇軾,你會怎么辦?”讓學生嘗試走進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試著了解當一個人遇到如此大的打擊之后,是如何找到心靈的出口的。讓學生學習文章,不只是為了錘煉文字,更是得到一種生命的體驗。引導學生思考,當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甚至覺得絕望的時候,應該如何為自己的心靈開一扇窗口。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標,又是教育的手段。比如通過屈原《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我們可以知道做人要有高潔的情操。通過鑒賞《夢游天姥吟留別》,我們可以了解李白蔑視權(quán)貴的精神及追求自由的個性。而通過鑒賞分析詩歌中的各種形象,學生能有針對性地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挖掘古代詩歌散文中的情感因素,并不斷加強學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既有知識更有精神的文化人,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對理想和未來的追求,對自然與人生的關(guān)懷,從而讓學生在詩歌學習中鑄造高尚完美的人格。
四、“落實”與“花招”并重
《唐宋散文選讀》中所有的課文都是文言文,難度比現(xiàn)代文要大,學生對此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多變的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guī)律,無“法”可依,所以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教學,既需要像做菜一樣變換花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guī)律可循。
例如每課的文言知識、虛詞、實詞、句式等,用比較固定的形式落實。包括課前的預習翻譯,課堂上的教學與課后的歸納總結(jié)。三者缺一不可,堅持積累。有時潛心研究一些變化,讓學生有新的感覺。有些課文可以單獨教學,有些課文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曾經(jīng)學過的知識加以聯(lián)系學習。
例如學習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記》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重溫初中學過的《小石潭記》的資料。從比較熟悉的內(nèi)容切入,可以克服學生對新課文的恐懼,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體會柳宗元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又如在學習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時,可先聯(lián)系王維的詩歌代表作《積雨輞川莊作》,體會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再學習如詩如畫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會更容易領(lǐng)會王維對人生理想的追求。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教法困難重重,但是只要我們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積極實踐,一步步地做,并及時地加以總結(jié),形成經(jīng)驗,就能夠穩(wěn)步向成功的目標邁進。總之,隨著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步步推進,我們的認識實踐也在不斷發(fā)展,其本身也在不斷完善。我們相信,語文教育的天地必將越來越寬廣,語文教育必將越來越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