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認為初中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四個有效”,努力優(yōu)化教學策略,增強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整體感知;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設計有效的課堂拓展與課外作業(yè)。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 合作探究 課堂拓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贬槍@一總目標要求,如何在短短45分鐘時間里,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優(yōu)化教學策略,增強語文教學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成為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皩嵺`出真知”,回顧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深有感觸,現總結如下。
一、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走向與歸宿,也是衡量和評價教學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所以,一節(jié)富有實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從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開始。怎樣的教學目標才是有效的呢?《標準》在闡述課程目標時,明確強調:“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本C合起來看,這樣的目標設置理念是全面而合理的。語文是一門注重積累的學科,知識與能力是積累的內容,過程和方法是積累的手段,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則是厚積薄發(fā)后的收獲,它影響了學生未來的人生抉擇與方向,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圍繞一篇課文我們可以按這樣的思路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掌握哪些生字,認讀并理解哪些詞語,了解作者怎樣的生平與文體知識;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領會文章主旨;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品味文本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滲透人文思想教育。遵循這樣的思路設計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一篇課文時就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可以有的放矢,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讓課堂教學走向有效。
二、進行有效的整體感知
《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講究完整性、層次性和條理性,無論哪一課時的教學,都應體現這“三性”,不宜人為地肢解課文,對文本內容進行生吞活剝,把一篇優(yōu)美的完整的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這一弊端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尤其要注意避免。哪些內容可以促進學生對新課文有效地進行整體感知呢?
1.字詞過關,掃清障礙。字音、字形、字義,均需要落實到位,不可出現似是而非的理解,處于一種模糊狀態(tài)。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務必要求學生讀清楚、寫正確、理解準確,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為后繼學習奠定基礎。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或教師范讀。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理解課文內容,以此鍛煉聽、說、讀、寫能力。整體感知重在“感知”上,而有效的感知,又要緊扣“整體性”,從整體上把握文意,是有效整體感知的精髓所在。
三、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
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首先要確立一個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問題,要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問題過深,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使得探究達不致預期結果;問題太淺,讀了題目學生便知道答案,再讓學生拿出來討論,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缺少探究動力。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語文課堂教學中探究活動也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一定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潛能,培養(yǎng)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難易適度的問題,就好像高高掛在樹上的蘋果,但需要學生跳起來,蹦一蹦,才能摘下來,進而品嘗到果實的甘甜。
有效的問題不僅是學生可以自主解決的,而且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金量,應該具有思辨性。“思”,即思維,要讓學生有思維鍛煉的過程,不能只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相反,要讓他們沉潛下去,從文字中讀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鍛鑄思維品質。要想達到此教學境界,就需要教師獨具慧眼,選擇好問題的切入點,在問題的設計上下工夫。
四、設計有效的課堂拓展與課外作業(yè)
課堂拓展是把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的過程,二者往往在內容、寫法上有所關聯,或者互為補充。有效的課堂拓展,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在同類閱讀或對比閱讀中獲得新知,加深閱讀體驗。如在教學八年級上《湖心亭看雪》一文后,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柳宗元的《江雪》,讓學生從內容和抒情技巧上進行比較。這樣的教學,既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教給了學生鑒賞古詩文的方法,還陶冶了學生的人文情懷,真可謂一舉多得,使課堂拓展富有實效。
關于有效的課外作業(yè),教師應該能使學生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并使知識點化零星為系統,便于梳理和記憶;對于作文練筆類的,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聯系課文的結構和語言特色特點,寫一篇作文,彰顯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如學完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后,教師可讓學生寫一篇作文《皇帝被騙之后》,學生完全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興致盎然,浮想聯翩,一篇篇妙趣橫生的《皇帝的新裝》“后傳”便應運而生。再如學完古文《送東陽馬生序》后,筆者即讓學生寫作文《我和宋濂比條件》。學生既有扎實的課文知識作基礎,又有充足的生活經驗為源泉,洋洋灑灑,下筆千言,縱橫開闔,不一而足。
以上所述,是筆者對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切身體會。筆者認為,廣大語文教師只要立足于“四個有效”,努力優(yōu)化教學策略,語文課堂教學就一定會成效顯著、成果斐然,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王嘉義.略論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1.
[3]李錚.維果茨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學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