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急迫的現(xiàn)實需要。由于歷史原因,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起步晚、量大面廣、群眾認知度低等存在普遍問題,但是缺乏專業(yè)的形成規(guī)模的非物質文化保護人才是現(xiàn)在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保護工作者隊伍對于我們民族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將起到基礎和奠基的作用,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應著力提高自身素質是我們探討的主題。
關鍵詞: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素質;看法
臨夏州文化館自建館以來,歷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搜集、保護和研究工作。老一輩工作人員經(jīng)常深入田間地頭采訪民間藝人,挖掘、搜集和采錄花兒、民間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先后收集整理并出版了《臨夏民歌集》、《花兒論譚》、《臨夏演唱》、《回族宴席曲》和《臨夏民間故事集》上、下兩集等十多部民族民間文化叢書。2004年全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啟動以來,臨夏州文化館克服經(jīng)費不足、專業(yè)人員奇缺和設備缺少等諸多困難,在老一輩同志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專業(yè)人員挖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拍攝了近2000多幅非遺項目照片資料,40多小時的項目錄像資料,5萬多字文字資料,整理200多冊的圖書資料。特別是,臨夏州文化館獨立搜集資料、錄制項目申報錄像,成功申報了《臨夏回族宴席曲》和《臨夏穆斯林建筑藝術》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臨夏穆斯林面食技藝》和《臨夏民居》兩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體工作中,我們目前面臨著普遍問題,諸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各種環(huán)境逐步變窄,與現(xiàn)代文化資源融入程度低,加之后繼乏人,一些傳統(tǒng)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廣大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低,缺乏法律細則保護機制等問題。但我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素質不能適應如此大規(guī)模的保護需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中華文明延綿幾千年,積淀和形成的文化非常厚重,新中國成立60年,加之歷史原因,沒有形成一支專業(yè)的、規(guī)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隨著黨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前只有少數(shù)專家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現(xiàn)在形成了中央到市縣有機構、有人員、有資金保障的“三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格局。其中人是關鍵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素質關系到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必須從以下方面高度認識、提高素質。
第一,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應從關系到民族傳承、弘揚中華文明的高度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現(xiàn)代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轉型的加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巨大沖擊,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消失和失傳,依托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文化也將會隨著消失。因此,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不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而且具有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弘揚中華文明,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肩負著神圣義務,應自覺主動的投入到這一光榮的歷史工作中去。
第二,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應該從實施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同等重要的高度和兩者不可偏廢的認識統(tǒng)一思想。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舉世無雙的中華文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勤勞智慧的中華各族人民不僅建造了舉世聞名的故宮、萬里長城等有形文化遺產,同時也遺留下各種民俗活動、禮儀、傳統(tǒng)工藝技能和傳統(tǒng)表演藝術等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這兩種遺產,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生存及生活方式,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價值,這就是我們民族之根源,民族之魂魄,是我們在文化傳承中不斷吸取的不竭文化資源。但是,人們過去對非物質文化方面?zhèn)鹘y(tǒng)的遺失,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值得慶幸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人們漸漸地認識到這些非物質文化的重要性,看到非物質文化并不亞于物質方面的。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更應懂得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保護物質遺產同等重要,兩者不可偏廢,從這一認識高度自覺提升素質,扎實做好工作。
第三,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任務是采取措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確認、立檔、研究、保存、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一是要自覺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遵章守制,熱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堅定的事業(yè)心;二是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講究無私奉獻;三是要在業(yè)務上不斷精益求精,刻苦鉆研,適應黨和人民的需要。另外,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自豪感,要寵辱不驚,既能受得住得表揚,也能經(jīng)得起批評,不怕挫折,不怕打擊,最后就是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在工作中開拓進取,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第四,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應具備傳承、發(fā)揚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素質。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利用報刊、電視、媒體、網(wǎng)絡等多種宣傳途徑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果,提高全社會保護意識,讓所有的人都能認識到這些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因此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一手抓搶救、一手抓保護,以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調動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認識,使每個公民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得到進一步增強。自身更應該抓住黨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機遇,認真進行調查、挖掘、整理、研究,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
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只有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現(xiàn)實生活、引領人民思想的文化,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才能始終成為社會進步的先導?!钡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內煉素質,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從基層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用我們辛勤勞動,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上新臺階。
?。ㄗ髡邌挝唬号R夏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