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筆記本里的交談

2012-12-31 00:00:00楊爭光
美文 2012年21期


  楊爭光
  1957年生于陜西省,畢業(yè)于山東大學(xué)中文系,長期從事詩歌、小說、影視劇寫作。著有《土聲》《南鳥》《少年張沖六章》等小說,電影《雙旗鎮(zhèn)刀客》編劇,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編劇之一,《激情燃燒的歲月》總策劃?,F(xiàn)為深圳市文聯(lián)副主席。
  四
  1 快樂:
  “快”有迅速的意思,以時間的概念,是短暫、一瞬。
  所以,“快樂”也是一個號召:趕緊樂。
  2 如果藝術(shù)可以產(chǎn)業(yè)化,婊子店就是正當?shù)?,婊子和嫖客都可能成為道德模范?br/>  話說得有些粗鄙,但說的“理”是干凈的。
  非婊子的婊子和非嫖客的嫖客都已經(jīng)是模范了。他們大都在知識界、文化界。
  話說得有些尖酸,說的卻是事實。
  和功利驅(qū)動下的知識界、文化界、學(xué)術(shù)界相比,婊子店倒是干凈的。她們明碼標價,自愿買賣,而且,不戴桂冠;不立貞節(jié)牌坊;不做導(dǎo)師;不參加“性交問題”交流會、座談會,研討會;不設(shè)獎項,也就沒有評比,沒有“性交大師”。
  話說得有些刻薄,說的也是事實。
  婊子店可以賣春買春,還可以是一面“鏡子”。
  這是開婊子店的老板想不到的。
  3 感受:
  是發(fā)現(xiàn),也是經(jīng)營。
  既是藝術(shù)的,也是生命的。
  4 荒謬和無意義是人類在現(xiàn)代文明中對自身生命現(xiàn)實的發(fā)現(xiàn)。生命現(xiàn)實的荒謬和無意義與人類的“原罪”有關(guān),但不一定只是西方文化意義的原罪。
  人類走出草莽和叢林,就成為自然中最不自然的生命,不僅迷失了通往天堂的路徑,也失去了生命中本有的詩性。人類被吊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神與魔都拒絕接納,遂呈亦神亦魔之相、之狀。
  “荒謬”是現(xiàn)代人類存在的基本樣態(tài);“無意義”則是對其努力和掙扎著的靈與肉的定性和審判。
  5 有一種判斷性的說法:中國文化是一種過早成熟的文化。
  如果“過早成熟”的含義是“拒絕成長”,上述說法才不是誤判。
  以“五·四”為標志,中國文化才有了成長的欲望。但欲望遠未成為事實。
  文化的成長只有在自我批判的前提下才會成為可能。
  批判不是修飾,也不僅是修整,更是顛覆。
  有顛覆才可能有蛻變,生長新質(zhì)。
  6 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性——在書里,在話語間,時不時就會和它“遭遇”。什么意思呢?好像是清楚的,又有些懵懂,挺煩人。那就百度一下吧。
  網(wǎng)上是這么解釋的:一種新的,與過去不同的社會秩序,強調(diào)創(chuàng)新變化和進步的一個權(quán)力、知識、社會實踐的特殊聚合體。
  仔細讀了幾遍,連已經(jīng)有的那么一點“清楚”也沒有了,徹底“懵懂”了。
  還是自己“想”吧。
  想出來的是:
  a,凡新生的,具有流行和普世價值性態(tài)的事物、觀念、意識和社會構(gòu)成,都可以說是具有現(xiàn)代性的。
  b,現(xiàn)代性是相對傳統(tǒng)而言的。
  c,就“現(xiàn)代性”本身來說,它具有恒定性,即:任何時代都會產(chǎn)生,成長具有現(xiàn)代性的事物、觀念、意識和社會構(gòu)成。就具體的事物、意識、觀念和社會構(gòu)成來說,都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或成為傳統(tǒng)的組成部分,繼續(xù)影響現(xiàn)實;或成為“僵尸”,被歷史封埋,不再影響現(xiàn)實。
  d,“現(xiàn)代性”也不排除“對歷史的發(fā)現(xiàn)”。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歷史也可以跳進現(xiàn)實而具有現(xiàn)代性,成為“現(xiàn)代性”的組成部分。
  e,現(xiàn)代性和先鋒性的區(qū)別在于:先鋒性是非普世性態(tài)的,生命力更短,更具冒險性,更具個性。
  7 讓康德激動不已的有兩樣?xùn)|西:深邃高遠繁星閃耀的蒼穹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心中的道德律”是人類理性精神和道德實踐、情感實踐的結(jié)晶,是對人其所以為“人”的價值判斷體系。也是人可以為他的崇高而自豪,面對深邃高遠的星空而無愧、無懼的根本原因。
  康德的“道德律”和我們以“仁義道德”為核心的價值判斷體系是不同質(zhì)的。
  兩種價值判斷系統(tǒng)的建構(gòu)都需要智慧。
  不同質(zhì)的價值判斷體系不可能塑造相同的精神和情感的人類群體。
  康德“心中的道德律”是內(nèi)在精神和情感的建構(gòu),使人的現(xiàn)實存在連接星空、通往神性、通往崇高。
  我們的“仁義道德”是人倫社會的功能性建構(gòu),使人的現(xiàn)實存在連接社會、通往世俗、通往功利。
  道德律就是核心價值觀。道德律的邊界就是核心價值觀的邊界。
  每個人“心中的道德律”就是他(或她)的“自我法庭”。
  有“心中的道德律”,未必能夠,或者愿意使用“自我法庭”。不能和不愿使用“自我法庭”,道德律就是懸空的道德律,自我法庭就可能在自傷和傷人的境地“萬劫不復(fù)”,甚至還要制造罪惡。
  “自我法庭”的使用,首先不在于審判,而在于預(yù)警。
  “自我法庭”審判的意義,不在于“量刑”,而在于“救贖”。
  救贖是人類唯有的精神行為。
  正因為有“自我法庭”的使用,有預(yù)警和救贖的實現(xiàn),人才和康德所謂的“我們心中的道德律”得以相知、相握、相合。
  人可以錯,甚至難免有罪,卻不可以讓“心中的道德律”,讓“自我法庭”懸空——棄之不用。
  “社會法庭”是人類最低層級的法庭。它是非自然的,也非神性的。是“自我法庭”被棄之不用,或失去效應(yīng)的境況下被迫無奈的社會建構(gòu)。
  “強制性”即是它“最低層級”的證據(jù)——“強制”的時候,也是背離自然法、背離神性的時候。
  “被迫無奈”則證明著它的正當性——居于神性和魔性之間的人和人類社會,需要“社會法庭”。
  在很多的情形中,“社會法庭”使用的律法和對律法的使用,是和康德所說的“道德律”完全相悖的,即所謂“反人性”、“反道德”的,是“不合法的”。
  我們的“仁義道德”,我們所擁有的價值判斷系統(tǒng),與賦有神性的道德理性和深邃高遠的星空距離遙遠。不管是面對深邃高遠的星空,還是面對具體的社會和人事,我們都很難有康德那樣的“激動不已”。
  ——從康德的“激動不已”說“道德律”和“自我法庭”
  8 11月10日晚在西安人民劇院觀看英國壁虎劇團的舞臺劇《外套》:
  A、改編自俄羅斯果戈理的同名作品。十九世紀描述小人物卑微、激情、欲望和最終命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品,在二十一世紀重現(xiàn),并有新的演繹。人物依然是小人物,卑微的小人物,卑微的日常愿望,凡人都會有的激情,最終歸宿和果戈理不同:阿卡基遭上帝拒絕,被撒旦領(lǐng)走。果戈理的阿卡基在死后變?yōu)榫?,報?fù)穿外套的人,包括直接導(dǎo)致他死亡的將軍——一種卑微的報復(fù)。
  B、“批判現(xiàn)實主義”被演繹為“表現(xiàn)主義”的。“寫實”成為“寫意”。命運關(guān)注轉(zhuǎn)向精神和情感關(guān)注。
  C、上帝和撒旦就在我們中間。哪怕卑微的,極其日常的欲望和夢想的實現(xiàn),其實現(xiàn)的途徑都有上帝和撒旦的參與。我們無法,也不可能逃離這一“終極選擇”的法則——也是一個警示:不能忽視和輕看那些貌似日常性的“選擇”。
  D、壁虎劇團也是一個卑微的現(xiàn)實存在,生存艱難,沒有屈服于物欲和“卑微”的處境。樂觀的,甚至唯美的選擇,顯示了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E、古典話劇成為現(xiàn)代舞臺劇,并兼容吸納了各種舞臺藝術(shù)、甚至聲像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段。導(dǎo)演有想象力。男主演的表演精準到位。小劇目具有大氣象。英國偉大的戲劇傳統(tǒng)依然有旺盛的血脈。
  9 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是說陳獨秀和瞿秋白的:
  “陳獨秀終賴眾好友竭力回護,幸免于死,法庭只判處他13年徒刑,高院終審裁決為8年。相比之下,共產(chǎn)黨另一位落職的總書記瞿秋白就遠沒有這么幸運了。他于1935年6月18日被國民黨三十六軍軍法處槍殺于福建長汀,臨刑前瞿秋白自斟自飲,談笑自若,酒至半醺,他說:‘人之公余稍憩。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嗣后,他自請仰臥受刑,要眼睜睜地看著子彈射向自己的心臟,確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摘自王開林《陳獨秀:龍性豈易馴》,載《同舟共濟》2010年第10期)
  陳獨秀因友人請吃,至腹脹止,胃病發(fā)作死(1942年5月),射殺他的不是子彈,是肉食。瞿秋白主動選擇了子彈。前者為“狂人”,后者乃“鐵漢”。
  死的幸與不幸,實在是小幸和小不幸。大幸與大不幸是要把從生到死的整合著感受和考量的。
  就此二人,把他們的生與死置放在鮮活的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擬或思想史、文學(xué)史里感受感受,考量考量,都是意味深長的。信不信?
  有好事的政治家、學(xué)者和文人,有閑不妨一試。
  10 人們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排斥不愿意相信的。這種本能式的趨向往往可以左右理性的判斷,哪怕是面對極其重大,甚至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和事件。這或許是人類個體和群體在危急關(guān)頭,不能“轉(zhuǎn)危為安”,反而使危機成為災(zāi)難的精神和心理原因。
  11 如果“理解”通往的不是“尊重”,它的含義就僅僅只是:明白,知道。
  “我理解了”,就等于“我知道了”,“我明白了”。
  在現(xiàn)實中,我們所謂的“理解”,甚至“理解萬歲”這樣的呼喚,意義也僅在這一層。需要理解的一方,并沒有得到尊重。
  沒有尊重,所謂的理解就近于一個敷衍。
  如果做不到尊重,也應(yīng)該做到禮貌。禮貌地而不是粗暴地,也不是敷衍地對待需要被理解的一方。
  尊重才是理解的內(nèi)核。沒有尊重,就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不能尊重,就不可輕言“理解”。
  12 “書念到狗肚子去了”。
  書面一些的表述可以是:“書把人念成動物了”。
  書當然不會念到狗肚子里去的,還是在人的“肚子里”。
  書把人念成動物并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是書把人念成了比動物還不如。
  知識、學(xué)歷不僅可以給罪惡辯護,還可以給罪惡的成長和升級提供階梯。
  13 被流行、時尚包裹著的平庸就是俗。
  每一個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都在“俗”之列。
  情調(diào)不是俗。當小資產(chǎn)階級的情調(diào)和小玩意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就是俗。
  清高不是俗。當清高成為一種時尚,并不時對著世界發(fā)嗲的時候,就是俗。
  遺世獨立不是俗。當士大夫文人標榜的“遺世獨立”,成為一種姿態(tài)性的口號的時候,就是俗。
  第一個遺世獨立者不是俗。第一個“遺世獨立”的仿效者,在以“遺世獨立”標榜的時候就可能是俗。當眾多的“遺世獨立”者在對著世界集體發(fā)嗲,使“遺世獨立”成為一種時尚和標簽的時候,就一定是俗,“遺世獨立”已經(jīng)被徹底消解、被利用。
  個性會被個性化“化”而為俗。
  用追捧和討好“個性化”顯示“個性”,就是媚俗。
  媚俗有可能成為惡俗。
  反媚俗也可能成為“俗”。當它成為一種刻意,一種故作的姿態(tài),一種標簽的時候,就一定是“俗”。
  反媚俗的“昆德拉”也可能成為俗。
  媚俗——反媚俗——俗,以至無窮。
  時尚的行為和時尚的藝術(shù),都是在這樣的模式中建構(gòu)自己的歷史的。
  14 禮:
  對社會來說,是儀式化的秩序和范式;對個體來說,是儀式化的行為和范式。
  禮的功能和效用在于:通過儀式化,甚至日?;?,把“秩序”對個體和群體的要求,變成個體和群體的精神、情感和心理自覺。
  “禮”的軟性強制,和“法”的硬性強制殊途同歸:保證秩序的安全和穩(wěn)定。
  道:
  孔子的“道”更多指向社會,是秩序和行為的運行規(guī)則,是為“政”之道、為“人”之道。人是社會的分子。
  老子的“道”更多指向自然,是自然的秩序和運行規(guī)則。人是自然之子。
  兩個“道”在本源上是不同質(zhì)的。當老子的“道”蛻變?yōu)榈兰业纳嬷g(shù)時,就和儒家的道有了同質(zhì)性。在形式上超然于社會,在精神和行為上不但不對社會結(jié)構(gòu)和秩序構(gòu)成威脅,甚至還在消解著顛覆社會結(jié)構(gòu)的力量。
  道家的“出世之道”和儒家的“入世之道”一里一外,都有利于社會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對社會結(jié)構(gòu)來說,兩種道,形似“敵對”,實為“手足”。
  德:
  對老子來說,符合自然之道,是謂有“德”。
  對孔子來說,遵守秩序規(guī)范,是謂有“德”。
  仁:
  “知禮”、“遵禮”、“達禮”、“以禮而行”,是謂“仁”。
  仁和禮互為表里,甚至是同一概念的兩種說法。
  知禮、達禮、遵禮、以禮而行的人,就是“仁人”。
  15 當法律執(zhí)行“懲罰”的時候,其本質(zhì)和“以惡制惡”、“以怨報怨”沒有什么不同。
  要說有不同,僅只在于:法律的懲罰是以社會約定為依據(jù),以正義為其名。
  16 豐富只可能在單純的寂寞之地。
  所以,寂寞之地不僅只有寂寞。
  龐雜可能擁有豐富。
  熱鬧不可能擁有飽滿。
  喧囂處有的只是喧囂。
  17 退卻不是潰敗,更不是逃避。
  退卻應(yīng)該是理性的智慧。
  18 2010年11月——2011年4月的閱讀: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重讀)
  《儒教與道教》
  《停滯的帝國》
  《審判的歷史》
  《時間簡史》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社會契約論》
  《凱恩斯傳》
  《起火的世界》
  《推銷員之死》(阿瑟·米勒劇作三種)
  《論自由》
  《法的精神》
  《自由論》
  《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本情緒化的人物特寫)
  《高崗傳》(一本乏味的庸俗讀本)
  《魯迅全集》4、5、6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版)
  《老課本·新閱讀》 (鄧康延贈書)
  《純粹現(xiàn)象學(xué)》(瀏覽)
  《交叉詢問的藝術(shù)》
  從2005年5月15日入住深圳開始,使用曉東贈送的這一冊筆記本,至今6年。期間諸多事變,均有物是人非之慨。所謂的大事,卻都沒在這本冊子里留下印痕(2010年春節(jié)前后兩次支架手術(shù)及有關(guān)事變有簡略記錄),所記的均為閑言碎語,胡思亂想,確是以使用這一冊筆記本時的想法使用的。雖未完全填滿每一頁,但是幾乎填滿了。另換一冊吧,至今日作結(jié)。
  新?lián)Q的一冊是霍鑫的贈品,封面上滿是洋字碼。
  依然和上一冊的使用相同,記一時的胡思亂想,閑言碎語,直到填滿或不想填的時候作結(jié)。
  上一冊填了六年,且看這一冊能填到何時。如能填滿,還有興致繼續(xù),就再換一冊。
  五
  1 從什么時候開始,人類成了這個世界上最丑陋又丑惡的生命?
  能不能考證出具體的時間?
  2 罪惡是可以累積的。
  在人類(作為群體的人)和人(作為個體的)生命歷程中,罪惡幾乎是一定要累積的——由于一個罪惡的發(fā)生,無法不發(fā)生第二個,第三個罪惡。
  人在精神罪惡的領(lǐng)域,沒有能力不讓第二個,第三個罪惡發(fā)生么?
  是因為慣性?人的慣性?還是罪惡本身具有這種累積的慣性?
  是因為邏輯?人類行為的邏輯?還是罪惡本身具有的邏輯?
  3 民間語錄: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悲憫之心如此,會不會把人活成“精怪”?
  中國民間也是有“禪”的。直白之言,平常之語,說得云里霧里。真話假話,信還是不信?
  如要求一究竟,愚不可及的就一定是“求一究竟者”了。
  4 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遇到了這樣的選擇:幸福?還是美德?
  什么是幸福呢?
  神說:墮落的享受。
  美德呢?
  神沒有說。
  參照“幸?!?,美德就應(yīng)該是“痛苦的享受”。享受痛苦蘊含的價值——美麗的德行必然有痛苦參與。
  人類的罪惡,大多,或者干脆就是這種“墮落的享受”所結(jié)的果實。在很多情景中,它有著美麗的光環(huán)和裝飾。我們對“墮落的享受”是唾而不棄的。之所以“唾”,是因為我們還有判斷價值和意義的能力;之所以“不棄”,是因為它實在是一種享受。
  美德反倒是樸素的,沒有美麗的光環(huán)和裝飾。在“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的情形是,“美德”很難,或者干脆就無力成為行為和事實,僅僅只是一種理性的參照。
  5 在過去,在神話的世界,英雄可以用殺人來證明他是英雄,也被認為是英雄。
  在后來,在俗世的世界,勇敢者用不見血的殺人來證明他的勇敢,且成為勇敢者,并有其正當?shù)睦碛伞?br/>  世界從來就是英雄和勇敢者的世界么?
  兩個“世界”都是非人的世界!
  6 對兩個詞有了新的解讀:
  丑惡:
  不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而是一個聯(lián)合詞組——外象的丑陋和內(nèi)質(zhì)的惡毒。
  美的并不一定是善的,但善的可以“走”向美;丑的并不必然是惡的,但丑的可能“走”向惡。
  相貌學(xué)也許有其隱蔽的科學(xué)依據(jù)。
  傷心:
  大腦是處理信息和判斷信息的器官,但因處理信息和判斷信息產(chǎn)生的傷害則是由一塊特殊的肌肉——我們稱之為“心”的器官來承擔的。
  “心力交瘁”是有其物理依據(jù)的。
  7 “欺世”是“世欺”的原因和結(jié)果。也是欺世的借口——
  因為世欺,我只能欺世。
  都在欺世,我為何不能!
  8 2010年1月31日9時左右,突發(fā)心梗,幾經(jīng)周折,120送唐都醫(yī)院,已是四小時之后。手術(shù),電擊,再手術(shù)。45分鐘可完成的手術(shù),在兩小時后完成,心臟里多了兩個支架。
  2012年2月21日,農(nóng)歷正月初八,重新住進唐都醫(yī)院。23日,心臟里又放進了一個支架。
  連續(xù)兩次支架手術(shù),加上五年多前放進的一支,四個支架使心臟繼續(xù)正常工作了?!皦摹绷说男模坪跏强梢浴爸А焙玫?。
  但還是受到嚴重損傷,不僅是生理的。
  受損的“心”需要逐漸恢復(fù)。
  每天有朋友發(fā)一則短信。其中一則是這樣的:
 ?。?月21日21點零四分)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fā)脾氣或者跟別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學(xué)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shù)尼斪又饾u減少。他發(fā)現(xiàn),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釘子容易得多。終于有一天,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fā)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枚釘子。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后,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洞吧,這些洞永遠也不能恢復(fù)原來的樣子了,就像你傷害了某個人,你就會在他的心里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
  釘子。洞。心。
  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小故事,不知出自何處。朋友發(fā)給我,好像是專對我這幾年的心臟說的。
  對故事里的“洞”,我更愿意這樣理解:它不是對“孩子”的指責,甚至也不是提醒。因為指責和提醒既不能使“洞”修復(fù),也不能保證以后不再發(fā)生傷害。它是事實的陳述,是人性的證明。正因為此,它比指責和提醒更有力——說服力、證明力、震撼力。
  一個充滿善意的小故事,在我這里,竟顯出了一種嚴酷。
  這正是我和我的心臟都要面對的。
  9 我們經(jīng)常會把上帝對我們的提醒錯認為命運的報應(yīng)——
  不是命運的報應(yīng)。很可能是上帝在用一種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方式提醒我們:不要讓正在進行的錯誤成為罪惡。
  我們經(jīng)常也會把上帝對我們的拯救誤認為命運的懲罰——
  不是命運的懲罰。很可能是上帝在用一種讓我們感到絕望的方式拯救我們:終止正在進行的罪惡,而不是繼續(xù)和累積罪惡。
  10 傷疤:
  如果是傷害者勝利的徽章,英勇的記錄,
  也就是被傷害者恥辱的標志,復(fù)仇的時鐘。
  如果是救贖者的警示器,道德的添加劑,
  也就是被傷害者寬容的無花果,祥和的紀念品。
  傷疤不可能,也不僅僅是傷疤,它可以結(jié)痂,脫落;也可以化膿,潰爛。它可以使傷害者無痕跡,卻不會把傷害化為虛無。
  傷疤在被傷害者的身上,同時也在傷害者的心里,才能使傷疤具有傷疤的價值和意義。
  記住傷疤的,應(yīng)該是沒有傷疤的傷害者。這才是健康的人性。
  只有在健康的人性世界,傷疤才有可能擁有美感。
  11 健康的政治,應(yīng)該通往人類的“去政治化”——不再使人成為政治化的動物。
  12 “禮”作為社會秩序的日常儀式和心理暗示——
  可以是: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以保證上下、從屬的等級秩序,“固”的是主與奴。
  也可以是:
  自由、平等、民主,以保證人人平等(非平均)的結(jié)構(gòu)秩序,“固”的是你、我、他。
  在等級秩序中,道德范疇的尊卑貴賤,是秩序的組成部分。
  在結(jié)構(gòu)秩序中,道德范疇的尊卑貴賤,是對行為的道德判斷:尊重自由、公平、正義,人人平等的結(jié)構(gòu)秩序,是尊貴(美德);反之,為卑賤。
  13 讀錢穆的《國史大綱》,讀得很郁悶。但還在讀。
  插空隙讀周燕芬的贈書《因緣際會》——七月社、希望社及相關(guān)現(xiàn)代文學(xué)社團研究。
  我以為,志在繼續(xù)魯迅精神的胡風及其追隨者,其悲劇性命運恰恰在于不懂魯迅。至少:
  魯迅有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不依附也不屑于和政黨政治發(fā)生實質(zhì)性糾葛。
  在政黨政治中企圖保持“文學(xué)的獨立性”,或“思想自由”和“獨立精神”,就已經(jīng)注定了未來的結(jié)局。
  胡風的悲劇性命運并不具有現(xiàn)代性,而是現(xiàn)代的老故事,并且,還是一個諷刺:
  啟蒙者缺少“啟蒙”的洗禮。
  14 謊言的力量不僅在于當下,更在于時間的酸性。它會使謊言掩蓋和制造的罪惡在記憶中消失。這也許就是以謊言支撐生活的個體、以謊言支撐政權(quán)的國家沒有歷史的原因。
  沒有記憶就沒有歷史。
  說謊者是深知這一點的。
  這也是他們敢于放膽說謊,能夠用謊言支撐生活的原因。
  以謊言支撐生活的民間和個人,正是國家以謊言支撐政權(quán)的土壤和基礎(chǔ)。
  在沒有記憶,沒有歷史的民族和國家,時間只顯示、也只能顯示它的酸性——時間的力量也就是謊言的力量。
  酸性不是時間僅有的屬性。
  對歷史真相的否定和篡改,則是利用了時間的“一過性”。
  時間也可以祛除謊言——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酸性的力量,顯現(xiàn)曾經(jīng)被謊言掩蓋和淹沒的真相。只有在這樣的國度里,時間才能顯出它的神性和美感。
  中國不是這樣的國度。
  我們很難擁有美感。
  我們、我們的國家、社區(qū)、家庭,是可以靠謊言過日子的。
  我們就是這么“過”過來的——安穩(wěn)或不那么安穩(wěn),踏實或不那么踏實,但還是“過”過來了。出了點小問題,小波折,總體還是安穩(wěn)的,似乎也踏實(少有良心和道德的追問和審視)。國家被譽為超穩(wěn)定結(jié)構(gòu)的政體,換朝換代,秩序依舊;文化被譽歷史最為悠久,幾乎是唯一沒有遭到毀滅性災(zāi)難的文明。
  以謊言支撐的家庭也一樣,大多不會解體,甚至受到羨欽,也有自豪感,似乎在炫耀謊言的勝利和光榮。
  個人呢?也一樣的。以謊言為生,在家庭,在集體和體制里,在體制外——體制的延伸部分,活得如魚得水。
  沒有真實的歷史,沒有真實的當下,也不會有真實的將來。
  歷史被當下修正、篡改,甚至遺忘。當下也會被將來修正、篡改、遺忘,以適合將來的那個當下。
  似乎又是有歷史的了?國家、民族、家庭、個人?
  有的,是不斷復(fù)制的歷史!
  ——謊言· 時間的酸性· 歷史
  15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不僅是一種自然的生命,更是一種具有道德意識和自由意志的精神存在。
  精神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精神可以指認理性的精神是非理性的。
  理性與非理性向度不同。
  理性是有目的、合規(guī)律的精神活動,所謂“合規(guī)律”,是自然律和道德律的和諧一致。
  道德的人性只有和神性交合為一的時候,才會具有永恒的美感。
  正如理性與非理性有不同的向度,道德和不道德也有不同的向度,一個通往神性,一個通往魔性。
  感知和認知的能力,使人類的精神活動成為可能。
  動物可以感知,但沒有認知。
  感知和認知的能力既是自然的,生而有之的;更是自覺的,后天培養(yǎng)的。
  人類獨具的感知和認知的能力和愿望,就是所謂的意識。
  意識使認識、思想和理性的精神活動成為可能。沒有意識,就不可能有思想和認識,更無所謂理性。
  認識是行動著的思想,也是思想的成果。
  思想成果的壯大以及修正,既積淀思想,也擴充精神,穩(wěn)固精神,通往理性的存在——自然律和人性道德的和諧,具有神性的,美感的存在,自由的存在。
  價值觀和意志是精神的內(nèi)核。
  價值觀決定精神的屬性——理性的或非理性的。
  意志力是精神的行動力和定力。
  所謂定力,就是抗干擾和抗打擊力。
  穩(wěn)固的精神具有穩(wěn)定的價值觀和意志力。
  強大的精神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也必然具有強大的意志力。
  自由的精神具有穩(wěn)定的價值觀,強大的意志力,和諧著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
  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理性的,即自覺地,具有神性和美感的。
  自由是行動的過程,而不是行動的結(jié)果。
  結(jié)果意味著終止和結(jié)束,意味著終結(jié)。
  終極是一種理論存在。
  理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于:摧動、預(yù)警、修正人類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
  16 “盤算”有可能是從“算盤”來的。
  算盤:名詞,一種計算工具,據(jù)中國人說是中國人發(fā)明的。
  幾十年前,中國的小學(xué)教育還有“珠算”課程,教授學(xué)生學(xué)習撥算盤。
  盤算:動詞,意思可以是——
  在做事之前,是把各種因素、條件(算珠)放在一起,規(guī)整梳理(撥算盤),以得出是否做和怎么做。在商家:是否有利可圖?在愛情:獲得和付出孰多孰少?
  在做事之后,是把事情的過程,連同付出的和獲得的(算珠)放(盤)在一起,規(guī)整梳理(撥算珠)。在商家:是盈是虧;在愛情:是得是失。
  這樣的“盤算”也經(jīng)常在事情進行之中,邊做邊盤算,以使事主決定繼續(xù)還是停止。在商家:繼續(xù)或收攤;在愛情,繼續(xù)或“拜拜”。
  17 被稱為“道家”的,曾經(jīng)有過玄想式的宇宙觀,但很快就變成就“自稱”了,所謂的“道”就成了養(yǎng)生和長生不來的“方術(shù)”。
  所謂的“道家”不做“主”也不做“奴”,甚至連人也不做,求仙問藥、裝神弄鬼還不夠,要“逍遙游”了,要出世成仙了。
  認識成不了仙的,游來游去,就“游“成了騙子,騙吃騙喝,騙成隱士、名士、高士——還是人,讓一些人傾心另一些人惡心的人。
  唐時的張果老似乎比較徹底,連公主也不要,逃出長安,“逍遙”去了——我懷疑他是怕丟命,要逃離的不是公主,而是刀劍。到他逍遙成仙的時候,已經(jīng)只是傳說了。
  所謂“出世”,實在是不得“入世”的末路——無可奈何之后的選擇。
  所謂的儒家,到了“達則兼濟天下”而不成,只能“窮則獨善其身”的時候,分明已有了所謂的“道家”的氣味——只管自己了,和“出世“的道士、隱士成了一家。
  游移于儒道之間,逍遙在圣魔之界——這也是一種儒道互補。
  也是對中國文化歷史和中國士大夫文人,以及形形色色的雅人、名士的一種描述。
  18 怎么了?
  痛。
  不通則痛。
  怎么通?
  變則通。
  怎么變?
  牧人逐水草而居。
  說遠了吧?
  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太籠統(tǒng)了吧?
  上山打柴,過河脫鞋。
  扯得上“山”、“河”么?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何為時務(wù)?
  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遇到的一切,包括人事。主要是人事。也包括病痛。
  怎么識?
  學(xué)習。不但要學(xué)習,還要學(xué)會學(xué)習,就像讀《論語》一樣。
  讀了還不識呢?
  再讀。
  永遠讀永遠不識呢?
  沒有永遠。
  讀到死也不識呢?
  讀不到死的,半道上就會傻,會瘋,常見的是“痛”??傊蛔R就“痛”,識了就“通”,“通”了就去“痛”。能識而去“痛”者,就是俊杰。明白了嗎?
  明白了。拐了那么多彎兒,終于識到了“痛”和“通”的真意。
  還痛么?
  還痛。
  那就不說了。
  為啥?
  子曰:孺子不可教也!
  ——關(guān)于“痛”和“通”的問答
  六:建明說……
  1 建明說:全世界有十本書就夠了:一本《圣經(jīng)》,一本柏拉圖,然后,《君主論》、《契約論》、《國富論》……中國也選一本吧,《論語》。文學(xué)有堂吉訶德,有莎士比亞,有歌德,夠了,足夠了。還寫什么?寫也是垃圾!沒用,沒用的!
  他反對我看書,寫書。
  他不是美男子,但生動。尤其在這種時候,用這種加重的語氣嘣出這些話的時候,就會顯出一種別樣的生動,生動得讓人“氣悶”。
  莫言來深圳,朋友們請吃飯,聊天。拿著莫言的小說,現(xiàn)場朗誦,很有些氣氛。莫言也給朋友們講他將要出版的《生死疲勞》。
  建明第一次見莫言,也這么說:別寫了莫哥,別寫了,寫了也是垃圾。
  莫言遲疑了一會兒說:有屁總要放出來吧。
  建明好像沒聽見一樣,用他的小DV機拍著莫言,拍著周圍的朋友,還在說:別寫了別寫了……
  他鼓動我看碟,我家里的影碟全是他送的。隔幾天一大包,隔幾天一大摞。已超過三千張了。
  聽見有朋友喜歡看碟他就興奮,他給所有的朋友送碟,幾乎是有求必應(yīng),也是隔幾天一大包,隔幾天一大摞,都是從他那輛車的屁股后面拎出來的。
  2 建明說:別以為買輛破車帶上飲料去郊游去登山就過上美國人的日子,不可能!你會遇到搶劫的,會被強奸的,就因為你是中國人,在中國。你周圍的人都是蟑螂,你也是!
  他在“編排”中國人的時候,總要把我放進去,也不剝離他自己,通稱之為“蟑螂”。
  3 建明說:聽聽人家,莎拉·布萊曼,服不服?出場就是一道風景,出口就讓你昏迷——兄弟,不服不行。
  莎朗·斯通,那才叫演員!咱們的那些——他說出了幾位明星的名字——上臺蹦幾下就以為他們是演員了,操他媽其實是幾只蟑螂。
  他送了我全套莎拉·布萊曼的影碟。
  在我的印象里,中國電影他只喜歡費穆的《小城之春》,并寫過文章。
  4 建明說:你說我們幾千年都畫了些什么?幾棵樹!幾座山!幾只蝦!還有幾棵他媽的大白菜。要不就是老虎、馬、驢子……扯雞巴龍蝦胡須一樣畫幾道,還很得意:你瞧我這線畫得多長!多流暢!這就是中國人的中國畫??慈思依字Z阿,莫奈去,人家畫什么?畫耶穌,圣母瑪麗亞,畫美女,屁股是屁股奶子是奶子。光哥你他媽不也喜歡看洋畫上的陽光嗎? 你什么時候在中國畫上看見過陽光?沒有!你看不到!他們畫不出來!
  記得我曾贊賞過洋畫,我喜歡洋人畫的陽光,有質(zhì)感,有美感,能聽見陽光的聲音一樣。
  他叫我光哥,我說我不喜歡,叫爭光大哥吧。他脖子一歪對我瞪著眼:為什么?就叫光哥!
  不僅他這么叫,朋友們都這么叫了。我就成了他們的光哥。
  5 建明說:中國人不怕感冒不怕打擺子,感冒了打擺子了就是死不了,為什么?低等動物生命力頑強啊兄弟。洋人就不行,感冒打擺子會死人的!人家他媽的高貴,嬌氣!你看人家賴斯賴姐,黑鬼啊,那也比咱高貴!彈鋼琴多優(yōu)雅!人家他媽的領(lǐng)導(dǎo)全世界人民反恐吶!
  我說你搬到美國去吧。他說出不去呀,他媽的。然后嘿嘿笑。
  他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媳婦給他生了一個漂亮兒子,他叫他“小蟑螂”。
  6 建明說:蒼蠅蚊子繁殖力強,你打死一只兩只一千只,能打死一萬只一億只么?這就是中國人!沒辦法兄弟,沒辦法的……
  這一會在他的嘴里中國人又成了蒼蠅蚊子了。
  7 建明說:深圳擁擠了是吧?不可愛了是吧?蟑螂多啊,擁擠啊,污染啊,一只蟑螂惹來一堆蟑螂,污染吧。我來了,我媳婦來了,前些天我岳父岳母來了,過些天我兩個侄子要來,多少了?我他媽還生了一只小蟑螂!就這么弄吧兄弟,沒辦法,中國人沒辦法,看碟吧兄弟……
  他說的沒錯,深圳越來越擁擠了,人擠人,車擠車。
  想想別的城市,也都在擠,一樣的。
  在中國,已經(jīng)沒有不擠的城市了。
  8 建明說:想想吧,二百多年前,人家在干什么?在搞《獨立宣言》,在結(jié)構(gòu)諸如“自由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權(quán)利”這一類辭句,要把它寫進法律。我們呢?我們的領(lǐng)導(dǎo)人(皇帝)在后花園亂嫖呢!今天你,明天她,在翻牌子呢!還有人在著急著閹自己,要進宮當太監(jiān)呢!
  他不喜歡魯迅,但送了我一套《魯迅全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新版的。書剛到深圳,他第一時間買了,拎著,氣喘吁吁,往我客廳的地上一扔,說:給你的,往書架上擺吧,當擺設(shè)吧。
  我說:為什么是擺設(shè)?
  他說:你以為你會看?。磕悴粫吹?!他媽的我買了五套,你一套,XX一套,XX一套……你們他媽的都喜歡這小老頭,沒辦法!
  ……
  小結(jié)
  建明,崔姓,湖州人,現(xiàn)居深圳。
  他給我說過很多。
  我喜歡聽他說話。
  他說光哥你他媽的不是會寫詩么你給我寫一首。
  我近二十年不寫詩了,但我很聽話,就給他寫了一首:《給我的蟑螂兄弟》。發(fā)表了幾個地方, 這回,還要收到詩集里去。
  七:“愛”與“婚姻”ABC
  A 我在回答《優(yōu)悅》雜志問的時候,曾說過如下幾段話——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這應(yīng)該是婚姻的一條準則,尤其是現(xiàn)代婚姻。但這一準則是嚴酷的。在面對現(xiàn)實的時候,經(jīng)常顯出理想化的色彩,尤其是中國的婚姻,也包括現(xiàn)代中國的婚姻。據(jù)我自己的觀察和經(jīng)驗,用這條準則去衡量中國現(xiàn)代婚姻的話,“不道德”的比率應(yīng)該是非常高的。甚至,大多數(shù)的婚姻都經(jīng)不起這一條準則的考量。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應(yīng)該是非常久遠的,直至現(xiàn)在也顯得極其誠懇、極其美好的一種愿望,依然具有讓人怦然心動的效力。但這恰恰也證明了“有情人不成眷屬”“有情人難成眷屬”依舊是一種現(xiàn)實的存在。
  在我的觀察和經(jīng)驗里,中國式的婚姻總給我一種“不爽”的感覺。糾纏、黏稠、甚至潮濕,讓人望而生畏。身歷其間,易生疲憊。原因很綜合,既有傳統(tǒng)的,也有現(xiàn)實的。讓我感覺最強烈的是:我們給婚姻附加的東西太多,牽絆太多,它承擔了很多愛情很難承擔的東西。負力太重,身體就容易變形,甚至扭曲,甚至畸形。
  我不喜歡諸如“保衛(wèi)愛情”“捍衛(wèi)婚姻”一類的呼喚和吶喊。如果有愛情,是不需要保衛(wèi)的,有愛情的婚姻,也無需捍衛(wèi)。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已足夠保持自己——是保持,而不是維持。因為婚姻實在不是“維持會”。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等等,對于我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這一類所謂的“美德”,我不欣賞。諸如“感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及看重“平等”“權(quán)利”“自我”一類的東西,我以為,這也是美德。我更欣賞這樣的美德。我覺得這兩類不同的“美德”,不僅和我們面對社會,面對個體有關(guān),也和我們面對愛情和婚姻有關(guān)。如果把后一類的“美德”真正灌注到我們的愛情、婚姻和家庭之中的話,婚姻即使有矛盾,愛情即使有磕碰,它都不會對婚姻和愛情帶來根本性的損傷。即使解體,也是健康的,少有病態(tài)。
  B 沒有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對方,尊重愛與被愛——就不會有健康的愛。
  尊重的涵義在于,讓不同的意志和選擇并存,且不互相傷害。
  我們至今不懂得這樣的尊重。我們的尊重還僅只在“理解”的層面,僅在于“我明白了”。
  然后就是:
  “你為什么會愛上他(她)?”
  “你是我生養(yǎng)的,我當然要管?!?br/>  這就是我們的親人的愛。雖然我明白了你的選擇,但正當?shù)囊廊皇俏摇耙驗槲覑勰?,我是為你好?!?br/>  “我是那么的愛你!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為什么不能改變呢?”
  “我無法改變你,但我可以自虐吧?自虐是我的自由。”
  然后,就像一個朋友所說的,我們的“愛”就“像殺人一樣”了。
  我們的親人、朋友、愛人,正是這么去愛的。過去和現(xiàn)在是這樣、將來大概也還會這樣的。
  這就是我們的愛,也是我們愛的文化。
  婚姻首先是為了別人(父母、親戚、鄰居、同事、朋友),為“社會”而存在的。
  愛也一樣,幾乎是在為別人而“愛”。
  享受愛和婚姻的不是自我,不是“我和你”,而是“他們”。
  愛沒有錯,婚姻也沒有錯,錯在缺失了愛的自由和對愛的尊重。
  自由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有質(zhì)感的生命狀態(tài)。在情感經(jīng)歷中,自由的根本涵義是保持自我。沒有自我的愛,不可能是美的、健康的。
  沒有尊重的愛,不可能是自由的情感行為。它必然導(dǎo)致傷害。
  自虐不是英勇的自我犧牲,更與高尚無關(guān)。
  沒有自由意志的情感狀態(tài)是恍惚的。而活在恍惚中是可怕的——后一句不是我的發(fā)現(xiàn),是一部電影里的臺詞。
  違背自由意志,丟失自我的順從,是 “孝”,不是愛。當它和愛遭遇的時候,有可能制造罪惡。
  愛的悲劇每天都會發(fā)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悲劇的品質(zhì)是不一樣的。我們少有,甚至沒有高尚和神圣的愛的悲劇,更多的是惡俗的,只能稱之為傷害性的事件,連干凈一點也很難做到。
  有一個學(xué)生問我:怎么才能結(jié)婚呢?
  我說:不怕離婚,就可以結(jié)婚了。
  學(xué)生說:哦,我明白了。
  對我嚴酷的回答,她的反應(yīng)是積極的、健康的。我很欣慰,也很欣賞她的勇敢。
  我曾寫過一首歌,其中有這樣兩句:
  愛不是傾訴,
  是一顆心在另一顆心里平安的居住……
  只有尊重和自由意志的存在,才會有這樣的平安——沒有糾纏、沒有捆綁,更沒有綁架。
  糾纏、捆綁和綁架,就是不見血的自殺和互殺。
  C 我不僅不欣賞我們的婚姻文化,也不大認可以“人民”的淺層道德作為廣泛基礎(chǔ)和土壤的禮儀文化、親族文化、村社文化——它保障的是親族和村社;是以消滅個性為前提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催生互相糾纏和互相虐殺。
  這種文化和我們的婚姻文化是共生共存的。
  這種文化是我認識到的最低俗,而生命力卻最為頑強的一種文化。
  它也是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
  面對這樣的文化,我們總能做點什么吧?
  我敬佩魯迅先生“困獸”一樣的抗爭和“戰(zhàn)斗”。他所存的希望,也是“困獸”一樣的希望??範幒蛻?zhàn)斗之于他,結(jié)局是已經(jīng)知道了的。但這樣的生命和戰(zhàn)斗,是不以最終的結(jié)局來衡量意義和價值的。甚至,這樣的戰(zhàn)斗對戰(zhàn)斗者來說,可以連價值也不要。
  與其惡俗的活著,不如搏斗。至少,搏斗不會讓我們惡心自己。
  從精神上,也許還有形式,不再和它糾纏,還要蔑視一切因此而來的不屑和敵視,不管來自何人,何處。哪怕是親人,哪怕是在我們的居所,我們的床上。
  我欣賞這樣的話:把理由都給你們吧,剩下的就是屬于我的,也應(yīng)該屬于

保靖县| 永善县| 开化县| 高安市| 广丰县| 汽车| 南康市| 从江县| 淮北市| 澎湖县| 舞阳县| 西安市| 娱乐| 白城市| 内黄县| 大悟县| 双流县| 绥阳县| 合江县| 洞口县| 汤阴县| 任丘市| 右玉县| 韩城市| 全南县| 泽州县| 湄潭县| 登封市| 墨江| 花垣县| 栾城县| 北碚区| 嘉义市| 宁明县| 城步| 伊春市| 上思县| 泸定县| 南岸区| 遂溪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