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學生學習數學的背景應是生活化的,因為學生最終要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因此在新課改條件下,數學教師要讓數學走進生活,引導學生去領略生活中的數學之美、開闊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人。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走進生活,體驗數學呢?
一、課堂上老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賦予數學生活氣息
心理學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數學情景是溝通現(xiàn)實生活的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橋梁。把真實的生活情景轉化為數學情景,讓數學背景蘊含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具體的情景中,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賦予數學生活氣息;讓學生覺得所學習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xiàn)實問題、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出了示范。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節(jié)內容的導入時,首先讓學生欣賞一組蝴蝶掛畫,學生興趣盎然。然后給出蝴蝶的軀干及一側翅膀,讓學生畫出另一側翅膀,適時引導學生探究圖形的布局特征并提出問題:“這幅畫有什么特征?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這樣的圖形?我們能不能在一分鐘內創(chuàng)作一幅這樣的畫?”此時每個學生都很投入,個個沉浸在探求知識的興趣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相互補充對方的遺漏,糾正對方的差錯。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真正成了課堂教學的主人。實踐證明,在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樹立數學應用意識的信念;同時在實際情景下學習,激發(fā)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課堂上學生找數學,體驗數學源于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前、課后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教學“平均數”時,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尋找身邊運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事例,在匯總時發(fā)現(xiàn)有一組學生找到的事例是這樣的:我們班有兩組同學,一組同學的身高分別是(單位:厘米)160、158、162、156、157;另一組同學的身高分別是161、159、162、156、158、155,怎樣評定這兩組同學的身高?在課堂上我就把它作為引例,讓同學展開討論。學生通過生活實際中“平均數問題材料”的學習,體會到求平均數這一常用而又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并運用統(tǒng)計的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應用的廣泛性,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讓數學走入學生的生活。
三、課堂上學生學數學,感受數學的“生活化”
為了使每個學生學好數學,學習過程要盡量生活化。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而課堂教學是學習過程的關鍵,教師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生活化語言,降低了難度;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倍感親切,加上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所以學生記憶深刻,學得扎實。這樣,使學生不再害怕數學,不會覺得數學難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直線”這個概念時,學生很難理解直線是無限延伸的。我就問:“大家對西游記中孫悟空拿的什么東西最感興趣,最有印象呢?”同學們大都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讓學生把直線想象成能縮能伸的無限的“金箍棒”,學生一下就豁然開朗了。又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問題情境:“某班同學要去當地三個景點游覽,時間為8:00-16:00,請你設計一個游覽計劃,包括時間安排、費用、路線等?!睂W生在解決這個問題過程中,要了解景點之間的路線圖,各景點的門票及乘車所需的時間、車型與租車費用,同學喜愛的食品和游覽時需要的物品,最后還要計算出每個同學需要交納的費用等。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目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生活中,感受數學的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上學生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生在學習知識后,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這樣的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是適應考試的解題能手。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所必須達到的目標。
例如某公園要建一座拱橋,現(xiàn)已知該橋圓弧形主拱的半徑為10米,它的跨度(弧所對的弦長)為16米,問:水面高度不超過2米的小游船是否能通過這座橋?當學生通過討論計算后得拱高為4米時,我又問拱橋的跨度仍為16米,為了使這座橋平坦一點,若要求拱高(弧的中點到弦的距離)為2米,小游船能通過這座橋,這時橋拱的半徑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這個題目不直接以現(xiàn)成的知識結論作為條件,而是通過學生熟悉的游樂場所的一座建筑,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抓住問題實質,巧妙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問題注重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趨向,又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課堂出現(xiàn)高潮,學生討論非常熱烈。整節(jié)課學生體驗了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現(xiàn)代數學觀,體現(xiàn)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了有效的學習方式,課堂其樂融融,充滿著生活活力。通過解決此類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應用數學的能力。
五、課堂上擴展實踐的空間,教學活動與生活牽手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努力去實踐。
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數學的環(huán)境,例如,股票已成為當今經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學了統(tǒng)計知識后讓學生觀察“股市走勢圖”,大致了解、估算股市的走向,由圖表得到相應的經濟信息,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他們當一回“股評家”,這樣同學們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在上“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時,可組織學生設計測量學校旗桿高度的方案并實踐操作,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這樣當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xiàn)時,學生就會再現(xiàn)所學知識時的情景來解決數學問題。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運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提升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的目的。只有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才會得到鍛煉、提升,才能加強學習的實踐性和體驗性。由此可見,加強應用和實踐,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做法無疑是教學改革上的一個十分有益的嘗試。
總之,數學的學習應是生活化的學習。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從書本里走向生活,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
參考文獻:
?。郏保輸祵W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