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曾受舊式教育,中過秀才和舉人,1890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
1895年春,梁啟超赴京會試,時值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群情激憤。他協(xié)助康有為,發(fā)動在京應試舉人聯(lián)名請愿的“公車上書”。1898年,梁啟超積極參加“百日維新”,失敗后逃離北京,東渡日本。民國初年,梁啟超先是支持袁世凱,出任司法總長。后來,因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遂轉而反對袁氏,與蔡鍔策劃了1915年底的武力反袁。袁世凱死后,梁啟超組建憲政研究會,并曾任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同年,孫中山發(fā)動護法戰(zhàn)爭,段祺瑞與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隨之辭職。
1918年底,離職后的梁啟超赴歐洲考察,親自考察西方的社會問題。他在給女兒的信中說:“吾度此閑適之歲月,恰僅一年,歐戰(zhàn)既終,逼使我不復能自逸,今當西游?!笔悄?2月27日,即登輪赴歐的前一晚上,他與幾個朋友“談了一個通宵,著實將從前迷戀的政治活動懺悔一番,相約以后決然舍棄,要在思想界盡些微力”,并自謂“這一席話要算我們朋輩中換了一個新生命了”。
1919年春天,梁啟超來到巴黎。此時巴黎和會正處于膠著狀態(tài),國內盛傳梁啟超此次赴法,有意取代北洋政府陸徵祥出任特使。梁啟超到法國,留法名流李石曾、汪精衛(wèi)等人舉辦歡迎會,梁啟超即席演說,大致講中國是一戰(zhàn)參戰(zhàn)勝利國,而他因將段祺瑞的假參戰(zhàn)“隱晦無余”,所以功勞他占一大半。梁啟超演講完,一位何姓華人上臺質問梁啟超:“梁先生,民眾反對參戰(zhàn),是反對段政府參戰(zhàn),因為百姓早看出段耍的把戲是宣而不戰(zhàn),這將會失信于協(xié)約國,原來這都是梁先生的教誨??!”
何又說道:“民國二年,國會解散,釀成中日外交紛爭與帝制運動,這也是梁先生之力!第二次解散國會,您和湯化龍(段時任內政總長,與梁啟超共同倡議解散國會)實行拆臺手段,挑起南北人的對立,蜀湘百姓因此飽受戰(zhàn)爭苦難,這又都是梁先生入閣掌財政的力量??!”“今天,梁先生遠道來法,騙到徐世昌(北洋政府總統(tǒng))萬元巨資,是不是又想推行您以前在美國組織維新會的智謀呢,以此來欺騙我們旅法華僑的血汗錢,擾亂巴黎和會專使的次序呢?我們不是早期的美國華僑,沒有那么容易上當受騙!今天和你說,法國是自由的地方,不容?;视嗄踉诖嘶顒樱偃缒啡徊焕?,就別怪我們不留情面了!”何姓華人臺上一番話語,使梁啟超熱度大減。梁的尷尬可想而知。
梁啟超在特殊時期以特殊身份到法國,無疑會使中外各界敏感。梁啟超起初支持袁世凱,推行“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tǒng)一黨合并,改建進步黨”的策略,得罪了不少國民黨人,何某在法國當眾揭傷疤挖苦他,大有將歷史責任全部推于梁身上的架勢。但是旅法華僑的言論,并非沒有道理。梁啟超作為當時政權紛爭、軍閥混戰(zhàn)期間的重要人物,他所擔當?shù)臍v史責任十分獨特,他在那個時代的功與過是應該分開來看待的。
假如梁啟超那時代替北洋政府專使陸徵祥,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或者拒簽字,梁的身后定論也會是另一番評說,但歷史不可假設。或許梁啟超并不像當時媒體所猜測的那樣,是來取代“陸徵祥的位子”。我今天記述梁啟超在法國這一段塵封舊事,希望能給今人一個多角度審視歷史人物的可能。這段漸行漸遠的歷史,就算是梁啟超海外生活的一段別樣插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