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賴光秀 饒云鶴
麻風反應是指在麻風病慢性過程中由于免疫狀態(tài)的改變而突然發(fā)生的病情活躍或加劇,如原有皮損紅腫擴大驟然出現(xiàn)許多新皮損或有劇烈的周圍神經(jīng)腫脹、疼痛,虹膜睫狀體炎、淋巴炎、睪丸炎或發(fā)熱等全身癥狀[1]。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采用了規(guī)則的治療,特別是加強了麻風反應的觀察和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患者趙福庭, 男, 28歲, 因“全身紅腫伴疼痛1個月,四肢乏力10余天” 于2012年12月28日于本科住院治療。既往有"麻風"病史, 正予以"氨苯砜"等治療;1個月前“感冒”后全身出現(xiàn)腫脹, 伴局部疼痛, 1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四肢乏力, 伴怕冷、咽部梗阻感、吞咽困難、口唇及雙手足麻木。查體:T 36.3℃、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Hg, 精神差。專科情況:雙眼瞼、口唇、四肢遠端腫脹, 全身皮膚顏色偏黑, 以曝光部位明顯,軀干部可見彌漫分布的褐紅色斑, 僅于腹部見小片狀正常皮島, 四肢可見皮膚色素沉著斑, 其上覆魚鱗樣片狀鱗屑, 雙手不能伸直, 大小魚際肌稍萎縮, 皮膚觸覺減退。實驗室檢查:①血鈉降低、肝腎功能受損、肌酶升高。②纖維蛋白原最低<0.1 g/L, 示嚴重凝血障礙, 紅細胞數(shù)及血紅蛋白下降,白細胞、血小板數(shù)處于正常低值。③尿常規(guī)白細胞數(shù)升高,蛋白(++), 潛血(+-)。④降鈣素原為2.55 ng/ml。 ⑤FT3 、FT4↓, TSH正常。⑥腹部B超示:肝脾大, 雙腎光點改變。⑦眼周分泌物革蘭氏染色: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偶見革蘭氏陰性球菌。⑧Ig+C、血沉、沙門氏菌IgM類抗體/傷寒抗體,結核桿菌抗體,EB病毒感染相關抗體檢測、輸血前三項、乙肝兩對半、大便常規(guī)+OB、血細菌培養(yǎng)、超敏肌鈣蛋白、心電圖均未見明顯異常。
①抗炎、抗過敏:甲強龍60 mg, 12月29日增至120 mg, 1月4日減量至80 mg靜脈滴注。②保肝:異甘草酸, 還原型谷胱甘肽靜脈滴注。③營養(yǎng)神經(jīng)治療:B族維生素、鼠神經(jīng)生長因子、甲鈷胺注射液。④妥布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眼膏點雙眼。⑤改善微循環(huán)。⑥支持治療:成分輸血(冷沉淀):改善凝血功能;丙種球蛋白、血漿:增強免疫、中和抗體、維持水鹽代謝正常。⑦預防激素不良反應治療。
3.1 全身癥狀的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咽部不適、吞咽困難的情況, 發(fā)現(xiàn)異常要及時通知醫(yī)生采取相應的治療, 以免耽誤或加重病情。同時, 告知患者及家屬進食流質或半流質軟食, 要慢, 應少食多餐, 避免粗糙, 過冷、過熱和有刺激的食物, 如濃茶、咖啡、辣椒, 醋酸、酒及對食管黏膜有損害的藥物,應忌煙。
3.2 用藥的觀察 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病情觀察, 及時了解或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并注意觀察其不良反應, 尤其是激素的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大便的顏色、性質及量, 加強巡視, 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同時做好健康教育, 讓患者知曉所用藥物的作用、治療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3.3 皮膚反應的觀察 仔細觀察皮疹的顏色、大小、數(shù)目多少、有無疼痛、有無感染滲出等。根據(jù)醫(yī)囑正確、及時地使用外用藥物。
4.1 皮膚護理 對干燥伴片狀鱗屑的部位涂擦凡士林軟膏或甘油, 保持皮膚滋潤, 防止皸裂, 引起繼發(fā)感染。穿脫衣服動作要輕柔, 避免刺激, 要勤換勤洗, 保持清潔。指(趾)甲修剪平整, 防止搔抓皮膚時刺破引起皮膚感染。
4.2 全身癥狀護理 ①當麻風反應出現(xiàn)高熱, 體溫達39℃以上, 囑患者臥床休息;給予冰袋或口服布洛芬混懸液等降溫, 并及時根據(jù)醫(yī)囑補充水分、電解質, 防止虛脫和電解質紊亂。②針對四肢乏力及雙手足麻木感, 要鼓勵患者多活動手腳, 每天做握拳運動3~5次, 5~10 min/次, 情況好轉后再增加鍛煉的次數(shù)及時間, 同時注意保暖, 避免受涼。③眼部護理:結膜炎是麻風反應中眼部常見臨床表現(xiàn)之一, 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眼膏交替點滴雙眼, 2 h/次, 直到癥狀明顯改善后適當減少滴眼次數(shù), 炎癥控制后可減少到2~4次/d。滴眼藥水時囑患者半臥位, 護理人員左手食指將患者下眼瞼向下拉, 同時囑患者往上看, 離眼2~3 cm將眼藥水滴入內(nèi)次處, 1~2滴/次, 閉眼3~5 min。應用眼藥水(膏)時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 不能用手或粗糙的布類擦拭眼睛,避免強光刺激, 少看書報或電視, 盡可能使眼睛得到休息。
4.3 心理護理 皮膚病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 其損害大多表現(xiàn)在體表, 給皮膚病患者不僅造成身體上的痛苦, 而且還帶來心理上的壓抑和精神上的痛苦, 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病情易反復。護理人員應運用現(xiàn)代醫(yī)學新模式, 從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進行綜合護理, 關心和安慰患者, 使其解除思想顧慮, 正確對待疾病, 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幫助患者自我調整到最佳心態(tài), 積極配合治療。在護理過程中, 通過人際交往, 以醫(yī)護人員的言行來影響、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對各個年齡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 如用關注的目光, 微笑的表情能夠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從而減輕患者入院時的恐懼與焦慮心理;嫻熟的技術, 沉著、穩(wěn)重的舉止, 給患者安全、信任感。
4.4 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床單位整潔, 空氣流通, 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每天窗戶通風2次, 30 min/次。嚴格消毒隔離,病室每天用 1:100“84”消毒液拖地、噴灑、擦拭。
麻風是由麻風分支桿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jīng), 嚴重者可累及深部組織和內(nèi)臟器官。因此人們對麻風患者產(chǎn)生歧視和偏見, 麻風患者身心受到重創(chuàng), 所以, 麻風病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一是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舒緩緊張, 恐懼和焦慮情緒,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堅定信心, 保持健康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二是普及科學知識,消除偏見和歧視, 以利于早日發(fā)現(xiàn)病人, 早期予以治療, 消除傳染源, 降低畸殘率, 最終實現(xiàn)消滅麻風病的目標[2]。
[1]Snnivasanh, 何達損, 張國成.麻風病人殘疾預防實用指南.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88:1-126.
[2]杜寶云.麻風病的健康教育.中國當代醫(yī)學, 2004,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