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東 王大鵬
人胚胎干細胞是胚泡內層細胞團的一組細胞,具有分化為除胎盤和臍帶外,幾乎機體全部細胞和組織,并最終發(fā)育為器官的能力,能在體外長期增殖且保持不分化狀態(tài)和發(fā)育潛能①See Skirboll LR, Kirschstein R.Stem cell:scientific progress and future research[R]. NI Report, 2001, pp. 23-24.。作為生物技術領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獲得了高度關注,各個國家和組織都投入了極大的人力財力。在巨大的投入之下,要求對研究成果進行專利保護,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利益回報也似乎是順理成章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人類胚胎干細胞技術與其它生物技術發(fā)明相比,特殊之處在于其技術本身存在著巨大的倫理學爭議。這種爭議使各國政府在制定研究政策和法律規(guī)范時不得不考慮由此帶來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反應,專利保護也不能置身事外。
在我國,對于人胚胎干細胞相關發(fā)明是否應當適當放寬專利保護的限制,各界存在爭論。本文擬梳理我國人胚胎干細胞研究的倫理、政策和專利法律保護的脈絡,并通過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典型案例的分析比較,給出對于我國人胚胎干細胞專利法律保護的一些理解和建議。
從技術的角度,關于人胚胎干細胞的倫理道德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干細胞的獲得和利用兩個環(huán)節(jié)。前一環(huán)節(jié)的爭議主要是如何看待胚胎的問題,包括胚胎的性質、地位、來源等;后一環(huán)節(jié)的爭議包含了人們對治療性克隆滑向生殖性克隆,包括克隆人、人獸雜交等的擔憂。目前對于生殖性克隆,由于其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道德、法律體系的巨大沖擊,國際社會的意見和做法較為一致,即采取嚴格禁止的態(tài)度②參見張新蕊、韓躍紅:《論生殖性克隆的發(fā)展方向》,載《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第24~27頁。;而對于人胚胎干細胞的獲得及其在治療或研究方面的應用則存在較大的分歧。本文所討論的人胚胎干細胞技術也主要指這方面的內容。
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人群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對待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的觀點、態(tài)度也不同。在我國,民眾對動物權利和早期胚胎的關注程度低于西方國家,基本不存在因為宗教信仰而反對胚胎生物技術的問題。因此,人胚胎干細胞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可以說新興的干細胞技術領域是我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起跑點”最接近的重大科學領域。
對于人胚胎干細胞的相關科學研究,我國政府在政策方面體現(xiàn)出明確的支持態(tài)度。2005年底,中國政府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fā)展生物技術,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基于干細胞的人體組織工程技術”③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12月25日。。2012年4月,科技部公開了《干細胞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公示稿)④參見國家科學技術部:《關于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十二五”專項規(guī)劃的公示》,http://www.most.gov.cn/tztg/201204/t20120424_93830.htm,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12月25日。,提出我國干細胞研究尤其應該重點支持未來干細胞臨床和轉化應用的核心技術。
在研究行為規(guī)范方面,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委員會于2001年10月16日通過的《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的倫理準則(建議稿)》⑤參見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委員會:《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準則(建議稿)》,載《醫(yī)學與哲學》2003年第2期,第19~21頁。是我國最早的指導人胚胎干細胞研究的規(guī)范性文件。2003年12月24日,科技部和衛(wèi)生部聯(lián)合制定了《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⑥參見中國科學技術部和衛(wèi)生部:《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http://www.chinaphs.org/bioethics/regulations_&_laws.htm#_Toc113106142,最后訪問日期:2013年1月4日。,規(guī)定了開展人胚胎干細胞研究中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研究活動范圍、允許和禁止開展的胚胎干細胞研究內容和“知情同意”等。衛(wèi)生部于2007年發(fā)布了《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規(guī)定了開展倫理審查的程序和監(jiān)管要求等內容,對倫理委員會的構建、職責及監(jiān)管工作進行了規(guī)范??梢?,對于人胚胎干細胞的科學研究,我國的法律體系在部門規(guī)章的層面進行了規(guī)范,其出發(fā)點是鼓勵在符合相關倫理指導原則的前提下,進行人胚胎干細胞相關的科學研究。
在專利保護方面,我國《專利法》第5條第1款規(guī)定對于違反社會公德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授予專利權?!秾@麑彶橹改稀愤M一步規(guī)定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社會公德相違背的,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情形,其中包括改變人生殖系遺傳同一性的方法或改變了生殖系遺傳同一性的人,克隆的人或克隆人的方法,人胚胎的工業(yè)或商業(yè)目的的應用等。在審查實踐中,我國專利審查部門對于人胚胎干細胞相關的專利保護實際實行的是嚴格的排除專利授權的標準。
可以看出,嚴格的專利審查與我國政府一直以來對干細胞研究的支持政策以及我國干細胞行業(yè)發(fā)展狀況似乎不太協(xié)調,這也是近年來國內一些聲音呼吁放寬人胚胎干細胞專利授權限制的原因之一。
下面就從人胚胎干細胞技術的專利保護的典型案例入手,分析比較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利保護策略,從中觀察能否對我國的專利審查和保護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WARF案涉及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會(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WARF)關于人胚胎干細胞的一系列同族專利US5843780,US6200806,US7029913(以下分別簡稱780號專利、806號專利和913號專利)。780號專利涉及從胚泡獲得靈長類細胞的方法,806號專利進一步涉及從人胚胎中分離獲得人類胚胎干細胞的方法以及由該方法建立的干細胞系,其權利要求直接指向了人胚胎干細胞。913號專利進一步披露了維持胚胎干細胞的方法。上述3項專利分別于1998年、2001年和2006年獲得USPTO的授權。2006年7月17日,F(xiàn)TCR和PUBPAT聯(lián)合對上述三項專利提出無效請求,經過USPTO復審和WARF答辯,2008年6月26日,USPTO最終決定維持780號專利和806號專利的專利有效性??梢姡绹鴮τ谏婕叭伺咛ジ杉毎膶@暾埫鞔_持其可授權的態(tài)度。
上述三項專利的歐洲同族專利申請EP0770125在歐洲的命運與其同族專利在美國的命運截然相反,歐專局駁回了該申請,認為以胚胎作為起始材料產生工業(yè)應用的產品應認為屬于胚胎的工業(yè)應用。為獲得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細胞培養(yǎng)物,該申請所使用的方法中暗含了人類胚胎干細胞的使用,因此不能被授予專利權。該案上訴到歐專局的擴大申訴委員會(EBA)⑦歐洲專利局的申訴委員會負責對歐洲專利局受理部門、審查部門和異議部門案件有異議時的申訴進行裁定。申訴委員會中設有法律申訴委員會和技術申訴委員會。其中,技術申訴委員會負責裁定審查中的技術問題。歐洲專利局的擴大申訴委員會負責裁定申訴委員會的重要法律問題和歐洲專利局局長提出的法律問題,并在特定情況時重審申訴委員會的裁定。。2008年11月,EBA做出G2/06號決定,宣布根據(jù)《歐洲專利公約》第28條c款駁回EP0770125專利申請。在G2/06號決定中,EBA明確了該申請涉及胚泡的使用,根據(jù)歐專局對胚胎的解釋,胚泡屬于胚胎的范疇⑧See Declaration of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with regard to Patent NO.EP 0695351 granted on 8 December 1999, http://www.epo.org/about-us/press/releases/archive/2000/22022000.html,最后訪問日期:2012年11月11日。。在WARF案之后,EPO對于在發(fā)明中不直接破壞人胚胎而使用已保存的人胚胎干細胞株的專利申請仍然予以授權。然而這種做法在2011年的Brüstle案后出現(xiàn)了重大轉折。
波恩大學的Oliver Brüstle教授擁有一項授權專利DE19756864。該專利涉及一種神經前體細胞和產生這些細胞的方法以及將其用于治療神經疾病的用途?;诒景l(fā)明的應用,在神經系統(tǒng)中移植神經前體細胞,對于未來治療帕金森病和多發(fā)性硬化癥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些神經前體細胞通常來自胚胎干細胞,并且可被用作移植材料。歐專局(EPO)認為,這些神經前體細胞、產生這些細胞的方法以及將其用于治療神經疾病的用途可以授予專利權,并于1999年對Oliver Brüstle的申請予以授權并登記。綠色和平組織認為該專利的主題違反公共道德,因為其涉及的神經前體細胞來自于人類胚胎干細胞,由此向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提交了無效請求。同時無效的還涉及上述細胞的用途,因為根據(jù)當時的現(xiàn)有技術,生產神經前體細胞時需要破壞胚胎。德國聯(lián)邦專利法院作出該專利無效的判決,隨后該案件上訴到德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BGH)。BGH暫緩審理,就人類胚胎的工業(yè)和商業(yè)目的的用途在何種情況下不能授予專利的問題提交歐洲聯(lián)盟法院(ECJ)尋求初步裁決。
ECJ的判決(Case C-34/10)對涉及人胚胎干細胞相關發(fā)明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情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明確⑨See 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Judgment in Case C-34/10 Brustle v. Greenpeace.。首先ECJ強調了對《歐盟生物技術指令》中所指的“人胚胎”應當作廣義解釋:人的卵子從受精開始即被認為是“人胚胎”,甚至即使沒有受精但是經過細胞核移植的孤雌生殖的卵子也被認為是“人胚胎”。第二,法院明確了“人類胚胎的工業(yè)和商業(yè)目的的應用”,其含義包括了“人胚胎的科研目的的應用”,因此后者也不能獲得專利權保護。第三,法院對于涉及產生神經前體細胞的方法是否可以授權作出澄清。法院認為這些前體細胞是從胚胎干細胞系獲得,而胚胎干細胞的獲得會損壞胚胎。如果不排除這類方法的授權,那么申請人有可能通過技巧性的修改權利要求而避免不被授權。因此,雖然該案的方法沒有直接使用人胚胎,但只要實施該方法的前提需要實現(xiàn)破壞胚胎或者以“人胚胎”⑩此處的“人胚胎”自然包括了人胚胎干細胞系。為材料,仍然不能被授予專利權。按照該邏輯,如果一個發(fā)明使用現(xiàn)有技術中的細胞株,而該細胞株在其多年之前最初被構建時曾經破壞過胚胎,那么使用該細胞株的發(fā)明也不能被授權。
伴隨ECJ判決的巨大爭議,2012年11月27日, BGH對于此案作出了最終判決(BGH,X ZR 58/07),Brüstle的專利(DE 19756864)被判部分無效。BGH與ECJ的立場基本一致,進一步明確了如果由胚胎干細胞制備前體細胞,而胚胎干細胞的生產過程必須破壞受精卵,則不能被授權。但是BGH認為,如果前體細胞可以通過不破壞受精卵產生則不被排除在專利保護之外。根據(jù)BGH的判決,如果可能使用現(xiàn)有技術方法通過不破壞胚胎而產生干細胞的話,這些方法以及基于這些方法的治療方法可以被授予專利權。BGH的判決似乎又退回到Brüstle案之前EPO對于WARF案的做法,即不直接破壞胚胎,或者基于現(xiàn)有細胞系的胚胎干細胞研究可以獲得專利授權。
Brüstle案的系列審查和判決過程反映出歐洲內部對于人胚胎干細胞專利保護的尺度依然存在巨大爭議。而Brüstle案的同族專利US7968337已于2011年6月28日在美國獲得授權,另外一個同族專利JP4090692B2已于2008年5月28日在日本獲得授權。
日本《特許法》第32條規(guī)定,對有害公序良俗以及具有公眾健康風險的發(fā)明不能授予專利權。在JPO的審查指南中,相關審查標準不是非常明確,僅僅進一步規(guī)定了“發(fā)明的實施必然存在有害公序良俗及具有公眾健康風險的情況下,發(fā)明不能被授予專利權”。其中,可以明確的是,生殖性克隆因違反該規(guī)定而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但對于通過破壞人胚胎獲取人胚胎干細胞的相關主題,對日本相關審查標準的解讀存在一定模糊性。
截至目前,日本尚沒有因違反公序良俗而不被授予專利權的有關人胚胎干細胞的司法判例。因此,關于人胚胎干細胞相關發(fā)明是否違反公序良俗的判斷,一方面可以基于一般的學理進行類推,另一方面,也可籍由日本部分專利審查案例進行管窺。
在JP特愿平6-522943申請案中,發(fā)明涉及一種分離、富集和選擇性擴增動物干細胞的方法。JPO審查員認為,該方法因需要破壞胚胎,違反公序良俗而不能予以授權,并認為,只要供體細胞采用來源于胚胎的細胞,就必然伴隨著對胚胎的破壞。在JP特愿平1-508674申請案中,發(fā)明涉及一種從動物胚胎分離胚胎干細胞的方法和該胚胎干細胞的維持方法,審查員認為,動物胚胎包含了人胚胎,由此發(fā)明違反公序良俗而不能授權。申請人排除式修改為“除人以外的動物胚胎”之后,發(fā)明最終獲得授權。
與此不同的是,在JP3573354案中,發(fā)明涉及一種維持胚胎干細胞的脫分化性的方法,其并未明顯排除“人胚胎干細胞”,僅僅在說明書中記載,該發(fā)明不僅有助于胚胎干細胞的維持與培養(yǎng),也有助于胚胎干細胞建系。最終該專利得以授權。同樣,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JP3660601專利情況與其類似,也在未明顯排除“人胚胎干細胞”的情況下得以授權。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在日本審查實務中,如果權利要求中明確撰寫包含了破壞人胚胎的步驟,則以違反《特許法》第32條不予授權;而對于使用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建系的已有人胚胎干細胞株的專利申請則可以獲得授權(11)南條雅裕:生命倫理を巡るヒトES細胞関連技術の特許適格性に関する一考察,パテント2005,Vol. 58。。這方面的授權案例除了上述兩個案例外,也包括了歐洲Brüstle案的同族專利JP4090692B2。也就是說,對于違反公序良俗相關規(guī)定的適用,日本走的是限制性解釋和運用的路線,將針對人胚胎干細胞相關技術不能授予專利的限制壓縮到最低限度。
在國內審查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歐洲Brüstle案的爭議。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24343號復審請求審查決定,其中,所涉及的一項發(fā)明專利申請要求保護誘導人胚胎干細胞向肝臟細胞分化的方法(12)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請求審查決定(第24343號)》。。說明書實施例記載其使用購買的人胚胎干細胞H1細胞系實施了誘導分化實驗。
專利局實質審查部門認為,雖然人胚胎干細胞可以通過商業(yè)渠道購買獲得,但追根溯源,商業(yè)出售的人胚胎干細胞仍然是在破壞了人胚胎的基礎上獲得的;同時由于人胚胎干細胞在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增殖慢、培養(yǎng)條件和穩(wěn)定性要求高、操作難、易污染、凍存復蘇率低等問題,目前所建立的人胚胎干細胞系難以長期、穩(wěn)定地提供胚胎干細胞,以人胚胎干細胞為原料的誘導分化的方法始終無法脫離破壞人胚胎這一基點。在復審程序中,請求人修改了權利要求,將權利要求中涉及的“人胚胎干細胞系”限定為“人胚胎干細胞H1細胞系”,并提出目前人類胚胎干細胞已經普遍商業(yè)化,從商業(yè)渠道可以隨時購買到。人胚胎干細胞H1細胞系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商業(yè)細胞系,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即有出售。實現(xiàn)該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不存在對人胚胎進行破壞的嫌疑。在修改文本的基礎上,該發(fā)明的方法應不屬于《專利法》第5條所規(guī)定的不授權的范疇。復審部門作出撤銷駁回決定的復審決定。決定認為:該申請的誘導分化方法中涉及的人胚胎干細胞是H1細胞系。說明書記載多株人胚胎干細胞株已建立和商品化,實施例使用的人胚胎干細胞為H1細胞系,并未涉及采用破壞人胚胎獲得人胚胎干細胞的方式。對于目前已建立的人胚胎干細胞系,實質審查部門認為其難以長期、穩(wěn)定地提供,必須破壞人胚胎的主張缺乏相應證據(jù)支持。而申請人提交的證據(jù)也證明已經可以通過商業(yè)購買的方式獲得H1細胞系。表明當實施權利要求的誘導分化方法時,并不必然需要破壞人類胚胎。
可以看出,我國的專利實審部門的觀點類似于Brüstle案中ECJ最新判決的觀點,即如果現(xiàn)有技術中的細胞株在其多年之前最初被構建時曾經破壞過胚胎,那么使用該細胞株的發(fā)明也不能被授權。而復審部門的觀點則類似于Brüstle案之前歐專局的做法和日本特許廳的做法。
目前我國對人胚胎干細胞專利授權進行較為嚴格的限制,但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對使用商品化細胞株進行的研究授予專利權的例子。近年來我國的胚胎干細胞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國家科技政策一直對干細胞研究大力扶持,國內民眾對于人胚胎干細胞倫理方面的接受度較高,因此近年來在我國也不斷有聲音呼吁,放寬對人胚胎干細胞專利授權的限制(13)參見朱鹮:《初探人類胚胎干細胞相關發(fā)明的專利性》,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盧陽:《干細胞專利問題比較研究》,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馬文霞、吳通義:《人胚胎干細胞應用發(fā)明的倫理道德判斷》,載《審查業(yè)務通訊》2010年第12期;張弛、于娜:《人類胚胎干細胞相關發(fā)明專利審查的思考》,載《審查業(yè)務通訊》2012年醫(yī)藥生物部???。。
本文認為,雖然過去我國對人胚胎干細胞的專利審查一直持較為嚴格的態(tài)度,但是應當適時的逐步放寬限制,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理由如下。
一是倫理爭議基于強烈的文化、地域背景,且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國《專利審查指南》對《專利法》第5條的解釋也指出,“社會公德,是指公眾普遍認為是正當?shù)?、并被接受的倫理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它的內涵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不斷地發(fā)生變化,而且因地域不同而各異”(14)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版。。正如Enrico Bonadio針對Brüstle案指出,在歐洲關于生物領域尤其是人胚胎干細胞領域并不存在共同的倫理觀念(15)See Enrico Bonadio, Biotech patents and morality after Brustle, E.I.P.R., 2012, 7:433-443.。1999年胚胎干細胞研究興起之初,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收到13,000封公眾來信,僅300封表示支持干細胞研究(16)參見周燕:《我國干細胞研究中的倫理危機與法律困惑及其國家管理的研究》,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丘祥興、張春美、高志炎等:《治療性克隆及人類胚胎管理問題的調查和討論》,載《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5年第6期,第4~8頁;丘祥興、胡慶澧、沈銘賢等:《干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倫理問題的再調查:結果與建議》,載《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0年第2期。。而據(jù)2009年美國蓋洛普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60%的美國民眾認為胚胎干細胞研究并不違背道德良知。2005年~2010年間多次民意調查也顯示我國民眾對于人胚胎干細胞倫理方面的接受度較高,例如,在我國東西部的上海、西安的12所三級醫(yī)院和20所區(qū)縣級婦幼保健院(所)中的婦幼和生殖醫(yī)學專業(yè)人員中,91.25%的人認同治療性克隆研究,多數(shù)人認同胚胎的道德地位是隨胚胎發(fā)育的不同階段而發(fā)展變化的。在這種情況下,將所有涉及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研究都認定為違反社會公德,似乎缺乏理論依據(jù)。
二是近年來,人胚胎干細胞技術發(fā)展迅速,通過不破壞胚胎(或受精卵)而獲取胚胎干細胞的技術不斷出現(xiàn),例如孤雌生殖技術、細胞核移植技術、IPS(細胞編程)技術(17)參見胡慶澧、丘祥興、沈銘賢:《干細胞研究與應用的倫理思考》,載《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0年第3期。、先進細胞公司的新技術(18)See US 7893315;先進細胞公司最新開發(fā)的技術可以在胚胎的8細胞階段取出一個細胞建立胚胎干細胞系,而胚胎的剩余部分仍然可以正常發(fā)育,即該技術可以在不破壞胚胎的情況下獲得胚胎干細胞。等。這些新的技術已經繞開了現(xiàn)有的倫理爭議焦點。在實際審查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將所有涉及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研究排除在授權范圍之外,事實認定上也缺乏合理性。而專利法的立法宗旨就是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推動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應用,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在實踐中無數(shù)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了專利法在促進科學進步方面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人胚胎干細胞技術是關乎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技術,通過適當?shù)膶@Wo可以促進該項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全球專利大戰(zhàn)愈演愈烈,專利技術作為國家或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國只有及時進行專利技術儲備,才可能在與美國、日本等競爭對手的競賽中不喪失先機。
三是我國的科技政策一直對干細胞研究大力扶持。相關部門如科技部、衛(wèi)生部等都已經出臺了倫理指導的相關規(guī)定,逐步建立相關的倫理監(jiān)管機構。對于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胚胎干細胞研究,研究行為本身合法,其研究成果也符合國家法律、社會公德和公共利益;但是專利審查部門以違反社會公德為由不授予專利權,似乎缺乏法理依據(jù)。并且不同的行政部門之間存在不同的認識,實行差異較大的倫理審查標準也導致國家行政資源的浪費。
具體而言,在我國目前的審查現(xiàn)狀下,出于對審查標準突變可能所導致的對社會公平性、審查標準的權威性的疑慮以及對權利穩(wěn)定性的擔憂,本文提出以下漸進式放寬審查標準的具體建議。
一是從新興的不破壞胚胎而獲取胚胎干細胞的技術入手。新興的技術不僅繞開了長期以來存在倫理爭議的焦點,且由于起步較晚,相關申請也較少,可以盡量減少審查授權情況不一致的現(xiàn)象,另外可以使我國在較接近國外研究水平的起跑線上共同起步進行專利申請和布局。
二是從對明確使用現(xiàn)有細胞株的人胚胎干細胞下游技術放寬專利授權的限制入手。這方面的案件我國已有先例,歐洲雖然有爭議,但是除了歐盟法院對Brüstle案的判決之外,Brüstle案之前歐專局的做法以及之后德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BGH)的判決都傾向于授權,因此歐盟法院的判決可視為個例,并未獲得廣泛認可。而美日兩國對于這方面的申請均持允許授權態(tài)度。從這方面入手放開我國的限制,既符合國際主流做法,也可最大程度減少我國國內申請審查的動蕩。此外,近年來我國的胚胎干細胞技術已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自主建立的胚胎干細胞系已經越來越多(19)。胚胎干細胞系已經不能成為制約我國胚胎干細胞技術的瓶頸。此時從此方面入手,在國內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對國外商品化人類胚胎干細胞的原料依賴方面影響也比較小,同時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細胞株的定義不限于商品化細胞株,也可以是科研中建立的細胞株,贈與細胞株等,這樣可以減少對于商業(yè)化干細胞系的依賴。
三是借鑒科技部、衛(wèi)生部針對人胚胎干細胞技術所制定的相關的倫理原則以及倫理審查辦法。專利審查部門建立專門的倫理委員會對涉及人胚胎干細胞倫理爭議或者敏感的專利申請主題進行倫理審查,制定統(tǒng)一的倫理審查標準,避免前審和后審流程之間執(zhí)行不一致的情況。
四是專利審查部門針對《專利法》第5條第2款和第26條第5款涉及遺傳資源監(jiān)管的條款進行專門研究,制定針對人胚胎干細胞技術的較為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審查標準,加強對我國依賴遺傳資源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專利監(jiān)管力度。也即,在人胚胎干細胞相關專利申請的審查方面,加強《專利法》第5條第1款與第2款以及第26條第5款的分工與配合,通過對人胚胎干細胞相關遺傳資源的審查完善,規(guī)避部分相關倫理爭議。
專利制度是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工具,應當立足于本國國情作出國家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從我國自身對胚胎干細胞研究的認可或接受程度、國家科研資助政策以及謀求該技術長遠發(fā)展與參與世界競爭的角度,參考和借鑒國外做法。本文提出我國目前應當漸進式地逐步放寬人胚胎干細胞相關專利授權限制的建議,以此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