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廣
入秋了,天氣出奇的好。路邊地里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正在挖紅薯,肥肥胖胖的紅薯散發(fā)出甜甜的秋的氣息,勾起我對紅薯片子的回憶……
每到秋天,奶奶便早早地挖上兩擔紅薯,攤在木質樓房的天花板上。半個多月后,紅薯變得蔫軟,糖津津的。瞧準一個大晴天,奶奶把它們洗干凈了,削掉皮,咕咚咕咚倒在一口大鍋里,放上幾勺水,蓋上鍋蓋,然后蹲在灶膛前開始燒火。紅彤彤的灶膛里噴出的光亮歡快地舔著奶奶滿是皺紋的臉。兩三個小時后,一股帶著泥土氣息的甜甜的香味就氤氳在空氣中,飄得很遠很遠。這時候,在外面瘋玩的我就跑了回來,搖醒正在打盹兒的奶奶,“紅薯熟了!”奶奶緩緩地起身,掀開笨重的鍋蓋,從冒著熱氣的鍋里掏出兩個滲著“糖汗”的紅薯遞給我,“慢點,慢點。燙!”我用貪婪的小嘴一邊舔著糖汁,一邊還不忘說:“我還要一個!”
當陽光鋪滿大地,奶奶搬出兩副竹篾墊子,用毛巾認真地擦掉上面的灰塵。把煮熟的紅薯搬出來,準備好刀和砧板,小心地把已熟的紅薯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我則光著腳丫歡快地把這一小片一小片的紅薯片子整齊地碼放在竹篾墊子上,虔誠地像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奶奶雕塑般的靜止和我來回奔跑的身影構成了陽光下絕美的景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完成切片工作,奶奶去忙著別的事,而我就嬉戲在竹篾墊子旁邊,偶爾趕走一兩只貪吃的小鳥。奶奶不時地過來把紅薯片子翻個個兒,我也幫著做,時不時地偷偷塞一片到嘴里,用手拉出細細的糖絲,斷了的糖絲彈回來,貼在嘴角,用舌頭一卷,又舔到嘴里,怪舒服的。
曬好的紅薯片子像柿餅一樣軟軟的,表面泛著柔柔的光澤。嚼上一片,甜絲絲的,直入心扉。自從爸爸離世,媽媽遠走,我和奶奶相依為命,甜甜的紅薯片子也就成了我成長路上永恒不變的零食。它帶著奶奶無限的愛意,填滿我童年的記憶。有了它,我不再吵著要薩琪瑪,要娃哈哈,要奧利奧……上學以后,奶奶總是不忘在我的書包里放上一把紅薯片子。軟軟的、甜甜的紅薯片子也成為同學們眼中最美味的零食,他們很愿意用從超市花大價錢買來的零食換取我手中的紅薯片子。在學校里,我也從不感到孤單,因為我身邊總是圍著一群想吃紅薯片子的朋友。
如今,我已長大,而奶奶卻日漸衰老。但奶奶依然堅持每年制作紅薯片子,盡管黏黏的紅薯片子已吞噬了她的幾顆門牙。我知道,奶奶還是在為我,為我制作甜甜的夢。
我好希望自己有一天變成奶奶的一顆門牙,讓奶奶重新品嘗一下自己制作的甜甜的軟軟的紅薯片子。
佳作點評
小小的紅薯片子既是“我”童年美好生活的體現,又飽含奶奶對我的愛。文章不落窠臼,沒有詳述奶奶如何愛我,而是通過甜甜的紅薯片子來反映奶奶甜甜的愛,“我”童年快樂的生活。文章字里行間充滿濃濃的感情,行文自然,詞語的運用比較準確生動,再加上做紅薯片子時的細節(jié)描寫,使得文章更加真實,更具鄉(xiāng)土和生活氣息。
(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