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長春 130024)
價值導向元記憶(Value-directed Metamemory)指個體分配更多注意資源給那些知覺為高價值的項目,有意識編碼高價值項目并對其進行保持,以便以后能成功提取的元記憶監(jiān)控過程(Castel,2007)。這里的價值是指項目或信息的重要性,通過賦予分值的方式實現(xiàn)。
價值導向元記憶的研究主要采用選擇性任務范式。給被試呈現(xiàn)被賦予唯一分值的詞,指導被試記憶盡可能多的高分值詞,以最大化最后得分(正確回憶詞分值的總和)。測量指標有兩個:一是自由回憶成績;二是選擇性指標(Selectivity Index,SI),考察被試選擇高價值信息的能力以及選擇偏好如何隨任務經驗變化。SI的計算方式是:(實際得分-機會水平得分) /(理想得分-機會水平得分):例如,一個詞表有12個詞(價值范圍從1分~12分),如果一個被試正確回憶出4個詞(分別是11分、9分、8分、6分),那么實際得分34,理想得分是將該詞表12個詞中從高到低取的 4個最高分值相加:12+11+10+9=42,機會得分是詞表中每個詞平均分值(6.5分)與正確回憶詞數(shù)目(該例中被試成功回憶出4個詞)的積:6.5×4=26,最后代入上述計算方式:(34-26)/(42-26),該被試最后的SI為0.5。該指標的范圍是[1,-1],被試表現(xiàn)出極佳的選擇性時SI為1,而當被試只回憶出最低價值詞時(如,1、2、3分的詞),將導致 SI為-1。若被試回憶了一組詞,但是沒有考慮到詞的分值,此時SI指標為0。SI的計算基于被試的實際得分,同時考慮到回憶詞的數(shù)目以及理想得分,而且將機會得分從分子分母中扣除,對猜測進行了校正,因此是一個考察價值導向元記憶的有效指標。
目前國外學者針對價值導向元記憶影響因素的研究,旨在尋求促進個體選擇性記憶和提取高價值信息能力的方法。已有大量研究考察了記憶等價值項目時,個體情景記憶和工作記憶的發(fā)展變化(Bialystok &Craik,2006;McCabe,Roediger,McDaniel,Balota,&Hambrick,2010),尤其是影響策略性調控記憶行為的因素(Howard et al.,2010;Koriat,Ackerman,Lockl,&Schneider,2009;Lyons&Ghetti,2010),但鮮有研究探討面對不同價值項目時,個體選擇性地記憶高價值信息的能力,以及這種能力受何種因素影響。而選擇性地注意、編碼和提取高價值信息,是對注意和記憶的策略性控制(Castel,2007;Hanten et al.,2007),也是元記憶調控的重要表現(xiàn),應該加強如何引導被試記憶高價值信息能力的探索。
讓被試“打賭”記憶的單詞能促進其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McGillivray &Castel,2011)。在呈現(xiàn)不同分值的詞時,被試通過報告“是/否”對能否在后面回憶出該詞進行打賭,如果下注并且回憶成功,將獲得詞所對應的分值;但如果下注卻回憶失敗,就會扣除詞對應分值。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任務經驗增加,被試下注的詞數(shù)目和成功回憶的詞數(shù)目越來越趨近,表現(xiàn)出能最大化自己學習績效的趨勢。這項研究雖然將單詞及其分值同時呈現(xiàn),但打賭的過程其實促成了先行的價值判斷,被試要對是否下注和回憶失敗后果進行權衡,必須以詞的價值高低為依據(jù)做出判斷,因此打賭任務會導致被試以“價值—單詞”的順序學習,尤其是在任務中期和后期。而“價值—單詞”的學習順序,有助于提高被試對高價值詞的意識和警覺,從而使記憶更具選擇性。此外,Castel,Benjamin,Craik和Watkins(2002)的一項研究中,當單詞和價值同時呈現(xiàn)時,采用強調價值和不強調價值條件,探討年齡對被試控制編碼能力和策略性提取過程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較同時強調詞和價值,只強調價值時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有更高水平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Castel,Benjamin,Craik,&Watkins,2002)。
上述研究本身的探討目標并不是價值順序對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影響,甚至沒有關注到這一現(xiàn)象。但是,實驗過程中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價值順序影響,并且結果也顯示出價值順序優(yōu)先或者強調價值時,被試有更高水平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預示著可能存在價值順序效應,即價值在項目前面或者先于項目出現(xiàn)時,能起到促進價值導向元記憶的作用。如果確實存在價值順序效應,那么這一結論可以為后續(x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提供借鑒,在尋求促進個體價值導向元記憶的方法時,應該將價值順序效應視為一個影響因素,以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與此同時,價值順序優(yōu)先呈現(xiàn)本身就是一種促進個體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的方法,對教育教學有實踐意義。鑒于此,有必要對價值順序效應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與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McGillivray和Castel(2011)的研究中,雖然與低價值相比高價值更大限度地激活注意喚醒,但打賭過程中,獎勵(打賭成功獲得分值)和懲罰(打賭失敗扣除分值)卷入高水平動機同時也誘發(fā)較高水平的焦慮。實驗結果反映的可能是注意喚醒、生理喚醒,以及動機的混合效應,且三者的共同作用并不總是具有一致性。而本研究中高價值誘發(fā)高水平動機,而低價值誘發(fā)低水平動機,激發(fā)的動機水平與個體注意喚醒具有一致性,且較少受到焦慮情緒的影響。
另外,先前研究考察了空間維度上價值在項目后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隨任務經驗更新的變化趨勢(Castel,Balota,&McCabe,2009),但沒有研究比較過價值呈現(xiàn)順序不同時,價值導向元記憶隨著任務經驗變化是否有所不同。這將有助于我們了解,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對任務經驗更新的敏感度是否存在價值順序上的差異。因此,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不同學習階段價值導向元記憶的變化趨勢,也是本研究所關注的。
最后,已有研究多使用被試熟悉的生活詞匯作為實驗材料(Castel,2007;Castel,Farb,&Craik,2007),這可能造成先前知識經驗和關聯(lián)記憶對被試選擇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采用專業(yè)詞匯作為實驗材料,控制熟悉度和識記偏好帶來的影響,又不至于影響對材料的編碼和提取。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選擇性記憶任務,探討價值導向元記憶中是否存在價值順序效應。主要假設如下:(1)空間位置上,價值在項目之前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顯著高于價值在后,并且價值順序對不同學習階段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有顯著影響,出現(xiàn)空間維度的價值順序效應;(2)時間順序上,價值優(yōu)先呈現(xiàn)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顯著高于價值后呈現(xiàn),并且價值順序對不同學習階段價值導向元記憶有顯著影響,出現(xiàn)時間維度的價值順序效應;(3)價值位置在前或者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對任務經驗的更新更加敏感。
探討空間位置上,價值在項目前和項目后對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影響,驗證是否存在價值順序效應;考察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隨著任務經驗更新的變化。
本校教育學、心理學和英語專業(yè)本科生 25人(女13名,男12名),自愿報名參加實驗,普通話標準,年齡在19~23歲,平均年齡為19.5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右利手,以往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被試完成實驗后可獲得一定報酬。
SD
=0.67),表明詞之間關聯(lián)性低。詞表中的每個詞被賦予唯一分值(范圍從1分~12分),采用拉丁方設計保證每個block中詞表一個系列位置上每個價值數(shù)字只出現(xiàn)一次(以確保高低價值不同的詞在系列位置上均勻分布)。14個詞表中前2個用于練習,其余12個為正式實驗用。采用 2×3被試內設計。自變量 1是價值順序,分兩個水平,價值在前和價值在后。自變量2是價值高低,分三個水平,低、中、高,價值水平的區(qū)分方式借鑒McGillivray和Castel(2011)的研究,將價值1分~4分,5分~8分,9分~12分,分別區(qū)分為低、中,高三種價值水平。因變量為再認成績、自由回憶成績和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以選擇性SI為指標)。
每個詞及其價值分數(shù)呈現(xiàn)2 s,間隔2 s(Castel,2007)。被試坐在計算機前,首先閱讀指導語,主試給予解釋,被試理解實驗任務后進入實驗,一個詞表的練習后是正式實驗。正式實驗包括5個階段:(1)學習階段,屏幕中央呈現(xiàn)注視點“+”500 ms,消失后呈現(xiàn)詞及其分值,一半被試先在價值順序在前條件下學習,另一半被試相反。(2)干擾階段:一個詞表呈現(xiàn)完后,被試要進行一個連續(xù)減3的算術任務。(3)自由回憶階段:被試有1分鐘時間口頭報告所記住的詞,主試記錄(每個詞只有當被試發(fā)音和聲調完全相同才視為正確)。(4)反饋階段:主試告知被試在該詞表中回憶正確的詞數(shù)目,以及所得分數(shù)(所有正確回憶的詞對應分值的總和)。(5)再認階段:最后一個詞表回憶結束后,是一個被試事先未知的再認測驗,一半詞(48個)來自學習過的詞表,高、中、低價值的詞各占1/3。另一半是新詞(48個),來自實驗材料中未被使用的詞。被試通過在電腦上按鍵對新詞和舊詞進行判斷,按“F鍵”舊詞,按“J鍵”表示新詞。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顯著性差異水平設置為α=0.05。剔除了回憶成績中闖入性錯誤落在平均數(shù)3個標準差以外的被試3名,對剩余的22名被試進行了分析。
再認成績
實驗指導語統(tǒng)一要求被試在保證準確的基礎上盡可能快地進行反應,以避免速度與準確率的權衡問題造成的差異。再認測驗中新舊詞判斷的反應時和正確率見表1。表1 再認測驗中新舊詞的反應時和正確率(M±SD)
對新舊詞反應時以及再認正確率進行配對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新舊詞反應時和正確率上均差異不顯著,t
(21)=1.71,p
>0.05,t
(21)=1.31,p
>0.05。對價值高低不同項目,被試舊詞反應時和再認正確率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價值項目的再認率差異顯著,F
(2,63)=10.73,p
<0.001,η
2=0.25。進一步多重比較(LSD)顯示,高價值和中價值項目的再認正確率顯著高于低價值項目,p
<0.01,高價值和中價值項目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
>0.05。不同價值詞的反應時不存在顯著差異,F
(2,63)=1.63,p
>0.05。回憶成績
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對不同價值詞的回憶成績見表2。對回憶成績進行 2(價值順序)×3(價值高低)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價值順序主效應不顯著,F
(1,21)=1.22,p
>0.05。價值高低的主效應顯著,F
(2,42)=72.91,p
<0.001,η
2=0.88。多重比較(LSD)發(fā)現(xiàn),被試回憶的高價值詞顯著多于中價值和低價值詞,中價值詞顯著多于低價值詞,ps
<0.001。價值順序與價值高低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
(2,42)=0.93,p
>0.05。表2 不同價值順序上不同價值詞的回憶成績(M±SD)
選擇性指標SI
配對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價值順序在前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M
=0.54,SD
=0.19)好于價值順序在后(M
=0.49,SD
=0.17)時,但二者差異不顯著,t
(21)=1.14,p
=0.269。為了考察不同價值順序上,價值導向元記憶隨任務經驗更新的變化趨勢,參考Castel(2007)的研究將學習任務劃分成三個階段,學習前期(1~2詞表)、學習中期(3~4詞表),學習后期(5~6詞表)。對選擇性指標 SI進行 2(價值順序)×3(學習階段)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價值順序主效應不顯著,F
(1,21)=1.29,p
>0.05。學習階段主效應顯著,F
(2,42)=16.88,p
<0.001,η
2=0.45。事后檢驗(LSD)發(fā)現(xiàn),學習前期(M
=0.37,SD
=0.25)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顯著低于中期(M
=0.63,SD
=0.21)和后期(M
=0.62,SD
=0.21),ps
<0.01,中期和后期差異不顯著,p
>0.05。二者交互作用不顯著,F
(2,42)=0.84,p
>0.05。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隨任務經驗的變化趨勢見圖1。圖1 不同價值順序上選擇性SI隨任務經驗的變化趨勢
從再認測驗結果看,被試在相近反應速度下能較準確區(qū)分新舊詞。較低價值詞,再認了更多中、高價值詞,說明記憶過程中被試并非僅關注高價值詞中的少數(shù)幾個而忽視低價值詞。結合后面回憶成績可見,被試體現(xiàn)出的選擇性是基于全面綜合的考慮。
p
<0.05),可能是由于價值在后時被試采用了想象或者聯(lián)想策略記憶了更多詞,而價值在前時阻礙了記憶策略使用,從而導致了回憶成績差異,也從側面反映中先前知識經驗會影響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k
=0.25,價值在后時k
=0.15),中期以后不同價值順序上趨近一致。實驗1結果沒有支持研究假設可能是,空間知覺組織在視網膜的成像是一個連貫的客體表征(Rensink &Enns,1998),詞和價值同時呈現(xiàn)屏幕中央,知覺表征的形成影響了視覺選擇性(Naime,2003)??臻g維度上價值在前沒有充分起到提高價值意識,增強注意控制的作用,弱化了整個學習過程的價值順序效應,最終只表現(xiàn)趨勢而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實驗2從時間順序角度,繼時呈現(xiàn)價值和詞,考察價值導向元記憶中是否存在價值順序效應。探討時間維度上,價值先于項目呈現(xiàn)或在項目后呈現(xiàn)對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影響,驗證是否存在價值順序效應;考察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價值導向元記憶隨著任務經驗更新的變化。
本校教育學、心理學和英語專業(yè)本科生 28人(女15名,男13名),自愿報名參加實驗,普通話標準,年齡在18~21歲,平均年齡為20.2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右利手,以往均未參加過類似實驗。被試完成實驗后獲得一定報酬。
本實驗的儀器、材料、編程軟件,實驗環(huán)境同實驗1。
采用 2×3被試內設計。自變量 1是價值順序,分兩個水平,價值在前和價值在后。自變量2是價值高低,分三個水平,低價值(1分~4分)、中價值(5分~8分)、高價值(9分~12分)。因變量為再認成績、自由回憶成績和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以選擇性 SI為指標)。
實驗程序與實驗1相比只有一處改變,不再是詞、價值同時呈現(xiàn)在屏幕上,而是相繼出現(xiàn)。借鑒Castel等人(2002)的研究,詞呈現(xiàn)1 s后立即呈現(xiàn)詞分值1 s,間隔2 s,或者詞分值呈現(xiàn)1 s后立即呈現(xiàn)詞 1 s,間隔 2 s。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均通過 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顯著性差異水平設置為α=0.05。剔除了回憶成績中闖入性錯誤落在平均數(shù)3個標準差以外的被試2名,對剩余的26名被試進行了分析。
再認成績
實驗指導語統(tǒng)一要求被試在保證準確的基礎上盡可能快地進行反應,以避免速度與準確率的權衡問題造成的差異。再認測驗中新舊詞判斷反應時和正確率見表3。表3 再認測驗中新舊詞的反應時和正確率(M±SD)
對新舊詞反應時和正確率進行配對樣本t
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新詞反應時顯著高于舊詞,t
(25)=5.30,p
<0.001,r
=0.53。新舊詞再認正確率上差異不顯著,t
(25)=0.51,p
>0.05。以價值高低為自變量,對被試舊詞再認正確率和反應時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價值項目的再認率差異顯著,F
(2,75)=15.52,p
<0.001,η2
=0.29。進一步多重(LSD)比較表明,高價值和中價值詞再認正確率顯著高于低價值詞,ps
<0.01,高價值和中價值詞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
>0.05。不同價值詞反應時不存在顯著差異,F
(2,75)=1.40,p
>0.05。回憶成績
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對不同價值詞的回憶成績見表4。表4 不同價值順序上不同價值詞的回憶成績(M±SD)
對回憶成績進行 2(價值順序)×3(價值高低)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價值順序主效應不顯著,F
(1,25)=0.258,p
>0.05。價值高低主效應顯著,F
(2,50)=117.54,p
<0.001,η2
=0.83。二者交互作用顯著,F
(2,50)=11.37,p
<0.001,η2
=0.31。對價值順序與價值高低的交互作用做簡單效應分析(見圖2)。當價值水平為高和低時,價值順序的主效應顯著,F
(1,25)=8.82,p
<0.01,F
(1,25)=12.35,p
<0.01,價值順序在前時相比較價值順序在后回憶了更多高價值詞,而回憶更少的低價值詞。中價值詞上價值順序效應不顯著,F
(1,25)=2.57,p
>0.05。圖2 價值順序與價值高低在回憶成績上的交互作用圖
選擇性指標SI
配對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價值順序在前時被試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M
=0.58,SD
=0.16)顯著好于價值順序在后(M
=0.39,SD
=0.24)時,t
(25)=4.98,p
<0.001,r
=0.50。為了便于考察不同價值順序上,被試價值導向元記憶隨任務經驗更新的變化,將學習任務劃分成三個階段,學習前期(1~2詞表)、學習中期(3~4詞表),學習后期(5~6詞表)(Castel,2007)。對選擇性指標SI進行2(價值順序)×3(學習階段)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價值順序主效應顯著,F
(1,25)=24.79,p
<0.001,η2
=0.53。學習階段主效應顯著,F
(2,50)=4.08,p
<0.05,η
2=0.13。二者交互作用顯著,F
(2,50)=3.64,p
<0.05,η2
=0.10。進一步簡單效應分析表明,學習前期和后期價值順序效應顯著,F
(1,25)=12.08,p
<0.01,F
(1,25)=23.42,p
<0.001,學習中期價值順序效應不顯著,F
(1,25)=1.85,p
>0.05。價值順序在前時,不同學習階段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差異顯著,F
(2,50)=9.78,p
<0.001,學習后期(M
=0.70,SD
=0.16)比前期(M
=0.54,SD
=0.21)和中期(M
=0.52,SD
=0.20)有更高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價值順序在后時,各學習階段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差異不顯著,F
(2,50)=0.94,p
>0.05。不同價值順序上選擇性指標 SI隨任務經驗增加的變化趨勢見圖3。圖3 不同價值順序上選擇性SI隨任務經驗的變化趨勢
從再認測驗結果看,被試對舊詞反應更快能準確區(qū)分新舊詞。與實驗1相同,不同價值舊詞的反應時相似,相比較低價值詞,被試正確再認了更多中和高價值的詞,表明被試在記憶過程中并非僅關注2個或3個高價值詞而忽視低價值詞。結合后面回憶成績可見,被試體現(xiàn)出的選擇性基于全面綜合的考慮。
與實驗 1相同,無論價值順序如何,被試成功回憶的詞總數(shù)趨于一致,保證了在不同價值順序條件下探討被試對不同價值項目記憶偏向的可靠性。與預期相同,不同價值順序條件下,被試對高、中和低價值項目的回憶成績存在顯著差異。結合圖2結果看,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更加關注高價值詞,同時編碼和提取了更少的低價值詞,而在中價值詞上兩種價值順序條件下持有同樣的態(tài)度。來自選擇性指標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也顯示,當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表現(xiàn)出更高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驗證了價值順序效應的存在。選擇、優(yōu)化和補償理論(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SOC)認為人類有最大化潛能的傾向(Baltes,1997)。選擇性選擇(selective selection)是成功發(fā)展的有效調節(jié)機制(Freund &Baltes,1998),當認知資源有限,個體必須投入認知資源在最大獲益項目上,合理優(yōu)化自身資源以獲得最佳效果(Riediger,Li,&Lindenberger,2006)。從實驗2結果看,當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能更好實現(xiàn)對記憶行為的有效調節(jié),表現(xiàn)出不斷自我完善的傾向,價值順序效應的存在支持了SOC理論。
價值順序在前時,整體上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隨任務經驗更新呈上升趨勢。具體來看,學習前期至中期,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隨經驗更新保持在一個較穩(wěn)定水平,而中期以后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增長幅度提高,直到完成整個學習過程。而價值順序在后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在整個學習任務中處于相對穩(wěn)定水平(圖3)。方差分析的結果也表明,不同價值順序上,價值導向元記憶隨任務經驗更新變化趨勢有所不同。在時間維度上,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對任務經驗有更高敏感度,能很快意識到自己記憶能力有限必須更加關注少數(shù)重要信息,并及時利用任務經驗調整記憶策略。
ps
<0.05),且再認和回憶了更多中、高價值詞。其次,在兩種價值順序上,被試回憶成績的總量沒有顯著差異。實驗1中空間維度上沒有出現(xiàn)價值順序效應。本研究的基本邏輯是,價值呈現(xiàn)順序優(yōu)先,有助于提高被試對高價值詞警覺性,能起到增強注意的作用,從而使其記憶更具選擇性。實驗1的研究假設沒有得到實驗結果的支持,可能的原因有二:(1)價值和詞同時呈現(xiàn)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價值在前沒有充分起到提高價值意識,增強注意控制的作用;(2)隨著任務經驗增加,被試為了最大化記憶成績,無論價值順序如何均傾向于按照“價值-項目”順序學習。所以學習中期以后,不同價值順序上的價值導向元記憶不斷趨近,最后匯聚(圖1)??梢酝茰y,如果學習階段再延長,空間維度不同價值順序上,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將在同一水平持續(xù)穩(wěn)定。實驗1雖未得出存在價值順序效應的結論,但是其存在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為我們進一步改進實驗,驗證價值順序效應奠定了基礎,是不可或缺的探索過程。其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控制一定知識經驗影響后,驗證了以往研究的有關結論。例如,已有研究同時呈現(xiàn)“詞—價值”,發(fā)現(xiàn)被試以回憶更少低價值詞為代價,選擇性編碼高價值詞(Castel et al.,2009)。然而,有研究者認為被試可能采用策略只記住少量高價值詞,對表現(xiàn)出的選擇性有質疑(Hayes,2011)。本研究的實驗1中,“詞—價值”同時呈現(xiàn)條件下的結果與 Castel等(2009)的研究有一致性,支持了該研究。
M
=0.58)顯著高于價值順序在后時(M
=0.39),p
<0.001,驗證了價值順序效應的存在。雖然,尚未有研究直接探討過價值順序不同,對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影響。但是,價值導向元記憶間接受益于價值順序優(yōu)先的研究顯示,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會有更高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Castel et al.,2002),與實驗2結論有一致性。關于價值順序效應的作用機制,異步更新模型(Asynchronous Updating Model,AUM) 關于視覺系統(tǒng)刺激的加工中,啟動效應是由時間異步性引發(fā)的觀點,可以為實驗 2結果提供一定理論支持(Scharlau &Neumann,2003)。與AUM模型一致,時間分離假說(Temporal Segregation Hypothesis)也認為,時間分離使個體依據(jù)視覺標記對后出現(xiàn)的重要項目進行優(yōu)先選擇(Humphreys,Watson,&Jolic?ur,2002)。從這一角度看,當價值和項目之間存在時間間隔,被試是在價值基礎上選擇性加工繼后項目(呂勇,宋娟,2010),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價值順序效應反映了一種基于時間異步性的知覺啟動。另外,元認知修正注意假說(Metacognition Modifying Attention Hypothesis—MMA)指出,價值導向元記憶過程同時涉及兩個基本成分,關注高價值項目和抑制低價值項目(Castel et al.,2012)。但是,MMA假說是基于價值和項目同時呈現(xiàn)的理論,當繼時呈現(xiàn)時在不同價值順序上價值導向元記憶過程可能有所不同:價值繼后出現(xiàn)時,被試必須在關注高價值項目的同時抑制低價值項目;當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可能更多增強了對高價值項目的注意,對低價值項目無需過多抑制加工。這一點與主動非抑制假說的觀點一致,該假說認為在預覽搜索任務中個體只選擇與任務目標一致的項目,并有選擇地對關鍵信息進行加工,對干擾性信息不進行加工(Lavie,2005)。因此,價值順序效應的全面解釋可能需要聯(lián)合多種理論。綜上所述,本研究在時間維度上驗證了價值順序效應的存在,得出了價值呈現(xiàn)順序影響個體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的創(chuàng)新性結論,為價值導向元記憶研究方法拓展了新思路。但是,從整個研究看,價值順序效應出現(xiàn)的關鍵在于是否有時間間隔,表明時間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而本研究僅在有、無時間間隔上探討了價值順序效應是否存在,那么價值順序效應的存在和大小是否受到時間差大小的影響呢?這一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考察。
本研究假設,隨著任務經驗更新,價值導向元記憶的變化在不同價值順序上存在顯著差異。實驗1的結果沒有支持研究假設,但價值在前時不同學習階段的價值導向元記憶有更好的趨勢。實驗2中價值順序優(yōu)先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隨著學習階段推進顯著提高。表明個體敏感于任務經驗更新,并能據(jù)此及時調整記憶策略取得更好的成績。這一結論和涉及讓被試按照“價值—項目”順序學習的研究,具有一致性(Castel,2007;Castel et al.,2007)。而價值在后時,整個學習過程中,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都處于穩(wěn)定水平。
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結合實驗 1和2可以探討價值導向元記憶的產生機制。視覺系統(tǒng)接收信息的繁雜性,以及認知加工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人們必須選擇部分重要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Dolan &Vuilleumier,2003)。已有的價值導向元記憶研究,多是針對這一現(xiàn)象的描述性研究(Castel et al.,2009;Castel,Lee,Humphreys,&Moore,2011)。那么價值導向元記憶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是捕捉價值后著重加工重要信息,還是初步編碼后再依據(jù)價值高低選擇深加工某一信息。本研究“詞-價值”同時呈現(xiàn)條件下(實驗1),學習階段主效應顯著,學習中、后期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顯著高于前期,說明任務經驗促進價值導向元記憶提高。而“詞-價值”繼時呈現(xiàn)時(實驗 2),各學習階段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初步編碼后再依據(jù)價值選擇進一步加工的項目,難以利用任務經驗來促進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實驗1條件下被試價值導向元記憶的發(fā)生同時具有上述兩種可能,而實驗2中只能基于后者。因此,從對任務經驗的利用角度推測,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實現(xiàn)可能是基于捕捉價值后著重加工重要信息。這一點與當個體注意集中時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分配資源,直接朝向目標的觀點有一致性(Egeth&Yantis,1997;儲衡清,周曉林,2004)。
優(yōu)化認知資源,提高記憶效率一直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課題。而用價值導向認知資源于重要信息被證明是高效利用記憶的重要方法之一(Castel,Humphreys,et al.,2011)。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驗證了價值順序效應的存在,豐富學習理論的同時,對教育實踐有一定啟示:元記憶發(fā)展的關鍵在于能否將監(jiān)測信息轉化成行為調節(jié)(Koriat et al.,2009),價值導向元記憶研究將二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相對于以往單純考察元記憶監(jiān)測或者調控的研究無疑是進步,而且價值順序效應進一步實現(xiàn)了將監(jiān)測結果更好地運用到行為調控中。實驗2結果顯示,價值信息優(yōu)先呈現(xiàn)時個體對重要內容的把握更具選擇性,易于分配更多注意和認知資源給知覺為重要的內容,同時善于利用積累的任務經驗不斷完善和修正記憶策略。因此,授課過程中不同內容的重要性和掌握程度的要求應該先于知識本身呈現(xiàn),以通過價值來驅動學生的學習行為(Anderson,Laurent,&Yantis,2011)。但是,對價值信息的強調程度可以隨年級增加進行調整。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監(jiān)測能力有限,從三、四年級開始才逐步發(fā)展出利用監(jiān)測信息指導和調節(jié)學習行為的能力(Koriat et al.,2009)。因此,小學階段教師授課之前應更加注重價值信息的強調,以幫助學生通過選擇性注意和編碼重要內容,實現(xiàn)高效學習的目的。
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考察了價值導向元記憶的價值順序效應。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空間維度上未出現(xiàn)價值順序效應。(2)時間維度上,價值順序對價值導向元記憶有顯著影響,出現(xiàn)價值順序效應。價值順序優(yōu)先呈現(xiàn)時,被試的價值導向元記憶受益于任務經驗的更新,呈上升趨勢;當價值順序在后時,被試對任務經驗更新不敏感,價值導向元記憶水平相對穩(wěn)定。
Anderson,B.A.,Laurent,P.A.,&Yantis,S.(2011).Value-driven attentional captur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08
(25),10367-10371.Baltes,P.B.(1997).On the incomplete architecture of human ontogeny: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 as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al theory.American Psychologist,52
(4),366-380.Bialystok,E.,&Craik,F.I.M.(2006).Lifespan cognition:Mechanisms of chang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Castel,A.D.(2007).The adaptive and strategic use of memory by older adults:Evaluative processing and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48
,225-270.Castel,A.D.,Balota,D.A.,&McCabe,D.P.(2009).Memory efficiency and the strategic control of attention at encoding:Impairments of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Neuropsychology,23
(3),297-306.Castel,A.D.,Benjamin,A.S.,Craik,F.I.M.,&Watkins,M.J.(2002).The effects of aging on selectivity and control in short-term recall.Memory &Cognition,30
(7),1078-1085.Castel,A.D.,Farb,N.A.S.,&Craik,F.I.M.(2007).Memory for general and specific value information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Measuring the limits of strategic control.Memory &Cognition,35
(4),689-700.Castel,A.D.,Humphreys,K.L.,Lee,S.S.,Galván,A.,Balota,D.A.,&McCabe,D.P.(2011).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efficiency and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 across the life Span:A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emory and selectivity.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7
(6),1553-1564.Castel,A.D.,Lee,S.S.,Humphreys,K.L.,&Moore,A.N.(2011).Memory capacity,selective control,and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Neuropsychology,25
(1),15-24.Castel,A.D.,McGillivray,S.,&Friedman,M.C.(2012).Metamemory and memory efficiency in older adults:Learning about the benefits of priority processing and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In M.Naveh-Benjamin &N.Ohta(Eds.),Memory and aging: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p.243-268).New York:Psychology Press.Chen,W.Y.(2008).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plastics industry
(3rd ed.).Beijing:Light Industry Press.[陳文瑛.(2008).英漢塑料工業(yè)詞匯(第三版).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Chu,H.Q.,&Zhou,X.L.(2004).Attentional capture and top-down processes.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2
(5),680-687.[儲衡清,周曉林.(2004).注意捕獲與自上而下的加工過程.心理科學進展,12
(5),680-687.]Dolan,R.J.,&Vuilleumier,P.(2003).Amygdala automaticity in emotional processing.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985
(1),348-355.Egeth,H.E.,&Yantis,S.(1997).Visual attention:Control,representation,and time cours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48
(1),269-297.Freund,A.M.,&Baltes,P.B.(1998).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 as strategies of life management:Correlations with subjective indicators of successful aging.Psychology and Aging,13
(4),531-543.Hanten,G.,Li,X.Q.,Chapman,S.B.,Swank,P.,Gamino,J.F.,Roberson,G.,&Levin,H.S.(2007).Development of verbal selective learning.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32
(1),585-596.Hayes,M.G.(2011).Age,working memory,and the strategic control of attention at encoding.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tlanta.Howard,C.E.,Andrés,P.,Broks,P.,Noad,R.,Sadler,M.,Coker,D.,&Mazzoni,G.(2010).Memory,metamemory and their dissociation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Neuropsychologia,48
(4),921-932.Humphreys,G.W.,Watson,D.G.,&Jolic?ur,P.(2002).Fractionating the preview benefit in search:Dual-task decomposition of visual marking by timing and modal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8
(3),640-660.Koriat,A.,Ackerman,R.,Lockl,K.,&Schneider,W.(2009).The memorizing effort heuristic in judgments of learning:A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02
(3),265-279.Lavie,N.(2005).Distracted and confused? Selective attention under-load.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9
(2),75-82.Lv,Y.,&Sun,J.(2010).ERP study of category induction by sequentially presenting stimuli.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6
(1),14-23.[呂勇,宋娟.(2010).繼時呈現(xiàn)條件下類別歸納過程的 ERPs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6
(1),14-23.]Lyons,K.E.,&Ghetti,S.(2010).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New questions about old assumptions.In A.Efklides &P.Misailidi(Eds.),Trends and prospects in metacognition research
(pp.259-278):New York:Springer.McCabe,D.P.,Roediger,H.L.,III.,McDaniel,M.A.,Balota,D.A.,&Hambrick,D.Z.(20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Evidence for a common executive attention construct.Neuropsychology,24
(2),222-243.McGillivray,S.,&Castel,A.D.(2011).Betting on memory leads to metacognitive improvement by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Psychology and Aging,26
(1),137-142.Naime,J.S.(2003).Sensory and working memory.In I.B.Weiner(Ed.),Handbook of psychology
(pp.423-446).New York:John Wiley &Sons.Rensink,R.A.,&Enns,J.T.(1998).Early completion of occluded objects.Vision Research,38
(15-16),2489-2505.Riediger,M.,Li,S.C.,&Lindenberger,U.(2006).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 as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of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Review and preview.In J.E.Birren &K.W.Schaie(Eds.),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
(pp.289-313).Amsterdam:Elsevier.Scharlau,I.,&Neumann,O.(2003).Temporal parameters and time course of perceptual latency priming.Acta Psychologica, 113
(2),18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