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沈周詩畫的“俗”化

2013-02-01 12:15:14程日同
關(guān)鍵詞:沈周詩畫士人

程日同

(菏澤學(xué)院中文系,山東 菏澤 274015)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主動放棄科舉,優(yōu)游市井林泉,靜心讀書,吟詩作畫。住“有竹居”,客人來,“出古圖書器物,摸撫品題酬對終日不厭……風(fēng)流文翰,照映一時?!雹倏梢?,沈周書畫詩文皆善。詩歌取徑白居易、蘇軾、陸游等人,文人雅趣和市井風(fēng)情皆備,有《石田集》等。書法學(xué)習(xí)黃庭堅,為世所重。尤工于繪畫,是“吳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山水、花鳥“莫不各極其態(tài)”①。沈周繪畫,博采眾長,宋元兼取,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的水墨淺絳體系,發(fā)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xiàn)技法,又旁及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yuǎn)、夏圭等人的勁健筆墨,“利”“行”并用、雅俗共存。

以沈周為首的吳派畫家,兼善詩歌,詩畫關(guān)系較前代更為密切。從內(nèi)容、形式到審美取向,都出現(xiàn)了深度契合。筆者已撰文討論了沈周等人詩畫的“同體”[1]和“人文性”[2]等詩畫融通問題。此處試從“俗”化的角度予以論述。元末詩歌已有“俗”化傾向,沈周等吳中詩人繼承、發(fā)展了這一傾向。同時,他們的繪畫也突破了士人范疇,走上了與詩歌同向發(fā)展的道路。這里所謂“俗”,主要指非士人的趣味,如平民化、市民化趣味。下文擬就題材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俗”化的題材

沈周詩畫題材之“俗”,包括生活化、市民化等方面。前者主要指士人不屑或較少涉及的日常生活;后者主要指以個性精神高揚為特征的內(nèi)容,如“色”、“性”等,是一種市民情調(diào)。在士人看來,這些都是俗的。

(一)生活化題材

首先,沈周詩畫的生活化題材,表現(xiàn)的是農(nóng)村的內(nèi)容。先看詩歌。沈周有《割稻》、《我田今有麥》、《耕隱》、《低田婦》、《射鴨詞》、《聞蛙》等。《割稻》說:“我家低田水沒肚,五男割稻凍栗股。勞勞似共雨爭奪,稻芽漸向鐮頭吐。蓬蓬纂纂綴青針,稻既生芽未應(yīng)腐。腐余割得尚歡喜,計利當(dāng)存十之五?!痹姼枵鎸崝⑹隽烁畹緞趧拥那榫昂蜕頌檗r(nóng)民的心情和愿望。沈周《太湖竹枝歌二首》其二說:“蘇州南來是太湖,少見楊柳多桑株。誰家女子在樓上,手揭紅簾看打魚。”詩歌以樸素的語言、民歌的情調(diào)寫太湖的風(fēng)土人情,表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生活氣息。

田園詩中的農(nóng)村題材多為士人隱逸情趣的載體,而沈周詩歌的不少篇目淡化了這種趣味,凸顯了本色的農(nóng)家場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這種情況同樣表現(xiàn)在沈周的繪畫之中。如果我們把元人和“明四家”的山水畫放在一起比對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山水景物中,“人”的因素逐步增多。房舍、人物由無到有,由小到大。有時“人”的因素非常突出,山水幾乎變成了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甚至,耕地也開始出現(xiàn)在畫面中,有時還占有較大的比例。雖然多數(shù)情況下是鄉(xiāng)土氣息與士人趣味交融共存,但是已經(jīng)透露出題材改變的跡象,因為在過去的繪畫中,比較客觀的田家風(fēng)光是少見的。

沈周的《柳外春耕》,前景是幾株樹木,樹隙間園內(nèi)的菜地上,一人彎腰刨地,兩人似邊拔草邊交談,是為數(shù)極少的脫離山水框架、以農(nóng)家內(nèi)容獨立成畫的作品?!稏|莊圖冊》中,也有類似的作品。此冊共21幅畫,每幅畫的對幅,以小篆字體標(biāo)出景名,其中關(guān)于田家的有:《麥山》、《耕息軒》、《朱櫻徑》、《果林》、《稻畦》、《桑州》等,尤其《麥山》、《稻畦》,分別以麥田和稻田為畫面主體,田埂和穿插其間的小路,清晰可辨。題材所帶來的田家氣息濃郁,文人趣味退居其次。

其次,沈周詩畫的生活化題材,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吳中花鳥詩畫中,除了有表達文人旨趣的傳統(tǒng)題材,如梅、蘭、竹、菊等之外,又多有散發(fā)著濃郁生活氣息的蔬果鳥獸,如白菜、石榴、秋葵、百合、芍藥、牡丹、杏花、芙蓉以及蝦、蟹、雞、鴨、貓、驢、牛等。這些內(nèi)容在以往的文人畫中很少出現(xiàn)。這方面,沈周有典型的表現(xiàn)。例如,他有《雞聲》、《畫芙蓉野鴨走筆題送古中靜》、《玉泉觀魚》、《作蠶絲》、《題菜》、《桃子》、《蕉》、《題蕉》等詩歌。詩句如:“檐頭故壘雌雄燕,籬腳秋蟲子母雞”(《溪亭小景》),其中“雌雄燕”、“秋蟲”、“子母雞”等景象,生活氣息濃郁。

沈周的繪畫也有類似的題材。他的《臥游圖冊》中有“白菜”、“石榴”、“梔子花”、“蜀葵”和“雛雞”等,《寫生冊》中有“驢”、“貓”、“蟹”等名目,體現(xiàn)出一種生活化、平易化的傾向??傊罨念}材是沈周詩畫融通的重要方面。

(二)市民化題材

明代中后期,隨著人們對現(xiàn)實政治、傳統(tǒng)思想的失望,以及市民文化的興起,社會上涌起一股追求“財”、“色”等人生欲望的個性解放思潮。文藝也“急劇地向著世俗化、個性化、趣味化流動”[3]。“俗”成為市民趣味的一種形態(tài)。沈周的詩歌,也表現(xiàn)出這種“俗”。

沈周《市隱》詩說:“莫言嘉遁獨終南,即此城中住也甘。”(《石田稿》)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物質(zhì)條件的豐厚,使吳中地區(qū)成為人們樂居忘歸之地。士人的逸居,已遠(yuǎn)離晉唐“終南捷徑”的用意,旨在貪享一種平民、市民的富足、自由生活。

沈周詩還多有香艷題材,如《對鐃美人圖》、《折花仕女》、《詠妓失環(huán)》、《悼妓溺死》、《吳姬曲》、《明妃圖》、《楊花曲》等?!皩醇t粉心相惜,默抱瑤華口莫通。……鬢蟬眉黛從拋頓,昨夜羊車度別宮”(《對鐃美人圖》)、“扁舟日暮不可度,江上美人如遠(yuǎn)何”(《題畫七絕》其三)是有關(guān)美人容貌、心情的描寫?!帮h花欲及地,忽復(fù)因風(fēng)起。搖蕩少婦心,天涯念游子。”(《門前有垂楊》)風(fēng)中飄花,搖蕩少婦思念天涯游子之心。“看雀啅金新蕊破,愛蜂撩玉小團輕。踏歌女子空連臂,喚不歸來信薄情?!?《楊花二首》)雀啄金蕊,蜂撩玉花,加之女子的艷想,綺麗氣息濃郁。沈周的《詠得落花詩十首》,不少篇目以美人喻花?;ㄏ惆橐跃_情,香艷情調(diào)顯著。如其三說:“……魚沫煦恩殘粉在,蛛絲牽愛小紅留。色香久在沉迷界,懺悔誰能倩比丘?!薄棒~沫”、“蛛絲”殘存著花“粉”、“小紅”等“色香”,對“沉迷”之界的戀而不舍,情緒的沉迷超出了士人平和雅致的底線,似應(yīng)有一些“懺悔”之意,然而,誰又能夠真的請托佛家來消解呢?這是對世俗之心的曲折肯定,類似唐寅的觀點,難怪王夫之不無道學(xué)氣地說:“落花詩倡自石田,而莫惡于石田。拈湊媚俗……”[4]289所謂“惡”、“俗”,不外是浸透著“人欲”的題材及其格調(diào),沖犯了“天理”所維持的“無邪”,精神的自由突破了拘牽人的格套。

沈周詩歌這種講究聲色、追求感性的綺艷格調(diào),同樣存在于他的繪畫之中。沈周的美人畫數(shù)量雖少,但綺艷的格調(diào)是明顯的。沈周的《東山攜妓圖》,取材東晉謝安,表現(xiàn)所謂魏晉風(fēng)流,但其中“妓”的意象和“攜妓”之舉,呈現(xiàn)了一種綺靡的格調(diào)。

而且,沈周的一些繪花的畫,從用筆、設(shè)色和意趣上,不妨視作一幅幅有淡淡香艷意味的美人圖。其《臥游圖冊》中的《杏花圖》、《芙蓉圖》和《蜀葵圖》就是典型的作品。

《杏花圖》畫一杈老枝之上已經(jīng)綻開了的杏花。畫面左上端有一首自題詩:“老眼于今已欽華,風(fēng)流全與少年差??磿幌蚰:?,豈有心情及杏花。”雖說畫家已老,只能模糊觀書,但是,杏花的粉艷、青春少年的風(fēng)流心情,卻因畫家暮年蒼老的反襯,更加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以花喻人,曲折致意,在“雅正”之中,卻藏有綺艷的意味。

《芙蓉圖》也有相近的綺艷格調(diào)。此圖設(shè)色淺淡,但芙蓉花綽約的風(fēng)姿隱然可見。自題詩說:“芙蓉清骨出仙胎,赭玉玲瓏軋露開。天亦要妝秋富貴,錦江翻作楚江來?!逼渲械摹扒骞恰薄ⅰ跋商ァ?、“赭玉”、“玲瓏”和“妝”等,分明都是用來形容美人的常用詞語。“富貴”和“錦江”等字眼兒,又多了一層富麗的色彩。又如《蜀葵圖》,美人的綺艷意味更濃。自題詩說:“秋色韞仙骨,淡姿風(fēng)露中。衣裳不勝薄,倚向石闌東?!庇^者面對的,就是一幅淡姿清雅而又綽約宜人的美人圖。

這樣,沈周的詩畫在題材的“俗”化上實現(xiàn)了融通。

二、“俗”化的形式

傳統(tǒng)文化中,語言形式又有雅俗之分。沈周詩歌的“俗”化形式,主要包括民歌、曲藝等的俗詞俚語和達意方式。沈周繪畫的“俗”化形式,主要指以畫工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浙派和院派等北宗的畫法。

首先,看沈周詩歌的“俗”化形式。沈周一生主要精力用于繪畫,詩歌不是十分留意,所以詩歌,或是繪事的一部分——題詩入畫,或隨興而至,不求工拙,率意而為。語言形式上不避凡俗,通俗化色彩十分明顯。陳田稱他“吐詞天拔而頹然自放,俚詞讕言亦時攔入”[5]。《水鄉(xiāng)孥子十首》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作,沈周自評為“言鄙而淺”[6]514。其四云:“水鄉(xiāng)孥子田無麥,趁伴高鄉(xiāng)拾穗頭。爛是面條干是餅,看他人吃口涎流?!痹~句依據(jù)所要表現(xiàn)的意思,不假思索,隨手寫出。而且,每首詩都以“水鄉(xiāng)孥子”起頭,以近于連珠體的樣式,獲取了民間曲藝的意味。《詠得落花詩十首》,也是此類作品。王夫之評論沈周“落花詩……乃似酒令院謎”[4]289。選取連民歌、曲藝和歌謠都不及的“酒令院謎”的形式寫詩,可見“俗”化的程度。另如《楊花曲》、《楊花二首》、《門前有垂楊》、《吳姬曲》等,都是吸納民間文藝形式因素的作品。

其次,看沈周繪畫的“俗”化形式。沈周繪畫形式的格局,是“利”、“行”共存,其中“行”有違士人趣味,是“俗”的。明代前期和中期,畫壇先后興起了浙派、院派和吳派。“嘉靖前后,則為浙院派與吳派交替時代,南北二宗,因有互相影響之趨勢?!保?]199沈周等吳派士人畫家,吸納和改造了浙派、院派的畫法。無論浙派的“整飭健拔”,還是院派的“細(xì)巧濃麗”和“秀潤”[7]198,其缺陷是或呆板少變,或躁動跋扈、軟弱無力,或有煙火脂粉氣,它們是靜動失宜、陰陽不和,或者墨彩失調(diào),都背離了淡雅平正的士人趣味。

沈周繪畫有“集大成”之稱,其“粗筆山水,在主宗元代黃公望、吳鎮(zhèn)的基礎(chǔ)上,融入‘浙派’用筆的力感和硬度,宋人丘壑的骨和勢”[8]63?!按稚颉保窃诙?、巨然和元四家水墨淺絳體系的基礎(chǔ)上,參以南宋馬、夏等人勁健的筆墨,所形成的具有新格調(diào)的粗筆水墨?!肚镘幬钆f圖》,用筆勁利,披麻皴漸變?yōu)槎添?《湖山佳趣圖》,線條整飾,皴法短粗,時出側(cè)鋒斫筆;《京江送遠(yuǎn)圖卷》,山石用斫拂短皴,坡岸與板橋輪廓線條整飾。潘天壽特別指出了沈周與浙派畫的關(guān)系:“沈周之圓渾挺健,雅受浙派情趣之陶融。”[7]199浙派畫的勁健、剛性,以士人趣味的角度看,“透出一股‘俗氣’和‘叫囂之氣’,與文人畫所追求的‘士氣’和‘平淡之氣’形成鮮明對比?!保?]39沈周一些畫的“枯硬帶俗”[9],即是就此而言。

總之,沈周繪畫引進北宗畫法,與其詩選用俚語俗式,審美性質(zhì)是一致的。沈周詩畫在“俗”化的形式上實現(xiàn)了融通。

三、“俗”化的原因

沈周詩畫“俗”化的原因,除了當(dāng)時社會上流行的“世俗之趣”[4]6的影響之外,還有三個方面:

一是沈周一般平民乃至市民的身份、地位和生活,成為他創(chuàng)作精神“俗”化的基礎(chǔ)。沈周主動放棄科試,終身布衣。以士人固有的人生軌跡看,他是脫離廟堂的隱者。但隱居的場所不在山林,而在田園市井,如沈周有《耕隱》、《市隱》等詩目。他過著平民的生活。雖說不乏文人雅士的風(fēng)采,但也不乏平民的平易,如“戶庸還喜走丁男……偶遇農(nóng)家問養(yǎng)蠶”(沈周《市隱》)等。同時,沈周又從文人圈里走出來,出入市井,留戀繁華的城市,樂意與商人交游。沈周因此而喊出“即此城中住亦甘”[6]420的聲音。他的精神與市民有不少相通之處。

二是對“俗”認(rèn)可的文藝觀念。沈周士人和平民的雙重身份、兩種生活,形成了他精神和審美上雅俗并存的格局?!八住痹谒奈乃囉^念之中有了立足之地。

沈周《題菜》說:“菜之于味,沈周極其嗜好,故為之傳神,又為之作贊。天茁此徒,多取而吾廉不傷;士知此味,多食而我欲不荒。藏至真于淡薄,安貧賤于久長。后畦初雨,南園未霜。朝盤一伏筯,齒頰生香。先生飽矣,其樂洋洋?!保?]492從文中可知,沈周是畫、贊并作的,所以,其中的觀點,是詩畫文章通用的。沈周認(rèn)為,平凡的蔬菜,多取多食可以保廉守節(jié)?!暗 敝锌梢噪[藏“至真”,“俗”可以寄“雅”。他的《水鄉(xiāng)孥子十首》小序又說:“水鄉(xiāng)孥子十章,言鄙而淺,其意則深矣?!保?]514在淺薄鄙俗的語言中,卻含有深刻的意義,這也是俗中寄雅的理路。

雅俗共存,是沈周在詩畫觀念上的自覺。雖說“俗”尚須依托“雅”而存在,但畢竟在理論上確立了“俗”的“合法”地位。這種觀念下創(chuàng)作的“俗”化,是勢所必然。

三是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商品化,也是沈周詩畫“俗”化的原因。明代中期,蘇州地區(qū)文藝產(chǎn)品的商業(yè)化程度已經(jīng)相當(dāng)高。誠如所言:“正德間,江南富族著姓,求翰林名士墓銘或序記,潤筆銀動數(shù)廿兩,甚至四五十兩,與成化年大不同矣。”②這是文章的情況。相比而言,繪畫商品化的程度更高。據(jù)《吳門畫史》統(tǒng)計,絕大多數(shù)吳中畫家都參與過繪畫買賣。其中,沈周、唐寅和文徵明等大家,因其名氣和作品質(zhì)量等因素,繪畫的商品化程度更高。

沈周的同鄉(xiāng)王鏊記述沈周這種情況時,說:“販夫牧豎持幣來索,不見難色?;驗橼I作求題以售,(沈周)亦樂然應(yīng)之。數(shù)年來,近自京師,遠(yuǎn)至閩浙川廣,無不購求其跡,以為珍玩?!雹?/p>

這段話比較全面地記錄了沈周以畫參與商業(yè)活動的情況:一是為自己作品的贗品題字,以便偽造者多賣些錢。這應(yīng)是一種參與商品畫的創(chuàng)作。二是人們“持幣來索”、“購求其跡”,則是典型的書畫買賣了。前來購買書畫的人員,有同里的商販、牧豎,有來自京師或者更遠(yuǎn)地方,如閩浙川廣的官員或者客商,等等,“銷售網(wǎng)絡(luò)”可謂廣大。

文藝作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商品化勢必導(dǎo)致作品本身的“俗”化。購買者如富商、官宦和一般民眾等,他們的文化素質(zhì)、鑒賞水平或?qū)徝捞卣鳎话愕陀诨蛘哂袆e于士人階層,因而多是“俗”的。創(chuàng)作依據(jù)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進行題材、技法和風(fēng)格的擇取,必然造成作品的“俗”化。

總之,作者所處時尚的世俗化、作者的平民化、市民化和作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商品化等,是導(dǎo)致沈周詩畫“俗”化的基本原因。

題材和形式都出現(xiàn)了“俗”化的傾向,這是明代中期吳中詩畫融通的重要方面。如果說詩畫同體、詩畫的文人性是沈周等人守“雅”持正延續(xù)傳統(tǒng)的話,那么詩畫的“俗”化,則是適時而變的表現(xiàn)。文人趣味與平民、市民趣味共存,形成雅俗相濟的格局,開創(chuàng)了明清文藝接近世俗社會的道路。

注釋:

①見王鏊《石田先生墓志銘》,欽定四庫全書本,卷二九。

②見俞弁《山樵暇語》,明朱象玄手鈔本,卷九。

[1]程日同.論明中葉吳中詩畫同體的發(fā)展及影響[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2):96-101.

[2]程日同.論明中葉吳中詩畫的融通——形象載體的人文性[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8(3):105-109.

[3]袁行霈.中國文學(xué)史:卷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4]王夫之.明詩評選[M].陳新,校點.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7.

[5]陳田.明詩紀(jì)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289.

[6]沈周.石田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潘天壽.中國繪畫史[M].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6.

[8]單國強.明代繪畫史[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

[9]黃賓虹,云雪梅.黃賓虹畫論[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65.

猜你喜歡
沈周詩畫士人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圖卷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明 沈周 京江送別圖卷
中國書法(2023年5期)2023-09-06 10:00:45
對牛彈琴
思維與智慧(2023年3期)2023-04-02 12:12:14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沈周油畫作品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詩畫
散文詩(2016年14期)2016-11-11 03:23:31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詩畫話
讀書(2004年12期)2004-07-15 01:09:56
内乡县| 韩城市| 吉林省| 洞头县| 手游| 灵宝市| 浙江省| 类乌齐县| 太和县| 鹿泉市| 吴川市| 兴海县| 嘉兴市| 平原县| 宜良县| 石河子市| 顺昌县| 菏泽市| 肇庆市| 南澳县| 安福县| 本溪市| 若羌县| 隆尧县| 浙江省| 前郭尔| 全南县| 布尔津县| 长沙市| 斗六市| 江陵县| 仪陇县| 历史| 兖州市| 泉州市| 恩平市| 兴安县| 凤凰县| 金坛市| 北川|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