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從亞
(中國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青島266580)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個概念或命題,是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來的?!榜R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從“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就已開始了,并貫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整個歷史過程。正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對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前學術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不僅是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還未達成統(tǒng)一意見、需進一步深入探討的難點問題。一般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但這種結合本身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歷史過程,不僅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是一個隨著實踐、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理論,而且“中國具體實際”也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概念,是特定時期中國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總和。因此,這種“相結合”不僅是不斷發(fā)展的,更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鄧小平曾談到:“一個國家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如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各個時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1]
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不是簡單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或在中國的應用,這種“化”應該是兩者結合后發(fā)生“化學反應”,能“化”出新的東西。有的學者也具體分析了“化”與“應用”的區(qū)別,“應用”不等于“化”。某種理論的“應用”是指用它解決問題,它本身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盎眲t是指理論本身的變化?!皯谩背淦淞恐荒転椤盎碧峁├碚撘罁?jù)。[2]毛澤東在談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時說:“‘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盵3]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標,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從形式到內容都變成中國的東西,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質上應該是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不斷學習、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進程及結果的統(tǒng)一體,它既是一種歷史進程,也是一種理論體系,還是一種理性自覺的精神,三者統(tǒng)一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進程中,這也由此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不是一次成型、一成不變的,而是遞次生成、循環(huán)演進、具有多重內涵的概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先驗、既定的,而是基于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以及由此產生的理論需要所形成的,正像馬克思所言,“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xiàn)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4]。19世紀上半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入侵使得近代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百余年來,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近代中國人民革命的歷史任務。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一百年來,無數(shù)先進的中國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苦苦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jīng)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但一直到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我們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
中國先進分子之所以最終從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了馬克思主義,一方面是因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吸引了先進的中國人,并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借助馬克思主義,“才能救濟中國的危急及不獨立”,“才可以和世界革命合流”[5];另一方面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在西方,但其在很多方面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共通之處,因而,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中國人接受它的認知障礙。
但對中國人民而言,馬克思主義畢竟是一種外來文化,中國人民對它的理解和接受,必然會受到中國自身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需求等因素的制約。這也就決定了被中國人理解和接受的馬克思主義,已是被中國人民“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即打上了中國烙印的、與中國國情相契合的馬克思主義,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重涵義。因此,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初始涵義是指中國人民在自身需求與文化制約下,學習馬克思主義,把其內化為契合中國國情、迎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理論的過程及結果。這樣,被中國人民學習和接受的馬克思主義,就不再是原生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了,而是被初步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步步向前推進。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尤其是1938年10月毛澤東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以及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及其實現(xiàn)途徑等開始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從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如馬克思揭示了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普遍規(guī)律,但這條普遍規(guī)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有不同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十月革命是通過城市武裝起義而取得勝利的,大革命失敗后,我們也學習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jīng)驗,但是都以失敗告終,因為這種武裝斗爭的實踐還沒有取得“中國化”的形式。后來,我們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這是因為我們實現(xiàn)了從城市中心轉向農村中心武裝斗爭實踐的“中國化”,正是在這種中國化的實踐中,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正如毛澤東所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lián)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盵6]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以蘇為鑒,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并強調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在結合上下功夫,“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道路,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道路。后來由于毛澤東背離了中國國情,使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出現(xiàn)了巨大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反復強調指出:“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盵7]經(jīng)過鄧小平的大力倡導,由毛澤東創(chuàng)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全黨逐步恢復起來,這為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這種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中國實踐,并與之相結合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重涵義。
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一種雙向互動,既包括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也包括將中國的實踐經(jīng)驗加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提升。1941年9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曾經(jīng)說:“我們反對主觀主義,是為著提高理論,不是降低馬克思主義。我們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盵8]因此,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要注意及時把實踐經(jīng)驗加以總結和理論提升。在這種新的理論性創(chuàng)造過程中,要注意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一方面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內容上的銜接和融通。作為人類文明的精神成果,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都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經(jīng)驗總結,必然存在一些作為人類文明共性相似相通的地方,因此,在對實踐經(jīng)驗進行理論概括與提升時,要注意做好兩者在內容上的銜接。另一方面要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進步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補充和豐富馬克思主義。原生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在總結和批判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我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要充分發(fā)掘和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使其成為契合中國國情、能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并自覺接受其指導的精神指南。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通過不斷的經(jīng)驗總結與積累,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它們都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指導,在中國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形成了大量的論點、具體結論和基本原理,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這種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建中國本土性新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及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重涵義。
用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只是我們最初革命救國的工具性需求,我們應該在用馬克思主義“化”中國的同時,用中國來“化”馬克思主義,在堅持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基礎上通過自覺的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提升創(chuàng)建出中國本土性的馬克思主義。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中國人民在新的實踐條件和理論基礎上,自覺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本土性新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積聚和提升中國人民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性修養(yǎng)的過程及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四重涵義。
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無限深化的歷史進程,所以,以上述學習和創(chuàng)新為內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不是一次性的,更不是簡單重復性的,而是在這種理性自覺的精神指引下,不斷學習原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本土性新馬克思主義,并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進行理論再創(chuàng)新的歷史過程,并不斷在新的高度循環(huán)再現(xiàn),以至無窮。因此,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言,其內涵是遞次生成、循環(huán)演進的,而不是一次成型、一成不變的?!榜R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種歷史進程,是前述四重內涵遞次生成、循環(huán)演進的過程及結果的統(tǒng)一體。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一種實踐運動,又是一種理論形成的過程,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始終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既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又要在解決中國問題的實踐中不斷進行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創(chuàng)新,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jù)時代和實踐的發(fā)展變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應用?!拔覀円疡R、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chuàng)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盵9]
1941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講話中提出了中國經(jīng)驗馬克思主義化的問題,說“我們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也就是說,我們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同時,要注意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實踐經(jīng)驗上升為科學的理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從而為新的實踐提供有力的指導。實踐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中國的實踐、中國的經(jīng)驗中有許多的內容都是原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中沒有的,比如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等;或者有些內容在原生態(tài)馬克思主義中只有原則性的設想,而中國的實踐大大豐富了、具體化了這些設想,如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諧社會理論等。這些經(jīng)驗總結以其顯著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
從理論上講,作為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實際,研究和解決中國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實踐經(jīng)驗總結和提煉所形成的系統(tǒng)化的理論成果,這種理論成果帶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fā)展,也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總是隨著時代、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通過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經(jīng)驗的理論概括與提升所創(chuàng)立的新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內在要求。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既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也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過程。
相對于原生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來講,作為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大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fā),為求得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作指導,依據(jù)中國的實踐經(jīng)驗和民族文化傳統(tǒng)所進行的理論思考和創(chuàng)造。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推進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fā)展歷程,這些理論成果都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不斷向前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會在新的實踐中取得新的理論成果。這個進程還在繼續(xù),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實現(xiàn)的,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奮斗的歷史進程。
總之,從結果上看,作為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人依據(jù)時代和實踐的發(fā)展變化對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fā)展的理論成果。任何真正的科學理論都具有開放性品格,保持高度的開放性是科學理論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具有充分的開放性和廣泛的包容性,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吸收新元素、迸發(fā)新活力。因此,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而應該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不斷總結新鮮經(jīng)驗,并將其升華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通過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概括所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它們已經(jī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從方法論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和解決中國問題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的一種方法和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是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發(fā)展而不斷向前推進的。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會不斷出現(xiàn)。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就有一個不斷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這也是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態(tài)度和方法的問題。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種方法和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切問題的實踐過程中,是一種理性自覺精神的體現(xiàn)。
作為一種方法和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價值旨歸,領導中國人民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指導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理性自覺。它表現(xiàn)為在實踐活動中遇到問題主動發(fā)問、合理尋找和利用相關理論解決問題、總結經(jīng)驗、再實踐、再發(fā)問的一個邏輯過程,這個過程帶有強烈的實踐性和合目的性,表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理論的導向性與中國國情的客觀現(xiàn)實性的互動中展開的。
理性自覺是一定主體的理性自覺,因此,在理論與實踐結合問題上,總是存在一個漸進發(fā)展的過程。在近代中國,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尋找中國新出路,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都在苦苦追尋與實踐,但不管是中國式的“太平天國”,還是西方的“君主立憲”都無一例外地以失敗告終。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從西方搬來民主主義,試圖以其“三民主義”救中國,但剛剛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又很快被北洋軍閥的袁世凱所竊取。中國人困惑了,有血性的先進分子萌生了問題:為什么我們一直向西方學習都不能成功呢?毛澤東叩問道:“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xiàn)?!盵10]正當中國人彷徨、苦悶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進分子開始由向西方學習轉為向蘇聯(lián)學習,開始由用西方的民主主義救國轉向用馬克思主義“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并開始了自身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一度脫離中國國情,照搬蘇聯(lián)經(jīng)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教條化,使中國革命陷入低谷。由此可以看出,從馬克思主義最初傳入中國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剛開始是從工具理性的層面看待和利用馬克思主義的,后來經(jīng)過兩次失敗、兩次成功的反復實踐,才證明照搬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不行的,才逐漸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實際,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并不斷總結中國實踐經(jīng)驗,開始從價值理性層面來看待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不斷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更高的層次。
實踐證明,自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建國初期,毛澤東根據(jù)中國實際,提出以蘇為鑒,走自己的路,倡導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從而奪取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勝利。后來,由于理論、政策與實際嚴重脫節(ji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招致嚴重挫折。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路線,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經(jīng)過30多年的奮斗,中國的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與進步。在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國際政治多極化的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面臨著更大的考驗。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路線不動搖,牢固樹立結合意識,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探索和發(fā)展就一定會少走彎路,不走邪路。
因此,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要塑造一種“返本開新”的自覺與自主意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回到馬克思主義”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統(tǒng)一。“回到馬克思主義”并非是要照抄馬克思主義的原話,用本本去框現(xiàn)實,而是要從現(xiàn)實存在的客觀實際出發(f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用馬克思沒有說過而又符合時代特征、客觀實際的新話,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因此,“回到馬克思主義”是要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是發(fā)展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只有返本,創(chuàng)新才會有依據(jù)、有方向?!鞍l(fā)展馬克思主義”是指,時代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人們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發(fā)展和認識的深化,不斷地改變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原理、觀點,拋棄原來不完全乃至不正確的認識,不斷地總結實踐經(jīng)驗,自主“創(chuàng)建”新結論、新原理來代替某些舊的、過時的原理和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的新發(fā)展?!盎氐今R克思主義”是手段,“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目的,二者統(tǒng)一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這樣才能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獨立自主、開拓創(chuàng)新的自主與自覺意識,更加有效地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重大問題。
[1]鄧小平.馬列主義要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M]//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8.
[2]安啟念.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
[3]毛澤東.反對黨八股[M]//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1.
[4]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5]方克立.中國哲學與辯證唯物主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6]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M]//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33-534.
[7]鄧小平.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M]//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6.
[8]毛澤東.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M]//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9]毛澤東.如何研究中共黨史[M]//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10]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M]//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