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舉
(本文作者為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2年12月,長期致力于制度反腐研究的著名專家、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和法學碩士、副研究員董瑛先生合著的《蘇共亡黨之謎——從權力結構之傷到用人體制之亡》(以下簡稱《蘇共亡黨之謎》)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問世。這是關于蘇共和蘇聯(lián)學研究的一朵奇葩,是蘇聯(lián)學研究的一件幸事,可喜可賀。
近年來,我國出版了一些關于蘇共亡黨和蘇聯(lián)解體的著作,例如高放先生的《蘇聯(lián)興亡通鑒——六十年跟蹤研究評析》,俞邃先生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二十年后再看蘇聯(lián)演變》,肖楓先生的《蘇聯(lián)解體 我的解讀——一個大國的崩潰,如何看,怎么辦》,陸南泉、鄭異凡、馬龍閃、左鳳榮先生等主編的《蘇聯(lián)真相——對101個重要問題的思考》,李慎明和陳之驊先生主編的《居安思?!K共亡黨二十年的思考》等。此外,許多學者和專家還發(fā)表了一系列評論蘇共下臺和蘇聯(lián)瓦解的文章。而今,隨著《蘇共亡黨之謎》的出版,在中外學術界關于蘇共亡黨和蘇聯(lián)解體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部擲地有聲、見解獨到的力作,為人們了解和探索蘇共亡黨和蘇聯(lián)解體的深層原因又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析。
以《蘇共亡黨之謎》為最新研究成果的上述專著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迄今我國關于蘇共和蘇聯(lián)歷史研究工作所達到的水平,對于我們客觀、全面和深刻地弄清蘇共亡黨和蘇聯(lián)解體的真實原因,總結和借鑒蘇共和蘇聯(lián)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
李永忠和董瑛先生在這部著作中指出,蘇共亡黨的兩大根本性原因是“權力過分集中的議行監(jiān)合一的蘇共權力結構和等級授職的用人制度”。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觀點。在此之前,雖有一些學者和專家對蘇聯(lián)特權階層形成及其基本特點、蘇共的監(jiān)督機制弱化、“忠誠”與特權掛鉤、“近親繁殖”、“官僚主義積弊貽害深遠”、干部教育和培訓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干部選拔和使用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干部提拔中的實用主義等問題作過一些分析并發(fā)表過文章,但是像李永忠和董瑛這樣系統(tǒng)、全面和深刻地分析和闡述這兩大問題的專著,似乎還是第一部。
《蘇共亡黨之謎》對人類權力結構演變史、特別是無產階級“議行合一”權力結構的歷史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對蘇聯(lián)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時期的權力結構演變及其后果作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剖析,其觀點新穎,論據(jù)充分,材料扎實,令人讀后有耳目一新之感。
兩位作者指出,始終堅持“權力過分集中的議行監(jiān)合一的權力結構”是蘇聯(lián)模式先天不足的硬傷。其主要表現(xiàn)為四點:(1)執(zhí)政時間越長,領導職位越高,權力過分集中的程度就越嚴重,權力壟斷腐敗程度就越嚴重;(2)集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于一身,權力集中于個人,“一把手”成為總癥結;(3)權力無法制衡、監(jiān)督成為總困境;(4)權力絕對壟斷,腐敗成為總趨勢。正如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所說,“蘇聯(lián)和蘇共垮臺的基本原因是對財產、權力和真理的壟斷?!边@“三壟斷”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形勢極其嚴峻,蘇共形象急劇損傷,領導權威急劇下降,黨內高層急劇分化,黨群關系急劇疏離,議行監(jiān)合一的權力結構模式已沒有改革的時間和空間,再也無法支撐蘇聯(lián)大廈。
該書指出,在“議行監(jiān)合一”權力結構中實行的非常嚴格的等級授職制,違背了巴黎公社普選制的精神,沒有形成公權力和民權利之間授受、制衡和回歸的良性互動關系。相反,卻形成了層層任命、層層矮化、代代任命、代代弱化的“武大郎式”用人體制。蘇共執(zhí)政集團無人也無能力替國家和人民負責,終于成為蘇聯(lián)蘇共的掘墓人。
一個事業(yè)的興衰,一個國家的興亡,除了眾多復雜因素外,人的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歷史經(jīng)驗證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正因如此,各國都把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使用和競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眾所周知,從十月革命之后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共長期實行一黨制,不容許建立其他政黨。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通過新的蘇共綱領,宣布蘇共已成為“全體人民的黨”。這樣,蘇共就完全失去了其他政黨的監(jiān)督和競爭。
在蘇共內部,沒有實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雖然設有中央檢查委員會,但主要檢查黨中央和地方機關財政開支及其履行規(guī)章制度、處理日常事務情況,而不是對黨的領導干部進行監(jiān)督和制衡。在黨中央委員會下面設立的監(jiān)察委員會,主要是負責審查黨員遵守法紀情況和黨員對上級處分決定提出的申訴。這兩個機構令人常有一種“形同虛設”、“虛多實少”的感覺?!短K聯(lián)真相》指出,“正是由于在干部問題上拋棄民主集中制,黨在選用干部方面的政治標準、德才原則隨之被任人唯親所取代,有意識地培植親信、拉幫結派風氣盛行。在勃列日涅夫時代,一個官員要想獲得升遷,主要的往往不是看這個人的能力高低,而是看是否與勃列日涅夫有幫派關系?!备鼑乐氐?,蘇共領導人實行終身制,從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從安德羅波夫到契爾年科,都是病死在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職位上。在各加盟共和國和邊疆區(qū)、州的領導崗位上,基本上也是“老人政治”為主。這種“病人和老人治國”的狀況給蘇聯(lián)黨和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釀成了深刻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危機,最終葬送了蘇共和蘇聯(lián)的前程。
“暗箱操作”和指令性的領導干部任命體制把眾多并不稱職的人安置到各級重要領導崗位上,耽誤了國家和地方的發(fā)展大業(yè)。1985年3月,54歲的戈爾巴喬夫入主克里姆林宮,試圖對原蘇聯(lián)的政治和經(jīng)濟模式進行改革。但是,一方面由于積重難返,一方面由于他本人能力有限,犯了許多嚴重錯誤,終于在短短6年后,就導致蘇共亡黨和蘇聯(lián)解體。從蘇共二十七大錯誤地提出優(yōu)先發(fā)展機器制造業(yè)的“加速戰(zhàn)略”到不合時宜地發(fā)動“反酗酒運動”,從1986年12月不慎重地解除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黨領導人庫納耶夫的職務到1987年11月不妥當?shù)靥幚砟箍泣h委第一書記葉利欽對改革提出的意見建議,從對經(jīng)濟事務的瞎指揮到對各種民族沖突束手無策,從對美國的過度退讓到對西方七國集團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從1991年8月不適當?shù)厝タ死锩讈喰菁俚健?.19事件”后錯誤應對新時勢提出的挑戰(zhàn),戈爾巴喬夫一次又一次地錯失良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充分反映了他缺乏勝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職務的品質和能力。正如俄羅斯歷史學家羅伊·梅德維杰夫所說,“蘇聯(lián)解體發(fā)生在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他是沿著‘改革’和‘新思維’路線前進的這艘巨輪的船長。大海波濤洶涌,巨輪的四周險象環(huán)生,而船長自己首先信心不足,船員也操作有誤,加上這艘巨輪本身就不堅固,已不能高速航行,更經(jīng)受不住如此大的負荷。最后,船長不能控制住操作系統(tǒng),這艘巨輪在失去方向和遭受重創(chuàng)之后,終于擱淺了。”(羅伊·梅德維杰夫,《蘇聯(lián)的最后一年》(增訂再版),第160頁。)
梅德維杰夫指出,“戈爾巴喬夫所有光環(huán)的背后隱藏著一個致命的不足,他沒有能力采取強硬果斷的措施并將其付諸行動,他是拖延時間,看風使舵的高手”?!案隊柊蛦谭蜻€沒有掌握控制蘇聯(lián)和蘇共這樣復雜機器的必要技能?!薄八麤]有也不可能達到鄧小平那樣的高層次”。(同上書,第163、177頁。)
“武大郎式”的等級授職制造成了蘇聯(lián)“精英退化現(xiàn)象”。蘇共和蘇聯(lián)政府各級領導干部一批不如一批、一茬不如一茬,到了1991年已經(jīng)達到十分荒唐的程度。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莫名其妙的“8.19事件”。戈爾巴喬夫一手提拔的副總統(tǒng)、總理、國防部長、內務部長、克格勃主席等一系列黨和政府高級官員一起組成“國家緊急狀態(tài)委員會”,實際上搞了一場罷黜他們恩主戈爾巴喬夫的“政變”。這些過去被稱作“忠誠于黨”的政府成員的主要動機,“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祿,甚至一己私利,希望保住自己的職位”。除了政治原因外,在大權在握、優(yōu)勢明顯的情況下,這些高官們卻顯得非常無能。代理總統(tǒng)亞納耶夫在莫斯科舉行記者招待會時兩手顫抖不止,總理帕夫洛夫、最高蘇維埃主席盧基揚諾夫等人謊稱生病而不出席緊急狀態(tài)委員會的會議,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雖然制訂了逮捕反對派領導人的“黑名單”,卻不敢付諸實施……不到三天時間,“緊急狀態(tài)”迅速失敗,蘇共的前程和蘇聯(lián)的大好河山被葬送。因此,李永忠和董瑛引用杜牧的話說:“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p>
《蘇共亡黨之謎》一書由李永忠和董瑛撰寫,并非偶然。李永忠從事紀委工作30余年,1985年就撰寫了《略論我國封建社會的監(jiān)察制度》一文,1986年又撰寫了《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黨的根本建設》的理論文章,比較早地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94年調到中央紀委研究室工作后,他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并總結出不少新銳的觀點和論斷,如反腐“五段論”、“黨權三分論”、“異體監(jiān)督論”、“政改三分路線圖”等等,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蘇聯(lián)解體后,他針對蘇聯(lián)模式中權力結構的先天之傷和用人體制的后天不良,逐漸將這些思考和積累系統(tǒng)化、理論化。董瑛雖然比較年輕,但先后在湖北大冶市和浙江寧波市檢察機關、宣傳部門、黨委辦公室和人大機關的崗位歷練,積累了很多工作經(jīng)驗,產出了不少關于監(jiān)督制度的研究成果。李永忠和董瑛一起經(jīng)過六年的精心研究和勤奮寫作,終于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完成了《蘇共亡黨之謎》的書稿并于2012年底出版。尤其重要的是,該書在最后一節(jié)“蘇共亡黨對中國的鏡鑒與啟示”中,提出了關于深化對權力結構改革和轉換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國際語境的權力結構理論,進行權力結構的頂層設計,規(guī)劃等腰三角形的權力結構線路圖,建立以權力結構轉換為核心的縣級政治體制改革實驗區(qū),權力結構改革要保障并促進公民社會和權利社會建設等意見建議。這充分體現(xiàn)了兩位作者、特別是紀檢監(jiān)察干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和情操。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八大上的報告提出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任務,要求努力發(fā)揚黨內民主、營造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環(huán)境、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試行鄉(xiāng)鎮(zhèn)黨代會年會制、深化縣(市、區(qū))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jiān)督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和健全紀檢監(jiān)察體制。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復提醒全黨要“警醒”腐敗問題,并開始采取實際措施把反腐斗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這一形勢下,李永忠和董瑛的這部著作可謂應運而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參考價值。作為跟蹤研究蘇聯(lián)問題多年的一名學者,我為這部佳作叫好,相信它將使人們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蘇共亡黨和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給人以啟迪,催人以警醒,在探索我國政治改革道路、完善權力結構和干部人事體制、建設科學社會主義的事業(yè)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