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軍
(安徽工程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安徽蕪湖241000)
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針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行賄、偷稅漏稅、偷工減料、盜取國家經濟情報、盜取國家財產等不法行為發(fā)動了“五反”運動。這場運動是中國共產黨由革命轉向建設之際重新調整與民族資產階級關系的重要事件,它的發(fā)生改變了毛澤東和黨中央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識。為了促進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筆者現(xiàn)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作一述評。
學術界關于“五反”運動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從內容上看,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分為五類。
在中國期刊網(wǎng)上,以“五反”作為“題名”進行檢索,可得相關論文70余篇;以“五反”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可得相關論文280余篇;以“五反”作為“摘要”進行檢索,可得相關論文500余篇。這些論文可分為兩種:一是回憶性的文章,如葉曙明的《在“三反五反”風暴中》和郝玉梅的《北京市“三反”、“五反”運動簡介》等;二是研究型論文,如楊奎松的《上?!拔宸础边\動之經過》、張徐樂的《上海私營金融業(yè)與“三反”“五反”運動》、胡其柱的《工人、資本家與共產黨——1952年“五反”運動研究》、劉德軍的《“三反五反”運動再考察》和張鳴的《執(zhí)政的道德困境與突圍之道——“三反五反”運動解析》等。
出版的相關研究著作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著,如何永紅的《“五反”運動研究》、孫瑞鳶的《三反五反運動研究》和香港學者華明的《三反五反的剖視》等。另一類是包含有“五反”運動研究的著作,如臺灣學者陳永華的《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龐松等編的《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等等。
在中國期刊網(wǎng)上,以“五反”作為“題名”進行檢索,可得碩士學位論文1篇;以“五反”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可得博士學位論文1篇;以“五反”作為“摘要”進行檢索,可得相關博士學位論文3篇,碩士學位論文2篇。這些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主要有:朱耀華的《西安市“三反”、“五反”運動研究》(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廖勝平的《北京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3)》(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博士學位論文)和李詳營的《新生國家政權建設與城市社會階層結構變動》(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等。
出版的文稿、文獻、回憶錄、傳記和年譜主要有:《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憶錄》(江渭清著)、《在歷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師哲著)、《劉順元傳》(丁群著)、《周恩來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陳云傳》(金沖及、陳群主編)、《李富春傳》(房維中、金沖及主編)、《陳書同傳》(王永久著)和《毛澤東年譜(下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等。
相關檔案、資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未公開出版的檔案、資料。一些檔案館除了所藏的關涉“五反”運動的豐富檔案外,所藏的相關資料也不在少數(shù)。以江蘇省檔案館為例,其所藏的資料有:《斗爭》(中共中央華東局)、《組織工作》(中央組織部)、《蘇南工作》(中共蘇南區(qū)黨委辦公室)、《華東政報》(華東軍政委員會)、《有關三反、五反的政策法令》《中央法制委員會》和《關于處理“三反”、“五反”收入各項規(guī)定匯編》(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等。另一類是已公開出版的檔案資料,如《“三反”、“五反”運動(江蘇卷)》(江蘇省檔案館等編)、《烏魯木齊市“三反”、“五反”運動》(中共烏魯木齊市黨史工作委員會編)、《蘇南行政區(qū)(1949—1952)》(江蘇省檔案館等編)和《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5卷)》(中央檔案館等編)等。
當前,學界對“五反”運動的原因、過程、開展方法、運動目的和影響及“五反”后的工商業(yè)調整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學界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以仝華、丁小麗的觀點較有代表性。他們認為:“‘五反’運動是在‘三反’運動發(fā)展過程中引發(fā)出來的。它是打擊資產階級違法活動的重大措施,是工人階級同不法資本家之間的階級較量。從當時的情況看,在‘三反’運動中揭露出的黨和國家工作人員中的大量貪污受賄案件,同不法資本家的腐蝕拉攏有密切關系。面對這種情況,中央決定開展‘五反’運動。”[1]應該說,這種觀點在研究中具有相當?shù)拇硇裕彩茄芯空叩闹髁骺捶?,亦是中央對這一運動的認識。
而何永紅對“五反”運動原因的分析則更為注重面面俱到,她指出:“五反”運動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是民族資產階級、私人資本主義在新中國的地位,是運動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二是‘三反’引發(fā)了‘五反’,是運動發(fā)生的直接原因;三是領袖方面的因素,是運動發(fā)生的決策層的個人原因;四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是發(fā)動‘五反’的思想、認識上的根源;五是抗美援朝運動使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與資本家的惟利是圖形成強烈的對比,并使舉國上下發(fā)出打擊‘五毒’的呼聲,這是‘五反’發(fā)動的民意體現(xiàn);六是美、蘇等對中國的影響是運動的國際原因?!盵2]45-49表面上看,這種分析面面俱到、無可挑剔,但仔細揣摩,則會發(fā)現(xiàn)這種觀點并不能突出重點,于說服力方面似乎欠缺些許。
張鳴的觀點又有不同,他認為:“五反”運動的發(fā)動主要是黨中央為了轉移“三反”的斗爭目標,“隨著‘三反’運動打擊面過廣,不僅引起了黨內的不滿和反彈,而且也直接影響了所有跟國家機關有關的經濟活動,使生產和財政狀況惡化。于是運動實際上是換了斗爭的目標,將矛頭轉向了資產階級工商業(yè)者?!盵3]“轉移斗爭目標論”也可說得通,給讀者的感覺是中央在開展“三反”運動之際就對“五反”運動有所考慮。其實,作者忽視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即“三反”發(fā)動在先,“五反”在后,二者并不是同一個運動,其時間也不盡相同?;诖?,黨中央很難在發(fā)動“三反”時就已經對“五反”運動有過縝密的思考。
其實,“五反”運動發(fā)動的根本原因在于建國前后中國共產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及對其性質的判斷。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確立了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雖然民族資產階級取得了在新中國存在的合法性,但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限制、甚至是消滅資本主義是題中應有之義。所以,建國之后社會上才會連續(xù)發(fā)生限制、甚至是消滅資產階級的事情。但出于經濟的考量,這種限制還留有余地。但是,當“三反”運動中暴露出干部的貪污腐敗多數(shù)與資本家有關系時,黨中央不僅反映迅速,而且對事件的定性也相當嚴重。于是,一場限制資產階級的運動就開始了。因此,發(fā)動“五反”運動對于中共中央而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政策的合乎邏輯之結果,“三反”運動不過成為“五反”運動發(fā)動的導火線而已。
有學者提出:“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黨中央對民族資產階級始終采取了‘又團結又斗爭’的政策,并且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實行了‘團結多數(shù),孤立少數(shù)’、‘把握方向,適時調整’、‘政治斗爭與經濟發(fā)展相結合’的策略?!盵2]93-112這種方式既能保障了運動的進行,又降低了運動的成本。
譚幼萍則研究了毛澤東在“五反”運動中運用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強調在運動中注意團結多數(shù),孤立少數(shù)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二是重視維護生產和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三是注意在運動中嚴明紀律,加強領導,嚴格控制;四是正確掌握政策界限,確立正確的斗爭目標;五是定案處理必須堅持‘斗爭從嚴,處理從寬’的原則。這些政策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又團結又斗爭的政策。”[4]
胡亞平認為,在“五反”運動中,中國共產黨重點運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如“(1)團結多數(shù);(2)利用矛盾;(3)發(fā)動群眾與嚴密控制相結合”。在運動中,“黨堅持又團結又斗爭的政策,采取多種具體策略,及時糾正不利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鞏固和擴大的偏差,保證了運動‘反而不亂’的順利進行。”[5]
任玲玲則以江蘇地區(qū)為個案,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在“五反”運動中的具體做法,主要包括:“(一)依靠工人、店員,團結中小戶,利用資產階級的矛盾,分化少數(shù)資本家,掀起群眾性的坦白檢舉運動;(二)采取大會教育、小會啟發(fā)、個別談話相結合的方法,對工商業(yè)者家庭的子女進行說服教育,動員他們動員家長徹底坦白交代;(三)通過設廣播站、專用郵箱、辦墻報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四)對檢舉者進行物質獎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6]通過這些方式,江蘇地區(qū)的“五反”運動得以順利開展。
結合相關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五反”運動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廣泛動員,高度重視;二是確定比例,給出數(shù)字;三是召開群眾大會,樹立典型;四是普遍撒網(wǎng),重點突破;五是發(fā)動戰(zhàn)役,相互競賽;六是全盤操控,運籌帷幄。但是在具體的運動中,運動的領導者會根據(jù)時間、對象、目的等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關于運動的目的,弗雷德里克·C·泰維斯認為:“‘五反’運動明確地針對違法的資本家,尤其是一些大資本家。目的是要使上述人員就范。”[7]91“就范論”在西方較為流行,但實際上是把問題簡單化了,只是出于某種目的抓住了問題的一面,殊不知,如果只是要讓資本家“就范”,又何需如此呢!
何永紅指出:“‘五反’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的背景下,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的一場限制與反限制的斗爭”,“它著力解決的還是發(fā)生在經濟領域的非法經營問題”。[2]161-174這一觀點還是比較合理的,筆者基本贊同這種觀點。只是值得注意的是,運動的結果超出了運動初期中國共產黨的目的。
美國學者梅斯納指出,“五反”運動的意圖主要還是“整個城市經濟中的貪污腐化問題,重點打擊資產階級?!盵8]
特里爾指出,“五反”針對的目標是私營工商業(yè)者,“他們在50年代仍是中國城市舞臺上的正式角色。而且,運動籌集的額外收入支援了朝鮮戰(zhàn)場?!盵9]
其實,這些觀點在某一方面都有其合理性,但筆者認為,黨中央針對民族資產階級發(fā)動的“五反”運動的最大目的還是為了解決私營工商業(yè)者的合法經營問題,目的是要通過這一運動使私營工商業(yè)盡可能地在國營經濟的影響和控制下開展活動。
關于運動的結果,薄一波認為,“五反”運動的影響是:第一,“使我們國家有可能控制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局面開始形成”。第二,“喚起了工人階級的高度自覺,使民族資產階級在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中顏面掃地”;第三,“工人的監(jiān)督在很多企業(yè)中開始確立,民族資產階級基本上喪失了控制企業(yè)的能力”。[10]薄一波的觀點也是黨中央對這一問題的定論,自然是學界的標尺。筆者也認可這一觀點,因為這一認識已經觸及到了問題的本質,這一對結果的分析既有寬度,亦有深度。
弗雷德里克·C·泰維斯認為,運動的結果:“一是使這些階層在過去一直順從他們的人面前名譽掃地,使工人們開始采取了階級斗爭的態(tài)度;二是從組織上講,資產階級對他們企業(yè)的控制由于新的工會組織的建立和對過去由親友掌握的工會的清理而削弱,而且運動也造就了大批忠誠新政權方針政策的新干部;三是在經濟方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除了通過罰款和收取拖欠稅金為投資和發(fā)展提供大量資金外,還通過發(fā)放新貸款和簽訂政府與企業(yè)間的協(xié)議,使國家對私營企業(yè)的控制大大加強?!盵7]91-92
楊奎松認為:“‘五反’運動的結果是,勞資關系,特別是資本家與其代理人,包括與高級職員的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資本家多半已很難自主指揮和管理生產了。受‘三反’、‘五反’運動的影響,公私關系的改變尤其重大,私企私商的信譽在公家人的眼里,幾乎蕩然無存?!盵11]楊奎松教授從運動后資本家的社會地位、資本家與所屬企業(yè)的財產關系以及人事關系等方面研究了“五反”運動的影響,其研究有理有據(jù),說服力強。
而何永紅則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角度分析了“五反”運動的影響。何永紅認為,在政治上,“五反”運動樹立了工人階級的政治優(yōu)勢,鞏固了國家政權,打擊了不法資本家;在經濟上,運動鞏固了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為對資改造奠定了經濟基礎;在社會方面,通過對資產階級思想的批判,有效清除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陳風惡習。[2]2-10
張玉瑜認為,“五反”運動是對私營工商業(yè)采取的一個有力的社會主義步驟,以至于在我們國家有可能控制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局面開始確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命運也發(fā)生了重大轉折。[12]
而筆者則從“五反”運動后私營工商業(yè)者對所屬企業(yè)的財產、人事和經營權力的喪失,以及私營工商業(yè)者社會地位的下降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五反”運動的主要影響是“改變了中共對民族資產階級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為革命的對象。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開始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盵13]
“五反”運動之后,私營工商業(yè)中產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如民族資本家與工人的關系、民族資本家對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權限、民族資本家紛紛要求將企業(yè)獻給政府等。面對這種情況,由于黨中央還沒有制定出關于針對民族資本家的進一步政策,所以,黨中央就采取措施,調整私營工商業(yè)者的生存條件,以利于發(fā)展生產。學者們針對這一問題也進行了研究。
李彩華認為,“五反”運動后對私營工商業(yè)政策的調整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的:“第一,消除資方的不安思想,確立相對安定的勞資關系;另一方面則加強對工人的政策教育,使工人懂得要在新的基礎上團結資方。第二,進行民主改革,廢除了私營工商業(yè)中存在的封建把頭制,并將一批先進工人選拔到領導崗位。第三,采取加工訂貨、收購成品等方式對私營工商業(yè)進行扶持。第四,國家還運用價格等手段來調整公私關系,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有利條件。”[14]
王永華則分析了“五反”運動后南昌對私營工商業(yè)的調整及其作用。南昌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堅持國營貿易以批發(fā)為主,減少國營商業(yè)零售業(yè)務。(二)適當提高商品的批零和地區(qū)差價。(三)適當放寬了市場管理尺度。(四)相應調整稅收政策。(五)調整勞資關系。(六)開展省內外的物資、土產交流大會?!盵15]通過調整,對南昌市私營工商業(yè)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厲彥成則專門對“五反”運動后的勞資關系調整進行了研究。他認為:“‘五反’運動后,私營企業(yè)內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勞資矛盾,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黨中央從以下方面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一是確立體現(xiàn)‘勞資兩利’的企業(yè)利潤分配原則,確保企業(yè)合法盈利;二是要求勞資雙方簽訂勞資合同,保障勞資雙方合法權益;三是建立健全私營企業(yè)勞資協(xié)商會議、增產節(jié)約委員會等工人監(jiān)督組織;四是開展勞動競賽,改善私營企業(yè)工人的工資福利、生活條件?!彼J為,通過這些調整措施,不僅緩解了勞資關系緊張的局面,而且也改善了工人的工資待遇和生產生活條件。[16]
學者們對中共中央在“五反”后對私營工商業(yè)調整的狀況的研究大體反映了當時的面貌。這些研究既有宏觀的視角,也有微觀的視角,分析較為全面。但學者們在研究時都未能指出,這種對私營工商業(yè)政策的調整是暫時的,只是為了利用民族資產階級發(fā)展生產的作用,一旦情況好轉,很快就被“對資改造”的政策所取代。
此外,學者們還對“五反”運動中的偏差、毛澤東與“五反”運動的關系、“五反”運動的決策和“五反”運動與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當然,學術界對“五反”運動的研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總體而言,有關“五反”的研究多數(shù)以文章的形式出現(xiàn),因而缺少全方位系統(tǒng)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對某個地區(qū)“五反”運動的深入研究。二是多數(shù)關于“五反”運動的研究都是預先判斷,認定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針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行賄等行為而發(fā)起的,成績偉大,缺點極少。在這一認識框架下,人們的研究多少會受到束縛。除此之外,研究者也沒有從黨與民族資產階級的關系、黨對干部的整頓等角度開展研究。三是目前的研究以對“五反”運動的敘述居多,將研究的視角集中于進程的簡單梳理,因而,缺少對“五反”運動的深入分析,如受處分干部和私營工商業(yè)者的關系如何?受到處分的私營工商業(yè)者在建國前后對中國共產黨的態(tài)度如何?為什么私營工商業(yè)者會在“五反”運動之后有不同的待遇?“五反”運動與對民族資產階級改造的關系如何?
基于此,為了加強對“五反”運動的研究,筆者提出幾點管窺之見,僅供同行參考。
第一,就研究的深度看,應加強對“五反”運動中被處分的私營工商業(yè)者情況的研究,包括這些私營工商業(yè)者在建國前后對待中國共產黨和新政權的態(tài)度等。
第二,就研究的角度而言,要認真吸收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統(tǒng)計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既要注重上層研究,亦要注重下層群眾的心態(tài)和反應。
第三,就研究的資料而言,要注重資料的收集,特別是要搶救“活史料”,即采訪“五反”運動的經歷者,希望用這種方式能留下珍貴的口述史料。更要重視對原始檔案的整理和利用。
第四,要加強個案研究,這種個案研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1個省或1個城市的“五反”運動;二是以某1個私營工商業(yè)者為個案進行研究,研究這個私營工商業(yè)者在建國前后的心理、生存環(huán)境、思想等方面的演變,來梳理和研究“五反”運動的經過、影響和對民族資產階級改造的必然性。以此將對“五反”運動的研究推向更深的層次。
[1]仝華,丁小麗.“三反”、“五反”運動的歷史經驗[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1):25-27.
[2]何永紅.“五反”運動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
[3]張鳴.執(zhí)政的道德困境與突圍之道——“三反五反”運動解析[J].二十一世紀,2005(6):46-58.
[4]譚幼萍.毛澤東對五反運動的戰(zhàn)略指導[J].黨的文獻,1996(5):67-70.
[5]胡亞平.淺析“五反”運動中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和策略[J].黨史文苑,2011(20):25-26.
[6]任玲玲.論江蘇“三反”、“五反”運動[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5):52-58.
[7]麥克法夸爾,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M].王建朗,楊品泉,黃沫,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8]莫里斯·梅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其發(fā)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M].張瑛,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111.
[9]羅斯·特里爾.毛澤東傳[M].胡為雄,鄭玉臣,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66.
[10]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M].修訂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88-189.
[11]楊奎松.1952年上?!拔宸础边\動始末[J].社會科學,2006(4):5-30.
[12]張玉瑜.試論“五反”運動后我國私營工商業(yè)的生存狀況[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82-88.
[13]劉德軍.“三反五反”運動再考察[J].天府新論,2009(3):128-131.
[14]李彩華.“五反”運動后的政策調整對私營工商業(yè)的影響[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3):41-47.
[15]王永華.“五反”與私營工商業(yè)的二次調整——以南昌為例[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0,12(1):36-41.
[16]厲彥成.淺析“五反”運動后國家解決私營企業(yè)勞資矛盾的政策[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