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剛
附子理中湯加味治療夜間腹脹10例
周成剛
夜間腹脹;附子理中湯
作者2011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附子理中湯加味治療夜間腹脹10例,療效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60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年。辨證均屬脾腎陽虛型。10例均做上消化道鋇餐透視,3例做胃鏡檢查,結(jié)果無異常發(fā)現(xiàn)7例,胃下垂2例,胃竇炎1例。
1.2 治療方法 治宜溫補脾腎,行氣消聚。方予炮附子12 g,黨參30 g,白術(shù)12 g,干姜9 g,枳實12 g,厚樸12 g,木香15 g,淫羊藿15 g,甘草6 g。納食減少加焦三仙各12 g,雞內(nèi)金15 g;大便稀溏加山藥20 g,車前子12 g。1劑/d,水煎早晚分服。
1.3 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隨訪半年以上無復發(fā)。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時有夜間輕微腹脹。無效:臨床癥狀改善,停藥后夜間腹脹復發(fā)。
本組10例,痊愈8例,顯效1例,無效1例。療程9~25 d,平均18 d。
王某,男,60歲,2011年10月11日就診。夜間腹脹半年,下午開始輕微腹脹,入夜后逐漸加劇,至半夜前后最為嚴重,而后腹脹逐漸減輕,至清晨消失如常人。上消化道鋇餐透視提示輕度胃下垂。西醫(yī)臨床診輕度胃下垂,胃腸道功能紊亂。服用嗎丁啉、胃復安、木香順氣丸等效果不佳??淘\:面色無華,惡寒乏力,納食減少,夜尿頻數(shù),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弱。診斷為積聚;辨證屬脾腎陽虛型。治以溫補脾腎,行氣消聚。方以附子理中湯加味:炮附子12 g,黨參30 g,白術(shù)10 g,干姜9 g,枳實10 g,厚樸10 g,木香10 g,淫羊藿15 g,雞內(nèi)金12 g,焦三仙各12 g,山藥20 g,車前子12 g,甘草6 g。1劑/d,水煎早晚分服。服6劑后夜間腹脹減輕;共服20劑夜間腹脹及伴隨胃腸道癥狀均消失。后改為附子理中丸、人參健脾丸交替服用治療1月,以鞏固療效。隨訪年余未見復發(fā)。
夜間腹脹多見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也可見于其他一些胃腸道疾病中,屬祖國醫(yī)學“積聚”的范疇。此病發(fā)有定時,乃積聚中一種特殊類型。臨床中采用增強胃腸蠕動的嗎丁啉、胃復安等西藥,以及采用理氣健脾溫中的木香順氣丸、人參健脾丸等中藥治療,效果欠佳。本病主要病機是脾腎陽虛。因患者素有脾胃虛弱的病史,復因飲食失調(diào),過食生冷或過用寒涼藥物而戕傷脾陽,脾陽久虛不能充養(yǎng)腎陽,終則脾腎陽氣俱傷。祖國醫(yī)學認為,晝?yōu)殛枺篂殛?;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后半夜為陰中之陽。本病病機為脾腎陽虛,加之夜間陰氣盛,導致脾胃氣機不調(diào),引起夜間腹脹發(fā)生。夜半前后陰氣最盛,腹脹亦最甚;黎明前陽氣漸升,腹脹亦逐漸消失。治療中采用理氣溫中健脾等法,雖收效較快,但作用不能持久。究其原因,乃僅補后天之脾陽,而未補先天之腎陽,則脾陽得不到腎陽資助,故而作用不能持久。附子理中湯源于《閆氏小兒方論》,適用于理中湯證陽虛較甚者,表現(xiàn)為下利不止,脈微,手足不溫等癥。方中附子與干姜均能祛寒回陽,同為主藥;附子長于溫腎陽,干姜主要用于溫脾陽,二者互相協(xié)調(diào),使脾腎陽氣互相資助;輔以黨參補氣健脾振奮脾胃功能;佐以白術(shù)健脾燥濕;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而補脾和中。在此基礎(chǔ)上,一方面加用淫羊藿補腎壯陽以助附子溫腎之功,另一方面加用理氣之木香、枳實、厚樸以治其標。藥理研究表明木香能通過對迷走神經(jīng)的興奮作用,使在位大腸興奮,收縮力加強,蠕動加快;枳實能使胃腸蠕動增強而有節(jié)律性;厚樸能刺激消化道黏膜而引起反射性興奮。諸藥協(xié)同,使胃腸脹氣緩解。這與祖國醫(yī)學理氣藥的功效是相符合的。采用附子理中湯加味以溫補脾腎,行氣消聚,則脾腎陽氣互相資助,使脾胃氣機通調(diào),運化功能正常,因而臨床取得收效快且作用持久的療效。
402560重慶市銅梁縣人民醫(yī)院